1月6日,多只美股ETF在A股市场表现强劲,其中尤以景顺长城标普消费ETF(159529)最火爆,尾盘冲击涨停,溢价率超27%,全天成交额32.79亿元。
与此同时,纳指100ETF(513390)涨幅超过3%,美国50ETF(159577)、美国50ETF(513850)、纳指ETF(159941)等涨幅均超过2%,溢价均在5%-10%之间。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跨境ETF溢价现象时有发生。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是因为海外部分市场行情向好,国内投资者对跨境ETF的投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因为受到外汇额度限制,部分跨境ETF的申购受限,导致难以通过一、二级市场套利机制实现对溢价的平复。
景顺长城标普消费ETF(159529)申购赎回清单显示,该基金当天累计可申购的基金份额上限300万份。即全市场投资者只能申购300万份。外汇局网站显示,景顺长城基金全部QDII额度为12亿美元。
公告显示,近40天,景顺长城基金已经发布28份风险提示公告,其中17次临时停牌。景顺长城公告表示,标普消费ETF(159529)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业内人事提醒,对于相关ETF高溢价状态需要保持谨慎。
高溢价从何而来?QDII基金额度限制导致溢价率攀升
跨境ETF为何会产生如此高的溢价?市场人士分析,根本上是由投资者短期内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导致的。
ETF作为一种可以在两个市场进行交易的基金,既可以在一级市场上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赎回,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一级市场的价格用的是ETF净值,代表了基金本身的价值,而二级市场受供需关系影响,交易价格会围绕净值上下波动。当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高于基金净值时就是溢价,反之则是折价。
通常情况下,当ETF出现高溢价时,就会有机构在一级市场按照基金净值申购ETF份额,然后再在二级市场以更高的交易价格卖掉,实现套利的同时也会反向减少溢价,使得二级市场价格接近ETF净值。
同时,跨境ETF属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其申购会受到基金公司外汇额度的限制。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数量多,但是外汇额度分配到单只基金有限。这也导致QDII基金在面临持续大额净申购时会出现额度不足的情况,可能会迫使交易价格进一步偏离基金净值,加剧溢价风险。
此外,跨境ETF实行T+0交易。也就是说,上市交易的ETF份额在当日内可以反复换手,这就为做价差提供了空间。而且ETF税费和佣金都很低,更符合高频交易的需求,叠加缺乏套利机制,产品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
以标普消费ETF(159529)为例,截至1月6日,其交易价格为1.617元,而实际净值仅为1.2474元,溢价率超过27.6%。如果场外申购开放,投资者可以通过申购1.2474元的份额,再转换到场内以1.598元的价格卖出,轻松实现险套利。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QDII基金的额度限制,场外申购往往处于暂停或小额申购状态,导致套利机会难以实现,溢价率难以回落。
高溢价率带来的潜在风险
高溢价率不仅意味着投资者可能以较高的价格买入ETF份额,还可能面临未来价格回落的风险。历史经验表明,当QDII基金放开申购时,场内高溢价的ETF可能出现跌停的情况。因此,当前高溢价率下的投资行为可能蕴含着较大的风险。
纳斯达克指数估值处于高位
除了溢价率风险,纳斯达克指数的估值水平也值得投资者关注。截至2025年1月3日,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为42.45倍,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
投资者行为模式带来的风险
数据显示,场内的纳斯达克ETF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持有,而场外的纳斯达克联接ETF则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持有。机构投资者往往能够较早布局,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则常常滞后于市场,往往是在看到盈利后逐步加仓,这可能导致整体持仓收益率被大幅拉低。
在市场调整时,个人投资者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如果市场出现10%左右的调整,可能会使持仓收益率全部消失。如果继续下跌,由于前期没有及时止盈,后续的定投效果可能有限,投资者可能陷入“硬扛”或“割肉”的困境。
美联储降息放缓带来的风险
维持过高的市场估值,需要更充沛的流动性。2025年美联储的降息幅度和节奏,将对美股产生更大影响。随着美国财政赤字扩张、减税、提高关税、加强边境管控等政策逐步落地,将从社会需求、进口价格、人力成本等不同角度助推通胀,美联储未来将以哪种节奏进行降息充满不确定性,从而对美股走势产生影响。
投资追高需谨慎
业内人士指出,从历史数据看,每一次发生类似情况时,投资者在高溢价点位上购买产品都容易造成极大损失。因为当产品溢价率出现回调时,回调程度可能要远远大于它所跟踪的指数。
华宝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ETF的溢价率无法长时间维持在高位。对于目前仍想投资跨境ETF的投资者来说,可选择溢价率处于合理区间的产品进行配置,避开高溢价率品种。
业内人士提醒,在出现大幅溢价风险的情形下,应当保持理性,合理控制仓位、谨慎追高参与,规避非基本面因素干扰带来的潜在损失。面对高位接盘的风险,投资者更应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