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了第一、第二届全运会的洗礼,辽宁体育在第三、第四、第五届全运会上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三运会排名金牌榜第4位,四运会排名第7位,五运会则攀升至金牌榜第3位,首次跻身国内三甲之列。
辽宁军团在全运会金牌榜上节节攀升的背后,是辽宁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大幅度提升——田径、射击等传统优势项目在国内的地位愈发稳固;足篮排三大球、乒羽两小球获得长足进步;举重等重竞技项目异军突起。
三运会上,辽宁田径展示出了强大的整体实力,一举夺得7枚金牌,同时获得甲组团体总分第2名;辽宁射击射箭队获得3枚金牌,同时射击选手破1项世界纪录,射箭平1项世界纪录,在射击、射箭两个项目上,辽宁选手打破多项全国纪录。
令人欣喜的是,辽宁男足囊括甲、乙组冠军,这为辽宁足球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北大帅”李应发说,没有三运会的甲组和乙组冠军,就没有辽宁足球的“十连冠”!此外,辽宁乒乓球、羽毛球队取得重大突破,两支队伍共夺得5枚金牌。
四运会上,辽宁潜水队在16个项目的比赛中夺得了15枚金牌,成为该届全运会上最大的亮点。此外,辽宁田径、射击、射箭仍保持优势,以宋淑贤、黄淑艳为主力的女子射箭队获得团体总分第1名。
五运会上,辽宁田径男女队发挥出色,双双获得团体总分第1名,其中在竞走项目上,张阜新破两项亚洲纪录,他和队友阎红、徐永久共获得4枚金牌;辽宁射击队继续强势发挥,共获得7枚金牌。
从三运会到五运会,辽宁竞技体育在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上的强者地位日益显现,而足篮排等颇有影响力的集体项目也跻身国内第一集团。另外在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项目上,辽宁军团也频频上演摘金夺银的好戏……
从三运会到五运会,辽宁竞技体育在全运会赛场夺金点多了、战线长了、覆盖面宽了。
辽宁体育跻身国内三甲行列
十年浩劫,新中国满目疮痍,体育事业也受到了影响……在距离第二届全运会十年之后,第三届全运会才于1975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无论从办赛规模、运动成绩,还是参赛运动员数量,第三届全运会都跌至全运史上最低点。比赛分为成年组(28项)、少年组(8项)。
辽宁体育代表团以尹灿贞为团长,于海波、董连壁、冷宝忱、朱香云等为副团长,组成了441人的参赛阵容,其中运动员338人(女运动员136人),参加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跳水、体操、武术、举重、击剑、射箭、自行车、棒球、垒球等17个比赛项目。
在第三届全运会上,辽宁代表团共获得21枚金牌(列全国第4位)、19枚银牌、22枚铜牌,另外获得13个第4名、23个第5名、16个第6名、13个第7名、13个第8名,1人打破1项世界纪录,1人平1项世界纪录,8人3队16次打破全国纪录。
1979年9月15日至30日,第四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比赛设成年组(34项)、少年组(2项)。辽宁体育代表团以王骋为团长,刘金声、董连壁、刘启新等为副团长,组成了406人的参赛阵容,其中运动员289人 (女运动员102人),参加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等20个项目的角逐。
在四运会上,辽宁代表团共获得28枚金牌(列全国第7位)、28枚银牌、16枚铜牌,另外获得21个第4名、21个第5名、21个第6名,5人1队6次打破6项全国纪录。
1983年9月18日至10月1日,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这也是全运会首次在首都北京以外的城市举行,而且五运会设立的比赛项目全部与奥运会项目对口,共设25个比赛项目和1个表演项目(武术)。
第五届全运会,辽宁体育代表团以张知远为团长,郭洪林、李孝生等为副团长,组成了308人的参赛阵容,其中运动员210人(女运动员85人)。经过预选赛,辽宁健儿参加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跳水、体操、艺术体操、举重、柔道、自行车、击剑、射箭、射击、帆板、武术等18个项目的比赛和表演。
在五运会上,辽宁代表团共获得22枚金牌 (列全国第3位)、18枚银牌、21枚铜牌,另外获得14个第4名、23个第5名、19个第6名、7个第7名、8个第8名,1人平1项世界纪录,3人6次打破5项亚洲纪录,9人1队14次打破10项全国纪录。
东北虎华南虎并列冠军
“十连冠”、“亚俱杯冠军”……辽宁足球昔日荣耀的缔造者李应发回忆说,辽宁足球的辉煌始于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在那届全运会上,辽宁队同广东队并列冠军,这为日后中国足坛北辽南粤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并列冠军? “是啊!我们和广东队都获得了金牌。 ”回想38年前的那一幕,李应发仍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同广东队会师决赛,90分钟比赛结束后双方打成0∶0,当时场地官员告诉我们比赛到此为止,不打加时赛,也不踢点球了,两队并列冠军。 ”
李应发直到后来才搞清楚:“比赛前组委会就是这么定的,足球决赛后要进行全运会闭幕式,考虑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年龄比较大,足球比赛不能拖太久,90分钟若打平就并列冠军。 ”
就这样,辽宁队和广东队携手登上了冠军领奖台,这也成就了全运会足球比赛的一段佳话。正是这个冠军,开启了辽宁足球新的篇章……对于三运会的比赛过程,李应发至今难以忘怀:“比赛相当困难,一步一个坎,能进决赛真是相当不容易。 ”
首战山东队,辽宁队半场过后以0∶2落后。 “比赛还没完团部官员就纷纷离场,直言踢得太臭了,没法看! ”李应发说,“这反而激发了辽宁队的斗志。下半场我们打了山东队一个8∶1,最后以8∶3获胜。 ”
1/8决赛迎战天津队,辽宁队居然忘带了比赛用球。 “球队只得派人骑摩托车火速回驻地取球,赛前紧张,比赛时更紧张。70分钟过后,我们以0∶2落后,最后20分钟我们连进3球,最终以3∶2涉险过关。 ”李应发说,1/8决赛辽宁队幸亏赢了,站在场边督战的体委主任董连壁赛后还铁青着脸。
1/4决赛艰难战胜东道主北京队,辽宁队在半决赛中对阵解放军队。 “两队90分钟内平分秋色,点球大战,踢到第几轮我忘了,反正要是解放军队的李富胜踢进了,我们就输了。结果李富胜没踢进,给了我们机会,最后我们进决赛了。 ”谈及三运会的征战历程,李应发至今津津乐道。
至于决赛,尽管辽、粤双雄未分胜负,但在随后的国庆大典上,辽宁队和广东队在领导的安排下实打实地踢了一场表演赛。“2∶1,我们赢了,在场领导都说,辽宁队才是真正的冠军。 ”李应发说,直到那一刻他和队友才彻底放松下来。
一运会第4名、二运会第5名、到三运会时辽宁队已是一流强队,但三运会足球比赛竞赛规则限制了辽宁队的发挥,“一支队伍只可招6名超龄队员,每场上4人,比赛中辽宁队只能用我、戚务生、王积连、迟尚斌4名国脚带领林乐丰等年轻队员打,阵容搭配不是很合理,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很少。 ”
据李应发介绍,辽宁队在时任主教练金志荣的带领下,最擅长打“424”阵容——左后卫林乐丰,李应发和戚务生担任中卫,右后卫郭新源;迟尚斌、陶义田司职前卫;左边锋杨玉敏,右边锋于景连,王积连和王长太打双中锋;门将是许建平。替补队员有大家熟悉的盖增臣、李树斌、张光莹、张增群等。
“以这套阵容为班底,我们在1978年终于问鼎联赛冠军,再接下来就是‘十连冠’了。 ”回首当年,李应发感慨万千,“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为辽宁足球、中国足球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虽然年龄大了,但我们还在围着足球转……”
不破纪录夺冠有啥意思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重冠军姚景远不仅拥有显赫的奥运经历,他的全运战史也同样骄人——作为举重选手,连续出战4届全运会,其中在1983年的五运会上3破亚洲纪录,包揽67.5公斤级3枚金牌!
奥运冠军说起全运会,依然有滋有味:“我1973年进入举重队,1975年参加三运会没取上名次;1979年四运会,我是第2名;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我包揽了男子67.5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我获得第3名,此后不久就退役了。 ”
姚景远至今仍对五运会夺冠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冲击金牌时,我抓举140公斤就稳拿了,但这个级别的抓举亚洲纪录是141公斤。当时大院院长梁发祥说稳拿金牌算了,冲击亚洲纪录怕不保险。我说,全运金牌与亚洲纪录我全要,不破纪录,夺冠也没劲! ”
全运会比赛,当然要确保金牌。为此,当时的辽宁代表团副团长李孝生特意来到后台做姚景远的工作。 “李孝生、梁发祥两位领导一看拗不过我,就又找来教练刘殿武。可刘指导说,‘小姚说要啥就是啥,听他的,他心里有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姚景远现在心里还美滋滋的。
姚景远心里有数吗?要知道,他在之前的训练中从没抓起过141公斤这个重量,141公斤对他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也是个风险。“我还是心里有数的,毕竟全运会不是普通赛场。”姚景远说,他清楚自己是比赛型选手,人越多、压力越大,他就越兴奋。
在五运会上,姚景远只举了5次。 “抓举3次,挺举2次,最后一把都没举,就领先第2名10多公斤。优势太大了,对方没法追,3枚全运会金牌拿得轻轻松松。 ”夺冠后,姚景远和梁发祥对饮茅台庆祝,“现在夺一枚全运会金牌奖励几十万,我们那时夺冠没有奖金,喝顿酒就不错了……”
抚今追昔,姚景远对记者说:“现在运动员不敢拼,缺少一股狠劲儿,怕这怕那,场地不行了、媒体采访了,都会成为影响成绩的理由,这哪行啊。五运会时,我敢于挑战自己从没举过的破亚洲纪录的重量;洛杉矶奥运会,我之前也没抓起过142.5公斤(奥运会夺冠时的抓举成绩),凭的就是一股冲劲。我可以在奥运会上超常发挥,原因就在于我不惧怕任何对手。 ”姚景远认为,运动员只有具备这样的气质,才能做到无往而不胜。
退役后,姚景远成了辽宁举重队教练,他的弟子东峰曾在2005年十运会上勇夺金牌。姚景远现为辽宁女子举重队梯队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