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3日在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银川市兴庆区区长 邓彦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兴庆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兴庆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区市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6.4%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5%、7.5%左右。
过去一年,按照大局所需政府应干、职责所在政府能干、群众所盼政府要干的目标定位,我们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推亮点,全力以赴抓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三件大事:一是有效应对了疫情防控之艰难。面对多轮疫情冲击,我们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果断出击、沉着应战,突出抓好“9·20”“11·14”疫情期间重大关联病例风险研判、集中隔离点改造、民乐瓷砖市场等风险人群转移、核酸检测机构引进、聚集性流动摊点疏解、市场保供、物资储备、资金保障、指挥运转、民意纾解等工作,为阶段性疫情防控取得胜利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二是全力稳住了经济运行之大盘。面对经济发展的空前压力,我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建立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机制,强化周调度、月分析,出台“稳保促”16条、“三产行动计划”45条等一揽子“加油减负”细化措施,在企业现场盯政策,在项目工地抓进度,在商户门口优服务,在生产一线解难题,使经济发展顶住了疫情冲击,保持了逆势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综合经济发展指数从上半年全市第四名上升至第三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和增速在全区保持双第一、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绝对额和增速(同口径)在全区保持双第三,预计全年GDP总量位居7个沿黄市辖区第一。三是聚力解决了一批民心之所盼。面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和影响群众幸福指数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完成了东线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停工10年的宁港财富中心和闲置15年的政府西侧空地启动建设,北环市场低效用地挂牌入市,7个“烂尾楼”工程、恒大珺睿府“保交楼”等遗留问题化解进展顺利,解决“办证难”3.1万套,用苦干实干换来了群众的心碑口碑。
过去一年,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我们以争分夺秒的速度、枕戈待旦的坚守,攻克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守住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实防线,交出了担当作为的“六张答卷”。
——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交出了高质高效的发展答卷。坚持不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点放在产业上,强化补链延链壮链,三次产业发展能级显著增强。一产特色更鲜明。聚焦“粮袋子、花坛子、菜篮子、奶瓶子、鱼池子”特色农业,出台以奖代补激励措施,实施五渡桥产业示范园等重点农业产业项目26个,落实粮食种植面积9.23万亩,康乃馨、蝴蝶兰等花卉稳定在8000亩,蜜瓜、无花果、西红柿等特色瓜菜增加到5.8万亩。支持骏华智慧生态观光牧场等现代奶产业发展,奶牛养殖增加到4万头,鲜奶年产量预计达到17.5万吨。落实特色水产养殖1.6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二产底色更厚实。依托苏银产业园布局“三新”产业上下游链条,卧龙变压器等制造业企业增产扩规。试点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红一煤矿、选煤一厂建成投产,红二煤矿加速推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2亿元。三产成色更亮眼。数字经济科创园、产业园“强强联手”,入驻跨境电商企业260家、总产值达9.04亿元。提标改造新百中心,引进钟书阁等63家品牌首店,新华商圈成功打造自治区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兴庆万达、砂之船·奥莱加快建设,吾悦丝路印巷建成运营,友爱新商圈加速崛起。改造升级交通、银古等传统物流园。天山海世界创成4A级景区,敬德街获评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司家桥村、五渡桥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0亿元,稳稳占据全市服务业半壁江山。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交出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深入推进“六大提升行动”,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支出,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就业创业聚合了民意。建立企业用工和群众务工双向对接平台,开发政策性就业岗位1250个,培育创业实体500余家,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实施移民致富提升项目13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33人,脱贫群众人均年收入增长23%。优质供给改善了民生。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近4000个,打造跨省联盟校4个,“互联网+教育”品牌、“双减”案例获教育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1个。城乡改造惠及了民众。改造老旧小区99个137万平方米,排查整治自建房13.7万平方米,建成智慧小区128个。深入推进交通疏堵“6+N”工程,打通断头路3条,完成“十小便民工程”139个,新增机动车泊位1000个。改扩建农村道路21公里,实施农村“一事一议”项目29个,整治农村危房874户,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兜底保障温暖了民心。超额完成医疗、养老保险参保任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8037万元,惠及群众28.1万人次。新增婴幼儿托育机构7家323个托位,打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站)13个,大新镇燕庆园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移风易俗涵养了民风。选树命名“兴庆好人”30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3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人心。深入开展“六大整治”行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期复审。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基础更加坚实。
——我们坚持向改革要活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交出了蹄疾步稳的改革答卷。着眼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改革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加减法”、做活“乘除法”,用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经济活力进一步迸发。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全社会R&D投入经费增长55%。纵深推进“六权”改革,农业用水确权27.8万亩,交易用水指标550万方、排污指标21.6万吨,推动3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核定林草地2.2万公顷,引导企业挂牌交易碳排放指标4.2万吨,能耗强度下降3.2%。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国控、兴辰公司完成重组,发展潜力活力有效释放。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3%,14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0%。“兴速办·好办事”政务服务经验推向全国。深化“政银企”对接机制,清理中小微企业欠款2648.4万元,减免国有资产租金240万元,协助企业融资1500万元。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邀请京东集团、山江谣文旅集团等大企业来银考察120批次,组团赴北京、杭州、重庆等地招商,上河堡、中农联智慧云仓城等大项目落地兴庆,国联保险、永安财险等金融机构落户运营,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6个、总投资710.51亿元,到位资金109.03亿元。
——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为要,持续厚植城乡绿色底蕴,交出了天蓝水净的生态答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空气清新、水源清洁、田园清秀的兴庆画卷更加靓丽。实施环境污染大治理行动。以坚决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为抓手,统筹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84.7%、位居全市第一,黄河断面水质保持II类进出,土壤安全利用率100%。实施生态环境大保护行动。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城区新增绿化690亩,农村新增造林2500亩,保护修复湿地1.67万亩。建成小微公园4个,建成区绿地率41.2%、绿化覆盖率41.6%,人均公园面积16.6平方米。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系列活动,新时代“黄河保卫战”的凯歌持续奏响。实施人居环境大改善行动。持续治理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脏乱差”问题,改造提升特色街巷12条,打造非机动车规范管理示范街10条,完成11个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整治北京路、京藏高速沿线环境,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0个,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我们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持续构建共治共享格局,交出了和谐稳定的安全答卷。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社会稳定之基。突出重点防风险。严格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化解各类债务2亿余元。坚持用底线思维加强经济金融、国资国企、非法集资等领域监测预警,有效稳控了北环批发市场、恒大珺睿府、金茂生活港等房地产领域潜在风险,确保了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多措并举护稳定。58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3%,“1+6”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社区精细化治理经验得到民政部肯定。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1个,宗教场所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局面更加稳固。强化管控保平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执行国安委“十五条”和自治区安全生产“二十条”措施,全面开展危化品、建筑施工等17个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改隐患问题1600余项,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53.3%,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交出了忠诚履职的合格答卷。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以党的建设统领政府自身建设,政府效能、政务服务有了新提升。聚力建设忠诚型政府。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提请区委研究重大事项120件。聚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建议54件、政协提案54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尽心尽力解决群众反映诉求,“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的意识明显增强。聚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政府常务会专题学法和“两代表一委员”、法律顾问列席政府常务会制度,修订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依法依规议定重大事项147件,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聚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践行“严细深实勤俭廉+快”作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政府执行力、工作落实力不断提升。
同时,人民武装、统计调查、双拥、工青妇、工商联、残疾人、老年人、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此时此刻,回望过去的一年,最让我们自豪的是:面对经济发展挑战、疫情轮番来袭、信访维稳难题,各级干部一路承压前行、一路追赶奋进,拼出了经济向好的大势头、打出了歼灭疫情的大声势、办出了温暖民心的大实事、干出了安全稳定的大局面,走得很坚定、过得很充实,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个人都了不起!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经济发展主战场、疫情防控最前沿、城乡建设第一线、为民服务各领域,各级党员干部职工走进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一仗接着一仗打,书写了美丽兴庆的奋进赞歌,也更加激发了我们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信心决心!最让我们难忘的是:疫情期间广大医务人员舍生忘死、逆行出征,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冒疫奔忙,政法干警奋勇当先、昼夜奋战,辖区干部临危不惧、冲锋在前,下沉干部和兄弟市县紧急驰援、雪中送炭,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广大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大家用臂膀扛责任,用大爱护众生,谱写了一段不畏艰险、可歌可泣的抗疫史诗!烟火重回,皆因你们负重前行!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兴庆区上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兴庆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兴庆区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兴庆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主要是: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活力不够、发展潜力不足,稳经济、稳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和城乡环境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干部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落实意识还不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还不够,一些干部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发力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兴庆区第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为牵引,坚定建设“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的信心,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实践区,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幸福兴庆、更高品质的文化兴庆、更高标准的法治兴庆、更高水平的平安兴庆,以“首善之区”的责任担当,在“四个示范引领”上当示范、作表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和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5%、7.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聚焦“七个高”、努力实现“七个新”: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引领、延链补链壮链,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和银川市“两都五基地”产业发展布局,大抓实体、大兴实业,打造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大抓产业这个第一支撑。坚持产业为要,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科创园,力争互联网企业总数、产值实现“双倍增”,总交易额突破10亿元,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坚决落实“现代服务业扩容行动”,推动新百总店后院整体改造冬季施工,兴庆万达、砂之船·奥莱项目建成投运,支持建发现代城、吾悦广场、王府井百货、银川商城等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引进全国知名首店4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规划建设现代化综合物流园,提档升级交通、众一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实施历史文化城区更新行动,打造敬德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加快黄河金岸旅游度假区、黄沙古渡5A级景区创建进程,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鑫海康养中心、银川温泉度假村等特色康养项目,力促宝丰健康城建成投运,推动康养产业专业化发展。开展“三新”产业倍增行动,实施中良新材料、志福能源光伏组件及硅材料项目,突出抓好宝丰光伏储能电池、宝丰200兆瓦光伏、东方曼新能源重卡等项目建设,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突出抓好东泽农牧等28个重点农业项目,积极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大抓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坚持创新为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争创国家或自治区级高新、科技类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新组建技术创新中心4个以上,力争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让创新链耦合产业链。深化院地协同创新,与西交大、宁夏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实施人才小高地、学术带头人、应用型“高精尖缺”等区市人才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大抓项目这个第一引擎。坚持项目为王,力争基本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达到200亿元,储备规模保持在830亿元左右。开展项目“五比”活动,实行“六个一”机制,健全要素保障和协调推进制度,实行重大项目批次集中开工,推动“上河堡”文旅综合体、培文教育产业基地、东南部再生水利用、生态经济EOD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力争一季度项目开工率超70%、上半年全部开工。开展“四争”大比拼,确保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二、聚焦高效益改革,坚持正确方向、瞄准更高目标,全面塑造转型发展新优势。坚持以深化改革破难题、以扩大开放聚资源,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
完善市场化配置方式。深化“六权”改革,落实水权交易收益分配机制,深化土地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持续推动山林权“三权分置”、用能权指标核定,完善碳排放权有偿分配和碳汇林交易,探索建立低效用地再利用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向高质量项目和企业流动。深化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有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启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打造便民化政务服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实施“一网、一门、一次”审批改革,“网上办、掌上办”事项应办尽办,“跨省通办”事项达到160项。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探索“无人工干预”服务模式,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提升年活动,助力银川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坚持民企、国企一个标准,本土、外地企业一视同仁,完善“政银企”常态化“面对面”“零距离”对接服务机制,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场景数字化重构,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
构建多元化开放格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黄河“几”字弯、沿黄城市带建设,深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建立与苏银产业园等园区“项目共招、产品共育、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坚持招大引强,突出一个产业一组团、一月一招商,争取引进一批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跨境电商、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亿元。
三、聚焦高品质生活,坚持民生优先、强化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民心期盼、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打造幸福兴庆、文化兴庆。
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实施“1311”就业帮扶措施,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打造20家就业见习基地,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以上。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450个,支持和规范发展早市夜市、便民摊点、特色小店等灵活就业形式,扩大就业补贴覆盖范围,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均衡普惠强教育、优医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4000个。巩固“双减”成果,提高“5+2”课后托管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与清华大学附小、首都师范大学附小等学校组建跨省发展联盟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示范区。持续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实施大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项目,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0%以上。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国家沙漠休闲运动公园项目,高标准办好宁夏丘陵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创建国家级健康示范县(区)。
务实有力纾民困、暖民心。持续推进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构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等困难群体“1+8+X”救助体系。全面落实残疾人补贴制度,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聚焦“一老一小”,持续打造老年友好社区、儿童友好社区,推进全龄社区建设。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民办公助模式,力争打造一批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托育服务综合中心项目建设,鼓励幼儿园开设2-3岁托育班,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
久久为功兴文化、树文明。打造2个自治区级非遗传承点和展示区,擦亮“丝路放歌·黄河诗会”等特色节会品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场次,厚植文化底蕴。深入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创建全覆盖,助力银川市蝉联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德耀兴庆”行动,大力选树道德模范,创建一批“四德”建设标兵,让文明的种子世代传承。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广村规民约奖惩经验,坚决抵制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不断涵养时代新风。
四、聚焦高标准建设,坚持城乡融合、注重功能完善,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新家园。秉承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理念,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布局、一体建设,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全域提升城市品位。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7个76.43万平方米,盘活“小南门”、珠市巷区域等低效用地,开展民乐瓷砖市场等城中村综合整治,推进北塔四六队、燕庆四队、塔桥大庄点等棚户区改造。打造山河湾后巷等一批特色街巷,加快鼓楼-玉皇阁历史文化特色改造项目规划编制。全力化解烂尾工程,推动融创学院里等3个“保交楼”项目按时交付。接续推进交通疏堵“6+N”工程,实施友爱街与银古路、贺兰山路与友爱街交叉口立体化改造,打通治平路等断头路4条。加强精细化城市管理,坚持建、改、管一体推进,拓展智慧城管、智慧环卫、智慧交通、智慧工地等“兴庆智脑”应用场景,解决好卫生差、停车难、交通堵、工地乱等问题。探索“社区规划师”试点,建设大新镇永泰、凤凰北街崇安“完整社区”。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做好移民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紧盯返贫红线、兜住保障底线。实施月牙湖优质蜜瓜联农带农、精品蔬果产业示范等28个产业振兴项目,健全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深入推进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三年攻坚计划,补齐移民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月牙湖乡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乡”。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持续依法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盘活通贵乡安置区8万平方米闲置房。发展民宿经济、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新增新型农村经营主体5家以上。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在农业生产经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技术骨干人员中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辐射带动更多的农业主力军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改问题户厕,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造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2个。
全力促进城乡融合。加快以乡镇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挥大新、掌政、通贵、月牙湖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促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资源资金向乡村布局,构建功能互促、城乡互补融合发展新格局。突出抓好城乡道路、水利设施、环境绿化、5G网络、“四类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五、聚焦高颜值环境,坚持两山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绘就天蓝水清土净新画卷。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碧水蓝天,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实践区。
铁腕整治环境污染。扎实做好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常态化排查整治“散乱污”,规范建筑工地扬尘管理,推行重型柴油货车OBD在线监管试点,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84%以上。实施黄河兴庆段河道、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等工程,压实“河湖长制”,确保重点河湖沟道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实施月牙湖静脉产业示范项目,加大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东郊水源地涵养、鸣翠湖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快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开展红四煤矿翼塌陷区和河东横城黑山废弃砖窑生态修复治理,改善矿区园区面貌,遏制水土流失。深化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防沙治沙、退化林修复等工程,植树造林3450亩,加大城乡公园、绿地管护力度,助力银川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双碳”“双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置。鼓励支持卧龙变压器、百川通清洁能源等企业绿色改造,持续扩大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面,实施清洁取暖项目73万平方米,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保持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增幅双下降,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办好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社会发展“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六、聚焦高水平安全,坚持稳定为基、深化平安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打造平安兴庆。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造市民驿站6个、智慧社区20个,加快社区“一室八中心(站)”和“五室一站”建设,完善“红色物业”体系,推动三星级以上和谐社区比例达到95%。实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广“办证难”问题化解等群众工作经验,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打造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擦亮法治惠民品牌。实施“八大青年工程”,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扩大兴庆“石榴仔”讲故事线上宣传品牌效应,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推进“五进”宗教场所,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耕地保护“八不准”,牢牢守住22万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能源供应底线要求,促进红一、红四煤矿产能稳定,保障能源安全充足供应。扎实推进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厉打击金融放贷领域违法行为,全力维护金融领域安全。
依法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建设应急指挥智慧平台,健全“应急大脑”,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深入开展城镇燃气、道路交通等17个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治理。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全周期监管,推进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七、聚焦高效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主动担当作为,推动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始终保持高站位、严标准、实作风、廉本色,心怀“国之大者”,以赶考的清醒自觉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折不扣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及兴庆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让大抓落实成为政府系统鲜明标识。
将依法行政贯穿始终。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成果,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政府常务会法律法规“学考评”制度,深化政务公开,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
让担当作为成为习惯。深入开展以“强素质、强服务、强担当、强斗志”为主要内容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苦干实干+巧干”,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经常到项目一线解难题、经常到企业现场查实情、经常到群众家里问温暖,多做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多办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将苦些累些的充实感转化成一种无穷的乐趣,弘扬起担当实干的主旋律。
用廉洁从政赢得民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永葆清正清廉的政治本色。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继续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力用到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能在攻坚克难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兴庆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兴庆篇章!
【名词解释】
稳保促: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
三新: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
首店:在行业里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的潮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
六大提升行动: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城乡面貌提升行动。
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过重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交通疏堵“6+N”工程:6项重点工程及若干综合施策改造的微循环小型工程。
“六大整治”行动:住宅小区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农贸市场专项整治、空中缆线专项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
“六权”改革: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
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四尘”同治:扬尘、煤尘、汽尘、烟尘共同治理。
“五水”共治: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共同治理。
“六废”联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养殖、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联合治理。
多规合一: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1+6”基层治理体系:将基层治理细分为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宗教治理、校园治理、企业治理、社团治理六个重点领域,一体谋划、全面覆盖、政策打包、统筹推进的基层治理体系。
六新六特六优:“六新”指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个重点工业产业;“六特”指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个重点农业产业;“六优”指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个重点服务业产业。
两都五基地:“两都”指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五基地”指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
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四争: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争取示范。
“五比”活动:春比开工、夏比进度、秋比成果、冬比储备、全年比增幅活动。
“六个一”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专班、一个实施方案、一套台账的工作机制。
生态经济EOD: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通过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
山林权“三权分置”:山林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1311”就业帮扶措施: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1次见习机会,开展跟踪帮扶。
“5+2”课后托管: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1+8+X”救助体系:“1”指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8”指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受灾、司法、特困、临时救助8项专项社会救助为支撑,“X”指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救助体系。
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社区规划师:选聘独立第三方机构,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及“陪伴式”服务,围绕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精准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引导社区综合治理、建筑风貌整治、环境景观提升、公共空间微更新等。
完整社区: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四好农村路: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路建设。
四类管线: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管线。
重型柴油货车OBD:对重型柴油车辆加装OBD远程监控设备,有效掌握车辆排放的各项参数。
双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双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
两高:高污染和高耗能。
一室八中心(站):“一室”指警务室,“八中心”包括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政务服务代办中心、社会组织活动中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协商议事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五室一站:党员活动室、教育培训室、群团工作室、村居议事室、综合活动室和村居便民服务站。
八大青年工程:青春领航、青春团聚、青春悦享、青年英培、青春建功、青春融入、青春守护、阳光少年八项工程。
“五进”宗教场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进”宗教场所。
耕地保护“八不准”: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不准强占多占耕地建房,不准买卖、流转耕地违法建房,不准在承包耕地上违法建房,不准巧立名目违法占用耕地建房,不准违反“一户一宅”规定占用耕地建房,不准非法出售占用耕地建的房屋,不准违法审批占用耕地建房。
学考评:会前学法、会中考法、会后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