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曾刚谈科技金融创新:建立科技企业评估机制,构建“金融+非金融”生态圈

  12月11日,主题为“科技金融,向新求质”的2024年第八届金融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从长远看,探索新的产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对国家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从国家层面看,将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的第一位,凸显了对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视。

  “从国家层面看,科技金融聚焦于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需要关心中小科创企业,还要关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曾刚说道。

  不过,曾刚表示,科技企业和一般企业有共性,也有差异,金融支持科技也因此存在一些难点。

  曾刚分析,科技金融主要有以下五大痛点:一是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性,其技术和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并缺乏稳定的现金流,产品失败率相对较高;二是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难以评估,轻资产的特性往往令其缺乏抵押物;三是科技企业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壁垒,金融机构在科技方面专业能力可能不足;四是金融机构融资周期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金融机构的评估相对稳健,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规模、时效性可能都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五是缺乏多元化的金融生态,风险投资和银行联动不足。同时,对科技发展的认知、政策的认知等都有可能对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曾刚指出,对于上述难点,国家层面已经有诸多相应的安排,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就“如何理解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包括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在内的诸多重要政策思路;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也特别提到数字技术赋能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支持基于“技术流”信息的风险评估,建立科技金融风险监测模型等。

  展望未来,曾刚指出,创新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科技企业的评估体系。他提出,科技金融应当划分为两大类别:中小科技企业应继续采用现行的科创金融模式,而以国家实验室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则需要一套独特的评估机制。目前,这些机制仍在不断发展中;创新的第二个关键点是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以满足科技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阶段的特定需求。尽管这一体系已初步形成,但针对成长期企业的评估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创新的第三个关键点是构建一个“金融+非金融”的生态圈。除了金融服务,法务、税务等非金融服务对于企业的成长同样至关重要。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的结合能够助力企业更全面地发展。未来,一个综合化的服务生态圈可能会成为科技金融发展的新趋势。

  金融发展论坛是由澎湃新闻主办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盛会。本次论坛由澎湃新闻主办、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支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智库支持。

  澎湃新闻记者 林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