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新能源的画(新能源模型有哪些)

KP-01 大型能源科普模型(包括水电、火电、核电、风电、输配电)

KP-02 核电站动态演示模型

KP-03 1000MW压水堆核电站演示模型

KP-04 1300MW压水堆核电站演示模型

KP-05 AP1000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演示模型

KP-06 核电站一回路演示模型

KP-07 火力发电厂整体沙盘动态演示模型(1000MW、600MW)

KP-08 火力发电电力生产流程演示模型

KP-09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电站演示模型

KP-10 三峡水电站枢纽动态仿真演示模型

KP-11 水轮发电机组动态仿真演示模型

KP-12 抽水蓄能电站整体布局仿真演示模型

KP-13 风力发电厂沙盘仿真模型

KP-14 风力发电机组演示模型

KP-15 机舱结构展示模型

KP-16 垃圾发电厂剖面模型、

KP-17 垃圾发电机组演示模型

KP-18 生物质能发电机组演示模型

KP-19 太阳能发电模型

KP-20 地热发电动态演示模型

KP-21 潮汐发电动态演示模型

KP-22 波浪发电动态演示模型

KP-23 脚踏发电装置模型(配显示器演示)

KP-24 手摇发电动态演示模型

KP-25 核能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26 火力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27 水力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2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原理演示板

KP-29 沼气发电系统工艺流程演示板

KP-30 垃圾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31 生物质气化机组工艺流程演示板

KP-32 地热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33 太阳能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34 海洋潮汐发电生产过程灯光演示板

KP-35 变压器模型

KP-36 发电、输变电、供用电综合展示模型

KP-37 各省、市配电网连接立体布置模型

KP-38 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综合模型

KP-39 天然气开采工艺流程立体模型

KP-40 钻机模拟仿真演示装置

KP-41 采油五站一体工艺仿真演示模型

KP-42 海上采油平台模型

KP-43 大型炼油厂炼油装置整体模型

刚刚进入2021年,新能源车企便迫不及待地立下“新年flag”,在短短的一周内,三款1000km续航的纯电动车型相继发布,成为汽车圈中热度居高不下的“头条”。

不可否认,“续航焦虑”一直都是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正如东北话中“薅脖领子”的感觉一样,明知困难在哪,但解决起来却力不从心。然而,蔚来汽车、智己汽车,以及广汽新能源仿佛从天而降的“东北大哥”,用雄厚且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随便开,有我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想要推出续航1000km、几分钟完成充电、兼顾用车安全与低廉成本的产品,“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这一说法犹如晴空霹雳,此前打了“兴奋剂”的新能源汽车股票,被泼上一盆冷水。

回归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问题。消费者真的需要“1000km续航”的产品吗?或者说,1000km续航与8min快充,“跑得远”与“充得快”相比,到底哪个更靠谱?抛开车企的宣传导向,从自身需求出发,我们便能找到答案。

瓶颈制约,实现仍有难度

在目前的乘用车市场中,主流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磷酸铁锂电池,一类是三元锂电池。

对比而言,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强、使用寿命长、价格便宜;而三元锂的能量密度大、低温性能较优,二者各有所长,应用在不同档次的车型中。不过,因为车内空间有限,且百公里耗电量会随着电池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700km左右的续航,已经成为现有纯电动车型的“天花板”了。

从理论上来说,想要突破“续航瓶颈”,一味地增加电池包并不可行,研发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成为各大车企的破局之道。

为此,蔚来汽车推出了150kWh(半)固态电池,通过材料和工艺的创新,进而实现36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预计2022年量产上市;智己汽车采用115kWh的掺硅补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同时,号称“20万公里零衰减”;广汽埃安采用的则是硅负极电池,其能量密度可达280Wh/kg,同样有望实现整车续航里程达1000km。

毫无疑问,无论是以上哪一种电池的商用落地,均会给纯电动车市场带来巨大震荡,但从“概念”到“商用”过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方面,车企需要克服技术研发难题,并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电池管理系统,保证电池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车企需要确保电池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并在大规模量产中保证产量与品质。除此以外,控制制造成本、完善配套服务同样重要,只有当消费者真正愿意为此买单,这项技术才能算得上成功。

当然,除了“1000km”续航以外,“8min充电80%”也成为最近的热议话题,最快于今年9月量产的广汽埃安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提供了一种消除“续航焦虑”的新思路。据了解,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具备6C快充能力,配合600A高功率充电设备,能够令充电速率得到明显提升。不过,“石墨烯基”电池也是较为领先的技术,且制造成本会有一定上升,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仍需对量产产品的实力加以衡量。

回归使用,经济才是前提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边际递减效应”,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增量就会下降,即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简单来说,当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益量反而会逐渐下降。

同理,从实际购车层面来说,车主对于纯电动车续航由300km增加到500km,以及由700km增加到1000km的使用需求是不同的;超过一定续航里程后,纯电动车的制造成本会成倍增加,而车主的购买需求会成倍削减。

从另一方面来看,市面上大部分燃油车的油箱容积为55L左右,加满一箱油,其续航里程大约在700km上下,完全能够满足中长途通行的需求;因此,纯电动车型盲目地增加续航里程,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并无太大意义。如何减少续航缩水、提升充电桩的覆盖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充电概念速率,或许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续航焦虑的有效办法。正如网友所言:“价格太贵都是鸡肋”。

“1000km续航”产品的发布,确实会给火热的资本市场再添“干柴”,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蓝图,但是,消费者是否从这些技术中受益,而这些技术又能否大面积普及,至少在目前,我们仍不得不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新能源发展不是单纯的“技术竞赛”,能够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保证质价比的基础上提升产品实力,便是莫大的成功。

结语: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车,其最基本的属性仍是满足出行需求,正如大排量发动机很难成为车界主流一样,续航过远的纯电动车型,只会徒增制造成本,至少在短期内被束之高阁。确实,我们乐意见到“续航长、充电快、成本低”的车型诞生,但在车企正面临着“存量时代”的现在,未免稍显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