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刚落幕,新能源、智能制造、交通强国等等再次被划重点,而下周一又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出台......这里我们不谈新能源车,毕竟三岁孩童都知道它是未来 汽车 产业的核心方向,本文我们把重点放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下的 汽车 零部件的上涨逻辑和投资机会。因为撇开新能源车这个概念,其实全球的 汽车 产业已经有百年 历史 ,当下也正处于各种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层出不穷的大变革时代,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作为整车组建的不可或缺分子, 汽车 零部件无疑是引领行业变革和创新的基础载体,意义非凡。
首先,国内乘用车需求回暖,带动 汽车 零部件不断增长。去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99.1万亿,同比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创富速度逐年提升。而今年虽然受累新冠,但我国早已复工复产,刚结束披露的三季报就能看出国内经济的复苏。在这样的国民经济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之下, 我国 汽车 消费的需求也在日益回暖。 从微观交强险数据可见,2019 年 11-12 月传统车同比销量就已结束近 2年负增长实现持续转正。而今年4月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 环比增长46.6%和43.5%,同比增长2.3%和4.4%,月增速为疫情爆发后的首次增长,当时的销量更是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而截至今年9月中汽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9月产销分别完成252.4万辆、256.5万辆,环比增长19.1%和17.4%,同比增长14.1%和12.8%。 汽车 产销已连续6个月呈增长,并且销量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0%以上。简单理解就是1-9月的 汽车 产销同比降幅继续收窄,整车行业正在快速复苏。
然后,目前我国的人均 汽车 保有量整体偏低,尤其是在广大的二三四五线城市,因此汽消市场仍具有广阔前景。与我国14亿的人口总数相比,我们的千人 汽车 保有量从2003年的17台发展到2017年的156年,用时14年。而2018年销量下降后的人均保有量不用计算也都知道不会高。所以,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汽车 市场之一,销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1/3,但国内的人均保有量却仍然处于中下游水平,无论是对比人口总数还是对比国外的发达国家,尤其是对比日本、美国这种 汽车 大国,我们的 汽车 需求还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未来 汽车 消费潜力依然较大。
最后,如果再从更生活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二胎已全面放开,甚至有大咖发声应该放开三胎,这些都势必催生更多的私家车需求。另一方面90/00在接下来的10年20年会成为 社会 的消费主力军,而他们区别于80/70之一就是消费观的不同。前辈们主张“别人家有的,我家也要有”“越大越好”的消费。而出生环境更优越的 90/00则是通过个人消费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过渡消费”。所以,未来10年国内乘用车消费潜力依然强劲,自然带动 汽车 零部件的长期受益。
1、电动化
新能源车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概念,无需多费笔墨即可知道它对 汽车 零部件的业绩带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电动化)下的 汽车 ,必然会对某些传统的 汽车 零部件造成冲击,传统动力系统零部件包括发动机、涡轮增压、变速器、燃油系统、排气系统、油箱系统等,如果它们不能顺应趋势做好升级或改革,影响相信会较大。而在这种电动化趋势下,对新能源 汽车 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需求将增加,影响也会更大,毕竟动力系统的成本占整车的50%。关于这个“三电”模块或者里面的核心-电池产业链,可以回看我们上两周的文章《新能源车上游材料之电池》并找到对应的零部件上市公司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不过值得稍作提醒的是,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迫使整车厂商从采购单个零部件转变为采购整个系统。所以,虽然我国依然是制造大国,国外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依然会增加国内 汽车 零部件订单,但以后零部件企业的模块化供应、系统配套将更受益。
2、智能化
汽车 零部件的智能化,更多指的是智能 汽车 产业链中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主要包括上游传感器感知层、中游识别&算法决策层以及下游的操控系统执行层。
上游感知层核心零部件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首先ADAS众多功能中如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全景自动泊车等均需要借助摄像头来实现。据预估,摄像头随着ADAS渗透率的提升,市场规模将由2016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相关上市公司例如布局了智能驾驶传感器的宝隆 科技 (新三板),又例如亚太股份,它参股前向启创20%股权,主要产品涉及ADAS系统的行人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驾驶员疲劳监测、交通标志识别、全景泊车辅助等,而且参股苏州安智10%股权,产品主要为智能雷达及智能摄像头系统,还参股了杭州智波10%股权,主要开发毫米波雷达。然后第二个重要零部件是毫米波雷达,作为ADAS的核心传感器,主要用于测距测速。但这种关键技术目前主要被博世、大陆、电装、奥托立夫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垄断;国内方面,德赛西威的毫米波雷达已获得电咖 汽车 的高端品牌ENOVATE订单,主要为其实现自动泊车功能;还有华域 汽车 的24GHz毫米波雷达已经量产并配套荣威MarvelX。最后就是激光雷达了,核心技术同样在国外公司(美国Velodyne、Quanergy和德国Ibeo)。目前谷歌和百度的无人驾驶试验车均采用了美国Velodyne的激光雷达,而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多为初创公司(北科天绘、禾赛 科技 、速腾聚创等)。
中游是在图像识别及编程算法的决策层,这个层面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由国外巨头掌握,例如被英特尔收购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而国内的就是已经开发出双目摄像头并正在研发具体算法的德赛西威。最后看一下下游的执行层,因为是对中游指令的执行,技术难度较中游更低,因此该领域国内零部件公司可通过将电子信号引入执行机构从而实现零部件电子化升级,如EPS电子助力转向、IBS智能刹车系统、EMB电子机械制动、EVB电子真空助力等。相关上市公司例如布局了智能集成式刹车系统的拓普集团。
3、网联化
业内普遍共识:电动化是 汽车 等领域的上半场而已,而智能化和网联化才是下半场。所谓的 汽车 网联化或车联网,简单理解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建立车与人、车与路、车与车、车与外界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交通管理等等。“网联化”这个概念其实是我国在研究制定《“十三五”新能源 汽车 战略规划》时就提出的。随后智能 汽车 和 汽车 网联化就被反复提及,而发展到今年,年初的2020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就成了“新四化” 汽车 零部件比拼的新秀场,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技术展会上,今年展示的 汽车 零部件在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上的占比都较往届更高,结合度也更深。例如腾讯智慧出行发布的“生态车联网”,含「腾讯随行」和「腾讯爱趣听」两个新品,就是依托人工智能、高精地图、仿真平台、社交体系、移动支付及网络安全,将传统交通运输业和互联网进行融合,从而解决新生代车主想“全时在线”、“离线会焦虑”“开车会不自觉想看手机”的问题。而这个产品目前腾讯已经与22家车企展开了合作。撇开这个展会,其实随着互联网和5G技术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已经加入车联网,而且出现越来越多的“跨界面孔”:通信设备巨头华为和LG纷纷成为“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BAT巨头则投身车联网场景应用。一句话总结:“智”能引路、“网”联世界, 汽车 零部件在新四化下加速发展,有望助力中国实现 汽车 产业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车”。
新能源汽车步入快车道,线控底盘成重要受益者,800亿市场待开启
1天汽模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供应商,是行业内真正实现规模化出口的模具企业。2017年6月公告,公司是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的一级供应商。
2拓普集团
从事汽车NVH领域橡胶减震产品和隔音产品;国内汽车NVH龙头,为特斯拉Model 3提供轻量化铝合金底盘结构件。
3均胜电子
控股子公司德国普瑞获得美国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及相关零部件的采购订单。
4东山精密
2016年已经通过特斯拉的供应商体系的认证,目前可为Model 3提供结构件、冲压件、散热器等产品;旗下全资子公司MFLX,是特斯拉的主力供应商。
5中鼎股份
子公司KACO为特斯拉供应特种橡胶密封件,特斯拉电池冷却系统密封类产品的批量供应商。
百度百科-特斯拉
前言:前面在《线控底盘系列二》中我主要梳理了几个线控底盘的细分赛道,本篇再来从行业现状等角度补充介绍一下线控底盘行业的情况,结合前面的内容就是对行业的整体介绍。
本篇目录
1.行业现状
2.行业前景
3.市场空间
4.相关上市公司
5.独家核心提示
一,行业现状
1.线控底盘行业门槛较高
一方面线控底盘系统相比于动力电池,整车BOM成本的占比相对较低、叠加较高的技术要求,预计车企或仍以外部采购为主。另一方面, 汽车 底盘系统涉及驾驶安全,具备较高的行业技术门槛、较长的开发验证周期、以及制造业规模经济特征,或呈现零部件供应商集中化效应。相比于国际零部件企业,国产零部件供应商就具备成本优势、基于自主品牌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配套响应速度更快、也可提供高度订制方案。
2.线控底盘高度匹配智能电动 汽车 发展
首先电动车电池容量更大,电气化程度高,能够承载的电子电气设备更多,这也为线控底盘奠定了基础。其次线控底盘技术自主控制类ADAS底层控制单元的重要环节,自主控制类ADAS依赖于线控底盘技术。 以自主换道技术为例,该技术是指车辆为满足自身驾驶要求,在没有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换道行为的控制技术,主要涉及环境感知单元、网络通信单元、自主决策单元和底层控制单元。底层控制单元主要包括驱动、线控制动、自动变速器、电动助力转向/线控转向等。
二,行业前景
1.相关规划推动线控底盘发展
近年来,行业规划对新能源、智能网联的推动作用凸显,线控底盘长期,有望进受益入快速增长期。 2018年12月,《车联网(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快推动高性能车辆智能驱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2020年10月,《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三横三纵”的技术架构,强调线控执行系统是智能网联的核心技术;2021年3月也有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研发智能(网联) 汽车 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智能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
2.我国新能源 汽车 加速渗透,自主品牌高端化崛起
2021年起,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21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迎来爆发,据中汽协数据,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33万辆,同比+168%,新能源渗透率达15.5%,同比+9.3pct。2022年1-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49万辆,同比+115%,新能源渗透率达22.9%,同比+12.6pct。
据Marklines数据,销量前20的新能源车型中,高端车占比逐步提高,高端化趋势对底盘舒适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蔚来、小鹏等品牌也以空气悬架等线控底盘技术作为亮点。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2021年销量前十的主机厂中,自主品牌占了9席。 自主品牌有更强的降本压力,因此技术储备足、价格有优势的自主供应商迎来了国产替代机会。
3.线控底盘市场潜力大,国产替代新机遇
线控底盘的几个赛道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国产替代机遇,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的技术门槛最高,量产时间晚,目前渗透率低,自主供应商与海外供应商差距较小,国产替代机会大;线控悬架诞生虽早,但目前渗透率仍较低,预计渗透率将在电动车高端化发展中快速提升,实现技术突破的自主供应商有望扩大市场份额;线控油门和线控换挡出现时间较早,市场渗透率高,且市场格局近几年已相对稳定。
三,市场空间
1.线控制动
目前线控制动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预计线控制动渗透率将持续提升,2026 年有望达 30%。 预计2026 年我国线控制动市场规模可达 201 亿元,2022-2026 年CAGR 达 49.6%;2026 年全球线控市场规模达 552 亿元,CAGR 达 47.1%
2.线控悬架
国内空悬市场刚刚起步, 市场空间广阔,假设乘用车线控悬架渗透率逐步提升,2025 年达到 15%,单价随着国产化进展缓慢下降,2025 年为 0.8 万元;商用车线控悬架渗透率缓慢上升,2025 年达到 9%,单价随着国
产化进展缓慢下降,2025 年为 1.1 万元, 预计2022 年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为 81 亿元 , 预计 2025 年国内空气悬架市场规模达到 288 亿元 ,年复合增速约为 52% 。
3.线控转向
线控转向更加贴合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需求,因此在目前量产乘用车上应用越来越多,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同时,线控转向控制代码行数进一步增加,且需增加冗余安全功能,以单车价值量提升至 3500 元/车进行测算, 预计我国 汽车 线控转向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30.1 亿元增至 2026 年的 152.5 亿元,4 年期间的 CAGR 达 50.0%。
4.线控换挡
由于线控换挡将逐渐成为国内外主流 汽车 标准配置,预计线控换挡渗透率在 2026 年达到 55%,单价在 400-500 元;2026 年全球线控换挡市场规模可达 228 亿元,2022-2026年 CAGR 达 14.5%; 2026 年我国线控换挡市场规模达 83 亿元,2022-2026 年 CAGR 达16.4%。
5.线控油门
线控油门成熟度较高,已成为国内外 汽车 标准配置, 预计在 2026 年达到 100% ,单价在300 元左右。预计2026年全球线控转向市场规模可达276亿元,2022-2026年CAGR达2.8%; 2026年我国线控市场规模达 101 亿元,2022-2026 年 CAGR 达 4.0%。
综合以上预测,把线控底盘的五大领域结合起来,预计2026年我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将达825.5亿元。
四,相关上市公司
伯特利(603596):公司技术实力雄厚,量产进度快,与主机厂合作紧密。公司EPB产品成熟,公司新开发的双控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可以大幅降低主机厂采购成本,已在多款新能源车型上应用。2021年,伯特利新增EPB定点项目83项。
拓普集团(601689) :公司可为客户提供EHB+EPS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加速线控制动和线控悬架产品量产。公司空气悬架计划2022年6月正式投产,新工厂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量200万只空气悬架,满足每年50万辆车的配套;公司IBS-PRO智能刹车系统工厂位于宁波,满产亦可实现年50万辆车的I配套能力。
保隆 科技 (603197):公司致力于 汽车 智能化和轻量化产品,主要产品有 汽车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车用传感器、ADAS、主动空气悬架、 汽车 金属管件、气门嘴以及平衡块等。公司空气悬架产品布局完善,技术成熟,已获多个量产订单。
中鼎股份(000887) :公司业务布局完善,在空气悬架、轻量化底盘、 汽车 热管理和密封系统等领域均有布局,且通过持续海外并购吸收转化相关技术,技术储备丰富。 公司于2018年成立子公司安徽安美科,承接AMK公司技术并推进新能源 汽车 空气悬挂系统总成国产化。2020年8月开始首次获得量产订单,空气悬挂系统总成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耐世特(1316.HK):公司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手感和生产准备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配合可收缩式转向管柱、静默方向盘以及随需转向系统,公司提前布局高阶自动驾驶所需的转向技术,于2021年斩获了线控转向系统的第一个订单,并有望随着高阶自动驾驶的逐步落地释放更大业绩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