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吴凯新能源(电池原材料暴跌50%)

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3月30日部分锂电材料价格暴跌。其中,电池级碳酸锂跌7500元/吨,均价报25.6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跌7500元/吨,均价报21万元/吨;氢氧化锂跌5000元/吨;镍豆跌4900元/吨。

数据来源:上海钢联

事实上今年以来,以电池级碳酸锂为首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几乎每天都在下降。在短短几个月以内,目前电池级碳酸锂的市场行情已经下跌近50%。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这些枯燥无味的数据跟我们普通消费者没啥关系。

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将直接决定动力电池的成本,而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大头,它直接关系到了未来动力电池的定价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以上的每一组数据波动,与朋友们日后购买新能源车所需要掏的钱息息相关。

接下来,教授就借着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电池原材料背后的心酸与疯狂,它的行情将会给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我们广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

在2022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经吐槽,目前在广汽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中,电池成本已经占到了整车的40%、50%、60%,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感觉自己实际上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了。

要知道,广汽集团可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而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也是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它常常位居国内新势力销量排行榜榜首。让一位世界500强企业***公开吐槽叫屈,他所面临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来自广汽集团一把手的吐槽和嘲讽,宁王也表示无奈。

第二天,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就在大会上公开回应,“客户总抱怨电池厂是不是把利润都拿走了,我们公司今年虽然没亏本,但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

国内顶级车企沦为“打工人”,世界头号动力电池供应商过得也“非常痛苦”,那么钱都被谁赚去了呢?

对此“宁王”扛把子曾毓群表示,上游材料涨价导致电池厂商成本增长,但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电池原材料上涨的真正原因是资本炒作。

在教授看来,前几年的新能源车企以及动力电池供应商真的是受大委屈了。它们在上游需要承受来自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以及产能带来的压力,在下游又生怕破坏市场环境,不敢把成本压力全部转移给终端的消费者。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是新时代汽车的发展趋势,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它的发展理论上不可能受到原材料供应的困扰。这就好比假如一百多年前石油价格高得离谱,那么内燃机就不可能被发明出来。

如今,以中国为首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持续高歌猛进,按理说电池原材料也会更加紧缺,市场行情更加高涨。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电池原材料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持续暴跌。

这背后的博弈,教授认为或许是把控电池原材料的资本败了。

或许有不少人看到教授在上面为新能源车企辩解而不爽,但教授认为这就是事实。

传统车企之所以冒着自废武功的风险切换新能源汽车赛道,国内造车新势力之所以顶着巨额亏损的风险跨界造车,它们看到的都绝对不是新能源汽车的短期效益,而是新能源汽车未来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对于车企来说承担巨额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就像是“渡劫”。只要熬过了这一关,迎接它们的就会是更美好的未来。

其中,已经完成新能源汽车转型,且销量正在爆发式增长的比亚迪,以及大洋彼岸的特斯拉都是典型的例子。

如今,动力电池原材料已经从高位下坡,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动力电池厂商、以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为首的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也将骤减。

当然,它们要渡的劫才刚刚开始,因为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之后,迎接它们的就是接踵而来的价格战。

2023年1月份,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市场开启大降价,拉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新一年新一轮价格战的序幕。其中,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的两款国产车型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价。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在华交付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特斯拉点燃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价格战的“战火”,国内不少新能源车企也纷纷跟进降价参战。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开年至今已经有超过20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先后宣布下调旗下车型价格,或者增加终端优惠力度。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全球能够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其它新能源车企都还处在亏损状态,它们哪来的底气降价呢?在教授看来,它们的底气就是来自不断下跌的动力电池成本。

教授认为,资本的败退,电池原材料的下跌,将彻底改变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在这场百年大变革中,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车企,以及广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将会是最大的获利者。

至于这场价格战最终会以何种结局收尾,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教授认为,目前电池原材料才刚刚开始下跌,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以及新能源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还会持续下降,而这场价格战还有得打。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动力电池创新发展之路

麒麟电池,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超过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轻松实现整车1000km续航。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2022年6月23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麒麟电池,创新”第三代CTP技术发布会。2022年3月26日,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在中国电动汽车委员会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公司已经引入第三代CTP技术,内部称之为麒麟电池。相比4680系统,麒麟电池组的电池容量可以提升13%。2022年5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在线上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计划于2022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布麒麟电池。曾玉群还提到,在相同的电化学体系下,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大型圆柱电池高13%。2022年6月23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麒麟电池,创新”第三代CTP技术发布会。2022年6月23日,电池龙头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第三代CTP(将电池直接集成到电池组中的技术)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超过72%,能量密度达到255Wh/kg,使纯电动汽车实现了1000公里续航。2022年8月26日上午,关伟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将于8月27日15:30-16:30举行麒麟电池落地款发布会。2022年8月27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有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赛勒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宣布,麒麟电池将投放AITO杰杰系列新机型。双方签署了为期五年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AITO捷捷车型全面配备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2022年9月7日IT之家消息,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限量麒麟电池将于今年年底量产出货,首批量产电池将于明年一季度装载于纯电动豪华MPV至尊氪009系列上市。此前,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表示,麒麟电池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

6月10日下午,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主题论坛在宜宾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办,论坛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共同承办。包括有院士、学者、企业家等近二十位行业专家出席并演讲讨论,为现场观众及直播线上观众分享了一场有关新一代动力电池与材料技术创新发展的高规格行业盛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小卫出席本次会议并担任主持人,她希望大家可以充分交流前沿技术、分享实践经验、激发创新思维,共同打造展示创新成果、引领创新方向的国际化高端合作平台。本次大会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主题论坛“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二是圆桌论坛“动力电池技术与展望”。

主题报告:“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

孙学良院士围绕固态电池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分析,并表示应极大地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基础研发与创新,重视专利布局。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新跃升”为题,针对目前动力电池核心痛点,提出了全气候可靠与全场景可靠电池、快充与超充等补能技术方案。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以“共赢储能大时代新挑战”为题,提出未来追求极致安全、快充持续提升、追求极致成本和高能量密度的发展要求。

宁波容百联席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李琮熙对“新一代动力电池最新正极材料技术及开发动向”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要开展高能量密度的层状高镍正极材料充电特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大气稳定技术等研究课题。宜宾天原常务副总、宜宾锂宝董事长总经理王政强就“先进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材料的同步创新”主题展开,提出包括粉末均匀涂层、微波快速烧结、芯片内植、人工智能等多技术融合创新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新形态。

深蓝汽车首席技术官周安健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背景论述中提出深蓝汽车未来的探索与发展。天津巴莫总经理吴孟涛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了详细总结与展示。清华大学教授李哲以“迈向电动自动设计:技术要点与研发生态”为题,重点描述了电池自动设计的技术要素、产业落地方向及对组织重塑的影响,引发行业深思。

圆桌论坛:动力电池技术与展望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国家杰青张强担任圆桌论坛主持人,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裁裴锋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小鹏汇天动力总成中心总经理侯聪。

主持人与各位嘉宾围绕固态电池颠覆性技术进展、智能化发展对动力电池降本增效作用以及新型应用场景对动力电池技术的需求趋势等话题展开对话讨论。针对固态电池技术,整车企业非常期待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对于飞行汽车发展而言,固态电池技术的实现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围绕智能化在电池降本增效的作用话题,与会嘉宾表示电池标准化与智能制造、智能研发设计、智能化电池等对于电池降本增效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新型应用场景,如储能电站、飞行汽车、超充补能系统等场景,对动力电池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作为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唯一前瞻技术论坛,大会邀请了起到引领行业发展作用的最顶尖院士、学者和企业家朋友出席并做报告。因此,本论坛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了技术方向战略引领、资源交流链接的重要作用,受到行业人士的持续关注与密切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