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富电新能源汽车(5年6款全新电动车)

如果从燃油车时代到电动车时代没有品牌资产的继承,谁有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我认为在国内,韩系车应当是一个备选答案。

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韩系车需要成为一个“新势力”。

如果韩系车彻底摒弃燃油车时代的性价比标签,在今天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时代里顺势而为,将其已在全球其它市场被验证的电动化技术与产品拿到中国,并且在中国为这些原生电动车打造全新的、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销售与服务体系,那么以中国市场的体量与包容程度,韩系电动车应当有一席之地。

是不是觉得定语非常多?但这就是现实,是每一个想要在卷到没边的中国市场立足的品牌,最基本的操作。

所以,韩系车要做的,是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彻底绕开原先的基础去做颠覆式变革,从而与现有的品牌观念、造车体系、用户运营划清界限。

这一进程,当起亚在去年12月理清了中国合资公司的股比关系后,就应当要实质性展开了。尤其是当E-GMP电动汽车专用平台已经发布超过两年,当起亚首款原生电动车EV6在2022年全球销量近8万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他们没有理由放弃。

2023年的新能源战略,不应只有新车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早已不是比谁续航多、比谁加速快、比谁屏幕多的时代。对于一个2023年将在中国上市的新能源品牌而言,它需要在产品、渠道、服务全方位去塑造消费认知,而且随着格局重塑窗口期的缩短,越是后来的品牌,速度越是要加快。

起亚当然也不例外。在起亚最新的新能源战略中,有新车规划、有渠道建设、有充电配套服务、有品牌app,再加上两年前现代汽车集团在上海独资设立的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起亚在中国的电动化全面转型,已经有了基本的蓝图。

从新车来看,起亚首款基于E-GMP平台的电动车EV6,将会在今年8月以进口的方式销售。这款跨界的造型电动SUV,不仅全球销量不俗,而且先后获得了“2022欧洲年度汽车”、“2023北美年度汽车”等大奖,产品序列中最高性能的GT车型,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3.5秒。

以这样一款车型作为国内首发,起亚很明显是想要彻底打破品牌过去的印象,用秀肌肉的产品,去展示自己在电动化时代能够达到的高度。

但接下来预计在11月首发上市的EV5,可能才是起亚电动车在国内走量的关键。这款定位中型SUV的电动车,是起亚首款在中国首发的全球车型,它拥有起亚全新的内外造型、材质与功能的设计理念,还有超过7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明年,起亚还将在中国推出旗舰电动SUV EV9。这款车型拥有超过5米车长和3.1米轴距,采用六座布局,还将首次配备高速导航辅助驾驶。

除此之外,从2025年到2027年,起亚还将依次推出入门级纯电SUV、首款电动轿车以及一款中型纯电SUV。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起亚每年将推出至少一款基于E-GMP平台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电动车型。按照起亚的规划,到2030年要实现电动车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40%。

从渠道来看,起亚一方面在加快对全国经销商门店进行SI 2.0升级,提升购车与门店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也在与国内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加速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起亚City Store的铺设。目前,起亚已经与森那美、锦龙、鑫汉马、通立、百得利五家知名经销商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而从充电配套服务来看,由于E-GMP平台是800V高压平台,因此起亚计划与壳牌合作建设800V快充桩的品牌快充站,以满足自家电动车快速补能的体验。此外,起亚还计划与国内主流充电运营商合作,持续接入更加丰富的充电网络,构建多元化的补能服务体系。

最后,起亚将在今年正式上线品牌app,覆盖购车、用车、保养、服务、置换等全生命周期体验,并构建用户数字化社区。

这一系列有关于构建品牌电动化转型的体系,也许大家在新势力身上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放在合资品牌里,这种全体系布局目前应当是除大众之外的独一家。

事实上,在中国之外的全球市场,起亚,或者说整个现代汽车集团,对于电动车的投入,是决绝的。无论是主流品牌中首个800V纯电动平台的开发、对电动车设计的理解、销量规模还是补能服务,起亚在海外市场都是走在跨国品牌前列的一员。

而在国内,如果过去的体系已经没有更多值得留恋的价值,那起亚可以干脆选择自己重新再立一套体系,来重塑在新生代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当然,完成这件事情的前提,是由起亚自己来主导,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起亚在海外的电动化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国内一直等到合资公司悦达起亚的股权归属捋顺之后,才进入了实质性的布局阶段。

因为只有这样,现代起亚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将他们在全球市场的最新成果,导入中国市场。对于在海外新能源市场上已有所建树的现代起亚来说,握住合资公司的主导权,于合资公司本身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

在中国,起亚转型会面临哪些挑战?

大众ID系列,以及一系列包括豪华品牌在内的跨国车企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过程已经充分证明,燃油车时代的品牌资产,并没有办法直接迁移到电动车市场中。

与此同时,合资品牌的传统燃油车也在这个过程中,份额快速下滑。

今年1-2月,普通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33.9%的水平,相比2022年减少了5.5个百分点,相比2020年更是少了15.5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各地各类超常规的补贴,更是将合资品牌燃油车的终端优惠底牌直接摆在了台面上,消费者对于燃油车的价格预期,已经被彻底打乱。

此时,起亚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同样也将面临所有合资品牌共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中国品牌对新能源消费心智的占领。

2020年至今,国内新能源市场中中国品牌对海外品牌的份额差距持续拉大,中国品牌的份额从2020年初的六成左右到目前已经稳定在八成以上。由此形成的消费认知,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开拓市场的海外品牌而言,都是需要跨过的门槛。

第二个挑战,是起亚的品牌标签。

起亚进入中国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特别清晰的品牌标签。不过,从2020年上市的全新K5开始,起亚有意识在国内开始培育“技术起亚”的认知,也在强化核心价值的输出。

汽车变革的新时代,也意味着强势品牌的封锁开始松动。特别是当所有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几乎都要从零开始,而且都面临与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对标压力时,在技术上还小有优势的韩系电动车,是有机会的。

第三个挑战,来自于本土化。

在完成了合资公司的股比调整后,起亚事实上已经主导了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权。这种情况下,起亚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理解、消费趋势理解、用户运维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

事实上,海外品牌之所以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不及燃油车时代,除了产品本身的原因之外,对于中国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才是核心。中国市场的活力、对新事物的期待、以天为单位的革新,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而海外品牌能否真正扎根中国市场,紧密跟进去“卷”,才是在中国市场最根本的事情。

不过,相比大众、丰田这样体量巨大的跨国巨头,2022年在中国新车销量9.43万辆的起亚,剥离燃油车品牌资产的意愿要更强。因为它需要通过电动车,实现品牌调性与标签的重塑。从全球市场的反映来看,起亚已经获得了一个好的开始。

此时的起亚,需要胆子大一点,去攻克中国市场这个艰巨的任务,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仍在扩大规模的上升期里,分得属于自己的一块蛋糕。

写在最后

韩系车在全球的表现与在国内的表现,是不匹配的。

但是,在全球市场的前进脚步、曾经在中国市场的高光时刻、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与潜力,都决定了起亚不会在中国轻言放弃,甚至还会强化话语权、增加投资、持续扩张。在中国汽车市场合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智能电动车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起亚在中国,也正在寻找东山再起的契机。

更何况,起亚明明拥有优质的创新落地产物,也有经销商集团伙伴助力。此时,起亚需要以新的心态,通过强技术、强个性、强标签,在从稳到乱、从乱再到稳的过渡期里,尽可能地搅局。

毕竟,机会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而来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童济仁汽车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动新能源车排名前十名:比亚迪、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极氪、AITO问界、广汽埃安、零跑汽车、哪吒汽车。

1、比亚迪

比亚迪推出了自研的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e3.0平台等核心技术。是零部件自产率最高的新能源车企,包括车规级芯片也能部分自供。目前有两大矩阵车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2022年交付超186万辆汽车,摘得国内汽车厂商年度销冠。

2、特斯拉

美国汽车品牌,电动汽车的“先锋”,早期一度濒临破产,为其他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探好了路。因此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也具备自动驾驶等技术优势。

3、蔚来汽车

造车以“服务”著称,通过提供极致的服务,从而获得用户极高的忠诚度,让每个车主都成为蔚来汽车的代言人,特别是公司发展初期,经营困难,老车主介绍了很多新用户购买,帮助蔚来渡过了难关。

4、理想汽车

创始人李想早期创办了汽车之家并成功上市。造车以“产品力”著称,创始人在汽车媒体行业深耕多年,对用户需求洞察较为深刻,整车设计也更贴近用户需求,因此获得一大批用户的青睐。在路线上选择了增程式动力模式,目前还没有推出纯电动车型。

5、小鹏汽车

何小鹏是其早期核心投资人,并冠上自己的名义,命名“小鹏汽车”,阿里也是其股东之一。造车以“科技”著称,重技术研发,自动驾驶辅助技术等均较为先进,同时也在研发飞行汽车。旗下车型都搭载了众多科技软硬件,并具有不错的性价比,很容易让人心动。

6、吉利极氪

一线自主民营车企——吉利旗下纯电汽车品牌,虽然吉利早已推出了几何汽车,但极氪汽车的定位显然更高,是吉利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关键。

极氪首款车型极氪001,凭借吸睛的外观,不错的动态性能表现,以及丰富的配置,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背靠吉利集团的强大资源优势,极氪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7、AITO问界

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推出的新能源车品牌,AITO问界是华为深度赋能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体系都有华为的深度参与,一度被认为是“华为”牌汽车。

8、广汽埃安

广汽集团旗下纯电品牌,被戏称“最不像国企的国企”,广汽埃安通过混改引入了战略投资,公司员工和广汽研究院科技人员合计持股4.55%,这与传统国有车企在架构上完全不同,这也让埃安更有可能成功。

9、零跑汽车

背靠安防龙头大华股份,继承了大华股份的技术基因,与比亚迪、小鹏汽车等车企一样,重视技术研发,坚持全域自研,是造车新势力中少有的,掌握智能动力、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三大核心技术。

10、哪吒汽车

前期主攻B端市场,B端市场需求遇冷,受挫后全力转战C端市场,并获得了一些成绩,哪吒汽车能够突破重围,跟主打性价比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比亚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特斯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蔚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理想汽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鹏汽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极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AITO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汽埃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零跑汽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哪吒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