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新能源危机(新能源危机)

作者 | 王新宇

编辑 | 周 到

从已经开启预售的奔驰EQC,到刚刚亮相的EQV都能看出,无论是奔驰还是整个戴姆勒集团,似乎很乐意在“油改电”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有可能在戴姆勒CEO的办公桌上,同时摆着几份新能源发展战略计划书,但前CEO蔡澈偏偏选了最薄的那份。

早在2018年初,戴姆勒集团便公布了其新能源规划: 将投资100亿欧元用于新能源 汽车 的研发,并计划在全球三大洲共新建了六家工厂,其中五家都将用于奔驰旗下EQ系列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生产。目前,位于德国的不莱梅工厂和联合北京奔驰的北京的工厂已明确将用于生产已经开启预售的奔驰EQC。

戴姆勒集团还计划在2022年前发布超过50款新能源 汽车 ,其中包括10款以上的纯电动车。 至少从集团战略计划上看,戴姆勒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不晚且重视程度也并不低。

不过,难道戴姆勒集团就准备用“油改电”车型抢占新能源市场吗?

当然,奔驰品牌自身的影响力自然是毋庸置疑。但随着新能源趋势的日渐明朗,奔驰想单纯依靠品牌影响力来搏出位的想法必然会落空。在国际新能源市场上,抛开特斯拉这一新能源王者的阻击不说,“老对手”奥迪依托于大众集团打造的纯电平台就够奔驰喝上一壶。而面对另一位老对手宝马,奔驰也表现不出更多优势。

前有奥迪MEB平台新车的瞄准,后有宝马iNEXT的阻拦,再加上特斯拉的虎视眈眈。面对“陆海空”三面夹击的奔驰,如果依旧拿不出一张“王炸”,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关于这一点,已经“平稳着陆”的蔡澈也许没想那么多。但是,刚刚上任的康林松却不得不在这个新能源时代有所作为。本届法兰克福车展上, 奔驰带来了VISION EQS概念车,这也是戴姆勒在本届法兰克福车展上至关重要的一款纯电动车。 同时,为了进一步明确戴姆勒未来的新能源目标,在本届车展还带来了插电混动的奔驰A250e、B250e以及纯电的EQV。康林松表示 “电动化是本届车展最重要的主题, 汽车 行业正在经历的“根本性转移”是多方面的。”

( 戴姆勒集团CEO康林松 )

除了车展上首次亮相的奔驰VISION EQS概念车,康林松还带来了戴姆勒最新的阶段性战略— “2039愿想” 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的碳中和;2030年,新能源车型占乘用车销量的一半以上份额;未来的车型架构将从一开始就基于电动车型研发,并拥有相应的电动平台。

这无疑是康林松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加速推进戴姆勒集团的新能源战略。从“2039愿想”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第一:奔驰将开始着手于整个产业链的向新能源化变革;第二:奔驰未来将以新能源车型为主销车型;第三:奔驰开始计划研发自己的纯电平台。

可见,蔡澈赚到了功成身退的“面子”;而新上任的康松林,要的则是戴姆勒彻底面向未来的“里子”。

问题在于,奥迪的“东家”大众已经开始布局整条产业链的向新能源化,同样在法拉克福车展亮相的大众ID.3正是其代表作。而奥迪则可以依托于大众,间接且提前实现产业链的碳中和。也就是说,相较于奥迪的先天优势,奔驰无疑已经被拉开了明显的距离。再看另一位老对手宝马,虽然在新能源战略上并没有奥迪那般大刀阔斧, 但在Formula E 揭幕战上首秀并拔得头筹的BMW iFE.18却已经证明了宝马开始了在纯电领域技术经验的积累。

比较下来,戴姆勒刚刚发布的“2039愿想”不仅仅来得更迟,甚至于“愿想”一词更是代表了目前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所以,康林松面对的挑战不可为不大。从某种意义上,康林松下一步计划的如何落实直接决定了戴姆勒在这场国际性的新能源战役上的生存与否。

当然,康林松也并非“手无寸铁”,因为中国新能源市场会是他最大的支点。

现阶段的戴姆勒的确落后了太多,但却不代表戴姆勒会任人宰割。早在2010年,戴姆勒便与比亚迪成立了合资公司——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公司,并顺势推出了新能源品牌腾势。而后,在今年年初,戴姆勒又入股北汽新能源,计划与北汽合作生产纯电动的Smart。紧接着又在2月,吉利又以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戴姆勒9.65%股份,成为最大股东之一。后来的7月,百度与戴姆勒又宣布了将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深化合作。

( smart EQ fortwo )

在国内的频频动作都证明了戴姆勒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重视程度,每一步都剑指国内新能源领域。但截止目前为止,戴姆勒与国内几大主流品牌的合作均无实质性进展,这也将是康林松将要面对的首要难题。

毕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其终端销量表现将直接决定品牌新能源战略推进的顺利与否。所以对于康林松来说, 与国内各品牌原有合作基础上再度发力,加速戴姆勒新能源战略的推进,或许将成为戴姆勒在新能源领域后发制人的唯一机遇。

转个

能源危机不但现在在在,在过去也是一直在在的!并且未来的危机更严重!

分析如下: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能源的不充分,而不是能源本身的不足。

具体有:1、能源转化的方向性。并不是所有的能源都能够被人类利用,比如内能,其它能的形式转化为内能比较容易,而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源,就很难办得到。

2、能源分布的不均性。可以说在地球上几乎全部的能源都来源于太阳,但是由太阳能转化成的各种能量形式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如在沙漠地带,太阳能充足,但却无人居住。

3、日益增加的人口导致能量分配不足。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危机。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