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新能源晚会(又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倒下了)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就如同曾经的共享单车行业,一众企业轰轰烈烈地入场,随后又纷纷黯然退场。新能源汽车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开始兴起,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减少,企业的发展面临冲击。就像巴菲特说的:“当浪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又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倒下了,这家企业就是威马汽车。进入2023年,威马汽车岌岌可危,300亿资产灰飞烟灭,还有10多万威马汽车车主的权益无从得到保障,未来该何去何从?

一、威马汽车由盛转衰

曾在2019年时,威马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颗新星。但和蔚来、小鹏、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相比,威马汽车还可以称得上是排头兵。一直以来,威马汽车很受资本方的青睐,前后有腾讯、百度、红杉等股东向威马汽车出资,总金额累计达到了350亿元。

尽管获得了丰厚的出资,但威马汽车的研发却不尽人意。和蔚来、理想这些汽车品牌相比,威马汽车的电池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电池自燃。在新能源行业刚刚发展的初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很多新能源电池都有自燃的现象。

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是选择召回,随后研究问题所在,攻克这一痛点,然而威马汽车却不同。威马汽车虽然也召回了有问题的汽车,但是却将问题归咎于电池的芯片供应商。没有认真提高自身的研发技术,却认为这是第三方的责任。

随后,威马汽车还直接采取限制电池输出功率的手段来防止汽车自燃。可这个手段未免太过于极端了,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导致了汽车的续航大打折扣。这个操作一经曝光,引发了车主的强烈不满,很多人开始对威马汽车这个牌子“路转黑”。

威马汽车在当年直接进入了广州3.15晚会的黑榜,之前辛辛苦苦建立的口碑一夜之间崩溃瓦解。这一度使威马汽车的发展陷入冰点,威马汽车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在去年,威马汽车有两位重要的高管宣布离职,公司人心涣散。

由于汽车生产的供应链断裂,还不断地有供应商对威马汽车起诉,相关经销商店铺也纷纷关闭,公司几乎是处于停产滞销的状态。威马汽车不断裁员降薪,连支付职工的工资都比较困难。

二、威马汽车能否起死回生?

威马汽车如今命悬一线,很多人都在思考该品牌能否起死回生,还有人提出威马可以借壳上市,筹集资本以后重振旗鼓。但是这对于威马汽车来说都无济于事。想要扭转威马汽车如今的局面,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口碑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威马汽车的口碑已经崩坏,要想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非常困难。更何况威马汽车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电池自燃。汽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即使后面威马汽车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没有消费者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去尝试了。

另外,威马汽车在研发上已经十分落后同行业的其他新能源车企。做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短期内是看不到什么效果的。在落后这么一大截的情况下,想要在技术上反超是不太可能的。

如今威马汽车债务缠身、官司不断,零部件的供应链也中断了,这场翻身之仗注定难打。即使是有资本扶持也没什么作用,资本并不能提高研发实力,只输血不造血是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的。

三、十多万车主的权益难以保障

威马汽车倒下后,受伤最严重的还是消费者,威马汽车的十多万车主的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对于这些车主来说,维修汽车就是一件麻烦事。对于燃油车来说,目前的维修技术已经很成熟,即使不去4S店,在外面的维修店进行车辆维修也可以。

但是新能源车就不一样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刚开始发展,许多技术还没有普及。在外面的第三方维修不仅门槛高,收费也高,车主只有去4S店维修才最靠谱。并且一旦威马汽车倒闭以后,汽车相关的零部件也不再生产,车辆的维修更加困难。

总结

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上就是各行各业的缩影,在行业初期都是百舸争流。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在经历了大洗牌以后,总有人会被淘汰,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不知道你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看好哪一家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能源车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今年有315晚会吗

新能源车私自“锁电”纠纷投诉众多

新能源车私自“锁电”纠纷投诉众多,随着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的出现,车主在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均将面临很大难度。新能源车私自“锁电”纠纷投诉众多。

新能源车私自“锁电”纠纷投诉众多1

“本来就有里程焦虑,现在还充不满电,搞得人更焦虑了!”面对记者,威马车主谢先生忍不住吐槽,而让他闹心的正是厂家推出的一种叫作“锁电”的操作。

据业内人士解释:“锁电”顾名思义就是锁电池的电源,即通过升级改写BMS(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来锁定电池电源SOC(系统级芯片)窗口,重新定义电池的电压范围,以限制电池的充电上限和用电量,比如以前能达到100%的功率输出,现在只能达到60%。电池容量降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充电速度变慢,且续航里程缩水,从而成为消费者的用车痛点。

谢先生就透露,他的车辆标定满电续航是400公里,但在回店经过系统升级后,现在只能充约90%的电,续航也掉到了 300多公里。今年1月,全国173名威马车主就联名向厂家发出了律师函,其中提到在参加了去年底厂家开展的“迎新年用户特优”的免费检查活动后,车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续航缩水,最多的直接打了个对折,因此怀疑车辆被进行了“锁电”操作。

除了威马,记者在相关汽车投诉网站上看到,小鹏、广丰等也有类似投诉出现,看来不只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型同样也陷入了“锁电”风波。“锁电”造成充电变慢、续航缩水,导致用车体验不佳,成为最大的“槽点”;而厂家未提前告知用户就执行这一操作,也让车主们颇为不满。

既然这种操作不被消费者认可,甚至闹到了要对簿公堂,那厂家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相关专家指出:“锁电”只是坊间通俗的说法,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讲,它是厂家对动力电池的电压、充放速度等进行了限制,而限制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电池的安全冗余容量,特别是降低热失控概率,防止发生车辆自燃。这一推测并非空穴来风,有公开报道显示,卷入“锁电”风波的新能源车型,要么曾发生过自燃事故,要么被曝存在着自燃风险。

“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是厂家的应尽之责,而不该以牺牲用户利益为代价。”谢先生的这番话,代表了广大车主的态度。他们认为,既然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厂家正确的做法要么是免费更换符合安全要求的新电池,要么是按照汽车“新三包”的要求,提供车辆退换服务,而不该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简单地通过“锁电”来规避风险。

即便是消费者认可这一操作,对于由此带来的用车体验下降,厂家也应该给予相应补偿。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尚未有厂家对消费者的上述诉求予以正面回应。

新能源车私自“锁电”纠纷投诉众多2

又是一年3.15,与人们出行生活息息相关的汽车业,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领域。随着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汽车业的投诉焦点也呈现出了新的形态。

一个典型的变化是,在供应链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提不到车”成为2021年以来汽车投诉的新增长点。据全国汽车产品缺陷线索监测协作网成员车质网数据显示,“提不到车”首次出现在2021年服务问题TOP20榜单中的第二位,投诉量同比上涨近30倍,投诉多集中在部分新能源车型中。

在去年的热点投诉中,包括了被消费者大范围投诉的小鹏汽车。小鹏P5是小鹏旗下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但由于雷达芯片严重缺货、电池供应紧张,工厂升级改造等因素,新车交付遇到阻力。原本承诺2021年10月底开始按合同顺序开始交付小鹏P5,最后延迟到2022年春节后交付,直到2月,仍有部分去年10月订车的消费者尚未交车。

事实上,比亚迪、零跑、长城等在内的众多新能源车均出现过类似情况。不久前,长城汽车(601633)欧拉黑白猫因为“缺芯少电”宣布停止接单,不少去年10月的预订用户苦等四个月仍未提车。

“退订事宜可以与店面进行沟通。”欧拉客服表示。不过,亦有用户担心,在新能源市场普遍涨价的情况下,现在退订再去购买其他车型,恐怕要花费更多。

在上述榜单中, “与宣传不符”仍高居第一位。同样由于供应链短缺问题,车企不兑现承诺、产品存在虚假宣传,也成为了去年行业“热搜”。自2021年11月开始,欧拉好猫车主发现所买车辆芯片不是官方宣称的高通八核芯片,而致“换芯门”事件沸沸扬扬,长城汽车为此补偿方案产生了4亿-5亿元的计提。

“随着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的出现,车主在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郝庆丰表示,“以‘提车难’为例,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车企为了抢占新能源市场,暗示消费者能够尽快提到车,这就存在过度宣传的问题。车企承诺不兑现,而消费者缺少知情权。”

“与宣传不符”的,还有电动车型续航缩水这一“老问题”。从去年开始,有威马车主受邀回厂免费保养后,发现车辆续航里程“缩水”,与购车时宣传的续航有较大差距。车主怀疑厂家对车辆进行了“锁电”操作,同时动力电池存在质量问题。

“锁电”是将动力电池内的部分电量,通过在线OTA或其他方式锁定,改变电池实际的充电量和用电量,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容量上限和下限做出控制,保证电池既不能充满也不能放空。而威马的车主认为,威马这种借保养升级之名“锁电”的做法,无疑是“欺瞒”行为,损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物权。

在郝庆丰看来,面对“提车难”抑或是“与宣传不符”,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均将面临很大难度。“芯片‘货不对板’的问题,是消费者维权的一个难点。据了解,已经有消费者提起诉讼,但最终是以‘消费欺诈’,还是以‘过度宣传’来认定,尚需要法院的裁决。”郝庆丰认为,新问题出现以后,需要有相应的法规来继续规范。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披露,2021年,新能源汽车投诉问题主要有八类,除了安全问题、电池质量、冬季续航缩水、维修服务差等常见问题,还包括了不兑现承诺,比如宣传使用高性能芯片,实际情况却非如此;价格变动过快;随意修改网上宣传资料和说明;拒绝汽车数据存储、提供等问题。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大幅提升,与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保有量持续增加存在关系。”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涨幅明显,并呈现举证难,维权难的特点。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44861件,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41624件,占比3.98%。

新能源车私自“锁电”纠纷投诉众多3

一年一度的315打假如期而至,抱着忐忑而又敬畏的态度锁定了晚上8:20的晚会,总结来看,人们尤为关注的.是老坛酸菜变“土坑酸菜”,互联网直播虚假销售、网络陷阱以及医美行业等等,意料之外,没有提及汽车行业,严格来讲,最多就是电动自行车的违规提速。

看之前猜测大概率会有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问题,但是播出之后,基本上所涉及到的更多是民生和安全问题,但说又说回来了,315没有报道并不代表新能源汽车行业没有问题。

近日,根据广东315的最新报道,威马汽车疑似“锁电”,包括且不限于威马EX5(参数丨)和威马EX6 PLUS,根据车主的真实反映,以官方续航400km的EX5为例,车辆送去保养之后,续航里程缩至180km,而且全国有不少车主有类似的情况。

经过第三方机构检测,续航里程大打折扣、充电信息不匹配,车辆应该是被认为调低了电池容量,但是对此,威马厂商包括4S店均不承认这一情况。

不仅仅是威马,还有小鹏汽车,主要是小鹏P7,车俩配备的80.3kWh的电池组只能充到70kWh的电量,当然,与此对应的车辆续航也大打折扣,车主们纷纷投诉,怀疑是小鹏汽车厂家通过OTA的方式对车辆进行了“锁电”。

就目前来看,小鹏P7是小鹏汽车的主销车型,出现这样的问题属实不应该,此外,小鹏P5 460车型延迟交付,遭到了准车主投诉,这些都是放在小鹏汽车面前的“大雷”。

坦白来讲,其实“锁电”只是车主们的通俗叫法,从专业角度来讲,是厂商对车辆做了一些限制,目的其一,是为了防止自燃,其二就是控制放电量不低于20%,这样就可以降低电池的赔付。

还是那句话,车企锁电,是否是人为,事实是车主们的权益已经受到损害,车企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并不接受。

今年有315晚会。

每年的央视315晚会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被曝光的企业,当地及有关监管部门都会迅速进行严肃彻查。

每年的315晚会只能曝光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领域乱象,对于网络热议的许多行业领域的乱象和问题并没有被曝光出来,比如热门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些问题乱象就没有被曝光。

今年315的最近这几天,许多媒体都进行了“卧底”报道,接连曝光了潘长江直播卖酒涉嫌虚假宣传、记者卧底7-11曝光后厨乱象、双汇车间猪排落地直接装袋入库、网店兜售几十种医学证明、央视曝光考证广告里的猫腻、麦当劳更改过期肉品日期再销售、假星巴克外卖、电商爆款丹东草莓造假……。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永远关心的是: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