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下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分化。
财联社记者对近两年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破产重整案进行初步统计后发现,截至今年10月,国内共有27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破产或破产重整。其中,有17家企业的经营范围涉及整车制造,并且不乏博郡、陆地方舟、知豆等曾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网红”,也有御捷等从低速电动车转型向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企业,以及更多像微米新能源这样生产制造低速电动车的初创品牌。
“分化是市场经济中的必然,而分化的结果,就是一些好的自主品牌会继续上升,一些比较差的可能会面临淘汰。”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陆地方舟的倒下
2021年新年刚过,获得第十四张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陆地方舟,便收到了由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字号为(2020)苏0682破申30号的民事裁定书。陆地方舟由此也成为当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第一家新能源车企。
裁定书援引的第三方财务尽调报告显示,陆地方舟期内资产总计约24.42亿元,负债总计约33亿元。高达135%的资产负债率,让陆地方舟最终走向了破产重整之路。而在此之前,这家在广东佛山和江苏如皋设有双基地,并手握新能源生产资质的“网红”公司,一度被认为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陆地方舟佛山基地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并同意建设该项目的一期工程。批复显示,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5.5亿元,银行贷款12.3亿元,项目预计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一年之后的6月,陆地方舟在深港澳汽车展上亮相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桑耐克。然而,这款新车的最终命运也仅仅停留于此。
陆地方舟的另一个整车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如皋市,具备燃油和新能源客车、专用车的生产资质。陆地方舟官方曾称,自2016年以来,陆地方舟物流车仅在深圳累计投放数量超过5000辆,全国累计投放超过10000辆。但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2017年陆地方舟新能源物流车共销售557辆。
本就羸弱的产品和资金实力,叠加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幅退坡而导致的资金链愈发紧张,陆地方舟逐步被打回了原型。2020年10月,陆地方舟被第三方申请破产重整;二个多月后,如皋法院作出了受理裁定。不过,手握生产资质的陆地方舟并未在破产重整期间征集到合适的意向投资人,而是走向了破产。
2022年5月,江苏陆地方舟三家关联公司被法院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破产。阿里拍卖平台显示,7月15日,江苏陆地方舟三家关联公司工业用途房地产、存货、车辆、设备等资产被拍卖,起拍价5.1亿元。半个月后的8月5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广州陆地方舟也进入到破产清算程序。
从正式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到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再到最终宣告破产,陆地方舟仅仅走过了五年时间。
低速电动车转型失败
同样手握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河北御捷,也“复刻”了陆地方舟之路,但不同的是,前者由低速电动车转型而来,并成为低速电动车车企转型失败的典型案例。
以老年代步车、低速电动车起家,并先后通过收购获得乘用车整车生产资质后,河北御捷旗下纯电动轿车在2017年7月进入工信部第298批产品公告,标志着御捷由此取得新能源乘用车资质,产品可以上市销售。在此之前,河北御捷车已连续4年取得低速电动车领域销量第一,累计实现销量30余万辆。
彼时,正值“双积分”政策初始,对新能源积分渴求的长城汽车同年以增资入股方式获得河北御捷25%股权。不过,转型乘用车并于2018年更名为领途汽车的河北御捷并未获得重生。资料显示,2015年至2020年6月,领途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仅16285辆。及至2019年6月,领途汽车全面停产。
2020年5月,领途汽车被送上破产重整之路。财联社记者曾对领途汽车破产重整案进行了连续报道,时至今日,其最终走向依不明朗。
“由于企业原本做低速电动车产品,起点较低,员工技能水平、质量管理体系、研发体系都难言优秀。汽车市场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从做低速电动车升级而来企业由于产品力、品牌力较弱,市场不太认可。”在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看来,这些企业目前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甚至比较艰难。
名不见经传的微米新能源,是另一家最新倒下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10月19日的公告显示,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已于今年8月26日裁定受理微米新能源破产清算一案。据公开报道,微米新能源曾规划总投资10亿元,投建年产能5万辆的新工厂,但如今,这一规划随着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灰飞烟灭。
曾红火一时的低速电动车,还曾吸引了动力电池赛道明星企业多氟多的目光。其在2017年6月公告与焦作龙瑞等合资成立多多新能源,从事高速车代工和低速电动车生产。然而,焦作龙瑞于2019年破产,其关联公司河南龙瑞新能源也于今年9月23日被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法院宣告破产。
至于多氟多曾参股后又退出的另一家整车新能源生产企业——红星汽车,虽尚未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但已停产多年的红星汽车,距离破产仅一步之遥。
集中度提高致市场分化严重
无论是传统车企陆地方舟,还是低速电动车转型代表河北御捷,抑或初创企业微米新能源,其先后走向的破产之路都是新能源赛道棋至中局的缩影。
2015年起,多方资本涌入造车行业,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财联社记者统计的上述近二年27家破产车企中,注册时间普遍在2015年前后,其中扬州沃曼从成立至破产仅仅4年的时间。
据中汽协数据,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0.7万辆,渗透率仅1.8%,至2017年分别达到77.7万辆和2.7%。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先后有18家企业获得了纯电动车生产资质,其中便包括陆地方舟和如今同样已宣告破产重整的知豆汽车等。
地方政府成为这些企业彼时进入新能源赛道的重要推手。据当地媒体报道,“陆地方舟”项目是高明区主动出击的结果,为争取这一项目进驻高明,高明区此前曾专门派出工作组常驻深圳,负责在第一线对接。
不仅是手握生产资质的陆地方舟和知豆们,在新能源热潮初起中的“门外汉”,也借助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先后获取了造车资格。今年1月31日被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的博郡汽车,便是其中的例子。2016年,博郡汽车成立之初便获得了南京浦口、淮安等政府融资平台的注资。随后,博郡北上天津,于2019年11月通过与一汽夏利的合作获得生产资质。时至今日,处在破产重整招募投资人阶段的博郡汽车,仍无人问津。
“地方政府对在对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缺乏客观分析前,就急于进行投资,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投资风险。”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而企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认识不足,盲目切入到新能源汽车赛道中,才是其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
9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再度强调,新能源汽车目前成为了一个风口行业,吸引了大量技术、资本向这个行业汇笼、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转型升级方面的愿望,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省市、地方确实存在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情况。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4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2.2%,高于上年同期5.4个百分点。
在集中度提高带来的挤压效应和市场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部分新能源汽车从业者的经营将愈发困难。
上篇文章介绍了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上下游及电池细分行业的概况(详见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行业浅析),本篇文章将从2021年1季度销量,电池原理分类对比,个细分行业三个大的维度来深入探讨挖掘电池行业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1,国内电动车:
根据中汽协数据,1-4月新能源车产量为75万辆,同比大增266%。1-4月销量为73.2万辆,同比增长249.2%。
电动车Q1销量大超市场预期,于是修正了2021年销量预期至240-260万辆。若是2021年达到了这样的销量,那么在上篇文章提到的的规划到2025年销量400-500万辆,肯定会提前到来。,
2,欧洲电动车:
21年1-4月欧洲共销售52.92万辆,同比高增135%,全年维持200万辆预期。
3,美国电动车:
21年1-4月美国电动车共销售16.61万辆,同比增长77%,全年销量有望超55万辆。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2021年1季度都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原因有以下3个:
1,碳排放考核。
2,2020年1季度疫情, 汽车 机会停摆。
3,各国政策的支持。
在电动车需求如此猛增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对电车销量进行了预测:
预计21年全球电动车销531万辆,同比增75%,其中海外销281万辆;22年将持续高增长,预计全年电动车销731万辆,同比增38%。
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约1677万辆,较20年复合增速40%,其中国内/海外分别约699/978万辆。对应全球动力电池需求约1005gwh,其中国内/海外分别379/626gwh。
上篇文章我们提到,现在电池被三元和铁锂所掌控,2020年这两种加在一起占比99.5%。
在蔚来的搅局下,出现了更加适合的电池——固态电池,预计蔚来将在2022年4季度交付。为什么又出现了固态电池?三元和铁锂不好吗?让我们从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起。
1,电池工作原理
电池由四大块组成,正负极,电解液,隔膜。
我们把这四个模块做个比喻,正极是“工厂”,负极是“公寓”,隔膜是“检票员”,电解液是交通工具“公交车”。我们还缺少一个重要的“员工”——锂离子。
电池工作模型是“员工”——锂离子奔波于工厂和公寓之间,乘坐的是电解液交通工具“公交车”,每次上车下车都需要隔膜“检票员”的检查。
充电的过程:员工工作了一天累了,需要下班回到公寓睡觉补充能量。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传导,穿过隔膜到达负极。隔膜有效防止了电子的通过,只让锂离子通过。
放电的过程:员工在公寓休息好,补充完能量,乘坐交通工具来到工厂上班。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传导,通过隔膜,到达电池正极。
那为什么电池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电池会没有以前耐用呢?
这是因为在电池的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员工老龄化退休即锂离子减少;工厂效益不好,公寓破损无法入住即正负极活性材料减少;公共 汽车 年久磨损失修导致交通瘫痪即电池欧姆阻抗增大,导电性能下降。
2,固态和液态对比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区别在于液态电池电解液是液体,同时有隔膜防止电子通过。而固态电池的电解液是固态的,同时取消了隔膜。
固态电池的优点:
A:安全性好。液态电池易燃易爆,而固态电池可以抑制锂枝晶,没有电解液走漏,从而提高安全性。
B:能量密度高。液态锂电池不管是铁锂还是高镍能量密度不可能达到300wh/kg,一般在200wh/kg左右,而固态电池可以达到300-400wh/kg。主要是因为固态电池不用石墨负极,直接用金属锂做负极,是整个电池密度提高。
C:循环寿命长。
固态电池缺点:
A:界面阻抗过大。电解质是固态的,离子在固态中传输动力低,造成界面阻抗过大。
B:技术不成熟造成成本过高。
固态电池趋势格局:目前已经有企业进入固态电池的试阶段,而未来固态电池是趋势,液态电池解决不了高里程的问题,而固态电池可以。
目前依旧以液态电池为主,关注固态电池发展。
1,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三元(NCM)和铁锂(LFP)两大块。三元又有镍5,镍6和镍8。
在正极材料中三元和铁锂六四分成,而在三元中,镍8渗透持续提升,目前依旧是镍5和镍6的主场,随着时间推移,镍8必将是市场主流。
正极材料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价格与上游金属价格强相关。正极材料是电池材料的核心环节,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近4成。
正极材料同时面临技术迭代与降本压力,高镍无钴、固态电池是下一代技术的重点。目前三元高镍产线的投资在6亿元/万吨,国内一线正极材料企业的产能规模在4万吨水平,多在推进10万吨级别基地的建设,资金需求较大。
正极材料全球出货量从2013年的不足10万吨,到2020年的60万吨,年复合增长30%。预计2025年全球正极材料规模超过2000亿元,2020年国内正极材料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NCM三元材料占比46%,磷酸铁锂占比25%。
正极材料是锂电四大关键原材料环节中最为分散的,当前CR3仅为20%-30%,CR5仅为30%-40%。主要原因是下游电池厂出于供应链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考虑,普遍会自产部分正极产能,而上游矿产企业凭借资源优势也会采取向下游延伸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独立正极材料企业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正极材料企业的毛利率多低于20%,以下游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材料企业,其毛利率持续承压,而以当升 科技 为代表的出海型企业,毛利率则整体保持稳定。
总结:1,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不高,主要是上下游的挤压与技术迭代。
2,高镍化,无钴化是目前的趋势,未来固态电池是趋势。
3,正极材料行业前五的公司:德方纳米,容百 科技 ,贝瑞特,国轩高科,天津巴莫。
三元材料前五公司:容百 科技 ,天津巴莫,长远锂科,当升 科技 ,杉杉能源。
4,正极上游原材重点关注:镍,锂,钴。代表公司:盛屯矿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
2,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好坏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性能等环节有较大的影响,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6-8%。
目前负极产线的投资2-3亿元/万吨,国内一线负极材料企业产能规模7-8万吨,产能的扩张和一体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负极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电池厂较少布局该环节。
国内负极材料产量从2014年的5万吨规模增长至2020年36.5万吨,年复合增速约40%,其中人造石墨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84%。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行业规模400亿。
负极材料集中度较高,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CR5占比78%。贝特瑞、杉杉、江西紫宸为中国传统负极三强。东莞凯金近年来出货量快速提升,主要受益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增长,已开始跻身一线负极厂商的行列。
负极上市公司行业集中,盈利能力好,毛利率介于25%-40%之间。负极石墨主要是外协生产,成本占比40%,目前负极厂商开始自建石墨化产能,未来负极生产一体化是行业趋势,整体行业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碳硅是行业普遍看好的下一代负极材料,金属锂是负极材料的终极方案,也就是固态电池。
总结:1,负极行业集中度,负极产业一体化是未来趋势。
2,石墨—碳硅—金属锂是负极发展趋势。
3,负极材料前四公司: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东莞凯金。
3,隔膜材料
隔膜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约8-10%。隔膜成本中,原材料和制造费用占比较大,因此企业的规模化效应较强。
目前隔膜产线的投资4-5亿元/亿平,国内一线隔膜企业产能规模30-35亿平。隔膜的技术壁垒较高,是四大电池材料里面最晚实现国产化的环节。除比亚迪和SKI等少数电池企业外,其他电池厂都以外购隔膜为主。
国内隔膜产量从2014年的5亿平规模增长至2020年37亿平,年复合增速约40%,其中湿法隔膜占比较高,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70%。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隔膜行业规模效应较强,龙头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20年国内湿法隔膜CR5占比93%,其中恩捷股份并购了上海捷力。
隔膜企业的毛利率普遍较高,在40%左右,但近年来有逐步下滑的趋势。隔膜是四大材料中降价预期最强的环节,企业需要依靠不断降低制造成本来维持高盈利水平。
锂电四大材料中,隔膜单位产能投资高,且需在掌握工艺基础上进行设备采购及调试,安装后仍需较长时间爬坡才可保证较高良品率。技术、资金密集型特点限制新进入者进入。
一线电池厂认证周期往往在2-3年,之后才可批量供货,从产能规划到实现收入间的长周期保证了龙头的先发优势及规模优势。
总结:1,隔膜材料行业新进者难度很大,行业将进一步向龙头靠拢。
2,湿法+涂覆是行业发展趋势。
3,负极材料龙头公司: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4,电解液材料
电解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通道,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约6-8%。锂盐、溶剂和添加剂原材料占电解液环成本的90%左右,为降低成本,布局原材料产能已成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电解液产线的投资不到1亿元/万吨,国内一线电解液企业产能规模5-10万吨。原材料是影响电解液价格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拥有原材料产能的企业具有较大的盈利弹性。
国内电解液产量从2014年的4万吨规模增长至2020年25万吨,年复合增速超过35%,其中动力电解液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62%。预计2025年全球电解液行业规模近450亿元。
2020年国内电解液市场CR5占比74%,天赐、新宙邦、东莞杉杉和国泰华荣属于第一梯队。
天赐材料和新宙邦电解液业务的毛利率水平长期维持在25%以上的水平;天赐材料自产部分六氟磷酸锂,新宙邦溶剂产能也即将投产。未来电解液厂商向上游延伸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总结:1,行业集中度高,厂商为保利润将向上游延伸。
2,电解液的添加剂是重中之重。
3,电解液行业前3公司: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
4,六氟磷酸锂龙头:多氟多
5,锂电上下游端
A:新能源热管理:格局分散,但国内企业加速全球替代。代表企业: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奥特佳。其中, 三花智控 是热管理龙头, 银轮股份 主在传统业务,布局新能源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B:锂钴镍行业:资源行业,周期行业,进入门槛高。国内资源占比较少,对外依存度较高。代表龙头: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
C:锂电设备:动力电池进入新周期,扩产加速,设备厂商迎来新机遇,龙头厂商明确收益。
锂电设备四道工艺:
1)电芯前段工艺:包括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制片/模切等工序。该工艺段涉及的设备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制片机/模切机等。
2)电芯中段工艺:主要包括卷绕或叠片、焊接、注电解液等工序。该工艺段涉及的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焊接机、干燥设备、全自动注液机等。
3)电芯后段工艺:主要包括电芯化成、分容检测等。该工艺段涉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用于化成分容)、检测等设备。
4)模组及电池包工艺:主要包括电池组件组装、连接器组装、模块组装、密封性检测、最终测试等。该工艺段涉及模组生产设备、PACK设备等。
后到设备龙头: 杭可 科技 。前中后道全产业链布局龙头: 先导智能 。
D:电池企业国内前五: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 。
E:供应链
特斯拉供应链:预计旭升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宁波华翔、华域 汽车 、岱美股份等单车价值量较大。
F:LG电池供应链:正极:杉杉股份,当升 科技 ;负极:杉杉股份,贝瑞特,江西紫宸;隔膜:星源材质,恩捷股份;电解液:新宙邦,江苏国泰,天赐材料。
G:宁德时代供应链:正极:天津巴莫,振华新材,北大先行,贝特瑞;负极:杉杉股份,璞泰来;湿法隔膜:恩捷股份,中材 科技 ,星源材质,沧州明珠;电解液:新宙邦,
1,电池龙头:
宁德时代 。公司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接近50%,全球市场份额25%,现有产能近60GWh,欧洲工厂将于2021年建成。
比亚迪。 公司是电动车、锂电池行业龙头。
亿纬锂能 :公司是国内锂原电池龙头企业,在圆柱电池、TWS耳机电池领域持续获得国际客户拓展,和电子烟有很深过往。
2,上游资源矿龙头:
锂: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钴: 华友钴业,洛阳钼业
3,正极材料:
德方纳米,容百 科技 ,贝瑞特
当升 科技 :高镍技术领先。
4,负极材料:
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
璞泰来 :人造石墨龙头。
5,隔膜材料:
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6,电解液材料:
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
六氟磷酸锂龙头: 多氟多
7,热管理:
三花智控,银轮股份
8,锂电设备:
先导智能,杭可 科技
9,电机电控:
汇川 科技 ,卧龙电驱
总结:电池强相关21家,其他和新能源 汽车 相关6家,共计27家行业顶尖公司。
最后的话:以上内容就是锂电行业分析及行业龙头公司说明,涉及公司不作为推荐。
锂电行业现在太热,需要降温之后入场,现在只罗列,而后分析。
参考资料:
平安证券新能源行业报告/中信证券新能源 汽车 行业投资策略全文完!
本文同步于公众号“韭菜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