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加强心理战的构建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新格局

建立全周期防治体系 台盟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社会对心理健康专业医疗资源需求量大且迫切,但专业医生、机构却很有限,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也亟待提升。 台盟中央建议,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科学普及、专业咨询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建立包括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宣教,覆盖青少年成长全周期的心理疾病防治体系,全方位、综合性开展心理疾病防治,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青少年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台盟中央提出,由相关权威医疗机构专家组成团队牵头制定青少年心理筛查、诊断、干预、治疗相关标准和指南,指导心理筛查人员和不同层次医疗单位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与干预策略。同时,增加青少年心理和精神专科优质资源,加强学校、基层心理专业资质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建立转诊通道,确保筛查出异常情况的孩子得到及时专业救治。 在台盟中央看来,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机制是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建议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特点,建立动态追踪心理健康状况机制,中小学生规范化、常态化心理健康筛查和检测机制,及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中央、省、市、县(区)四级筛查管理网络,将心理筛查纳入学校常规体检,对关键发育阶段和关键社会化节点实施重点干预。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九三学社中央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不少地方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成教育部门的事,对志愿者和专业人士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调动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不高,不仅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也较为枯燥。 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研究,除了常规的专业理论研究,还需关注宏观层面的问题,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情感教育和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深化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完善心理健康筛查体系,出台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此外,多方面综合施策,推动相关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至关重要。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地方公共服务清单;完善引导、激励政策,支持培育各类形式的社会公益组织,为未成年人提供疏解心理问题的多种渠道;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形成学校与家庭正确防范的良好局面。 针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九三学社中央建议,根据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深入研究并制定全国统一的权威心理健康课程教材;加强课程评价指导,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备课要求、考核要求,建立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教研机制;鼓励学校多学科交叉联合,开发“体音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增加课程趣味性;积极推进学科渗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教育素材,将心理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全过程。 建立协同联动的守护格局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涉及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等十余个部门,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条块边界的存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不够系统、高效、灵活,适应不同需求和不同情境、有针对性地妥当处理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民进中央表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分类施策的工作标准也未建立,没有根据“未病”“欲病”和“已病”设置标准的工作流程,家校医社等各主体在处理有关问题时缺乏有效指导、难以把握工作时度效。 另外,青少年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被不断挤占,高中学校难以实现体育课、劳动课、音乐课、美术课开足开齐上好,无法充分发挥这些课程调节学生情绪、疏解压力的作用。 “建议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助力打造更智能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民进中央表示,应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工作力量,依托公安网警建立心理高危学生网上巡查机制,将预警发现的线索第一时间推送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干预,形成“预警研判-流转办理-盯办反馈”闭环管理机制。 尽快建立着眼长远“防未病”与目前“治欲病”“治已病”并重的分类施策工作标准也是民进中央建言的重点。他们认为,“防未病”方面,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全过程,做到“五育并举、融合育心”;“治欲病”“治已病”方面,应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全流程指导手册,消除工作死角。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