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萍,我们该去送餐了。”
“来了,给爷爷奶奶送餐了。”
……
10时25分,在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江滨社区残疾人之家,听到社工叫“送餐了”,彩萍穿上绿色的工作服,跑到楼下的三江街道居家养老中心食堂,和同伴方群把热乎乎的饭菜装进送餐箱,然后抬着沉甸甸的箱子出发去送餐。
送餐地点是隔壁的小区——园丁新村,要过一条马路。出了小区东门口,面对车流,她们四处张望,等到车停下了才稳稳当当地走过马路。
马路那头的园丁新村保安室里早已坐着一群老人家。看到彩萍和方群走进来,爷爷奶奶们一个个都笑眯眯地站起来。
“爷爷奶奶,你们看看名字,别拿错啦。”平时不太乐意说话的彩萍和方群把送餐箱里的饭盒一边往外拿,一边细心地叮嘱着。看到老人们都拿到了盒饭,两人开心得手舞足蹈。
彩萍和方群是江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残疾送餐员,也是江滨社区残疾人之家的入托服务对象。
在该中心,像她们这样的残疾送餐员总共有18人。因为精神、智力残疾,在4年前,他们无法参与正常工作,甚至简单手工活也无法胜任。
转变出现在2021年。
“2021年,我们发现有些老人因为年岁大或者腿脚不便,无法前来居家养老中心就餐,就想能否让我们残疾人之家几个状态好一点的小伙伴,给他们送餐。一来可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与社会接轨。二来可以解决老人们的就餐难题。还有重要的一点,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社会的尊重。”江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余小苹说,残疾人之家有23名小伙伴,主要以精神智力残疾患者为主。“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很少有接触外界的机会。”
2021年,江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承接了三江街道中心食堂的运营,于是组织四五个残疾小伙伴给老人们送餐。在送餐前,从送餐交流语言、文明礼仪、安全事项、送餐路线规划,工作人员对这几个人进行了精心培训,并在刚开始送餐时,进行陪同。“他们开始单独送餐时,经常会出错。有时候是拿错餐盒,有时候是走错单元楼,但经过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示范,现在他们都能准确无误地将餐送到指定位置。”慢慢的,送餐队伍扩大了。经过培训,该残疾人之家23名小伙伴,有18人成了送餐员。
“能给爷爷奶奶送饭很开心。”“既帮到了自己,又帮到了爷爷奶奶,很有意义。”“我也有工作,能赚钱了。”尽管,大部分送餐员都不善言辞,但他们很看重这份工作。每天上午10点25分开始送餐,他们都会早早地来到三江街道居家养老中心食堂等餐。若有老人当天取消订餐,他们就会很失望,会一遍一遍地问中心的社工,“爷爷奶奶今天为什么不吃,什么时候再吃”,他们已经把送餐当成了自己的一份责任。而在送餐的过程中,通过与老人们的频繁接触,不少人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还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与老人们建立了感情。
小曹因为精神问题,一直未正常就业,2019年江滨社区组建成立了残疾人之家,她便成了家园中的一分子。在社工的辅助下,她现在不仅在家园做手工活、参与公益性岗位就业,还在三江街道居家养老中心食堂做帮厨,同时负责给社区里90多岁的章奶奶送餐,每月能拿到将近3000元的收入。
小辉是一名孤独症患者,曾有30多年未开口说话。来到家园后,他渐渐学会了与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对话。现在,除了做手工活外,他还为小区里90岁高龄的金奶奶送餐。
对于每次只会说“奶奶,饭送来了”“奶奶,好吃饭了”等简单话语但却异常准时的小辉,金奶奶甚是喜欢,每次都会给小辉送点水果等小礼物,4年来从不间断。“有时候实在没东西送了,她会装包餐巾纸在袋子里给小辉,小辉的母亲曾找到我们,让我们和金奶奶沟通一下,不要这么客气。我们向金奶奶转达了小辉母亲的意思,结果金奶奶说,小辉送餐很辛苦,这是她的一份心意。”余小苹说,这种双向奔赴让大家很感动。
“这真是一个质的飞跃。”采访中,对于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送餐员,为老人们服务,许多家长表示,孩子能迈出这一步实在是太难了,不在于他(她)能拿到多少工资,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原标题:《金华市:18名残疾送餐员用劳动赢得尊重》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