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6%,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6:50:24,二、三产业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29.2%。在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获第一名,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140个县市区中的排名由第85位上升到第78位,上升7个位次。
(一)富裕单县建设加快推进。
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9年,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大项目建设为总抓手,认真落实责任制,努力实现大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成立62个招商小分队,举行了12次集中签约活动,一大批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全县新落地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4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4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100万美元。舜亦新能源、宇泰光电、中承纸业等项目相继安装设备或投产,陈蛮庄煤矿、张集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在全市组织的大项目观摩评比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规模以上企业加速膨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达到24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亿元、完成增加值5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38%,完成工业用电量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首次达到50%。重点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7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3.3亿元,同比增长66.4%。天元纸业、尚舜化工、湖西王集团、四君子集团、鲁纱纺织等企业的扩产项目进展顺利,产能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引导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拓展国外市场,完成进出口总额6228万美元。积极推进科技进步,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达到18家。全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励20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56.1%。被评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全市发展改革先进单位。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坚持开发新城、带动老城、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子,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0.2%。投资1.3亿元,完善了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铺修了湖西路、舜师路等城区主干道;铺设供排水管道25公里,铺装人行道1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600盏,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加强了城区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亮化;建设完善了湖西公园、东沟河绿色长廊二期、湖西人民广场等一批精品城建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开发。中央花园、舜和雅苑、东方国际花园等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总开发面积达到325万平方米,建成或交付使用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蔡堂镇、黄岗镇、李田楼乡等19个乡镇驻地全面启动城镇开发,商住房开发面积76.5万平方米,投入使用面积38.4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了44个旧村改造项目,新建农村住房272万平方米。认真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了百名干部包街道(社区)促管理活动,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在全市观摩评比中获第一名。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达到66.6万吨,增长6.9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植壮大特色板块,蚕桑、大蒜、芦笋、山药、蔬菜种植规模达到72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家,达到115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达到2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家。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养殖场区36个。农业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 个,面积达到28万亩。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7个,达到189个。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和劳动技能培训,受益农民1.39万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兑现小麦直补等各项惠农资金1.5亿元。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
商贸和旅游业进一步提升。加快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巴黎商贸城、建材大市场、淮海现代城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府前温州商贸城、舜师商业步行街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湖西财富广场建设全面启动。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20%。浮龙湖生态旅游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了浮龙湖岛屿护坡、航道建设、强弱电架设、旅游路和东堤道路建设,旅游开发区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奠定了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被评为全市服务业发展先进县。
(二)和谐单县建设加快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3147万元,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12处,解决了10.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2800万元,对农村高低压电力设施进行了改造治理。投资4959万元,新修和改造县乡公路及村通工程158.4公里。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万座,新建沼气池3900座。
人口资源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新建14个乡镇计生服务站,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综合性别比控制在119以下。严格环保执法,加强治污配套设施建设和新上项目监管,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7%。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全年报批9个村庄改造项目,累计可节约用地4615亩;集中清理开发区项目用地,收回各类闲置土地750亩。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共淘汰各类高耗能设备473台套。全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6%,万元GDP取水量同比下降10%。我县被授予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获全市节能目标考核第一名。
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畅通县长公开电话,严格落实领导公开接访和包案负责制,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34人,加强城乡治安队伍和监控设施建设,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评为全国平安畅通模范县、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县、全市平安建设维护稳定先进县。
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奖励政策,建立贷款周转金制度,努力建立和谐的政银企关系。2009年,全县各项贷款余额65.9亿元,较年初增加22.5亿元。各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放贷款8.2亿元,为单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幸福单县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9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7055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20元,同比增长10.2%;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4亿元,较年初增加18.4亿元。
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启用人力资源市场,多次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见面会,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就业帮扶,协助企业招录工人1.75万人次,帮助256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城乡4.16万名低保对象提高了补助标准;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全年发放救助金377万元;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7200万元,确保了企业养老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扎实推进城乡医疗保障,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1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到9.5万人。
文教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了中心医院外科病房楼建设,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所,新建改建村级卫生服务站259处,改造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5处。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被授予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先进县。投资3121万元,完成了58处城乡中小学校维修改造和教学设施配套,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十一连冠”。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9处、农家书屋100个,开展文化下乡活动2000余场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09年度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被评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艺术教育示范县,被授予 “山东省长寿之乡”。
扩大内需项目进展顺利。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全年共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31个,争取上级资金1.95亿元,列全市第一位。2009年第二、三批扩大内需项目基本竣工,第四批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四)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
进一步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推行一线工作制、问责制、承诺制、督导制、零障碍服务制等,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县政府及所属部门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县人大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制度。健全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责任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80件,答复率100%。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审计,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成效明显。审计、人事、统计、物价、残联、气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等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年来的实践再一次证明:
——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县委的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大项目建设,实行大招商,加快大建设,推进大投产,才能实现单县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只有坚定不移坚持科学发展,致力资源节约,强化环境保护,才能奠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关注民生,致力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只有坚定不移坚持求真务实,苦干实干拼命干,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面对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全县上下稳扎稳打,攻坚克难,拼搏冲刺,搭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平台,单县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的新起点;是项目建设日新月异,发展潜力加速聚集的新起点;是软硬环境明显优化,发展优势加速提升的新起点;是民生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和谐加速实现的新起点。我们深知政府工作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都归功于全县人民的无私奉献,都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单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虽然政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大项目建设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现,经济增长还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还不够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和谐社会建设有待加强;干部作风需进一步改进,作风不实、服务不优、工作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科学把握、凝心聚力,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就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得到解决。
单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加快富裕单县、和谐单县、幸福单县建设。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达到131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到23:52:25;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达到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达到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55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到72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21%,达到7500万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继续保持全市各县区领先地位,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上升3-4个位次。
(一)加快推进工业化。坚持工业立县,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全力加大项目投入,全面提高工业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40家,完成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税29亿元、同比增长26.1%,工业化率达到52%。
突出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加速工业化的推进器,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2010年,全县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3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的5个。一是强化以商招商。充分发挥现有投资商的作用,制定完善招商顾问选聘、调度、考核、奖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成效显著的实行重奖。二是强化专业招商。调整充实人员,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加大督导调度力度,充分发挥3个专业招商局和62个招商小分队的作用,小股出击,重点突破,实现招商引资的专业化。三是强化节会招商。充分利用牡丹花会、林交会、春节等节会,围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6次以上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四是强化领导招商。成立六个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招商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突出大项目建设。大项目建设是实现工业化的强力支撑。坚持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推进节能减排和高新技术、煤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三个主导产业培育,贯穿于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今年确定为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提升年,力争全年新开工、续建60个以上过亿元项目,实现大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一是推进大落地。第一季度、第三季度分别举行一次项目集中开工奠基活动,确保签约项目按时落地建设。二是推进大建设。第二、三季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设备安装。对36个试产和续建项目全力以赴抓达产;对两次集中奠基活动新上项目,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三是推进大投产。第四季度集中精力抓投产,2010年,全县建成投产过亿元工业项目30个。全面落实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全程服务制、建设进度承诺制、考核奖惩制,全力加快大项目建设。四是推进大储备。加强大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做好扩大内需项目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年内策划论证储备大项目40个以上,其中煤化工项目6个以上;做好大项目的申报工作,确保2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扩大内需项目,确保争取上级资金2亿元以上。
突出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坚持举全县之力加快建设,加速大项目向开发区聚集。一是完善开发区规划。完成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高新技术工业园、煤化工工业园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做好开发区东部路网规划,为项目落地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按照配套随着项目走的原则,完成向阳路张六段、工业南路的铺修以及人民路、南环路等路段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高新技术工业园、煤化工工业园路网的设施配套水平。三是完善开发区项目落地建设机制。落实乡镇(办事处)、重点部门及三个招商局向开发区引进项目责任制,确保落地过亿元项目40个;落实大项目落地清障承诺制,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四是建好乡镇工业园。坚持先行规划、分步实施,年内完成所有乡镇工业园的规划,有条件的乡镇完成路网建设,力争到2012年各乡镇工业园规模都达到5平方公里;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年内确保每个园区新落地固定资产投资过3000万元的项目1-2个。
突出工业运行调度。一是抓主导产业培育。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煤电化工、高新技术三大主导产业的壮大,重点推进以立兴食品、宁丰木业、鲁纱纺织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尚舜化工、陈蛮庄煤矿、张集煤矿等为主的煤电化工业,以舜亦新能源、宇泰光电、晟天工业园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竞争力。2010年,三个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80%以上。二是抓重点企业膨胀。实施工业发展“123456”工程,即:到2012年,产能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过2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0家,这75家企业产能突破500亿元。2010年,产能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加大对27户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重点企业扩规模、上项目。重点抓好尚舜化工4020、天元工业园3150和4300生产线、湖西铸造二期、鲁纱纺织20万纱锭扩产等项目的投产达产。三是抓关键问题解决。认真落实领导包企业责任制,一企一策,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和对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建立良好银企关系。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80亿元,较年初新增14亿元。四是抓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联合,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设山东省地黄产业院士工作站,抓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年内新增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积极实施品牌培育计划,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并重,推进大建设,实施大开发,实现大聚集,以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发展,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
高起点规划。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结合实际,搞好城乡总体规划的修编,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构建以县城为主中心,以中心镇和有条件的镇为副中心,一般乡镇为依托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二是编制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加快新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年内确保覆盖率达到100%;重点编制完成东沟河湿地公园、健康路东部片区、湖西财富广场片区、城市西北出入口片区、浮龙湖生态旅游区等区域的修建性规划。三是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加快乡镇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年内确保完成所有乡镇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高标准建设。一是推进大建设。在城区,重点完成单州路铺修,向东贯通向阳路,新增道路面积86万平方米;启动城市西北出入口改造,对北外环绿化、亮化和人行道等配套设施整体提升改造,完成舜师路、湖西路等主干道的景观亮化;建设绿地广场4处,新增绿地面积55万平方米;启动城区供水厂建设,铺设供水管网5公里;完成白云路、胜利路、向阳路等主要道路的弱电入地,启动城区重点地段的强电入地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一批道路、绿化、亮化、文体、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进一步提升完善城镇功能。二是实施大开发。坚持高点规划、片区开发、高层发展、精品建设的原则,精心策划,积极推介,推进城镇开发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重点抓好中央花园、府前温州商贸城、舜师商业步行街等37个开发项目建设,确保2010年建成交付使用面积170万平方米。重点抓好酒厂片区、政协片区、张六片区等6个片区推介开发,2010年确保新推出土地面积2000亩以上。全面推进乡镇驻地开发,实行内扩外靠,加快城镇周边村向小城镇聚集。2010年,19个乡镇驻地聚集村庄100个,开发建设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全县城镇人口达到47万人。
高效能管理。积极实施环卫体制改革、亮化管理改革、自来水公司改制、市容市貌治理、房地产销售及物业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绿化管理、规划建设管理、市场管理、招投标及建筑市场管理等十大城市管理工程,明确责任,强化监管,严明奖惩,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实行城市属地管理,发挥3个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推进城市管理机制向小城镇延伸,健全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
高效率推进。一是建立农民向城镇转移激励机制。制定鼓励农民进城居住、创业的优惠政策,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加快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提供机制保障。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入股、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促进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为农民向小城镇聚集创造条件。三是建立资金筹措机制。坚持市场化经营,完善城市经营开发办法,规范运作,有序开发。2010年,实现土地经营收益5亿元。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完善鼓励政策,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抓好宁丰木业二期、华英食品、鲁纱纺织扩产、聚鑫源食品等在建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鼓励万都木业、盛源制衣、振鹏达食品等现有企业扩大规模;加快推进振森木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新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争取早落地、快建设、快投产;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快上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2010年,新增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5家,达到130家;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达到24家。鼓励农民创办、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坚持市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加快调整种养结构,着力扩大芦笋、大蒜、山药、蚕桑、蔬菜等种植面积,2010年,五大特色板块发展到80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推广林下养殖,新增规模养殖场区22个,林下养殖专业户达到3300户。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新增造林面积4万亩。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2010年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5万亩。
加快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以上;抓好小麦高产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浮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打配套机井300眼,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新铺修农村公路130公里,修复桥梁6座。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惠农资金及时兑现到位。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培训网络体系,培育一批有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年培训新型农民2万人。鼓励和扶持务工经商农民返乡创业,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种养大户和个体经营者二次创业,培育一批农民创业领头人、农民企业家。
(四)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三产富县战略,以项目为依托,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一是加快商贸物流体系规划编制。立足建设区域商贸物流基地,以“一城两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编制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奠定我县商贸物流业大发展的基础。二是加快建设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坚持以项目为平台,强力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区、商贸物流重点企业和市场建设重点项目。完成府前温州商贸城、家佳美家居广场、巴黎商贸城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重点的湖西财富广场等商贸项目建设,瞄准大型企业集团,引进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大型商贸物流项目。三是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工业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公司,实行生产与销售、物流等服务的分离,拓宽服务业增长空间。2010年,各专业市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交易额达到8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20%。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浮龙湖生态旅游开发区建设,积极推进水上会务中心、海航娱乐中心、千亩生态别墅群等项目建设,奠定浮龙湖大开发的基础。大力开展以“故道明珠、江北西湖”为主题的推介活动,加快引进、建设一批旅游开发项目。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改造提升牌坊街,完成“百狮坊”、“百寿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打响“山东省长寿之乡”品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五)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全面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能耗不合理增长。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规定。积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深入开展重点企业节能达标活动,对耗能大户实行重点监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新增试点企业5家,达到10家。201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5%。
依法加强环境保护。严把项目准入关,认真落实新上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增污染。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修截污管网10公里,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确保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污的企业,坚决予以严厉打击。严格控制排放总量,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
依法加强土地保护。强化用地审批管理,规范项目用地程序,认真落实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加大违法占地拆除、复耕和查处力度。充分利用“挂钩试点共建县”政策,积极挖掘存量土地,确保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确保经济发展用地需要。
(六)加快推进民生建设。围绕改善民生,切实加大投入,积极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劳保所建设,采取开辟电视专栏等形式发布用工信息,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为企业招工和群众就业搭建平台。整合现有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和劳动技能免费培训政策,实行校企联合,定向培训,满足群众就业愿望和企业用工需要。201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努力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面。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提高参合报销补偿标准;积极开展大病救助,努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大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完成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7000万元。积极争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把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推进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福利事业。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抓好中小学校危房、危墙、危厕改造,进一步改善我县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加强科技工作,做好迎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验收工作,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加强文化体育建设,配套、启用基层文化站和文化大院,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启动中心医院再扩建工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健全监测防控体系,加强对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搞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关心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好残疾人工作,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做好审计、物价、统计、广播电视、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史志、外事侨务、档案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推进平安单县建设。全面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预警机制和处置工作体系。抓好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在城镇化、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确保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竭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群防群控体系,大力推进警力下沉,加大治安防范力度,强化对农村及公共复杂场所和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等各类刑事犯罪。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着力办好事关民生的十件实事。筹资28亿元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实事。
①投资7000万元,铺修县城——李新庄路、县城——张集路,贯通健康路,提升单州路。
②投资3400万元,在开发区建设规范化中小学各一处。
③投资1000万元,建设廉租房1万平方米。
④投资500万元,为全县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的长寿补贴金;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分批次轮流进行免费休养;改扩建10处农村敬老院。
⑤投资1600万元,建设一处高标准技工学校。
⑥投资4亿元,启动中心医院再扩建工程。
⑦投资22亿元,启动建设湖西财富广场。
⑧投资3000万元,实施东沟河生态湿地恢复工程。
⑨投资1400万元,建设20个文化广场,改造提升100个文化大院。
⑩投资2200万元,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标准。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8月,单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42家,获批的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如:单县华宇缝合制品有限公司、单县龙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单县鑫誉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单县舜天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单县润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单县永辉玻纤有限公司、单县欣润化工有限公司、单县朋信玻纤制品有限公司、单县多米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单县双飞玻纤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