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护幼小的生命,让孩子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好发展,是每个养育人的必修课。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让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有了明确方向。
一、定期健康检查
养育人应定期带婴幼儿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
1岁以内婴儿应在出院后1周内、满月、3月龄、6月龄、8月龄和 12月龄,1至3岁幼儿在18月龄、24月龄、30月龄和36月龄时监测其健康状况。
及早发现消瘦、超重、肥胖、发育迟缓、贫血、佝偻病等健康问题,查找病因,及时干预。
二、体格生长监测
养育人可使用 0至3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如下图)进行家庭自我监测。
若儿童体重、身长(身高)等体格生长水平低于第3百分位或高于第 97 百分位,或者出现生长速度平缓或下降或突增,应及时就诊。
三、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养育人应及时了解0至3岁婴幼儿的心理行为发育里程碑。
积极配合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如下图)等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检查,及时发现发育偏异的可能和风险,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早期干预。
四、眼病的防控
应提高对视力不良和近视的防控意识,主动接受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等致盲性眼病,预防近视的发生。
应保证婴幼儿充足睡眠、均衡膳食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婴幼儿眼部清洁卫生。
2岁以内不建议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2岁以上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
五、听力障碍的预防
日常养育中,应远离强声或持续噪声环境,避免儿童使用耳机。
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部进水;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避免头部、耳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
六、龋病的防控
婴幼儿萌出第一颗乳牙时就应开始清洁,可根据月龄选用纱布、指套牙刷、儿童常规牙刷早晚为婴幼儿清洁牙齿。
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牙膏使用量为米粒大小。每次进食后喂白开水或清洁口腔。
定期口腔检查和患龋风险评估。一旦发现牙齿有颜色、质地及形态的改变建议及时就诊。
七、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够满足0至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降低婴儿患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的风险,减少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增进亲子关系。
母乳喂养也是早产儿首选的喂养方式,提倡母亲亲自喂养和袋鼠式护理。
对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或体重增长缓慢者,根据医生指导,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剂。
八、微量营养素的补充
足月儿生后数日内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促进生长发育。
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儿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 4至6月龄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补铁,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每天补充维生素 D800至10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天400国际单位;出生后 2周开始,补充铁元素。
九、辅食添加
①添加时间:
婴儿6个月起应添加辅食,在合理添加辅食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至6月时应添加辅食。
②添加原则: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种到多种,引导婴儿逐步适应。
③辅食种类:
制作辅食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豆类及坚果类、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蛋、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 类。
添加辅食种类每日不少于4种,并且至少应包括一种动物性食物、一种蔬菜和一种谷薯类食物。
④合理制作:
婴幼儿辅食烹调宜用蒸、煮、炖、煨等方式。1岁以内婴儿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和调味品,1岁以后辅食要少盐、少糖。鼓励幼儿尝试多样化食物。
十、交流与玩耍
避免婴幼儿久坐超过1小时。幼儿每天身体活动时间至少3小时,其中户外活动时间至少2小时。
婴幼儿亲子交流与玩耍要点
十一、伤害预防
婴幼儿不能离开养育人的视线范围。
随时排查和清除婴幼儿活动区域内的尖锐物品,可放入口、鼻、耳的小件物品或食物,破损玩具,不安全的运动娱乐设备和电器、药物、化学品等。
在护理方面,要动作轻柔,避免剧烈哭吵和脑部剧烈震荡。
注意观察婴幼儿,怀疑婴幼儿遭受虐待或暴力时,应及时寻求专业部门的援助,并向公安机关等部门报告。
养育人的身心会影响养育照护过程,养育人应主动关注自身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和缓解养育焦虑,保持身心健康!
来源:健康温州
原标题:0-3岁婴幼儿如何健康养育?快来看看这份官方养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