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广羽人彡SAM,(https://xueqiu.com/1976030116/85270407)
本文系【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
如题,这是最近知乎上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总结目前820个回答,很多人吐槽保险大概都出于这种原因:想做理财,最后发现是买了保险,理财收益远不如当初被安利时的承诺,提前退保还要亏一大块。
大部分消费者,由于缺乏保险产品知识基础,通常很难从“被过度整容”的市场宣传材料中,识别是“真”理财还是“假”保险,也很容易被各种利益演示数据所迷惑,忘了保险原本的保障功能。
其实,为了让大家能更好了解保险跟理财,我已经写过好几篇文章,今天,我尝试把思路串起来,再跟大家深入聊聊这个话题。
一、辨识“理财型”保险
什么产品是理财型保险?很多人会说:分红万能,再加上个投连险吧。其实,这三类保险准确点说,是在消费者获得保障同时,给予了一个参与保险盈余分配的机会。我认为,要更准确辨识理财型保险,更应该从保险责任的角度来看。纵观目前内地保险市场,常见的有以下三类: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和终身寿险。
1. 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
两全险和年金险应该是目前中长期理财型保险的最常见的形态,因为这两类产品均提供生存保障,有很强的储蓄属性。两全保险的净保费(总保费扣除费用部分)由危险保费和储蓄保费组成。危险保费,用于支付预期剩余寿命内的死亡赔付成本,储蓄保费则逐年累计形成“现金价值”,用于支付生存保险金。年金保险,因为只提供生存保障,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净保费完全就是储蓄保费。
2. 终身寿险
终身寿险,简单而言就是不定期的死亡保险,保险公司跟你不约定期限,管到死为止。因为保终身但定期限交费的原因,在产品定价时,精算狮们需要将精算生命表各个年龄对应的死亡“危险保费”均摊到一个固定长度的交费期内,使得每年所交保险费有固定一个标准,不会随年龄而不断增加。相比交费期跟保险期间相同的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在同样的交费期内,需要预支很多额外的保费。这些提前预支的保费通过“现金价值”的形式储蓄起来,随着保单年度的推移越滚越大。
这三类产品,都因为有了现金价值这笔“预付款”的存在,我们有权利向保险公司要更多“回报”。这就是为什么上述三类保险通常会被设计成分红型、万能型或投连型,除了提供保障,还能参与保险业务盈余分配,获得收益。
下面,我总结常见理财型保险的具体形态,大家不妨可以对照下自己手中的保单,看是否是这个样:
(1)即期年金(普通型 or 分红型)
“交费期短、长期返还”,首次交费承保以后,立马开始生存保险金的逐年返还,生存金进入万能结算账户二次增值。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热卖的开门红“理财型”保险的那些事》
(2)两全保险(分红型) - 教育金保险
“教育金储蓄保险”,在特定年龄(年龄段)逐年给付生存金,保险期满返还保额或保费。
详细内容参见《教育金保险保得住你子女的教育金储备吗?》
(3) 终身寿险(分红型 or 万能型)
死亡保险金通常为“现金价值、保费以及保额三者的较大者”,可以被设计成分红险或万能险,参与保险业务盈余分配。
对于这些长期人身保险来讲,从定价角度说,除了产品形态,预定利率才是决定它们“投资价值”的关键。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那些事》
以普通型即期年金保险为例,在人身险费改后,目前“最慷慨”预定利率是4.025%,这是不用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可以自由使用的最高的预定利率。另外,为了弥补在当前高经济增速下相对“收益率”的不足,保险公司还利用有保底利率的万能结算账户对生存年金做二次生息。
我认为目前这种形态的普通型即期年金保险,如果能用更低甚至为0的预定费用率,产品将更有竞争力。
二、除了产品,保险理财还要注意什么
1. 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是我们退保时能领回的钱,是解约金。保险公司对退保率,尤其是早期退保率非常重视的,因为过早退保对保单的利润释放非常不利。于是,多数保险公司会对早期(至少前10年)或者交费期内的现金价值进行“加点压低”,有些甚至为0,以控制退保率。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保险“现金价值”的那些事》
于是,当我们想要退保但还在交费期内,就会发现退保金远够不上已经交的保费。这才有了这个知乎问题下面很多人对保险理财的吐槽:“收益远不如理想,退保还要不回钱”。所以,投保前,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保证的退保现金价值,重点应该关注交费期内的。而且要明白,保险理财,至少在交费期内是不能退保的,否则会有比较大程度的亏损。尤其是那些每年保费交得特别多的保险,一定要做好家庭现金流规划,别中途断供。
2. 保险理财收益及计算方法
了解保险理财实际收益情况,其实就是要去了解保险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以及真实投资回报率。在《那些热卖的“理财型”保险,尚能饭否?》文章中,我已经对几家保险巨头的投资情况做了清晰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来就是,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对于投机风险是极其厌恶的,险资的投资策略也以保守、多投资于高评级低风险债券为主,长期投资回报率能稳定维持在5%-7%之间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于保险理财收益的计算方法,这里我以分红保险为例子来说。
首先,保单红利是不确定的保险利益,我想大家无论如何都必须记住这点,过去的分红情况只能作为参考,并不是一种承诺。下面我来讲讲分红机制。分红保险原则上每年都能产生一定的经营业务盈余,这是保单红利分配的基础。按照监管规定,每年盈余至少70%应该用于当年的红利分配,那么剩下部分将进入“分红特别储备”,提供未来分红之用。
为什么要用特别储备,这其实就类似于“旱涝保收”机制,钱不能一次性分完,分红水平要相对平滑,不能一年很好、一年很差。当然,如果储备累积特别多,就可以考虑多分配。
关于分红水平与特储的关系,保监会这么规定:
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规模应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保险公司在确定本期保单红利分配方案时,应测算本期分红后的分红账户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水平。
1. 本期分红后的分红账户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规模连续2年超过该账户准备金的15%的,超出的部分应作为当期可分配盈余予以释放。
2. 在红利计算和红利分配时,分红保险特别储备可以为负。本期分红后的分红账户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为负并且规模超过该账户准备金的15%的,当期保单红利水平不得超过上期保单红利分配水平。
另外,关于保单红利,我们投保前常常会听到业务员说;过去的“分红水平”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利率,例如5%或6%。其实,这种说法是很笼统的,并不能准确代表保单的实际分红水平,甚至会让大家误解:这个就是实际收益率,用它乘累已经交保费就能算出实际红利。
首先,保单分红计算并不以保费(相当于我们认为的理财本金)为基础,而是有一套由监管规定的算法,包含利差、死差和费差红利。对于占绝对大头的利差红利,我们可以简单认为当年的红利计算是:以“扣除预定费用后的当年净保费 + 上年年末现金价值”为基础,乘以“【当年利差分红水平 – 2.5%预定利率】”计算所得。
▲ 保单分红的基础还涉及到未到期责任准备基金的计算,实际利差分红基础为【责任修改金+修正净保费】与【现金价值+净保费】的较大值。
所以,在早期现金价值被压低、分红险定价使用的预定费用率也并不低的情况下,在投保初期,尤其是交费期内的保单红利并不会太高,更不能简单理解为“所交保费 × 分红水平”。这也是我们选择买分红险理财,必须在长期持有保单,至少在交费期结束的3-5年以后,才能逐渐看出理财效果。
保乎·小结
从风险管理角度说,理财属于主动拥抱“投机风险”的行为,我们投资于各种理财工具(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信托等),通过管理投机风险实现收益,但也存在没收益甚至损失的可能。
而保险,则属于转移“纯风险”的一种方式。纯风险与投机风险相对,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本身无需通过投资于理财工具去主动拥抱,纯风险只有损失或者不损失的可能,不存在获利机会,而跟人相关的纯风险就是“生老病死”。例如,投保寿险,为的就是对转移死亡对家庭带来的财务风险。投保年金险,为的就是转移因为过于长寿带来的老金金不足的财务风险。而保险加上分红、万能、投连这些形态后,通过分享保险盈余,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了我们转移风险的程度,实际上并不存在赚大钱的可能。
而总结保险理财,其实就这样:低风险,长期收益率略高于长期国债,同时各年之间的收益率波动小,但需要牺牲长期流动性,只有长期持有到期才能看出效果,过早退保一定会损失惨重。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反对大家用保险去做理财,但希望能在充分了解产品以及其理财属性后,再做决定。因为,理财本身就不是一件小事,投入很大,不做好准备,最后只能自己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