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组织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同时还要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 基本要求
1.1值日制度化
即值日生轮流制度。上课时应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一节课的值日常生轮流值日表。值日时,在组长的带领下按体育教师的要求,做到课前布置好场地、器材;课后整理好器材或收回器材。并通过班级考核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等办法来保证制度的落实(但对一些较重、较大因学生年龄小而搬不动的或有一定具有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械,教师要灵活处理)。
1.2出勤保证化
即每一位学生必须保证在上体育课时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或无故旷课;因病、因事、因伤,女生因生理期不能上体育课时,必须本人事先向教师请假。来不及事先时,课后必须补假。
1.3安全透明化
即学生必须清楚教师的各项要求对自己安全锻炼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坚持贯彻执行: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许携带具有伤害身体和妨碍活动的物品上课(如,小刀、手机等);不许随意移动已布置好的体育器械;未经教师同意,不许随意离开教学活动场地,不许做超出学生自身能力的危险动作,练习要认真,不许打闹说笑,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教师安排的内容练习进行上课,服从教师指导。
2 具体要求
2.1课前常规
2.1.1教师课前常规
教师能够坚持按照体育课课前常规的要求认真课,将会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常言说“打铁先要本身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上课前出现不认真备课或不备课,不提前到场或迟到,不给学生点名等一些不符合体育课堂常规的做法,要求学生还要遵守课堂常规,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和制定教案,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考虑学生上课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放置、对场地和器材的安全做出细致的检查。
其次,教师要穿运动服装上课,并提前几分钟到上课场地,并做好点名的准备(in果是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教师事前还要事先把所上班级的学生姓名仔细看一次,发现不会的字或读不准的音及早查字典或向同事询问)。
再次,教师要努力排除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干扰,精神饱满并全心身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中去。
2.1.2学生课前常规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有体育课的一天更应重视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这不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学生进行安全锻炼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供的必要的物质保障。我们知道,体育课上课时问一般安排在早上十点之后和下午第一、二节课进行。学生经过两个多小时文化课的学习,再加上青少年容易消化等一些生理特点,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吃早点或有利用上课前匆忙吃一些零食、喝一些冷饮等不良饮食习惯,有体育课的班级学生还要参加比较剧烈的身体活动,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由于营养跟不上而导致上体育课时出现无心或无力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达不到体育课应有的教学要求,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因体力透支而发生晕倒在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结合理论课或其它形式,引导学生要养成科学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各班级体育委员上课前应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明确上课地点,并让值日生提前放置好体育器材。
2.2体育课课中常规
2.2.1教师课中常规
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因此教师在上课中一定要按照体育课课中常规的要求组织好学生,并让学生进行科学有序和安全的锻炼。
2.2.1.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
教师要精神饱满地走入学生已站好的队形中间并立正站立,用目光环视学生后并向学生问好。待学生回礼问好后下达稍息口令。
2.2.1.2教师每次上课时必须点名
点名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学生服装、口袋里的钥匙和身上戴的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硬物或尖物。并对违犯纪律学生进行口头批评或做出适当的扣分。
2.2.1.3宣布课程内容
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等教学程序。同时对见习生做出具体的安排。
2.2.1.4整理活动时前教师要有针对性选编一些整理活动内容
下课前教师要集合全班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小结评比,并提出学生课后练习内容和要求,宣布下次课内容,安排学生课后整理场地和归还器材。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整理活动。下课时,教师向学生告别“同学们再见”。
2.2.2学生课中常规
2.2.2.1准时上课
按指定的地点集合上课,站队要做到“快、静、齐”。
2.2.2.2向老师问好
上课后待教师问好后,学生要齐声向教师问好;迟到的学生要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人列。
2.2.2.3学生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全学期中,缺课1/3以上时间者不予评定成绩。迟到、早退累计45分钟按旷课1学时计算、未经教师允许擅自离开课堂者,按旷课1学时论处。按规定参加考核、缺考或不及格者必须补考。
2.2.2.4上课认真听讲
要认真做准备活动,注意听课,细心观察,积极主动练习,认真进行保护、帮助、严防发生伤害事故。
2.2.2.5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及时归还所用器材
2.2.2.6下课前学生要认真做好整理活动
下课时,待教师向学生告别“同学们再见”,学生立正齐声回答“老师再见”!
2.3体育课后常规
2.3.1教师课后常规
2。3.1.1及时总结
教师每次课后,应对本堂课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出总结,提出改革的方法。并写好课后小记,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撰写论文打好基础。
2.3.1.2仔细检查器材,保持与班主任沟通畅通
教师还应对学生归还器材的情况做细致检查,对缺课学生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2.3.2学生课后常规
2.3.2.1下课后要时做好体育课笔记
课后要认真完成自己制定锻炼的计划、体育理论作业认真完成并及时上交。
一、抓好课堂常规训练与教育的意义
课堂常规规范了学生上下课整队、变换队形、脱换衣服、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克服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等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不良习惯。
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体育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练习的注意点,从而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体育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体育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这样那样不合体育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布置场地、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吵闹、互相推操、随意插嘴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宝贵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挫伤,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严格的一丝不苟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区别对待原则,也或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又如果学生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纪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应向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教育,把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深深植入学生脑海中,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
4、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优良品质。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个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赖于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决定了对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体活动时能统一调度,行动一致:分散练习时做到“活而不乱”。学生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课堂常规能遵守,自然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格情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二、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具体包括:
1、集合整队要求。在上课铃正式打响前,体育委员应在指定地点集合好队伍,检查人数,报告出勤。集合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做到快、静,队伍要齐。如有学生迟到,先要报告,经允许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队伍中间。教师集中讲解时,学生不能插嘴打闹,有不同意见要等教师暂停讲解时举手提问。这样做能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服装穿戴要求。这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一样,必须穿适于运动的服装上课,冬夭不准穿大衣、戴帽子、围围巾,夏夭女生不准穿裙子。禁止穿凉鞋、拖鞋、皮鞋,不得携带徽章、小刀等尖硬锐利物品上课,做到服装整洁,仪表端正大方。
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讲解时要贯彻“精讲多练”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要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4、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单一,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损伤,应加强全面训练。学生练习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练习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5、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运动要求。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可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情况而定。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以身体感到微微出汗为宜。 运动练习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做一些较轻松的身体练习,使身体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做整理运动时量不应大,尽量缓和、放松。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与实施问题。文章首先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重要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和构建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常规 小学体育 构建重要性 构建内容 构建策略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课堂常规是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各方面素质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但比较好动,而且好奇心也比较强,对于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再加上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所以,很难约束自己认真的上完一节课。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良好的课堂常规就成为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构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可以说是为了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顺利、高效进行而对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构建科学、明确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并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严格的落实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概括来说,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方式来组织开展的,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诸多器械练习和身体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学生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器械接触也是难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同伴的保护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课前器械检查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安全性。
其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上文已经提到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普遍特征,再加上小学体育教学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此时如果不加强管理,往往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的问题。例如:在慢跑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因为肢体碰撞而引起相互推搡、打闹等等。而如果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常规,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执行,那么不但能够避免以上情况,而且还能够逐渐的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序性。
最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与落实,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避免外界不必要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长此以往,必然会大幅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构建的内容
要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科学构建,首先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通常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部分内容。其中,课前常规主要涉及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活动的开展、教学常规和器材的安全检查、请假的处理以及教师候课等内容;课中常规主要涉及了集合整队与问好、教师点名,清点人数、安全见习生以及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等内容;课后常规主要涉及的是场地器材的整理收拾以及课后总结等内容。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工作时,必须要注意从课前常规、课中常规以及课后常规三个方面入手同时进行,以确保所构建的教学常规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落实策略
首先,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趣味认知的方式来让学生记住课堂教学常规,理解课堂教学常规。例如:可以采用歌谣的方式,将课堂常规编程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歌谣;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常规的内容融入到小故事之中,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课堂教学常规,理解课堂教学常规。
其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行为演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常规,接受课堂教学常规。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确保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任课教师还可以采用行为演练的方式,来让学生切实的体验课堂教学常规,接受课堂教学常规。例如:通过集合整队演练来提高学生的集合速度,培养学生的集合整队意识。
最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来让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任课教师不但要通过自身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为学生树立同伴榜样,从而提高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评选声音洪亮小教练、集合迅速小标兵等等,以此激发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的意识。
参考文献:
一、注意教学常规的养成
形体课对于低年级的年龄段学生来说一直是抽象和模糊的,差不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老师教,所以想要在形体课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形体课中,教学常规大致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
1、课前常规:在正式课的教学开始实施前,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学生是首要的。教师要注意备好课,教师提前到达教室,等上课铃响了,就组织学生排队在舞蹈房门口;学生要注意准备好服装,穿舞蹈鞋,舞蹈衣,一些锋利的物品不能带,如铅笔、小刀等,钥匙不要挂在脖子上,女生头上不要戴卡子。
2、课中常规:教师要准时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安排好病弱学生见习,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鼓励学生刻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及时表扬和批评,注意按时下课。作为形体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姿势是美的,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是健康向上的,而规范标准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能带给孩子明确的学习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行为举止,是形体教学的基础,更何况好的习惯养成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实施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这已经在我的课上得到较好的收获。我认为在常规方面吝啬时间,要坚持到底,中间不能有丝毫懈怠,如果这样,会前功尽弃。良好的纪律是课堂实践的最基本保障,在形体课上我始终坚持着。
只要让学生从小就喜欢形体训练,不去害怕或讨厌它,愿意跟老师一起参与练习就可以算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为我认为在低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终目的。
3、课后常规:下课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下课,打扫卫生。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由于课与课之间相差一周的时间,我们教师可以布置些适合学生的家作,让家长帮助完成,这些作业可以作为下堂课的复习,并及时地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便于使复习落到实处,而且也给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形体课的平台。
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注意形体课代表的培养:
形体课代表是教师的左右手,是整个班级的骨干。它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班里有几位能干的课代表,那班上的纪律就会明显地好,课堂教学也能更顺利地进行。形体课代表的培养并不是容易的事。先要教会他们课堂常规,管理纪律,组织活动,同时要向他们说明形体课代表的作用,让他们自觉地做好榜样。并且,要时时地观察,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三、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在讲解方法中又有很多种,如直接陈述法、对比法、提问法、鼓励法等。在示范中也有多种方法,如正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等。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就要注意:简明扼要、清晰准确,例如在教广播操时,教师要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讲解,再分解动作示范讲解,要讲清楚左右方向。
四、要注意教学用语: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低年级学生,所以,应使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讲解动作要领时,不宜用太多术语,可采用儿歌、口诀、顺口溜的形式进行。
五、要注意教学方法:
一、队列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要达到有序有效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学会快速、安静地列队,明确老师发出的指令,因此列队课是基础。对于如何调控列队课堂常规,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四路纵队“找同桌”
一年级的学生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很模糊,活动的随意性很强,快速集合整队的能力还未建立,排队时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位置,争先恐后、大声嚷嚷,容易乱成一团。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按座位排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快速集合排队的能力。
按座位排队即座位与站队的位置一致。教室里的位置就有四组,刚好一组组成一队,从前往后排,位置靠近过道的学生排在坐在里面的学生的前面,前后的同学就是自己的同桌或是前后桌,一队依次站好,四路纵队很快就能排好,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效果也非常好。
2.集合解散“记记牢”
集合:围绕“快快来排队”这一主题,教师设计了小组排队四路纵队四列横队的方法。由易到难:小组的排队没有顺序要求,只需要记住自己在哪个小组;然后加强要求,记住自己前后的同学,并认清自己在小组的位置,排成四路纵队;最后加大难度,先排成四列横队,记牢自己在第几排,再记清左右的同学,解散后,听到老师吹响集合哨,四位排头同学根据老师的集合手势迅速依次站到教师的左手处前方,其他学生根据排头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四列横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好队完成集合。
解散:听到教师发出“解散”口令后,迅速一齐击掌“嗒,嗒,嗒嗒嗒”,再迅速离开原位。一开始练习时,学生击掌时机不一致,导致不整齐,可先让学生喊出声音配上手的动作,熟悉节奏后,在心里默喊。
3.巧用哨声“嘟嘟嘟”
哨子可以丰富教学语言,代替老师的口令。在体育课上,清脆有力的哨声有较强的号召力,可以让体育课充满活力,并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不同场合和不同情境,哨声的运用也不同。
例如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哨声的运用:“嘟嘟-!”短音转长音,召集所有的学生到老师面前迅速集合;“嘟-嘟-嘟!”原地踏步中,哨声从高到低再转高,代替口令“1-2-1”;“嘟-嘟!”哨声从长音转短音,表示原地踏步的结束-立定。在课堂教学中哨声的运用:“嘟-!”一声长音,意味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嘟嘟!”教师平缓短促地吹两声哨声,提醒引起学生注意,暂停所有的动作,保持安静。哨声可以有效地规范课堂纪律,但对于一年级学生,哨子的运用不宜太多种,部分学生会记混乱;同样哨子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会导致学生对哨子声音失去敏感度,要恰当地使用哨子。
4.持之以恒“练练练”
在体育课堂教?W中,准备活动、队伍的调动以及各种教学内容的变换都需要运用到队列队形,可以说队列队形是体育课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队列队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形成的。但是练习的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意志薄弱又好动,容易散漫和懈怠。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步入课堂常规,教师要坚持每节课都要规范队列队形,抓好每一次训练的机会,不要单单在体育课上抓,更要在大课间做操等机会中抓。只有这样天天抓,时时抓,处处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常规。
二、教学课堂常规
在排好队列的基础上,体育课堂进一步强调各种教育常规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此方面我的想法如下。
1.丰富教学口令
体育课的教学口令很多,但大部分让人感觉很严肃,没有趣味性。为了吸引一年级学生,我们可以把口令设计得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缓解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致。
如集合排队时,教师喊:“哪组最快最整齐”,学生一边迅速排队一边回应:“我组最快最整齐”,再表扬排队静齐快的小组,极大地提高了集合整队的效率;或练习原地踏步时,枯燥地喊“1-2-1”和“左-右-左”,学生很容易走得垂头丧气毫无精神,这时候生动的口令就非常需要了,教师喊:“抬头挺胸”,学生回应:“1-2-1”,教师喊:“双手握拳”“双手摆臂”“小脚抬高”,学生回应:“1-2-1”,就在教师口令提示中,不知不觉就做到了原地踏步的要求;还可以在慢跑中加入口令,先教导学生学会在教师喊“1-2-3-4”之后大声地喊出“123-4”,再指定一位声音洪亮的学生在慢跑过程喊出口令“1-2-3-4”,其余学生喊“123-4”,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慢跑过程中的精气神。
2.创设教学情境
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体运动动作,但是由于这些动作相对比较单调、枯燥,如果长时间地做重复一样的动作,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就容易产生疲劳,训练情绪低落,纪律也容易涣散。想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兴致地进行学习、锻炼,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参与热情,在情境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小青蛙跳荷叶的情境,垫子是荷叶,学生模仿小青蛙轻轻地跳在垫子上。学生在整个练习的过程,情绪非常高涨,在玩中学、学中玩,无意中更好地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消除了单一训练带来的枯燥感。
3.创设表现舞台
每个学生都喜欢展现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更有表现欲。在体育课堂上更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通过创设表现舞台可以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
(1)培养骨干
设置大小组长,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的管理当中来。四个小组中,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大组长和一位小组长同时管理这个小组。大组长由优秀并有管理能力的学生长期担任;小组长则由小组成员每节课轮换,这样学生们个个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并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体验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大组长和小组长相互合作的方式,不仅保证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又能把部分自控能力不够好的学生积极调动起来。在相互学习、竞争中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养成听从教师指挥的课堂习惯。
(2)设置领操员
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教师可以挑选三到四名平时表现好、广播操也做得比较标准的学生当领操员。领操员可以每节课都不同,不断地轮换,谁表现好、学习得最认真,谁就可以当下一节课的领操员。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当领操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广播操的积极性,也很好地督促学生自觉地在课后练习广播操。
(3)学生示范
每节课学习体育技能时,请技能练得好的学生来为全班同学做示范。这是对示范学生认真学习的表扬以及肯定,增加其信心,更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看到自己的同学给大家做示范并完成得很好,会增强其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在好奇心和不服输心理地驱动下,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大大地激励所有学生好好学习体育技能并相互赶超。
(4)给潜能生布置任务
潜能生或许在体育技能方面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可以让潜能生负责器械的拿放以及场地的布置,做教师的小助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体育潜能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本身的意义。
三、安全课堂常规
一年级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差,而体育教学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体育课堂难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如何在体育课上既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做到两全其美,这给每个体育老师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就此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思想上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体育课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可以进行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不可以进行的,以及这些不安全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例如不能随身携带尖锐物品,会戳伤自己或同学;在操场上慢跑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的跑道上跑,不能串跑道,更不能推拉同学,否则很容易造成摔伤;剧烈运动后要及时原地踏步调整呼吸,而运动结束立即就停下来休息会影响血液循环,严重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症状。通过课堂常规的训练,让学生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2.课前?J真备课
课前,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做一个安全状况分析,尽可能地排除不安全因素。例如,教师在课前要先检查场地和器材是否安全;同时,检查学生着装是否合适,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以避免扭伤关节;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舒服的学生要酌情安排运动量。再者,在同一个场地不能同时安排几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踢球、打篮球,这样项目互相干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3.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
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参加到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后,要充分做好放松工作,让学生在紧张的练习中尽快解除疲劳,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放松活动要针对课的基本内容以及运动负荷的大小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安静情绪、松弛身体、达到身静心静的目的。
关键词:课课练;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模式
一、“课课练”的优势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课课练”是体育课的一种良好补充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体育课的延伸,从技能形成的规律来看,只靠一周3节体育课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动作的,我们可以用“课课练”的形式补偿动技能掌握的不足。通过每次体育课上5~10分钟的专门性练习,提高学生平衡、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为其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我校体育特色下呈现的“课课练”形式
近两年学校被授予“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女足)学校”“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学校”“上海市排球联盟学校”等荣誉。
学校开设有篮球、足球、乒乓球、棋类等多种体育类的社团活动,更研修了短跑、长跑、跳远、投掷、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体育术科高考辅导等多门校本课程。
1.“课课练”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
我们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出发,结合学校实际选择教学;目前我校作为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第一批试点学校,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为适合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形成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课程时间的分配上,从传统意义上的每星期三一节40分钟的小课,改变为现在“2+1+2”模式,即:80分钟专项课、40分钟基础课、80分钟活动课。每次课除了主教材的专项技术学习外,再安排15~20分钟的专项素质和综合身体素质练习,以发展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
课程设置上,我们在常规课程之外,每周还安排了一次80分钟的活动课,在如此紧张的高中学业中,我校此举也是大胆创新。在活动课上,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先进行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事实上,这样的安排更像是“课课练”的练习形式。
传统的“课课练”内容一般以田径辅助项目为主,枯燥无味,内容单一。比如,原地高抬腿跑、仰卧起坐等。一般这种练习都是强迫性的,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做,却少了一些趣味性。
在二期课改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逐渐摸索探究,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把短绳围成圈放于地上,结合踩圈进行高抬腿练习,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乐练,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
2.“课课练”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我校将“课课练”的内容和大课间结合起来,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每天通过40分钟的大课间,组织全体学生在每次的广播操之后,进行立定跳远、单脚跳、俯卧撑、立卧撑、长跑等一系列活动,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我校还将“课课练”与学校体育竞赛结合起来,组织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女生800 m,男生1200 m的长跑比赛。在比赛中,全部学生完成比赛,无一人中途退赛,在赛后,无一学生出现不适症状。在成绩统计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我校的整体长跑成绩是可喜的,这为我校常年蝉联金山区阳光大联赛“冬季长跑”第一名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以上多种形式的“课课练”的灵活性很好,教师处理好“课课练”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有很大的帮助。
三、体育器械在“课课练”中的作用
在体育课中加入“课课练”,我们始终遵循“课课练”的器材应该尽量简单化,要和教学内容中的器材相结合,做到“一物多用”,要尽量开发器材的功能,不能就“课课练”而要搬运大量器材,那样会耗时耗力。
比如,在进行高中女生垫上运动教学时,主教材需要的体操垫,在“课课练”中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利用体操垫发展针对垫上运动的“课课练”,既要考虑到教师对教学安全和教学组织的执行,又要考虑到学生对它的兴趣。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课课练”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体育课上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学生掌握了多种练习的方法,锻炼身体的能力有所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可增加6%~7%,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仲礼.“课课练”的内容、方法、和实践安排[J].体育博览,1984(04).
关键词:初中;女生;课课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34-02
2012年国务院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新的时期,在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与方法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背景下,将“课课练”重置到课堂教学,是科学理性的选择,是当前扭转学生体能下降局面的有效策略。[1]因此,体育课堂重启“课课练”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点学校,我校积极探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笔者在初中女生体育课中尝试开展“课课练”,初步形成若干策略。
一、不同课型下的适时“课课练”
“课课练”不能与教学内容完全割裂,也不一定都是在课的结束部分出现,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不同课型,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形式出现。
1.新授课时的“课课练”
为了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新授课的“课课练”适合放在课的结束部分之前,练习的内容可以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强化某项素质,对后续的技术学习有帮助。
例1:支撑跳跃分腿腾跃山羊后的“课课练”
笔者在教授支撑跳跃分腿腾跃山羊时发现,影响女生技术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女生上肢及肩部力量较差,“推手顶肩”动作不充分,影响二次腾空。因此,笔者在“课课练”时安排了“俯卧撑剪刀石头布”游戏:两人一组,面对面俯卧支撑准备,游戏时一边说“剪刀石头”,同时两手按照节奏一字一换交替支撑地面,到“布”时,单手支撑另一手出拳。输的人向后退一步,赢的人向后退两步。从中线起,谁先达到终点谁获胜。学生兴趣高涨,在游戏中发展了身体素质。
2.复习课时的“课课练”
根据不同的复习课教学内容,“课课练”可以在结束部分前,更可以尝试出现在主教材学习之前。
例2:耐久跑教学中的“课课练”
长跑是初中女生最害怕的项目,而耐力素质恰恰又是最薄弱的一环。单纯依赖跑步来提高耐力素质往往不受女生欢迎。笔者把“课课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用有氧操代替跑的运动量,在课的开始部分用有氧操代替热身跑。在音乐节奏下带领学生跳5分钟的有氧操,在跳操过程中不断强调呼吸节奏,同时把运动产生乳酸以及“极点”知识再次复习,用语言激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克服疲劳与肌肉酸痛。有氧操结束后稍作休息,然后播放同样的音乐进行耐久跑练习,此时学生对有氧运动产生的反应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身体状况也调整到适合长跑的状态,学生能更自信地完成任务。
3.综合课时的“课课练”
体育综合课是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合理搭配的一种课型。综合课的“课课练”一般在结束部分前,但笔者尝试在课中,过渡前后两个部分,效果也是很好的。
例3:两大步上篮教学中的“课课练”
笔者在教两大步上篮时,用呼啦圈作为辅助器材,把“课课练”安排在复习篮球运球和学习两大步上篮之间:先在每组前布置5~6个间隔约2米的呼啦圈,先进行运球练习,通过绕呼啦圈往返运球巩固运球技术;然后进行5分钟的“课课练”,双手抱球跨呼啦圈往返跑和单双脚跳呼啦圈练习(圈内双脚,圈外单脚)。该“课课练”在身体练习中把两大步上篮的跳跨步动作蕴含其中,便于后续技术的学习;最后,进入学习两大步上篮环节,我用呼啦圈来作为跳跨步的落点标记,把游戏中的跳呼啦圈动作迁移过来,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就掌握了。
二、有运动负荷的趣味“课课练”
“课课练”要有负荷,也需要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练习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比赛中、玩耍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身体素质。
例4:双手前抛实心球教学中的“课课练”
笔者在双手前抛实心球教学结束后,设计了“快种快收游戏组合”,创设“播种―耕耘―收获”的“三部曲情境”,开展“课课练”。首先是“播种”:学生分小组站位,按序以快速往返接力跑的形式把手里的实心球每隔1米摆放1球,意为“播种”;然后是“耕耘”:从起点开始,用连续单足跳的方式跳过实心球,换脚跳回接力;最后是“收获”:用“推小车”的方式“S”形绕过实心球,交换角色后折返。通过几个游戏的重组,使新游戏既好玩又有强度,一举两得。
三、区别对待的科学“课课练”
由于练习方法、练习时间、练习强度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影响“课课练”的效果。因此“课课练”应根据不同身体素质的特性科学设计,提高“课课练”的质量。
1.不同身体素质练习的注意点
(1)灵敏素质:由于灵敏素质练习要求学生在兴奋性较高,精力比较旺盛、体力相对充沛的状况下进行,所以灵敏素质练习的时间不宜放在课的最后,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之后更不应该安排灵敏素质练习。
(2)协调性素质:虽然协调性练习对身体素质没有特殊的要求,但由于需要思想高度集中,心理负荷不会很低,因此协调性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3)速度素质:速度素质练习对学生神经系统灵活性要求较高,因而速度练习应当是在兴奋高、情绪饱满、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和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人在疲劳时进行速度练习,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时间长了还会形成慢速动力定型。
(4)柔韧素质:柔韧性练习要因人而异,并且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外界温度与练习时间,要兼顾相互关联的身体各个部位,尤其是练习之后应结合放松练习。
(5)平衡素质:平衡素质练习的时间不宜放在课的最后,特别是在大运动量之后不应安排平衡素质练习。平衡素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保护,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6)力量素质:力量素质练习要注意负荷不可过量,有的动作需要闭气,学生的心脏负担较大,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生理负荷量。力量练习可采用游戏等方式,与灵敏、速度等素质练习相配合,提高练习兴趣。
(7)耐力素质:耐力素质练习应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练习,尽量避免简单、枯燥地重复练习。练习后应注意消除学生的疲劳,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
2.“课课练”与主教材的搭配策略
(1)上下肢搭配练习:上下肢搭配练习一直是“课课练”内容选择的常规原则,尤其是主教材是运动负荷较大的时候,如蹲踞式跳远后安排上肢的练习,可以作为积极性休息,缓解下肢疲劳,同时发展上肢力量。
(2)强化某项素质的练习:强化某项素质是指主教材练习的是什么素质,在“课课练”的时候继续强化该项素质。如,主教材是双手前抛实心球,由于一节课有效的投掷练习次数并不多,在“课课练”时继续安排发展上肢及腰腹力量的练习,反而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3)有器械与无器械搭配练习:主教材如果是有器械类练习,在安排“课课练”的时候,可以围绕器材,合理搭配,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如:主教材是篮球两大步上篮,主要是发展协调性、灵敏性、下肢力量等,在安排“课课练”可以做背人持球过河游戏、蛙跳过球游戏、抱球往返接力跑等。
(4)传统与时尚项目搭配的练习:“课课练”需要与时具进,可以引进一些时尚项目,如:瑜伽:发展柔韧性、平衡性;有氧操:发展耐力素质:搏击操,发展耐力、力量和协调性;跑酷:发展综合素质等。
参考文献:
教学内容:1、体育常识 2、游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明白体育课的含义以及意义;养成正确站、立、行的身体姿势,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美好的形体;了解部分人体结构名称。
教学重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记忆力水平。
教学难点:纠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美好形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9-13分钟)
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步入课堂。
1、导入语:小朋友们,有没看过电视里运动会,那些叔叔阿姨在颁奖台上领金银铜牌,他们厉不厉害的,你们希望自己和他们一样获奖吗?他们都体育的拔尖者,体育都很棒的,他们上体育课上也很棒的,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体育课吗,平时有没有看过其他小朋友上体育课?体育课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2、学生作答,教师点评,纠正不足之处。
3、作出总结,可让学生来总结。
体育课是由老师指导大家做游戏,玩球,进行走,跑,跳,投,攀爬等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课,是锻炼身体的课。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玩球,进行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体育课就是满足大家这种活动的心愿的。上体育课可以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完善内部组织,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二:基本部分(15-19分钟)
导语:小朋友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都正确,也不一定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今天老师就让小朋友来讨论讨论什么样才是正确的。
教与学的方法:
1、导语;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3、教师观察学生讨论。
4、学生总结,教师评价。
5、让个别学生模仿示范,师生进行评价,引以为戒。
(1)坐。俗话说“坐如钟”。正确的姿势是:头抬平直、双肩略向后舒展并保持等高,挺胸,直腰,双脚放在正下方,两臂自然下垂,将手放在大腿上。
(2)立。俗话说“立如松”。人体站立时,要抬头,挺胸,直腰,两肩等高,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自然开立。
(3)行。俗话说“行如风”。要做到抬头,挺胸,身体平稳,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三:结束部分(9-15分钟)
1、导语:小朋友,抬起你的膝盖,你们知道膝盖在哪里吗?那扭髋扭一下,髋部在哪里?所以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知道身体的各个基本部位,不然可会闹出大笑话的。
让一个小朋友上来做示范,老师讲解并指着该小朋友正确的身体部位让学生先猜,然后说出正确的名称以及举例各部位在运动中的用法。比如:踝关节踢足球时控制球的能力。
注:讲解的内容包括头,颈,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上下肢
2、游戏:指鼻子
游戏方法:以同桌为单位,两个小朋友右手对握,当教师发出“头”或其他部位时,嘴里喊和老师一样的身体部位,各自迅速抽出右手指到自己的该部位,比一比在一轮中谁的失误率多,多的输,少的胜。
游戏规则:指错后,另一者提示对方改正,游戏继续直到第二轮开始。 教与学的方法:
(1)教师简单讲解游戏方法,并做示范。
(2)师生共同进行练习。
论文关键词:实效性,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常态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新课程实施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也在扩大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实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具体某节课中的目标不能扩大化。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一些教案的教学目标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等;简断的45分钟,一节体育课能否完成如此之多的的目标实在令人怀疑?全是虚的。笔者认为在每节“常态课”中,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学生能明确完成1到2个教学目标足以。如: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知道传切配合的方法和运用时机,并在教学比赛尝试运用过程中理解战术配合的意义。又如,通过本课学习, 2/3的学生在两次颠球中,有一次能完成6次以上。目标简单明确,也便于达成。
二、满足学生活动欲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通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压力最大的时期,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在减负增效,但社会、家庭的压力等,还是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释放,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而体育活动是学生释放压力的最好方法。在体育课中,如果学生的活动愿望得不到满足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在练习其它动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家常课”中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是必须的。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成功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经教师检查合格后,自己可以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如,复习乒乓球推挡技术课时,教师可以规定能连续完成20个推挡的学生,可以进行教学比赛。受打比赛欲望的驱使,教师不要监督,学生为了能完成20次,练习起来肯定很认真,也不容易出现教师在叫学生练推挡技术时而部分学生偷偷在打比赛的现象。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也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
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技能课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并承受一定的负荷量。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锻炼学生身体还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都依赖于一定的身体大肌肉群活动。科学的身体活动的过程是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基本过程。因此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身体活动量,但负荷的安排要合理、有效,并能采用区别对待原则。
四、身体素质必须“课课练”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学校都实施了选项教学,选项教学可以合理的使用学校的场地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同样,选项教学在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等方面带来一些争议, 一些学校甚至因此取消了选项教学。选项教学显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当今学生发展需要的。但过分强调专项教学,满足学生兴趣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发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实施选项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身体素质“课课练”,每节课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学生也容易接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能和弥补各专项所不能练习到的素质的不足,而且还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好充分准备。
五、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建立
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条件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体育教学环境不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其本身也是教育因素。体育教学环境渗透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它是潜性的,却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它不仅决定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是安全、愉快进行体育教学的保证。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合理的体育课堂常规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和约束师生,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控,以充分发挥教学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体育教学环境向着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方向发展。
六、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和小组长的作用
体育骨干和小组长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我们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班一般为50人左右,加上又是室外技能课,如光靠教师一个人的教学和管理往往是不够的,所以发挥体育骨干和小组长的作用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很好的帮助。体育骨干和小组长来源于学生,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学生交流、沟通,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些方面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教师的作用。另外,在培养和发挥体育骨干与体育小组长作用的同时,也是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要让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就要在课各个环节处理上达到“常态化”“经常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似可有可无的细节。常态课养我们体育教师一方水土,我们要珍爱每一堂体育实践课,落实常规,解决疑难,抓好常态,追求实效。
参考文献:
1、 肖川.公开课与常规课【J】。教育科学研究,2007(01)。
2、 王桂江.浅析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的定义及其关系.体育教学,2009(11)。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 2007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主编:季浏 2004年4月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提问式 优越性
初中体育课教学的任务一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二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需要教师的认真和学生的配合,从而让学生从中受益。一般来讲初中体育教学通常都是组织学生在室外进行的,一般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想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就要保证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耐心的听老师讲解并且认真学习和观察老师的师范动作,也就是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来完成课堂学习。但是在实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情况,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减少外界给学生带来的干扰,是体育教师应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多年,通过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分析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不集中注意力上课的原因,而后总结运用提问式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的好处。
一、初中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本身初中生群体就处于最好动同时又比较贪玩的阶段,很多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同时体育教学任务主要又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所以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某某若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上来,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讲解或示范,提出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也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带有强制性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观摩教学,听课教研,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发现,虽然学生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过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同教师在情绪的抵触,矛盾激化等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完成,失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研究探索,发现采用提问的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体育课中提问的优越性总结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提问式教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问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二是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三是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提问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实践表明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二)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体育教学要涉及到运动技能,研究表明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反馈信息的合理运用,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改变环境和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
(三)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般都是没有把思想放在授课老师的身上,所以对于体育动作和技能的学习就会遇到困难,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所以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尝试着使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式教学来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提高孩子体育课学习质量,顺利完成初中体育课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兴洪. 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
[2] 沈旭东.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1
[3] 吕华雄. 优化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0)
[4] 陈明基. 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 王庆然. 新课标视野下长春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 寇全祥. 应用目标教学模式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