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新能源双积分什么意思(“双积分”新规有“三宝”)

历时近一年、两度公开征求意见后。6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正式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事实上,双积分政策自2017年9月出台后,实施近2年多来,已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据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售106万辆,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

虽说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双积分政策是推动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环,但在盛行之下,双积分的弊端也随之凸显。例如,燃油汽车节能技术方面投入不足、积分交易市场供需不平衡等,而本次新规的出台又是否是一剂解决市场痛点的良药呢?

一服续命良方

按照积分新规要求,此次新规明确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据了解,比例要求的意思是,车企需要用新能源汽车的积分去弥补车企每年传统燃油车产量进口量相应的比例。

显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车企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二则是让车企适当减少燃油车的产量。可以肯定的是,更加严苛的“双积分”政策,将倒逼车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而这,无疑为当下日益低迷的新能源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得益于国内疫情的好转以及各地方政府促消费政策的出台,4、5月乘用车市场出现明显回暖,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在低谷徘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8.9万辆,同比下滑38.7%。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下滑幅度高达41.3%,累计销量仅为19.5万辆。

对此,崔东树表示:“双积分新政的出台,会有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市场,外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提升,市场有望恢复高增长。”

不可否认,积分新规出台势必会进一步会激发车企今年下半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热情,但在加速产量之余能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仍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难题。

松绑合资车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双积分”新政不再“偏科”纯电领域,转而强调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新政指出,将对生产、供应低油耗车型的企业在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给予核算优惠。这意味着,挣积分对于合资车企而言,已不再是难事。

其实,近年来,合资车企几乎都在发愁积分达标的问题,如果不达标,将被处罚。越是上规模的合资车企或跨国车企,压力越大。据相关机构指出,“统计2019年产量6.5万辆以上的39家企业,发现大众、通用、现代、本田、奔驰、起亚、福特等合资车企面临严重的积分缺口。”

其中,负积分排名前十的车企包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和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等,德、美系车企在华合资企业占据多席。

迫于压力,合资车企不得已通过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来获取正积分,部分车企甚至采取了用“克隆”的方式,来应对双积分政策,就连丰田这样的主流日系合资车企也推出过双擎E+这类政策导向下的产品。

显然,相比自主品牌,目前合资车企的新能源发展进程仍较为缓慢,且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大多以“油改电”车型为主。

而此次“双积分”新政的出台,也将对低油耗的传统能源乘用车纳入积分政策之中。如采用丰田THS、本田i-MMD技术的混合动力车型可算为低油耗乘用车。从目前来看,新规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合资车企的积分压力,从而助力合资车企平稳度过新能源“转型期”。

缓解积分乱象

此外,合资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热情不高的另一大因素是,市场出现积分供大于求、积分价格偏低的情况。而这,也是自2017年“双击分”政策实施以来,最为明显的弊端之一。

据资料显示,2018年度新能源单车平均分值达到3.9分,较预期增加了仅30%左右,进一步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供应。

此外,整个2019年我国汽车市场完成了107笔积分交易,118家企业参与其中,涉及金额达到7亿元。彼时,油耗正积分的数量是负积分的7倍之多,当前积分的交易价格仅为400~800元/分,与1000~1500元/分的预估价格相差甚远。

对此,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版“双积分政策”充分考虑了这一情况,发布实施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强制考核纳入、油耗要求进一步加严,积分市场供大于求情况将显著改善。

具体来看,新规对新能源标准车型的积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如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标准车型积分从之前的2分,下调至1.6分;纯电动乘用车标准车型积分则从之前“0.012×R+0.8”(R为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调整为现在的“0.0056×R+0.4”。同时,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积分上限也从之前的5分下调至3.4分。

不难看出,同样续航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的标准车型积分比之前下降了50%还多。其次,新规将纯电动车型整车综合电耗作为积分核算的重要指标,使电耗越低的纯电动车型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分值。

从此前的政策来看,无疑在鼓励车企去做长续驶里程的新能源汽车,要想纯电里程长就需要多装电池,但耗电量也随之增大,显然,这背离了新能源低碳化的发展方向。而新规的推出,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车企走出“猛堆续航赚积分”的怪圈。

总体来说,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积分下降比较明显,想要获得更多积分,车企不仅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更要在新能源车型的实际电耗层面多下功夫,这显然是新能源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或许对于部分车企来说条件有些苛刻,但是从长远来看仍是必要之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疫情消散,车市回暖,而新能源市场却依然徘徊在谷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8.9万辆,同比下滑38.7%。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下滑幅度高达41.3%,累计销量仅为19.5万辆。

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的特殊时间节点中,新能源市场销量的下滑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也使车企们的“双积分考核”受到阻碍。长期以来,乘用车企业每年都要接受“双积分”考核,也就是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未达到要求标准而被记为负分,将受到暂停高油耗产品申报或生产等处罚。若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未达到要求标准而被记为负分,将受到停产高油耗车型的处罚。因此,企业需保证“双积分”达标,或向其他乘用车企业购买积分以补偿负分。

销量下滑直接导致了乘用车企业不能按时保证“双积分”达标。对此,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此次“双积分”新政公布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并将转结标准放宽,并完善了传统能源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引导和积分灵活性措施,并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车企减负

而新版的双积分政策,发生了如下变化:新增了2021-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考核要求,分别为14%、16%、18%。

修改了新能源汽车乘用车车型积分计算方法。更新了小规模企业油耗积分核算优惠措施。

新增了低油耗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核算时的优惠条款。对符合低油耗条件的传统能源乘用车,在核算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2021至2023年度低油耗乘用车的生产量或者进口量分别按照其数量的0.5倍、0.3倍、0.2倍计算。建立了传统能源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结转的关联措施。2021年及以后,对企业传统能源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一定要求的,允许其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按照50%比例向后结转,有效期3年。

将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对具备节能减排优势的车型给予核算优惠。丰富了关联企业的认定条件。允许同一外方母公司旗下的合资企业间、国内汽车企业与其持股的境外生产企业所对应的授权进口供应企业间转让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考虑疫情影响,对2019、2020年度积分管理方式调整留下接口。工信部可以根据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决定延长抵偿期限和调整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比例,以及决定乘用车企业使用2021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对2020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进行抵偿。

“新政完善了传统能源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引导措施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措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新能源汽车将具有可持续的高增长发展机会。”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进一步优化

自从双积分政策正式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热议不断。有人说,这是新能源车企“断奶”的好时机;有人说,这将加大新能源车企的负担;有人说,这将导致新能源车企内部阵营的分化。但是不论是哪一种言论,业界一致认可,双积分制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启市场化新时代的强力助推器。

这是倒逼新能源车企抛弃过往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的新契机,也是督促新能源车企加快创新步伐,创出企业优势的“牧羊鞭”。显然,新能源汽车新时代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能否共享市场盛宴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应对。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双积分”管理办法的推出体现了国家对乘用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但部分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由于新能源车积分的设计时间短,新能源车市场的接受度差异较大,应该给企业一个缓冲的机会。建议新能源积分如未能如期购买抵充,则可以惩罚性结转到下一年,结转的负积分按照1.5倍计算。

此外,在“油耗+新能源”积分并行的政策中,新能源积分交易市场是构成这一政策体系至关重要的一环。不过,目前新能源积分交易机制尚未完善,车企呼吁尽快将交易机制落地。奇点汽车CEO沈海寅表示,“双积分”政策利好新创企业,目前传统车企纷纷寻求与新创企业进行合作。即使没有获得新能源车生产资质,传统车企也可以通过为新创企业代工的方式,减缓“双积分”政策带来的压力,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互补。

业内人士认为,提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企业有望从新政中受益。按照《意见稿》,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公司总产量比例高的车企将拥有较大优势。从目前阶段看,自主品牌车企将因此受益,而合资车企会面临一定压力。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推进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产业规模、市场化以及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汽车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强制性标准,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