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看病的问题,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相关统计表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农村人民群众贫困的重要因素,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也无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更谈不上真正的乡村振兴。
一、健康扶贫促农业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1000万个因病致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在医保资助、大病专项救治、公共卫生服务及妇幼保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及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等方面作出大量工作,用实力、实效,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性转变,健康扶贫取得新成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深厚的农耕文明,农民是发展农业的主力军,农民身体健康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对农民开展大量的医疗救助,根据相关要求分类资助低保人员、脱贫人口,以及容易致贫和返贫的人员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提倡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等。以往扶贫攻坚过程中,会开展大病专项救助和慢病签约服务,依据“保基本、兜底线”原则,制定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做好监管工作,避免出现过度治疗等违反常规的行为。例如农村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群体应做好充分的医疗保障,做好医疗保健服务。农业的发展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农村劳动生产力的解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真正的扶贫绝非解决“眉燃之急”的“输血”,而是要解决根本贫困的“造血”,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往往和缺资金、技术和管理有着密切关联,健康扶贫之路,应结合具体地域具体情况实施精准扶贫。因此,扶贫要结合培育现代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
二、健康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衔接存在的问题
1.农业特色和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地区存在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现象,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由此产生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实际差距仍然不断扩大。扶贫要结合培育现代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2.文化教育落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农村的一些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缺乏。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使用技术人员水平和数量不能满足日常诊疗需求,技术人员配置数量少,人员培训和再教育欠缺,致使医疗设备使用不充分。
3.农业产业单一,基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欠佳。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农村地区存在农业产业单一,农村医疗制度实施效果差的问题,影响乡村振兴发展。整体来看,农村地区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卫生资源不充足,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减少,不利于农村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4.现代农业发展力度不够,农村慢性病防控有待加强。现代农业发展力度不够,农业基础薄弱,目前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的方式进行,而且缺乏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并且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整体上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农村慢性病发病和患病人数快速增长,居民疾病谱逐渐从妇幼卫生和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重较高,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死亡原因。
三、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策
1.促进特色农业发展,不断丰富医疗资源。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举措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应结合农村地区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交通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培育发展。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健康扶贫工作,不断丰富医疗资源,以预防为主要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健康行动要求,切实解决脱贫地区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做好这些地区的医疗改革。加强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控,提高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尤其是要防控好健康危险因素,让农村妇幼可以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只有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丰富当地的医疗资源,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2.加强文化教育,提升农村人员文化水平。在农村地区,为了保障基层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还应注重对基层医疗队伍水平的提升,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健康人才专业素养,提高其技术水平,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在提高卫生健康人才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扩充医疗卫生人才。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推进高质量工作实施的基础,除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外,还要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从实际出发建立强大的医疗人才队伍。要求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机构开通医保支付系统,既有利于基层群众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和服务,也使基金使用效率和医保支付效率得到提高。
3.丰富农业产业发展,构建协调稳定的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制度框架。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好重点群体的健康保障工作,为困难群众做好医疗费用补偿工作。具体措施有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对低保户进行定额资助,依据相关政策推进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尤其是需要对一些特殊人群进行倾斜支付,如对低保户提高大病保险,返贫人口也进行政策的倾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充分重视重点群体的健康保障工作,在财政等部门的支持下,统筹多种资金,整合好行业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使政府投入机制趋向常态化和制度化。
4.加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健康环境。加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健康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健康保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妇幼保健与健康促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健康保障。做好贫困群众的治病问题,做好医疗报销工作。
综上所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健康扶贫取得一定成效,在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精准的健康扶贫,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和人员素质,也要促进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健康环境。不断强化这些措施,积极推进健康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做好健康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着力构建卫生事业发展新格局。只有加强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丰富当地的医疗资源,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来 源:《人口与健康》2023年第6期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卫生健康局
本期编辑:孔艳艳审 稿:张 闽 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