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榆煤基金陕西艾科莱特逐梦秦创原

2月23日,在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试验平台,张延超教授(左二)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测试。记者 张梅摄 2021年开始,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市场、企业同向发力,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近日,记者先后在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进行采访,展现创新一线的故事,反映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生动实践。 陕西科技创新捷报频传—— 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热解煤焦油在陕西成功提取,实现煤田地下原位采油从“0”到“1”的突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高柔韧性、高功率重量比的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与此同时,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陕西科技创新重要指标亮眼—— 全省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76亿元,同比增长34.95%;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同比增长3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3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万家,同比增长33%…… 捷报频传和亮眼指标的背后,是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点燃创新“引擎”。3年来,无数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走上秦创原这个舞台,追逐科技强省、科技强国的梦想。人才、资本、科技,各类创新资源在此聚集,激荡起创新发展的磅礴动力。 培育“雨林” 让“创新种子”落地生根 “在秦创原这片‘雨林’中,我们这颗‘种子’扎下根来,一定能茁壮成长!”2月28日,西北大学教授胡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段时间,胡军格外忙。一方面,团队自主研发的超疏水防黏结微纳米新材料获得市场青睐,多家单位前来洽谈合作。另一方面,他积极筹建年产10吨的超疏水防黏结微纳米新材料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 多年来,胡军团队围绕超疏水特种涂层材料领域开展科技攻关,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性的高质量成果。把成果变成产品,让它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直是胡军的梦想。 面对成果转化,胡军曾有两种选择:把技术直接卖给大企业,获得一笔丰厚的科研资金;自己创办企业,直面未来无数的不确定性。“这些成果就像我的孩子,我想带着它们去市场闯一闯!而秦创原的政策和支持给了我们科研人员敢于闯市场的底气!”说起当初的选择,胡军坦言。 2022年6月,在“春种基金”的支持下,胡军在秦创原总窗口成立了陕西龙麟纳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很快,龙麟纳纤就加入到秦创原“e起创”计划中,得到了企业经纪人“一对一”的专业服务。 “e起创”计划由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旨在为入选的科创企业提供43项基础孵化服务和8大模块专项服务包,并获得后续投资的优先跟投权。 高蓓是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企业经纪人,龙麟纳纤正是她服务对接的企业。“我们通过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深度赋能企业运营,通过强大的资源匹配,手把手地让科学家早日成长为企业家,帮助企业快速成长。”高蓓说。 一年多来,龙麟纳纤的产品已经在航空航天领域防结冰、防污染物黏附方面得到初步应用。“我们已经开发出防结垢系列涂层、防结冰系列涂层和防结胶系列涂层3个系列产品,正在攻克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透明超疏水涂层。我们还将持续在超疏水纳米功能涂层上进行钻研,在满足市场、行业的需求中不断创新产品。”胡军满怀信心地说。 精准“施养” 让“创新之苗”长成“参天大树” 这段时间,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准备新一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购买设备、扩大生产、提高产能。”该公司总经理、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张延超介绍。 2023年2月注册成立公司,7月签下第一笔订单,年底一期生产线落成……在各类创新资源的共同“托举”下,张延超的创业之路越走越顺畅。 经过10多年潜心攻关,张延超团队自主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润滑与密封核心技术,并自主设计构建了国内首台高温超高速轴间对转动态密封试验平台。依托该技术,部分先进密封产品有望实现国产化,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深海探测以及服务重大装备制造业。 把这项技术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一直是张延超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人找到他希望共同推动成果转化,甚至有人愿意出3500万元建企业。经过反复考量,张延超还是放弃了这些机会。 2021年,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各项利好消息传来。经过多方沟通,张延超团队和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三方联合成立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在这次合作中,张延超团队以专利成果“作价入股”1908万元,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共同出资2200多万元。 在获得真金白银投资的同时,张延超团队还以“服务换股权”加入到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伙人”计划中。“合伙人”计划是秦创原在科创服务方面的市场化探索。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合伙人”,通过一站式科创服务换取部分股权,加盟科创主体成为其创新创业的合伙人。 “秦创原这个‘合伙人’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创办初期在团队搭建、工商财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用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同时又为我们匹配产业资源,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这样的‘合伙人’很靠谱!”张延超说。 “飞地”孵化 “一总多区”共促全域协同创新 “有了秦创原,很多曾经‘东南飞’的团队和专家,都愿意回到陕西创新创业。”作为从长三角地区归来的创业者,陕西麦克斯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晶感受到了陕西科创生态的变化。2022年6月,王晶创立麦克斯韦医疗,在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接与帮助下入驻榆林秦创原(西安)主中心,成为一家“飞地”孵化企业。 王晶多年从事医工交叉研究,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博士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工作。2016年,通过人才引进计划,王晶加入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牵头筹建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揭牌。作为副总工程师,在该中心工作期间,王晶带领团队进行了多项医工技术与服务的开发应用,与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有过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乳腺癌与义乳产品逐渐进入王晶的视野。 经过谨慎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王晶决定创办企业,进军以医疗数字化定制为支撑的高端义乳市场。这时,秦创原榆林“飞地”进入王晶的视野。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通过鼓励探索“西安研发+飞地孵化”等多种模式,加快构建“一总多区”全域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秦创原榆林‘飞地’由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旨在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围绕榆林产业创新需求,结合产业、空间及政策资源优势,打造‘西安研发+榆林转化’的创新协同机制。”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栾兰介绍。 “经过重重筛选,榆林‘飞地’给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办公场地,我们将在这个平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王晶说。 为推动“创新”和“产业”充分对接,加快构建“一总多区”全域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今年,陕西还将打造20个左右省级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 “我们将启动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拓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推进秦创原建设由势转能、乘势见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表示。 访谈 培育新质生产力 访谈嘉宾: 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栾兰 陕西信息化与数字经济软科学研究基地负责人 李华 问: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启动。陕西如何做强做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全面支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李华:秦创原是支撑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平台和总源头。秦创原建设是陕西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应该坚持目标导向,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具备高度集聚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将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发源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产出更多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陕西担当。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能源产业集群。陕西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科技创新新动能,抓住创新驱动和强链聚群两大发力点,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抢先布局,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空间。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态势。 问:作为秦创原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框架的主体之一,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都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效? 栾兰:作为秦创原市场化运营主体,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搭平台、创模式、试机制,全面承接“三项改革”任务,试点“先投后股”“先使用后付费”“技术托管”等模式,贯通科技成果登记、遴选、评价、验证、小试中试、转化孵化的运营链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面向产业需求,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龙头企业、院校,构建“科创服务+科创投资+产业资本”的开放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链接各类机构,汇聚科创资源,形成了秦创原“e站”“e起创”“e起向未来—合伙人计划”的全方位多层次科创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科创生态;布局春种、薪火、成长、科创母基金等全周期股权基金集群,联合金融机构上线146个科技金融产品,实现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一站式匹配,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创企业。 我们还将探索研发准备金计提、市场化估值作价、投资决策授权、差异化考核、尽职合规免责等适宜创新的新机制,当好国资国企体制创新的“试验田”。 问: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华: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应该是来源于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具备国际视野、前沿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围绕“双中心”建设和加快形成陕西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任务,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展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贡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大幅提升;在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成果,并能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中,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方面取得突出贡献,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和新型工业化的应用场景;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方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我们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致力于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增强科技研发实力,有计划地发掘、培育并激励一批掌握科学技术、具有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问:立足新起点,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在推动“两链”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更大成效? 栾兰: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围绕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三项改革”政策和“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市场,参与打造20个左右省级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聚焦聚力破解阻碍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难题,以“公司+基金”的运营模式,打造“科创+园区+资本+产业”四位一体运营平台,推动产业聚焦、资源集聚、服务集成、园区聚合再上新台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秦评 秦创原 创新之源 秦创原是一个“梦想舞台”。3年来,无数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走上这个舞台,追逐着科技强省、科技强国的梦想。人才、资本、科技,各类创新资源在此聚集,激荡起创新发展的磅礴动力。 秦创原于陕西,意义非凡。秦创原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是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重大使命。 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有力有序向前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秦创原已成为快速崛起的创新高地。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主引擎,陕西实现了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政策模式、研发模式、催化模式、服务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发生了深刻升级变革,进一步重塑科创体系、蝶变科创生态,推动全省创新驱动由“势”向“能”加快迈进。 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启动。我们要更好地发挥秦创原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优化提升陕西科技创新生态、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加力加速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链接 2023年,全省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76亿元,同比增长34.95%。其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3类合同成交额1097.47亿元,同比增长56.01%;就地转化技术合同35124项,占合同总数的50.38%;就地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1601.1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38.86%。 2023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同比增长3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3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万家,同比增长33%;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5家、单项冠军企业35家、瞪羚(潜在)企业322家;新增A股上市科技企业7家,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分别达到15家和5家,数量位居西部前列。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