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瓯越大地上正奏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华章。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涌现出了不少既可安放乡愁记忆,又能承载幸福梦想的新型乡村样板。比如,今天的主角瓯海区茶山街道山根村。这个位于大罗山脚下的古老村落,何以不到4年时间从原本寂寂无闻的小山村变成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究竟有何奥秘?让我们来解读“山根”走红现象。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正如其名,乡土味和文化味是她的两大标签。
地处瓯海区茶山街道大罗山脚的山根村,原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古老村落,总人口不到1700人,区域总面积780亩,没有突出的产业、文化和资源优势,也没有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获得先发优势。随着年轻力量外出谋生,村庄空心化严重,这里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只有那连穿境而过的温瑞塘河坚定地守望着她。
然而不到4年时间,这个老旧村庄却摇身一变,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乡村样板;成为年轻消费者争相打卡的网红地。去年10月试开村以来就日渐红火,如今,周末客流量可达近万人次。
在温州数千个古村落改造的大潮中,山根村何以异军突起,快速走红?
修旧如旧
还原江南水乡风貌
“我以前就住在这条巷子里,推门就能看见这条河。”十几年前从山根村嫁出去的姜岳云指着家门口的温瑞塘河说,她每次回娘家总会下意识地看上一眼,虽然“旧村焕了新颜”,但这条河是她记忆的轴,两岸的旧建筑是记忆的坐标,当她站在桥上向四周望去时,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点滴记忆,便会一一浮现脑海,让她倍感珍贵和亲切。
姜岳云回“老家”的感受,也是众多山根村民的感受。只是现在的村庄,比人们记忆中的更美了。
在小村的一面墙上,一幅改造前的村庄旧貌鸟瞰图,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在告诉世人:这里,曾经跟温州许许多多村庄一样,建筑密集,风格雷同,布局杂乱,缺乏美感。其实不同,山根村历史悠久,村内还保留着7幢明清建筑、4幢民国建筑、120幢上世纪60-80年代建筑。
“保留各个年代建筑,把它们凑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温州活态建筑博物馆。”山根艺术村总设计师金斌坚说自己从2017年接手这个项目以来,就以“保护”为出发点,制定了项目改造设计的基本原则,就地取材,甚至把拆迁下来的木梁、砖瓦、石板等旧料修整后再用回去,通过修旧如旧,尽可能多地保留和展示村庄原有的风貌。
漫步小村,走进一所学校旧址,礼堂的墙上印着的红色五角星已随岁月褪色,但依然看得清。“村民回来看到小时候学习的地方还在,生活痕迹还在,他们的心就还在这里,所以留住记忆很重要。”在金斌坚看来,这些细小的印记都值得保留。
不搞大拆大建,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旧村落原始肌理和老建筑历史风貌,正是瓯海区对山根村改造的初衷。如今,小村内的老旧建筑均得以保留和修缮,原有的码头、老树、门台、桥、河依然留存,只是水泥路被铺设成青石板街,让整个村庄更符合人们心目中的江南水乡风貌。微改造后的山根村,成为全市首个保留原貌、保护性开发的精品乡村;全市首个标志性旅游集散综合项目和古村落景观项目。
以新补旧
复古中散发现代活力
离开这座复古的村庄,人们带走的往往是时尚的印象。
诚然,山根村的改造,除了修旧,也注入了大量“新”的元素。如新建或改建了一批富有异域风情的现代建筑,导入多元业态、打造消费新格局,让“旧”村庄顺应网红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复古中散发现代活力。可以说,“精提升”,是“山根”迅速走红的第二把密钥。
山根村离温州大学城仅2.6公里、离万象城5.5公里,各区块之间功能定位不同,有很强的互补性。为实现区块融合,让山根村成为大学城、万象城休闲消费的后花园,小村基于自身特色,推行“文创设计+侨家乐+大学生创业联盟”招商模式,打造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音乐艺术、创业办公等五大业态和创意民宿、精品酒店、音乐艺术街区、大学生创业联盟、设计联盟五大区块,目前已入驻118家特色商户。
在氛围营造上也别具匠心,以邻里Bar、子夜阑珊等高格调的音乐酒馆打造的小村音乐酒吧一条街,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群体,也深受来自周边高校“外教”们的喜爱,常常可见“老外”的身影,小村因而也显得更加时尚起来。引进研语茶山居、觉心堂、蓝夹缬技艺体验馆等以文化推广为主题的商户,每周开展文创活动。同时,利用跨年音乐节、文创展览、休闲集市、艺术空间等活动载体,与周边旅游资源实现“串点连线”、与温州大学城实现“艺术创新”、与万象城等商圈实现“新消费经济”互动,形成“研学在大学城,吃购在万象,游住在山根”的新格局。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运营负责人徐子惠介绍,全村有600多在外华侨,改造后的小村很好地发挥了其侨乡资源的优势,招引归侨侨眷回乡创业近10家,他们从国外带回新的理念和产品,在家乡实现了国际元素与故土乡愁的紧密融合。
“我们将通过文化艺术的不断导入,做成全省未来乡村的示范项目,以山根为‘点’,逐步做成‘带’,然后传播出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村庄改造。”畅想山根未来的模样,金斌坚似乎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