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兰德新能源(一汽丰田suv全部车型)

一汽丰田旗下的suv有威兰达、奕泽IZOA、RAV4荣放、Fortuner、奕泽IZOAE进擎、丰田C-HR、丰田C-HR新能源、兰德酷路泽(进口)、汉兰达等。

1、威兰达:威兰达是一汽丰田旗下紧凑型SUV,这款车依靠时尚个性的外观、实用宽敞的车内空间、非常齐全的配置非常受欢迎。

2、奕泽IZOA:奕泽是一汽丰田旗下的小型SUV,定位为年轻消费者作为代步车使用,这款车在同级别竞争车型中样式造型非常受欢迎。

3、RAV4荣放:RAV4荣放这款紧凑级SUV隶属于一汽丰田,新RAV4荣放换上丰田的TNGA架构之后让车内的空间更甚从前。

4、Fortuner:丰田Fortuner是一款综合产品力出色的硬派越野风格SUV,该车不仅搭载了性能强悍的2.7L汽油和2.8T柴油两种发动机,而且较高的离地间隙使得车辆具有超强的道路通过性。

5、奕泽IZOAE进擎:奕泽IZOAE进擎是一汽丰田旗下的小型SUV。

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场 仿真测试技术成竞争新高地

经历了2019年的“资本寒冬”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2021年碳中和行业在“3060规划”主旋律的引导下进入高增长期,碳中和一级市场仅半年的投资规模就达到 历史 新高(405.29亿元人民币)。

亿欧智库认为碳中和的实现有五条路径: 源头减量、能源替代、回收利用、节能提效、负碳技术。

能源替代和节能提效目前是碳中和实现的最主要途径,一级市场项目也最为集中。相比之下,回收利用和负碳技术还处于萌芽期,项目较少。而源头减量在一级市场上目前还未显山露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碳中和企业“标的”的选择,范围限定于仅提供碳中和技术或服务的企业。(特别说明:新能源 汽车 属于集成产品,不属于统计范畴)

在2021“碳中和元年”的大背景下,一级市场投资火热,亿欧智库基于投资金额、投资项目频数、布局碳中和赛道的时间,辅以被投公司的估值、技术或服务质量、覆盖领域、口碑,最终挑选出10家在碳中和一级市场较有代表性的投资机构。

达晨财智

达晨财智是一家聚焦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医疗 健康 、大消费和企业服务、文化传媒、军工等领域的创投机构。该机构早在2011年就在A轮以2.1亿人民币投资了应用于太阳能湿制程设备的洁驰 科技 。

2020年以来,达晨财智共投资了11家公司,累计有19笔碳中和相关投资,但绝大多数都是在 “3060计划”提出前进行的。其碳中和产业布局时间较早,且多集中于前期投资。

德同资本

德同资本是一家具有丰富的本土与跨境投资及并购经验的机构。德同资本碳中和投资的起步也非常早,在2011年参与洁驰 科技 2.1亿人民币的A轮投资。此后共投资9家公司,参与15次投资事件,碳中和投资轮次靠前,投资规模较大,多数超过1亿元人民币。该机构专注于投资能源替代和节能提效方面的碳中和企业。

东方富海

东方富海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投资具有成长性和上市潜力的目标公司。该机构在碳中和领域最早的投资是2015年天使轮投资生物质新能源技术企业“庚能新材”,碳中和投资事件总计有12次,投资的公司共有7家。2015年之前机构的投资轮次偏后,而2017年开始机构的投资偏向后期投资或战略投资,单笔投资金额也逐渐变大。

高瓴

高瓴于2021年2月份发布“碳中和倡议书”,倡导投资的数百家企业制定低碳转型计划。3月高瓴发布投资行业内首份碳中和研究报告,报告梳理了实现“碳中和”的八大重点领域的相关机会,包括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领域。

在高瓴合伙人李良看来,碳中和企业中那些处于技术萌芽早期且有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十分需要PE/VC资金支持。

高瓴涉及的碳中和领域丰富且全面。既有专注于碳排放管理的咨询服务商“碳阻迹”,又有农业生产方面可辅助减排的"极飞 科技 "、生物可降解材料PHA公司"蓝晶生物 科技 "。

红杉资本中国

红杉资本中国关于碳中和的投资更多地着力于能源替代领域,早在2012年就A轮投资了光伏系统供应商“古瑞瓦特”。从2011年到2021年,红杉资本中国在能源替代相关的投资事件多达11次,且前后期的投资都有涉猎,单笔投资金额都在千万级以上。在节能提效领域和资源回收领域,该投资机构也有4次投资事件。

除了具体的投资事件以外,2021年3月,红杉中国与远景 科技 集团共同成立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4月,红杉中国也发布了碳中和报告,探讨了投资机构如何助力碳中和的 科技 和应用方面的 探索 。

经纬中国

经纬中国是世界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经纬创投”在中国设立的联合公司,投资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该投资机构第一次涉及碳中和的投资是2011年A轮投资电力优化节能公司“三得普华”。此后在2015、2017和2021都有相应的投资事件,主要是能源替代和节能提效两种碳中和实现路径。

绿动资本-中美绿色基金

绿动资本是中国首个将ESG政策制度化,并且对投资行为进行绿色影响力量化评估的私募股权基金。该投资机构成立后的第一笔投资就是2016年战略投资的节能减排服务企业“东方低碳”。

绿动资本的投资轮次分布均匀,前后期的投资都有涵盖,每次投资都超过1亿元人民币,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的方向大多数是资源回收利用方向,如绿色循环包装企业“箱箱共用”和城市固废处置企业“诺客环境”。

绿动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白波博士曾在2021年6月接受采访时提及碳中和将会改变许多行业原有的发展路径,也带来万亿级别的投资机遇。碳中和的实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以助力企业更早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

深创投

深创投是由深圳政府出资并引导 社会 资本出资设立的,该机构的碳中和投资事件多达10次,投资的公司共有7家。深创投在2011年投资新型能源运营商“锋电能源”,随后逐步扩大碳中和投资领域。在能源替代和节能提效路径都有相应的投资事件,且投资轮次靠前,投资规模较大,大多数单笔投资金额都超过了1亿人民币。

同创伟业

同创伟业是一家以产业链投资为切入点,聚焦于新兴产业的投资机构。该投资机构的投资布局也较早,2011年就天使轮投资了亚兰德新能源公司。截至2021上半年,该机构的碳中和投资事件多达26次。

同创伟业的合伙人张一巍早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就提出,环保相关的业务会占整个同创伟业的20%到25%,这将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

英诺天使基金

英诺天使基金在2016年开始布局碳中和投资。2016年年末天使轮投资了新能源 汽车 动力系统研发商“首驱 科技 ”。此后陆续进行了11次碳中和投资,投资的公司共有6家。投资轮次都偏早期,大部分早期投资金额不高。

2021年将是碳中和赛道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上述10家投资机构凭借前瞻的战略布局和对碳中和行业的大力扶持,对引领整个碳中和市场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自动驾驶仿真蓝皮书》发布仪式

当L2+级的自动驾驶已经量产,由辅助驾驶向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进化,正在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但瓶颈的突破,除应用在车辆本身上的硬件及软件外,虚拟仿真平台这样的测试工具,同样必不可少。正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所说,“没有虚拟仿真平台,根本无法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

那么,现阶段,中国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状况究竟如何?10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腾讯自动驾驶、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自动驾驶仿真蓝皮书》,详解了这一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当自动驾驶的理论之争逐渐尘埃落定,在下半场的竞争之中,推进商业化落地成为企业们发力的重点。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汽车在真正商业化应用前,需要经历大量的道路测试才能达到商用要求。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自动驾驶算法想要达到人类驾驶员水平至少需要累计177亿公里的驾驶数据来完善算法。也就是说,如果配置一支10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车队,每天24小时不停歇路测,平均时速25英里(40公里)每小时来计算,需要500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目标里程。

而除时间成本之外,各国对于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容忍度、极端场景及危工况的测试安全性、各国道路交通环境及习惯不同等问题,都给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测试带来诸多困难。

如何突破测试难题?用更低成本、高效率的虚拟仿真技术,替代自动驾驶算法的实际道路测试,将耗时耗力的实际道路测试,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数字孪生世界中完成,早已成为必要条件。

根据蓝皮书发布的数据,目前自动驾驶算法测试大约90%用仿真平台完成,9%在测试场完成,1%通过实际路测完成。而随着仿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的普及,在未来这一数据的理想状态是99.9%测试量通过仿真平台完成,封闭测试完成0.09%,最后0.01%进行实路测试,使自动驾驶研发更高效、经济。

据介绍,近两年来,中国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了科技公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仿真软件企业为主的上游仿真软件提供商,以车企、自动驾驶测试机构为主的仿真软件下游应用商。尤其是以腾讯、百度、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的入局,更极快地加速了自主仿真平台的研发节奏。

以腾讯为例。在今年6月底的“2020智慧出行新品发布会”上,腾讯曾正式发布了自己的TAD Sim2.0新一代自动驾驶仿真平台。而在不久前举办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这一平台又被评选为“2020年度世界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据说,这也是我国自动驾驶仿真领域获得的首个国际性创新技术奖。

据介绍,腾讯的TAD Sim2.0通过完整的模型在环、软件在环、硬件在环、车辆在环的测试验证体系,覆盖了完整的汽车V字开发流程;场景库覆盖超过2000种场景类型,可以泛化生成万倍以上丰富场景,在云端高并发运行具备每日1000万公里以上的测试能力。

不过,尽管自主仿真平台的研发在近两年有了大幅进步,但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教授看来,中国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想要赶超特斯拉与Waymo,在仿真平台这一工具的开发上,还必须加强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据蓝皮书介绍,目前自动驾驶仿真技术的发展还存在场景库建设效率低、费用高,以及测试评价体系缺乏规范等问题。而此次《2020中国自动驾驶仿真蓝皮书》发布的目的,也正是希望推动交通出行产业链各方对虚拟仿真技术更清晰的了解,倡议行业开放共建,将仿真技术应用到自动驾驶量产落地和智慧交通的建设管理中去,让自动驾驶技术早日普惠民众,助力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