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到来后,中国作为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以活力的市场发展促进我国开始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新势力快速崛起纷纷布局高端新能源,传统车企更是以其雄厚的技术储备不甘落后,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投入大量时间、人才、资金。这都凸显了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不断向上的决心。其中值得一提的先锋代表便是向新能源转型的魏牌,以其不断迭代的产品布局及刷新新能源技术天花版的智能DHT,带领自主品牌向上而行。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享受免摇号上绿牌、免购置税、不限行等绿色出行优待,甚至在部分城市还享受优惠停车。凭借更环保,更多路权的出行优势,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及追捧。随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逐步引领,在消费者追寻高阶驾驶感受的当下,技术亦成为新能源汽车备受追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为人称道较多的两款车型当属比亚迪宋Plus DM-i及魏牌玛奇朵DHT-PHEV。那么,这两款各具特色的新能源动力技术表现如何?让我们在性能、效能、驾感三方面为大家一一解惑。
高性能:起步更快,动力更足,玛奇朵DHT-PHEV高速行驶更有力
宋Plus DM-i搭载1.5L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81kW,最大扭矩135N·m,同时配合EHS双电机的高效协作,实现了百公里加速7.9秒的优异成绩。但在高速行驶时,动力系统功率利用率低,动力相对较弱。若想动力充足,则必须保障较高的电量,这就导致在长途驾驶遇到电量不足的情况时,容易出现失速的情况。
玛奇朵DHT-PHEV搭载智能DHT创新技术,采用“1.5L+DHT+PHEV”的动力架构,系统最大功率197kW,最大扭矩410N·m,可达到7.2S的百公里加速,展现出比常规2.0T车更强的加速能力。当用户在高速行驶或有超车需求时,电机可瞬时介入,实现优异的加速表现,轻松搞定传统新能源车型高速超车乏力的痛点,真正实现全速域、全场景下高效能与高性能的平衡。
高效能:玛奇朵DHT-PHEV高效低耗,灵活驾驭全场景出行
宋Plus DM-i遵循以电为主的新能源技术策略,在纯电的架构上进行拓展,以大容量的刀片电池和大功率的电机作为车辆的主要驱动装置。在行驶过程中依靠大功率电机进行驱动,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通过带动发电机发电,再由电动机驱动车轮,从而达到多用电、少用油的目的。
玛奇朵DHT-PHEV搭载的智能DHT技术,具有两档变速箱直接驱动车轮的优势,1挡覆盖小速比区域,2挡负责覆盖大速比区域,其中两挡速比会根据车辆负载情况自动调节,将高性能与高效融于一身,以更加灵活高效的分配动力输出,实现综合油耗0.8L/100km,亏电油耗低至4.4L/100km的优异表现,满足全路况下的高效能输出。
在车辆起步、低速巡航时,采用电驱串联驱动模式,电动机占据主导地位,比传统燃油车节油率至高可达50%;当车辆高速行驶时,采用直驱模式,避免油电转化中的损耗,相比串联模式至高可降低15%;在车辆全油门加速、爬坡等高负荷工况下,发动机瞬时无感切换动力挡直驱,同时配合大功率电机共同输出,油耗相比串联模式可至高降低25%。此外,在玛奇朵DHT-PHEV下坡、减速制动等工况下,系统还会进入能量回收模式,提高能量利用率,进一步达到节油目的。
由此可见,宋Plus DM-i以偏重于电驱的新能源动技术实现节油的目的;而玛奇朵DHT-PHEV则更偏向于“油电并存”的技术理念,不仅低耗省心还高效灵活。此外,在续航表现上,玛奇朵DHT-PHEV则与宋Plus DM-i基本相当,均达到了纯电续航110km,综合续航均超过1000km的行业前端水平。
高舒适度:玛奇朵DHT-PHEV平滑静谧的纯电驾感,释放出行魅力
伴随新世代人群的消费升级,用户对出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高效能与高性能相融合,更要满足他们对舒适性的高阶需求。而新能源汽车的两位新秀玛奇朵DHT-PHEV与宋Plus DM-i在各自技术的支撑下,都具备很广泛的纯电驱动场景,因此在很多路况中,也都能保证足够安静。
宋Plus DM-i使用的是E-CVT无级变速器,只有一个直驱挡,没有挡位的变化,有效缓解了变速换挡的顿挫问题,充分满足用户安静舒适的基础驾驶需求,不过也带来了缺乏“推背感”的加速体验。玛奇朵DHT-PHEV匹配高效两挡直驱架构,控制策略更精细,不仅动力响应快速,可以给到用户足够的“前进感”,还带给用户更加平滑舒适的高阶驾驶感。通过双电机的调速使离合器在无滑磨状态下实现发动机的介入,巧妙的化解了因换挡操作带来的顿挫感,保证直驱模式智能切换的动力平顺性。同时,玛奇朵DHT-PHEV还对启动、市区巡航、市郊工况、高速巡航、高速超车等十余种工况进行运行模式的优化,使用户无论在何种模式下都能享受纯电般的静谧驾感。
总而言之,玛奇朵DHT-PHEV以新能源黑科技智能DHT,为用户打造了“快、顺、静、省”的越级驾控体验,弥补了传统燃油车油耗偏高、行驶初段顿挫;与比亚迪宋Plus DM-i等新能源车型中高速巡航油耗偏高、高速爬坡或高速超车乏力等短板,为用户带来油耗更低、动力更强、体验更舒适的出行生活。
自主品牌向上突破,一直都是进行时。随着以魏牌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固有技术壁垒已被推翻。魏牌将以创新技术持续迸发向上,助力自主品牌角逐新能源市场,与一众强手“一较高下”,开启由自主品牌主导的新能源时代。
令人着迷的转速红线、铿锵有力的换挡顿挫、不绝于耳的引擎轰鸣,这些都是我们印象当中性能车所应该带给消费者感官上的刺激。可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普及,打着性能旗号的新能源车型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那么,不再有转速红线、顿挫的高速换挡和刺激耳膜的声浪,性能车还会被人认可吗?而新能源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军性能领域的呢?
以混动登上巅峰
70后的邓丽君、80后的费翔、90后的周杰伦,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专属的代表性人物和事物,汽车领域也不例外。
曾几何时,汽车领域中被公认的三大超跑分别是法拉利ENZO、迈凯伦F1和奔驰SLR,大排量引擎震耳欲聋的排气声浪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人痴迷的音符。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神兽”们隐居入林,新一代“神兽”冲出江湖。
它们便是McLaren?P1、918Spyder、LaFerrari。更出人意料的是,三款车型不约而同的都配备了强悍的混动系统。
其中,迈凯伦P1在搭载了一副3.8T?V8引擎之余,还装配了一台179马力的自主电机,瞬间扭矩可达260N·m,仅电机的参数就堪比一台性能钢炮。不过安装在单体壳车身上的电池质量只有96kg,2小时即可充满,纯电续航里程只有10km,可配合IPAS即时辅助系统,驾乘者可通过启动速度更快的电动机,弥补换挡间歇,带来更加顺畅的加速体验。
无独有偶,保时捷918也搭载了127马力和154马力的前后轴电动机;LaFerrari的HY-KERS混动系统虽然不能以纯电模式行驶,但同样具备了前后综合163马力的电动机。
所以,通过电动机的加持,混动系统的上身,电机动力可以瞬间发放的优势,超跑们压榨出了更为极致的参数数据,成为降低排放的同时,亦能提升性能的存在,也帮助新能源车型成功登上了“高光时刻”。
事实上,除了顶尖超跑,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在认可这样的做法。奔驰下一代AMG?63系列中用上高性能四缸发动机+电机的插电混动系统;劲敌宝马M-power也对外宣布将会试水插电混动系统,开启M部门的电气化之路;雷克萨斯总裁泽良宏更是透露以F之名推出一款GT跑车,将采用混合动力驱动;标致也在最新一代的508身上,推出了Sport?Engineered概念车。
新能源会取代性能车吗?
凭借着三大超跑登顶的新能源,日趋严苛的排放法规、燃油机耐久度与性能逐渐达到临界值,再加上近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混动、纯电车型的推出。人们似乎在潜移默化间,逐渐地让无换挡间歇,动力发放更加直接的新能源车型和性能之间画上了“≈”。
那么,我们就需要看一看,价格相近的性能车与新能源车型之间,动力输出、加速时间到底谁更占优?
首先是20万元以内,这一价格区间下,性能最出众的性能车无疑是曾经在国内市场售卖过的福特嘉年华ST,18.59万元的售价,却有着1.6T?182马力的强悍输出,百公里加速成绩为惊人的6.9秒。新能源这边,纯电菲斯塔有着不错的关注度,顶配19.88万元的售价,百公里加速来到了7.6秒。
相较嘉年华ST,纯电菲斯塔似乎还稍逊一筹,但嘉年华ST已经在国内停止进口,这一级别下的车型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本田思域,最快8.5秒的百公里加速,距离纯电车型,还有些许差距。
然后是30万元以内,顶配22.88万元领克03+的5.9秒百公里加速成绩技压群雄,成为这个级别下燃油车型的霸主级存在。可反观新能源这边,来自比亚迪20.49万元的秦Pro?DM插混版车型,其百公里加速时间就已经达到了5.9秒,30万元以内的唐也维持在了4.5秒;近期大热的补贴后29.91万元的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百公里加速时间也只有5.6秒。
50万元以内,燃油版在售的最强性能车型无疑是奥迪RS3,294kW/480N·m的输出,百公里加速只有4.1秒。新能源方面,特斯拉Model?3?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为340kW/639N·m,百公里加速已经达到了超跑级别的3.4秒。
来到一百万元级别,奔驰AMG?GT没有跨过一百万元范畴的车型最快可以达到3.7秒,宝马M8更是在范畴内达到了3.3秒。另一方面,百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型,特斯拉Model?X可以达到2.9秒;保时捷Taycan为2.8秒;特斯拉Model?S最快为2.6秒。
如果单论性能参数来看,不难发现,车型售价越低,燃油版车型和新能源车型之间的差距也就越大,这是新能源车型的动力发放特性,和燃油车的引擎成本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而随着价格的提升,燃油版车型和新能源车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毕竟有了更多的动力成本投入,再加上新能源车型电动机物理上的极限和驾驶员适用性,给了燃油车型无限贴近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新能源对于性能车的影响,大多集中在较低的价格区间,消费者们可以用相对更少的成本,体验到跨级别的动力体验,这种“性价比较高的性能”,无疑会受到更多关注。反而是较高的价格区间,消费者会有相对明显的购买针对性,不会受所谓的“动力性价比”左右。所以,新能源或许有一天真的会成为性能车的替代品,并不会覆盖到全领域,而是主要针对十几万、几十万元的性能车型。
头条说:遥想20年前,奥迪RSQ概念车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如今电动化的R8却已经提上规划表。诚然,由于目前电池方面的技术壁垒,新能源替代新能车领域一定还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十几年、几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但回首新能源还是概念车的20年前,再看看如今满大街的“绿牌车”,就会不禁想到,或许下一个新能源性能车时代,正在不知不觉间,徐徐展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