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关于保险资金的两项政策迎来了升级版,保险资金市场化改革更深一步。
就在刚刚,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已于近期修订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下称《通知》)和《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旨在进一步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规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行为。
多位保险行业大咖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对上述两大新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一致认为此举将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长期资金支持。这也是银保监会持续深化险资运用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更是监管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服”理念的延续。
中国人寿集团首席投资官、国寿资产总裁王军辉表示,监管部门本次对《通知》和《办法》进行同步修订,是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机制、投资模式、专业能力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和坚持规范稳健经营的市场机构是重大制度利好。
可以预见,随着保险机构投资能力越来越强,投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当然,“放管服”不是“一放了之”“只放不管”,而是在放开前端的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险资投资金融产品扩围:新增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等
《通知》从多个方面对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规范进行了修订。其中一大利好便是,《通知》拓宽了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债转股投资计划等纳入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进一步完善保险资产配置结构。
太平洋人寿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叶蓬表示,近年来,伴随着金融市场风险增加、债券市场利率下行等问题,保险资管行业面临较大的资产配置压力和问题。《通知》根据金融市场最新的发展,将风险收益特征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纳入投资范围,如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等,能够较好地满足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
华泰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表示,将理财产品纳入保险投资金融产品范围,既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同业竞争与合作的需要,将极大地促进理财子公司、券商资管机构及债转股公司的合作,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同时,《通知》还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产品外部信用评级要求,引导机构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表示,这一方面与前期监管机构取消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产品发行环节外部评级的要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传递了不以评级符号简单代替风险审查的思路,引导投资人强化内部风险识别能力并建设专业投资及风控队伍,压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
当然,“放管服”不是“一放了之”“只放不管”,而是在放开前端的同时,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在强化穿透监管方面,《通知》针对部分金融产品,要求保险机构依据产品基础资产的性质穿透具备相应投资管理能力,并按基础资产类别分别纳入相应投资比例进行管理,真实反映投资资产风险。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表示,受国内疫情散发、俄乌局势、发达经济体货币收紧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实体企业经营状况承压。在此背景下,以固收资产作为主要配置方向的保险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逐步积聚,全面风控体系建设亟待完善。《通知》结合新时代金融工作要求及行业监管趋势动态,进一步强化金融产品穿透监管要求,与偿二代二期规则的穿透监管要求精神一脉相承。
“《通知》的这一要求,将有利于促进保险机构更加精准有效识别和计量投资风险实质,引导保险机构更多投向底层资产明晰、交易结构清晰的金融产品,推动行业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切实防范隐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发展安全。”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表示。
在投后管理方面,《通知》还要求保险机构明确投资金融产品投后管理责任,配备专业投后管理人员,定期跟踪投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相关风险。同时,《通知》明确保险资管公司受托投资金融产品,应当承担尽职调查、投资决策、投后管理等主动管理责任;对于保险公司投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和面向单一投资者发行的私募理财产品,要求完善投资管理人选聘标准和流程,审慎制定投资指引,维护资产安全。
“能者上,不能者不能上。《通知》将机构能力的专业化发展与业务机会和能力要求匹配起来,实现责权利的对等,也促进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与建设。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杨平坦言。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表示,《通知》首次提出对于金融产品投资的投后责任落实及投后管理岗位配置的要求,这一方面延续了监管对于保险机构持续加强风控体系建设的引导思路,另一方面体现了监管对业外金融产品投资业务审慎开展的要求,引导保险机构充分评估自身投资能力及体系建设,在具备相应投资基础的情况下开展相关投资。
险资委托投资自主权提高:对委受托方的资质条件有所放松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过23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规模近20万亿元,保险公司委托投资占比73.78%(其中,系统内委托70.33%,系统外委托3.45%),自主投资占比26.22%。可见,系统内委托是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保险资金投资模式。
《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范围,并对受托人开展相关投资提出了明确的投资能力管理要求。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具体分析称,《办法》一是对委受托方的资质条件有所放松,扩大了保险机构的自主决策空间;二是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委托投资的决策流程,由保险公司自行确定决策和授权机制,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专业化管理水平;三是对禁止行为进一步细化,明确不得转委托或提供通道,有助于促进保险资管机构持续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
叶蓬表示,《办法》的修订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效率,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将促进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在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竞合中,提升效率和收益,为保险资金的长期稳定增值提供更好的制度生态环境。
《办法》一方面压实了委托人责任,另一方面强化了受托人主动管理责任。《办法》要求受托人设置资产配置专业岗位,加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建设;明确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禁止行为,要求受托人应当按照监管规定和投资指引要求,独立进行风险判断并履行完整的投资决策流程,全面落实主动管理要求。
杨平表示,《办法》通过厘清关系和关系边界,促进投资管理人和委托人各自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和方向,在合作共赢和市场化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和行业生态的优化,也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王军辉认为,《办法》进一步优化委托投资体制机制,有利于推动建立现代化资金委托受托关系,更好地发挥保险资管机构在大类资产配置、固定收益投资、另类投资等领域传统优势,切实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效率,巩固提升保险资金运用能力和保险资管全行业投资质效。
“预计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将增加相应岗位人员设置培训,进一步发挥保险资管机构的专业投资优势,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长期资金支持。”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表示。
《办法》还明确,委托人不得要求受托人提供最低投资收益保证,受托人不得承诺受托管理资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表示,这与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的监管精神保持一致,旨在引导保险资金合理评估委托投资的风险情况,提升自身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理性看待短期收益的波动。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保险公司根据资金风险收益特征进行资产配置安排,利用长期资金的优势,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险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通知》和《办法》的出台,是银保监会持续深化险资运用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更是监管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服”理念的延续。
杨平表示,《办法》的修订是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保险资金委托投资是受托人以委托人名义开展的主动投资管理业务,这是对自身能力的市场化补位,也是对专业机构的遴选和优胜劣汰的过程。因此,市场的选择和淘汰过程是提升业绩及市场效率的核心要素。
在杨平看来,保险资金的委外投资,特别通过委托对资本市场丰富管理经验的机构进行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不但能够控制风险、提升收益,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支持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专业机构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市场化发展,这是多赢的改革举措。”
“而保险资金通过金融产品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为保险资金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供了较好的配置机会,增强了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并使保险资金从实体经济的发展中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各种资管机构间的产品竞争与合作,促进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运作机制下,市场的效率提升,将更加有利于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杨平进一步解释称。
泰康资产总经理段国圣表示,《通知》进一步理顺了保险资金投资业内外金融产品的监管机制,对保险资金投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的规模资金,将以更强的主体意识,科学运用各类金融产品工具,持续推动全面能力建设与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长期投资优势,支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办法》将进一步深化了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了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长期以来,保险资金委托投资是受托人以委托人名义开展主动投资管理业务,《办法》的发布对受托人开展相关投资提出了明确的投资能力管理要求,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效率,助力资本市场以及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也将进一步规范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市场行为,保障保险资金的合规稳健应用。”段国圣表示。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监管政策体系,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优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做好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规范化管理,银保监会还将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研究制定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协议范本,更好指导行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