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财叔有料
■
随着地方金融监管局对银行理财业务违规行为的严格整顿,市场传言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需在2026年前彻底清理存量理财业务,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整合压力。
■
自资管新规颁布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与管理逐步向净值化转变,理财子公司成为唯一合规渠道,中小银行面临巨大的市场调整与客户流失风险。
■
过去四年多以来,地方监管不断收紧对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控制,尤其是2022年后的理财牌照发放明显放缓,未获牌照的银行或将告别理财产品发行的历史,转向代销其他银行产品。
银行理财业务再收强监管。
继某地金融监管局要求辖内信托公司与银行理财合作的四大违规业务进行整改以后,最近有市场消息称,监管日前对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做出提醒,要求部分省份的城商行与农商行于2026年末将存量理财业务全部清理完毕。
另有部分省份则要求所涉银行今年末压降到2021年8月底以前的水平。
消息指,广东省、浙江省等区域银行已经接到通知,其他区域银行预计将陆续收文。财联社记者从多家城农商行了解到,上述监管要求“基本属实”。
其实这个传闻早几年前就有,很多银行也有这种预期。
过去4年多,地方监管也一直严控城商行的理财额度,要求不得新增,农商行绝大部分被要求逐年下降。不过,这次是给了一个出清的Deadline。
自2004年,第一只人民币理财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计划问世以来,已经走过整整20年。截止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超过29万亿元。
当时,银行理财、基金子公司等都是兴起于金融创新受到鼓励的时代,这些业务被称为大资管,实际上就是金融混业。银行理财以银行之名行基金之实,基金子公司则以基金之名行银行信贷之实,以自己所受到的更有利的监管去开展竞争对手的业务。
而在资管新规颁布,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之前,银行理财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以及隐形刚性兑付,极受客户欢迎。特别是中小银行,同期限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往往高于大银行,因此成为从大银行手里抢夺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优质客户才有资格享受他们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
面对传闻,有城商行人士表达了担忧,如果确定2026年前“一刀切”,那么对中小银行冲击比较大,“因为中小银行很难拿牌照,少赚点钱还是小事,更大影响是流失优质客户”。
回顾看,中小银行退出理财市场是有法规依据的。
资管新规十三条当中规定: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
不过资管新规并没有设置明确的时间线,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资管部展业,具体还是由监管部门来把握。但在资管新规答记者问里面,要求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资管新规的资管产品。
符合资管新规能继续发行理财产品的,只能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了。
自2018年12月首批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正式开业以来,头几年理财公司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3月中旬,已有32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包括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12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1家、合资5家,除浙银理财外均已开业。
但从2022年初以来,理财牌照发放节奏明显放缓,仅北银理财、浙银理财、法巴农银理财三张理财牌照获批,目前32张理财牌照已涵盖87%的银行资管市场份额。
据统计,除了理财子公司外,目前市场中还有230多家中小银行仍然在发行理财产品,涉及的规模约 3.4 万亿元。
往后,理财公司成为主流,没有拿到理财牌照的中小银行,将告别发行理财产品的历史,只是作为代销其他银行理财的主体。
还没拿到理财牌照的银行,2023 年底规模排名前 20 的名单如下:
有市场人士预测,最终理财子公司的牌照数量大概会在50家左右,目前还有20家左右的席位虚位以待,理财子公司牌照之门将逐渐关闭,这20张牌照会不会多数从上面列表里胜出,只等时间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