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婷婷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近年来,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对生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再一次强调学校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学校生涯教育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指导意见,“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科教师拥有开展生涯教育最基础的阵地,担负着唤醒学生生涯发展意识的重任。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进行生涯启蒙,让课堂不仅仅用于教授学科知识,还能使学生了解学科的魅力和价值、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学科榜样人物及相关职业的发展空间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对学科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学科及相关领域学习的兴趣,唤醒其生涯发展意识。语文作为中学主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而有益。
一、学科渗透的生涯教育内容
生涯,意为人生的发展道路。目前广义的生涯教育包括学校的一切课程与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狭义的生涯教育是指幫助学生树立主动发展的观念、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确立生涯发展的目标、进行生涯决策、寻求最佳生涯发展路径的具有专门性和计划性的教育活动。因此,生涯教育并不局限于职业领域,而是涵盖与学生未来发展有关的方方面面。中学阶段的生涯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对自我和外部世界进行探索,初步确立目标和方向,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自主规划与管理。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涯规划,就是将语文核心素养与生涯规划教育融合,让学生浸润在语文的学科文化中,感受学科内在魅力和价值的同时,找自己、做自己、乐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将二者融合,通过提供多元积极的发展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形成对特定学习任务的效能感、意义感和兴趣,形成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二、生涯教育学科渗透课的教学设计
在“高中语文教学融入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备课组深挖教材,寻找生涯渗透切入点,探寻合适的渗透方法,巧妙设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内容。以高中语文部编教材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主题为例,谈谈生涯教育学科渗透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两条线“知识线+生涯线”,体现学科价值
教师有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除了考虑学科的知识线,还要有意识地挖掘学科生涯教育资源,设置一定的生涯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生涯能力,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了解社会及职业。例如,部编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主要有四个目标指向:一是讨论单元人文主题“劳动光荣”,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新时代的劳动观念;二是学习通讯作品,讨论人物通讯报道的角度和写法,以及新闻的倾向性,评选优秀新闻作品;三是学习新闻评论,理解新闻评论针对社会现实和新闻事件提出的观点,理解新闻事实与评论的关系,理解评论的舆论导向性;四是专项写作任务“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本单元第一课的生涯教育渗透点包括三方面,自我认知方面:价值观、理想与抱负、兴趣专业、学科兴趣等;社会探索方面:职业(新闻工作者、植物学家、育种员、售货员)、专业(植物生产、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藏大学等);生涯技能方面:人物通讯、新闻评论、访谈、媒介素养、人物描写等。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带着双重目标,知识线在明,生涯线在暗,积极准备素材,巧妙设计。
(二)生涯故事导入,渗透生涯教育信息,唤醒生涯意识
语文学习中有大量的阅读素材,各大领域尤其是本学科领域的杰出人才的生涯经历、生涯选择、生涯成就中,都有影响当下青年人生涯规划的故事。例如“‘探界者’钟扬”,这篇写入教材的文章出自一位90后记者——叶雨婷。这篇稿件刊发于2018年3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讲述了“探界者”复旦大学已故教授钟扬的生平。在这篇文章的背后,这名90后的女记者在2018年1月赴上海、成都、拉萨进行多日实地采访,采访及写作历时两月,克服高原反应,采访了钟扬老师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和叶雨婷同行的,是经验丰富的各大媒体的老牌记者,但她不惊不畏,在轮番轰炸的激烈同题竞争中,她没有选择一味煽情,而是给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与众不同的探索者,文风清新扑面。叶雨婷讲述:“在采访前期,我与部门主任策划沟通了一周多。在采访和写作中,我发现钟扬是一个很多面的人,他是少年天才、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我曾去过他的家和多处工作地点,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我筛选出这些‘小故事’,希望用它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钟扬。”通过90后作者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同时,看到新闻媒体人的工作内容、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进而了解新闻学专业及相关院校。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将学科知识与职业挂钩,增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
(三)情境设置倾向职业体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探索职业兴趣
学科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实践活动一般是在提供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布置多种形式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资料搜集、交流讨论等,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探究发现的能力,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核心素养。职业体验即在创设的工作背景中,感受职业人的工作状态,面对和解决职业人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职业所需思维和能力的过程。
“‘探界者’钟扬”一课在导入部分介绍记者职业,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在“人物通讯”知识学习部分,邀请学生进行记者角色体验,部分学生扮演作者叶雨婷,部分学生采访作者“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通讯稿?人物通讯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果要写一篇关于张桂梅的人物通讯,你会怎么写?对于想学新闻的同学,有何建议?”另外,也可以来一场跨时空的通话,连线“钟扬”,请他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尤其是从无线电专业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成为杰出植物学家,对于专业选择给同学们一些指导。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有职业体验感,这样的活动让课堂更有趣,也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发掘自己再次学习的需求。
(四)借助生涯教育工具,丰富学科课堂,促进自我认知
生涯教育是一种具有专业性、目的性、计划性、综合性的教育行为,有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活用生涯理论,将生涯教育工具例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兴趣测验、多元智能理论、生涯彩虹图、生命曲线、生涯发展阶段图等融入课堂教学,让生涯教育工具服务学科教学,同时,这也是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以红楼梦中人物性格为例讨论性格与职业的关系”这一节语文学科渗透课中,教师在讲授《红楼梦》篇章时,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文中关于人物描写的语言,赏析电视剧《红楼梦》中演员的表演,分析了王熙凤与林黛玉各自的性格。通过分析王熙凤的人物性格与其能成为贾府实际掌权者之间的关系,来明确性格与职业的关系。借MBTI职业性格类型理论,让学生对王熙凤与林黛玉不同的性格和适应的职业进行探索,进而探索自己的性格类型及职业倾向。比如“‘探界者’钟扬”,钟扬身上有多种职业角色,教师可以用生涯彩虹图的方式呈现钟扬的生涯角色,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他的人生样态。借用“生涯四度”图表,分析钟扬在生命高度、宽度、温度、深度上的价值选择,从而探索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模样,打开更多的人生可能。在“湖南高考状元报考考古专业”的作文解析时,如果提前让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在写作时会不会有更深入的见解?生涯教育在讲规划,讲目标实现时,如果将目标管理方法用到语文的学习上,是不是会更有成效?如果根据霍兰德理论测试、MBTI测验或者学习风格类型测试,按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匹配来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并相互促进,会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这些值得继续实践探索。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巩固学科知识,提升职业技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编辑《随笔周刊》,辩论赛,寻找最美震川校友访谈录,校园心理剧大赛,诗词大会,配音大赛,短视频剪辑比赛等,由学生策划、组织、宣传,在工作岗位中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阅读写作、主持表演、采访宣传等能力,提升职业技能。教材第二单元学习了三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一篇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备课组在此单元的阅读教学中,为提升学生新闻素养,巩固单元所学知识,根据教材特点,特别策划了两场联动活动——“我来做编辑”“我来写人物通讯”,把新闻单元上出特色来。
第一步,成立编辑部。分组分专题成立各班编辑部,每班成立八个编辑部,每个编辑部内设主编、课文筛选编辑、文字编辑、稿件编辑和美术编辑。指导教师讲解办报纸的功能,借助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办报热情。第二步,发布主题。涵盖了本单元需要学生们掌握的八个方面,分别为“关于种子的故事”“最美劳动者”“科学家的精神”“关于颁奖词”“工匠精神”“跨界,跨界”“关于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学生可自设栏目,可选择文摘,可筛选压缩编辑课文文本,也可搜集相关链接。第三步,分配岗位。要求分工明确,各尽所长,人尽其才。第四步,搜集资料。时间为课内一节课加一个周末,在周一课内,各报编辑共同进行综合处理版面。第五步,整理资料。定下版面设计,同时制作海报。第六步,报纸发行。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布置展厅,将小编辑们精心制作的报纸张贴上墙。
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编辑,做记者,做投稿人”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等文本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根据办报主题去编辑、选材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压缩文本信息、进行栏目设置等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核心阅读能力中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识评价等阅读综合五项。
三、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学科教学是重点,突出学科魅力
高中生涯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也是生活教育、学业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学科魅力,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对自我成长的促进作用,体会到学科知识有趣、有用、有现实价值,获得知识和技能会让人生更加充实,从而更积極主动地学习。挖掘学科的生涯教育价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二)挖掘渗透点,适当渗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带着生涯渗透的目标,可以找到诸多渗透点。例如,读人物故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想追求、价值观、职业、成长路径、生涯变动、社会环境等;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同时也知道生涯之道即应变之道,对未来充满信心。实用性阅读与写作在学科知识与职业间建立联系,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媒介素养。语文实践活动更是在体验式学习中丰富学生的生涯认知、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和自主规划。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选择某个渗透点,恰当地、无痕地呈现,切不可本末倒置,过多讨论生涯教育的内容而忽略学科本身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多样,生动呈现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包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用生涯理论呈现语文素材、生涯测试、职业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调查法、访谈法等,这些都是在教学设计时渗透生涯教育的方法。教师带着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有着生涯渗透的意识,定会生出更丰富的、让学科教学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哪怕只是一句话或一张图片。植物学家钟扬求学时考入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教师在讲到这里的时候,可以放几张学校近年考入少年班的学生的照片,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大学的种子。
在学校中,生涯教育不只是开设生涯教育课程的工作,要想生涯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整个学校齐心协力,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从教育教学到各种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和实践。学科渗透是进行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以课题为推手,组建一支教师队伍,开展生涯渗透课的实践研究,鼓励教师开设具有拓展性的生涯教育课程。期待全体学科教师一起演绎全员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交响曲。
参考文献
[1]董奇.知心育人:适合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陆丽晨,贾瑛,刘红艳.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实践研究——以学科渗透课为切入点[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21):75-77,82.
[3]周问奇,肖巧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J].福建教育,2020(15):14-15.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