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已经天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发给你们,望照此执行。
各区、县、局及有关部门要围绕《纲要》确定的我市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和主要指标,修订各自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并于八月底前上报市政府,同时送市计委(一式四份)。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1991年至200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非常关键的十年,也是建设天津、振兴天津至关重要的时期。正确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十年代,我市认真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国民收入达到243亿元,按可比价格比1980年分别增长96%和84%,平均每年增长7%和6.3%。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69.4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1.6倍,平均每年增长10.2%*.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392元,增加到3493元。地方财政收入十年累计454亿元,其中上缴中央财政249亿元,加上中央在津单位和企业直接上缴的利润和收入,全市累计上缴527亿元,超过前三十年的总和。*工农业总产值是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541.5亿元。
产业产品结构得到初步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趋向协调。工业结构经过两次较大的调整改造,一批产品形成了经济规模,开发了一批新的拳头产品。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17.3亿元,按可比价格比1980年增长1.6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518.2亿元。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迈出新的步伐。1990年本市外贸出口达到17.86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十年累计创汇147亿美元,相当于前三十年总和的1.1倍。十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3.5亿美元,开业的“三资”企业236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3平方公里工业区、1.2平方公里生活区,1990年完成工业产值7.8亿元。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建成了一批涉外服务设施,建立了商业保税仓库,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初步形成了开发区、市区、郊县三个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完成了震灾恢复重建任务和引滦入津工程。按照城市总体规,进行了城市改造和建设。发电装机容量增加67.7万千瓦,1990年达到204万千瓦。通过扩建港口,改造铁路枢纽、建设高速公路和扩建飞机场,基本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运输体系。邮电通信形成了市话、长途、微波、卫星通讯等相结合的传递网络,全市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增加17.8万门,达到22.7万门。市内交通基本建成了以“三环十四射”为骨架的道路系统。兴建了污水处理厂,整修了街道,提高了绿化水平。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载体功能大为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环境大为改善。1990年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达到1522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80年增长67%,平均每年增长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69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97.5%,平均每年增长7%;1990年城乡居民储蓄达到126.9亿元,增长14.9倍。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3.6平方米,增加到6.7平方米。市区居民生活煤气化率由31.2%上升为80.4%,市内六个区加上塘沽、汉沽、大港区城市居民住宅热化率达到11.9%。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经济运行机制开始转变。农村改革成效显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农业商品率由60.8%提高到70%。城市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并在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资、商业、外贸、价格、劳动工资等方面相应地进行了改革,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和城建、市区、港口等体制改革也有明显成效。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各种经济联合体、“三资”企业、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对搞活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整个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廉政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安定团结的局面得到巩固,社会风气逐步好转,人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等也有了很大发展。
纵观过去十年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前五年着重发展了轻纺工业,增加了市场供给,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待业问题,完成了震灾恢复重建任务,解决了城市水源等突出矛盾,“骨肉”关系严重失调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后五年进一步扩大了经济规模,提高了技术水平;建设了“菜蓝子工程”,丰富了人民生活;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天津初步成为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新型城市。1988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个国民经济进一步向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业结构不够合理,基础原材料工业相对薄弱,加工工业技术装备老化,形成规模经济的骨干行业、拳头产品比较少,后劲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利润大量转移,经济循环不够通畅,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财政收入减少,补贴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提高质量,加强管理,讲求效率,增加效益,更是要下大力量着重解决的问题。另外,在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需要密切关注,着力解决的矛盾。这些都需要在后十年和“八五”期间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
(一)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今后十年总的奋斗目标是,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国家对我市的要求,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并向更高层次迈进;争取用十年或更多一点时间,把我市基本建成“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开放型、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振兴天津,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为下世纪初的更大发展创造条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继续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建议》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项主要原则,坚持我市多年来形成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工作思路,坚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推进建设和改革。结合实际,着重贯彻以下具体指导方针:
——坚持把发挥天津的经济中心作用放在突出位置。发挥沿海中心城市生产、流通、服务的综合功能和联结内外的桥梁枢纽作用,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
——坚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实施以外向型为主导,以外带内、以内促外、内外结合的发展战略。用外向型经济带动生产水平、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改革同发展结合起来,同开放结合起来,加快改革的步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高附加值、少投入、多产出的路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把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逐步实现由物质投入主导型向科技进步主导型转变。
——坚持充分发挥天津的综合优势。把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经济基础比较好、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优势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经济结构。
——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在改革和建设中,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担风险,不断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招法,使各项工作与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
——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安排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要从我市财力、物力的可能出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办一切事业。
——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着眼于提高全市人民素质,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依据上述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后十年的经济发展大体分为两步:“八五”计划的头一年或更长一点时间,要继续进行治理整顿,在治理整顿中求发展,此后要在发展中继续完成治理整顿遗留下来的某些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理顺关系,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缓解突出矛盾,促进国
民经济逐步实现良性循环;要加强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抓好一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建设,为“九五”的发展积蓄力量。在此基础上,“九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更加深入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继续提高经济效益,争取各方面有更大发展。在速度安排上,“八五”适当低一些,“九五”稍高一些。各方面的主要任务是:
(1)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
(2)努力增加出口,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开发区和港口、市区、郊县三个开放地带不同层次的开放度,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在稳步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金融、保险、商业、物资、运输、邮电、信息咨询、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天津作为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的作用,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和集散力。
(4)立足现有基础,充分挖掘潜力,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造改组,提高我市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基础,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发展生产急需的原材料工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
(5)按照城郊型、外向型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方针以及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农村经济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林牧副渔和乡镇工业全面发展。
(6)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继续加强能源、交通、通信、市政公用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载体功能。
(7)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发展教育事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组织力量抓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8)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9)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以搞活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环节,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相应进行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符合国家要求和天津实际的新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0)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按1990年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614亿元,十年增长1.04倍,平均每年增长7.4%,其中,“八五”增长6.5%,“九五”增长8.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3493元,2000年提高到6330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平均每年增长11%,其中,“八五”增长10%,“九五”增长12%。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7.3%,“八五”末提高到32%,“九五”末达到38%,争取40%以上。
(2)工农业总产值,2000年达到147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5%,其中,“八五”增长6%,“九五”增长7%。工业总产值,2000年达到14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其中,“八五”增长6.2%,“九五”增长7.7%。农业总产值,2000年达到77亿元,“八五”和“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4%。乡镇工业产值,2000年达到508亿元,“八五”和“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0%。
(3)本市外贸出口,2000年达到4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8.4%,其中,“八五”末达到2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4.3%。
(4)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八五”末,全社会净产值率达到30%,比1990年提高2.6个百分点,“九五”末达到32.4%:“八五”末,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3.5%;预算内国营工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122天缩短到90天以内;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标准煤由1990年的7.1吨下降到6.3吨;主要工业产品的能源、原材料单耗在全国同行业保持或达到较低水平。
(5)人口,到2000年全市人口控制在970万人以内,其中,“八五”末控制在920万人以内。
(6)人民生活水平和物价,全市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3%,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国家要求的指标之内。
二、主要经济部门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一)工业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布局,充分利用我市的有利条件,发挥综合优势,突出重点,有取有舍,改造一批老企业,建设一批骨干项目,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批新的拳头产品,建立一批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汽车及机械装备3个主导产业、10个骨干行业、60个重点产品为主体的工业结构。积极改造传统工业,特别是有良好基础的轻纺工业,继续发挥轻纺工业老基地的作用。到199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967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740亿元),2000年达到1400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1040亿元)。
1.原材料工业
充分利用我市油、气、盐、煤等资源优势,选择一批技术有基础,发展有条件,各行业迫切需要的原材料产品,加快发展步伐,缓解原材料不足的矛盾,使原材料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8%,“八五”末提高到20%,“九五”末达到25%。
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解决好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不足的矛盾。“八五”期间,重点建成11万吨乙烯工程,“九五”期间力争再扩建一套大型乙烯装置。建成1万吨蛋氨酸项目。改造“三大化”,增加离子膜烧碱和重质、优质纯碱生产能力,使“两碱“产量由84万吨增加到100万吨。采用先进技术,发展高效低毒农药、高档染料、合成洗涤剂、偏硅酸纳、钛白粉、专用树脂等一批精深加工产品和出口产品。同石化总公司合作参股扩建20万吨聚酯工程。
继续发展原盐生产,为化学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重点改造塘沽和汉沽盐场,新建大港盐场,“八五”末,原盐产量由172万吨,增加到230万吨,“九五”末达到260万吨。
冶金工业:重点是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发展优质高效钢材,使天津逐步成为多品种的优质钢材和金属制品的生产基地。同时解决“化铁炼钢”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八五”期间,建成无缝钢管厂,形成年产60万吨钢、50万吨钢管的生产能力。争取在海河下游工业区建设炼铁高炉,铁水热送天钢,改变“化铁炼钢”的落后工艺。建成15万吨薄板项目,建设高速线材轧机项目,扩建第二钢丝绳厂,改造天津钢厂等一批老企业。争取合资建设铜冶炼厂,利用尾气改造硫酸厂。“八五”末优质高效钢材比重由1990年的46.7%,提高到70%左右。生铁产量由1990年的139.5万吨,增加到160万吨;钢由167万吨,增加到260万吨;钢材由178.7万吨,增加到250万吨。
建材工业:重点是综合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工业和城市废料,发展国内外急需的短线产品、高档产品和新型材料,为城市建设和工业改造服务。“八五”期间,建设振兴水泥厂,年产水泥70万吨;改造天津水泥厂,增产优质水泥33万吨;利用碱厂废料发展碱渣水泥。同时发展优质平板玻璃和玻璃深加工、玻璃纤维及制品、高档卫生洁具、房屋装修装饰材料等新型建材产品。
2.机械电子工业
机械电子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现代化装备的重要部门,也是面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潜力较大的行业。要充分利用我市机械电子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广泛采用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发展一批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努力增加出口创汇和替代进口的装备和产品,扩大零部件和配套件的生产,提高设备成套能力和技术水平。
机械工业:主要是加强调整改组和技改造,优化结构,提高水平。重点发展汽车、工程机械、数控机床、潜油电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电梯、农业机械、自动化仪表等优势产品和成套装备。汽车工业,“八五”期间,积极扩大微型车生产规模,在完成3万辆夏利轿车改造的基础上,继续进行10万辆工程的扩建;改造轻型载重汽车和旅行轿车,实现车身换型;相应发展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配套件的生产,到1995年和2000年,汽车生产能力由5万辆,分别达到10万辆和30万辆,逐步形成杨柳青汽车工业生产基地。改造机床、工程机械、电机等重点行业,增加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液压机、平地机、叉车、柴油机和水轮发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拳头产品。到1995年和2000年,数控机床由130台,分别增加到900台和1500台,工程机械由140台,分别增加到1500台和2000台,潜油电泵机组由1000台,分别增加到3000台和5000台。组织力量对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围绕食品、包装、水泥和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方面的成套设备进行攻关,逐步增强我市机械装备的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同时继续加强基础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等“三基”建设,抓好电子技术、表面处理和包装技术、模具技术的发展。
电子工业:大力推广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电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投资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投资类产品,重点发展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信产品、文字传真机、移动通讯设备、通讯导航设备、电子计算机及软件等。“八五”期间,建设30万线数字程控交换机工程;在计算机工业小区,发展微型机及新型外部设备;建设光纤通信科研生产基地,增加光缆2000公里,光电端机3000端;改造复印设备、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增加复印机、智能化仪器的生产能力。消费类产品,主要是在提高和适当发展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产品。“八五”末,电视机产量由1990年的144万台,增加到300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由62.5万台,增加到170万台;录相机由1990年的5000台,增加到30万台,“九五”末达到60万台,积极发展电子元器件、配套件的生产。
3.轻纺工业
要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我市轻纺产品的适应性和市场覆盖率。对一批有条件的行业和产品,要按照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走出一条“两头在外”的新路子。“八五”期间,重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造包装、印染、造纸三行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加产品出口能力。积极改造棉纺和毛纺行业,努力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档次,增加附加值。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造食品工业,重点是提高食品加工技术和发酵技术,开发新型、方便食品和添加剂。改造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洗涤用品、化妆品、感光胶片、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农膜和皮革等一批老行业和产品。到1995年和2000年,合成洗涤剂由8.54万吨,分别增加到12.6万吨和20万吨;工业缝纫机由6.4万架,分别增加到13万架和20万架;家用电冰箱由23.3万台,分别增加到70万台和80万台;家用洗衣机由33万台,分别增加到50万台和60万台;化学纤维由7.5万吨,分别增加到9万吨和19万吨;印染布由2.7亿米,分别增加到3亿米和3.3亿米。
继续发展医药行业。化学医药,重点发展氨基酸类、皮质激素类、心血管类等替代进口的化学原料药,开发缓释、靶向等新剂型;中成药,继续大力发展名优产品,积极开发新剂型系列品种,同时开发营养保健品等新领域。“八五”末,化学医药由1800吨,增加到2600吨,“九五”末达到3500吨。加快发展机电一体化医疗器械产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需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方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不符合我市工业发展方向的行业以及产品没有生命力的企业,限制发展或关停并转,腾出能源,原材料和资金,用在重点发展的行业和产品上。区街工业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适当发展。
——分期分批地对老企业进行改造。把改造同调整、改革、改组、引进、合资合作等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重点产品为龙头,突出采用先进技术,逐步形成新的产业产品优势。“八五”期间,重点改造两碱、金属制品、机床、电子元器件、纺织品、日用化学品等20大类产品,涉及100个重点企业。通过改造,使一批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一批企业成为新的出口创汇和利税大户。
——集中力量切实抓好一批大型骨干项目建设。对50万吨无缝钢管等在建项目,要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尽早投产达产;对11万吨乙烯、30万线程控交换机等一批规划建设项目,要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工业主要行业都要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速新产品开发,特别要努力开发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的新产品,十年开发新产品2万种,投产1.5万种,其中,“八五”开发1万种,投产7500种。
——积极发展企业集团。围绕发展拳头产品,按照生产专业化、协作化和规模经济的要求,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联合,发展一批具有新的经营管理机制的企业集团,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抓好已竣工项目的投产达产。对“六五”和“七五”期间投资在百万元以上已竣工尚未投产或达产的项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其尽快投产达产。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重视市场调研和预测,搞好科学的经营决策,提高经营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基础管理,严格劳动纪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加速知识更新,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文化业务水平和法制纪律观念。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坚持城郊型、外向型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方针,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增加粮食、棉花和副食品生产,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和创汇农业。农业总产值,“八五”末达到63亿元,“九五”末达到77亿元,平均每年都增长4%。
1.粮棉生产
调整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产。后十年粮食总产量再上两个台阶,棉花产量实现翻番。
粮食,“八五”期间,粮田耕地面积保持在450万亩以上,五年平均年总产量达到18亿公斤。“九五”期间,平均年总产量20亿公斤。十年改造中低产田220万亩,开垦宜农荒地25万亩。“八五”期间,再建设粮食生产基地100万亩,建成两个商品粮基地县,努力扩种优质高产作物。到1995年,我市生产的粮食,除满足农村“三需”用粮外,要为养殖业提供更多的饲料用粮。
棉花,在现有棉田30万亩、产量1.5万吨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单产,1995年棉田增加到50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2000年达到3万吨。有计划地建设棉花生产基地,努力增加收购,弥补我市棉纺工业的部分原棉缺口。
2.副食品生产
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强副食品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保证总量供应的前提下,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发展加工,提高效益。
蔬菜,基地菜田面积稳定在24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保持在260万吨。增加淡季蔬菜生产,保证均衡供应,逐步实现净菜上市。
奶类,奶牛饲养在继续发展国营的同时,积极扶植农村集体和专业户。到1995年,奶牛发展到3.2万头,奶类产量10万吨,比1990年增加2.4万吨;2000年,奶牛达到4万头,奶类产量达到13万吨。
蛋类,坚持以国营、集体、专业大户为骨干的生产体系。十年全市蛋鸡稳定在1500万只,其中,基地蛋鸡1100万只。蛋类总产量17.5万吨。
肉类,在发展瘦肉型猪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食草动物和禽类生产。1995年,生猪出栏130万头,肉鸡达到23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比1990年增加3万吨。200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7万吨。
水产品,继续贯彻“海淡并举、捕养并举、生产和加工并举”的方针,巩固提高海淡水养殖,发展远洋捕捞,增强水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经济效益。1995年,水产品总量达到12万吨,比1990年增长10%,2000年达到13万吨。
3.林业和果品生产
结合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加快荒山造林和平原绿化。全市林木覆盖率,“八五”末达到12.6%,“九五”末达到18.3%。继续完善果品基地建设,开发蓟县缓坡地,抓好低产果园改造,搞好果品储藏加工。1995年,果品产量达到16万吨,比1990年增加6万吨,2000年达到18万吨。
4.创汇农业
充分发挥地产资源优势,加强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形成生产、加工、出口体系。巩固现有14个农副产品出口基地,积极发展新基地,开发新的出口产品。
5.乡镇工业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城乡一体化方向,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为大工业配套产品、出口创汇产品、支农产品和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深加工的产品,逐步形成与大工业有机结合、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明显行业优势和产品优势的乡镇工业体系。1995年乡镇工业产值达到320亿元,2000年达到508亿元,平均每年都增长10%。
实现上述规划,要继续稳定农村政策,依靠科技进步,适当增加投入。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和家庭承包经营积极性结合起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在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农民自愿,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抓好科技、教育兴农。进一步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大面积地推广各种优良品种、先进的耕作制度、科学养殖和栽培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作物。加强气象设施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的监测和预测能力。继续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和“燎原计划”。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县、乡都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坚持以工补农、建农,逐步建立集体经济的积累制度,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对农业的劳动积累和资金投入。要从各方面为农业的增产创造条件,努力增加化肥生产,在天津碱厂建设年产11万吨尿素装置,改造武清等小型化肥厂,使全市化肥达到50万吨,基本上满足需要;综合开发水源,沟通南北水系,改善调蓄能力,扩大灌溉面积,兴建节水工程;进一步搞好农机具配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发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质量和报酬率。
——坚持“积极扶植、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引导乡镇企业进一步调整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乡镇企业继续健康发展。
(三)商业、物资、金融和旅游业
发展商业、物资、金融和旅游业,是优化我市经济结构,发挥经济中心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重要方面。要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加快这些行业的发展,改变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不相适应的状况。
1.商业
以建立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为主要目标,繁荣城乡市场,增强集散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经济效益。到1995年,商品销售总值达到340亿元,比1990年增长92%,平均每年增长14%;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300亿元,增长1倍,平均每年增长15%。到2000年,商品销售总值达到60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577亿元。
逐步建立畅通、高效、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要“打开城门”,放开市场,深购远销,增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八五”期间,要加强商业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多功能的商品集散交易中心、物流中心、购物中心、商业信息中心。在城郊结合部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滨海地区兴建水产品批发市场。适应流通的扩大,发展仓储事业,新建和改造一批库场和冷库。
大力发展零售商业和服务业。完善市、区县、居民区三级零售网络,调整行业结构和网点布局,恢复和发展传统特色,繁荣市场,保证供应。改造一批大中型商场,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专营商店和专业街,改造和增加一批商业、服务业网点。在发展国营、集体商业的同时,继续发展私营和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继续发展与市场需要相适应、技术设备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办工业。
2.物资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加强对社会物资流向的宏观调控,搞活物资流通,把本市的货源组织起来,积极吸引中央在津物资单位和外地货源,发挥天津物资交流中心的作用。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建立和完善一批综合批发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发展物资企业集团,组建一批跨地区、跨部门的物资联营联销经济实体;改造和发展一批物资加工配送中心;按照方便用户、合理布局的原则,调整和增设一批物资零售网点;逐步建立一批短线物资资源基地。
进一步加强对物资流通的管理,采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库存调度和信息传递的微机联网,组织和引导物资购销。
搞好物资的回收再用、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提高物资使用效益。
3.金融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制,发展金融市场,扩大资金的同业拆借和外汇的调剂,不断增强金融部门聚集资金、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调节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功能。大力发展储蓄业务,开办居民住房储蓄、商品预购储蓄和居民住房信贷等,稳步扩大国内外信托和各类债券发行,有计划地进行股票发行试点,逐步完善证券交易市场,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向生产建设领域转移。配合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合理确定和调节资金投向,把搞活存量与优化增量结合起来,促使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建立同城清算中心和异地清算体系,逐步实现支付手段电子化。积极组建交通银行天津分行,筹办中外合资银行,引进外资银行,发展城市信用社、企业财务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为搞活资金、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金融交流服务。
继续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在巩固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险种类的基础上,扩大涉外保险、人寿保险、农业保险,发展新的保险业务,增强社会补偿能力,保障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4.旅游业
充分利用已有的旅游设施和资源,大力发展国际国内旅游事业。把旅游同经贸、文体、科技、教育等交流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开办国际游船、举办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发展专项旅游,使天津成为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风貌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搞好旅游景观点的保护和建设,并开辟新的旅游区。加强宏观管理,改进服务质量,拓宽消费领域,丰富人民生活,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四)能源、交通、邮电通信
继续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步伐,完善配套,发挥效益,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1.能源建设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把节约放在突出位置。一次能源,重点搞好大港和渤海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八五”末,原油产量由47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大港油田天然气由3.6亿立方米,增加到4亿立方米。建设北谭煤矿。
电力,“八五”期间,建成军粮城电厂四期扩建工程、大港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和蓟县电厂,建设陈塘庄热电厂和杨柳青电厂,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30万千瓦,全市总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34万千瓦。其中,天津地方用电机组160万千瓦。相应搞好送变电工程建设,有步骤地进行现有电网的调整改造,提高综合供电能力。到1995年,加上电网分配,全市电力供求大体可以平衡。“九五”期间,争取进一步改扩建杨柳青电厂和大港电厂等。
2.交通建设
继续完善以港口为中心的港陆空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形成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八五”期间,天津港要完成东突堤北侧6个泊位的建设,并在南疆港区新建油、煤及矿石等6个泊位,积极为煤炭从天津港下海创造条件。“九五”期间,新建北港池5个多用途泊位,继续开发南疆,逐步把天津港建设成为全国的枢纽港之一。到199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300万吨,2000年达到5200万吨。积极发展津欧大陆桥运输。继续完善天津铁路枢纽工程,加强主要货场、编组站和环线建设,增强铁路通过能力。建设地方铁路周芦线,延伸李港线。改造山广公路天津段,完成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津港公路等一批干线公路,建设天津公路运输主枢纽。完善民航机场配套设施,增加飞机,开辟新航线,逐步建成“客货兼容,以货为主”的航空基地。进一步发展航运事业,增强水上运输能力。到1995年,全市货运总量达到2.6亿吨,比1990年增长25%;客运总量4670万人次,增长28%。2000年分别达到3.2亿吨和6000万人次。
3.邮电通信
继续加强市内电话网和长途通讯网建设,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到1995年,市内电话交换机由1990年的22.7万门达到47.7万门至52.7万门,五年净增25万门至30万门。长途自动交换机由2500线发展到1万线,开通一批国际线路。到2000年市内电话交换机争取达到100万门,同时积极发展移动电话等新的传输体系。加强对空中无线电波的管理。完善邮政枢纽,合理布局邮政网点,邮电业务量在1990年3.3亿元的基础上,到1995年翻一番,2000年再翻一番。
(五)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
加强同内地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是发挥经济中心作用,实施对内对外开放,搞活生产流通的重要方面。要继续坚持“互惠互利、风险共担、扬长避短”的原则,从我市的整体优势出发,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为我市和内地经济发展服务。
“八五”期间,要围绕我市生产建设急需的原材料,通过联合开发,在资源产地建立一些长期稳定的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把我市的港口、技术、内外贸易、人才优势和内地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联合生产优质名牌产品,扩大市场覆盖面。采取联营协作等方式,开发和建立出口货源基地,增加外汇收入。在流通领域,通过联供联销、代购代销等方式,扩大商品和物资交流。充分利用京津地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合作开发和人才交流。按照国家要求继续搞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交流
充分利用天津北方重要港口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层次地推进港口和开发区、市区、郊县三个地带的整体开放。努力增加出口创汇,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外贸出口
1995年,本市外贸出口创汇达到22亿美元,2000年达到40亿美元。
扩大外贸出口,要按照国际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巩固、提高和发展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开发一批新拳头产品出口,到“八五”末,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23.5%提高到30%左右。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客户。要拓宽外贸出口渠道,积极发展大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自营出口,努力扩大“三资”企业出口,充分利用开发区、驻外机构、外地口岸的窗口,形成多渠道、多口岸、多种贸易形式并举的出口格局。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联合统一对外的经营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外贸收购制,积极推行代理制。外贸部门要加强管理,压缩库存,减少费用,工贸双方要共同努力,使换汇成本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涉外保险以及国际海运等业务,努力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
(二)利用外资
坚持以生产型为主,以增加出口创汇为主,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方向,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把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结合起来,把引进和消化吸收结合起来,把利用外资和老企业改造结合起来,把改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益。“八五”期间,间接利用外资争取达到18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0亿美元。
1.间接利用外资
切实加强借、用、还的统一管理。进一步优化外债结构。积极开拓国际金融组织和双边政府贷款;提高长期低息贷款比重;借款来源力争地区、国别多元化,严格控制借用成本偏高的外资。正确引导外资投向。重点用在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偿债能力强的骨干项目和老企业改造项目上,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和偿债能力差的项目审批和建设;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科学管理,严格程序,防止投资决策失误。建立项目目标管理和偿债责任制。继续坚持优先偿还外债的原则,主要靠外债建设的生产性项目,做到自借自还;建立外债偿还基金,确保外债按期偿还,实现我市利用外资借、用、还的良性循环。
2.直接利用外资
采取多种形式,更加积极有效地吸引外资,有计划、有重点地通过合资、合作改造老企业,特别是通过“嫁接”的方式,改造一批能够劳动一片的老企业。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健全涉外法规,改善涉外服务。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区在现有3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八五”期间先开发5平方公里。生活区在完善1.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八五”期间再开发1.5平方公里。实现银行、保险、海关、商业、娱乐、公用事业等多功能配套。要更加广泛地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国外大公司和财团到开发区投资办企业,同时把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我市工业的优势结合起来,鼓励市内企业到开发区发展“龙头龙尾”项目,带动老企业改造。还要带动和吸引内地企业到开发区办厂设点。
(四)港口保税区
以天津港为依托,在现有保税仓库的基础上,加速建设保税区。实行更加灵活的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我市的对外开放度,发展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业务,利用天津港通往欧洲的大陆桥条件,开展转口运输,促进我市和广大腹地的经济发展。
四、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
(一)科学技术
继续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重点放在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工农业生产技术、装备现代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上,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增强发展后劲服务。“八五”期间重点是:
1.组织全市各方面的科技力量,抓好夏利轿车国产化及轻型发动机、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通信设备、医疗电子、潜油电泵系列、新型洗涤剂、钛白粉、农作物增产示范工程、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关键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2.抓好粮棉增产、蔬菜栽培、畜禽养殖、节能、节约原材料、电子通讯、机械等100项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按照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要求,精心组织各方面科技力量,重点预研30类产品和技术,形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格局,促进我市产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4.切实抓好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进口替代工作,结合科技攻关,组织成套设备的制造,逐步形成“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进口替代——出口创汇”的良性循环。
5.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狠抓电子信息、光纤通信、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机械、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一批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优势的高新技术的研究,并继续推行“火炬计划”。积极建设新技术产业园区,把国家批准的优惠政策和我市科技人才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活力、有效率的科研、引进、创新、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使之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完善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抓紧制定有关法规。大力发展科技市场。继续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有重点地装备一批科研所。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单位和科技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1995年,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0%以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重点行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七十年代末期水平,部分新兴行业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水平。2000年重点行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水平。
(二)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应用研究与基本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为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特别要加强我市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中重大问题的研究。重点是,加强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发挥天津经济中心作用,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科技与生产结合,现阶段民主与法制建设,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
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继续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良影响,澄清思想和理论是非。“八五”期间,重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工业经济学、财贸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当代哲学、近现代史、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
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形成健康的理论研究气氛,促进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的繁荣与发展。
4.加强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青年理论人才,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整、充实,进一步改善社会科学研究条件和设施。鼓励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实际,与群众相结合,积极创新,多出成果。
(三)教育
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八五”期间累计培养中专以上各类人才17万人,“九五”期间20万人左右。
1.基础教育
“八五”期间,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城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小学和初中入学的“双高峰”问题。中小学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充实办学条件,同时发展学前教育和残疾弱智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
“八五”期间,统筹规划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调整科类专业结构,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进行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农村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要接受程度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企业新增职工接受必需的职前教育和岗位培训。
3.普通高等教育
“八五”期间,要贯彻“坚持方向,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方针。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基本稳定现有规模,进行充实和加强,适当发展专科教育。抓好普通高等院校的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逐步形成几所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骨干院校。要按照对外开放的要求,从小学开始,加强外语教学,加快培养一批外向型经济和各方面发展需要的人才。地方高校在校生,1995年达到2.9万人,2000年达到3.4万人。
4.成人教育
全面实施《天津市职工教育条例》、《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坚持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办学,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和专业水平。在继续整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办好成人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农业新技术的能力。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各类教育的管理体制。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教育,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充实和改善办学条件,并努力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全社会继续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城乡建设和国土开发整治
(一)城乡建设
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搞好维护,稳步发展,使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八五”期间,在完善、提高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
1.住宅
把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结合起来,继续提高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八五”期间新建住宅1000万平方米,1991年内基本解决人均2.5平方米以下困难户的住房。“九五”期间建设1500万平方米。改善房屋居住功能,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房屋和节能住宅。在十年中将现有300万平方米的危陋房屋改造完。相应搞好住宅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2.城市道路交通
建设和完善以“三环十四射”为基础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改造内环线,增建中环线部分立交桥,拓宽放射性主干道,同时打通部分道路卡口和断头,修复危旧桥梁。争取国家批准利用外资建设新华路及双林地下铁路。发展公共交通,更新和增加车辆,开辟新线路,加强对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
3.供排水
供水,“八五”期间,建成新开河水厂二期工程及相应配套的水源、管网工程,新增日产水能力50万吨。市区人均生活用水由1990年每日140升,1995年增加到200升。“九五”期间争取建设崔家码头水厂。排水,重点搞好一批排水空白区和积水片下水管道的建设。下水道长度计划完成450公里,排水面积增加40平方公里。建成日处理40万吨的东郊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6万吨。
4.城市煤气
继续改造和建设煤气工程,扩大气源,解决高峰期用气,加强调度,搞好生活、生产用气平衡和节约用气。“八五”期间,改造第一煤气厂,扩建第二煤气厂,建设第三煤气厂;完善管网和其它配套设施,铺设大港至柳林天然气管道、大港至北仓液化气管道复线;增加煤气用户20万户。
5.集中供热
在积极发展工业供热的同时,充分采用热电厂、集中锅炉房、地热、工业余热、联片供热等方式,继续扩大民用供热面积,同时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的办法,促进城市热化发展。
6.村镇建设
贯彻“全面规划,加强管理,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的方针,以工业小区建设和集镇建设带动整个村镇建设的发展。“八五”期间要在郊县进行试点,建设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环境卫生整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集镇,“九五”期间有所发展。
继续抓好乡村公路、供排水、饮水除氟、农村能源、邮电通信、文教设施等建设。搞好农村住宅建设和相应的配套。加强村镇建设人才的培养。
7.园林绿化
坚持“新建与养管并举,发展与巩固并重,专群结合”的原则,在继续完善建成区绿地的同时,努力开辟新绿地。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到“八五”末,市区新增公共绿地281公顷,绿化覆盖率由15%提高到17.5%,2000年达到21%。人均公共绿地由2.2平方米,提高到2.9平方米,2000年达到3.5平方米,继续整修街道,美化市容,提高城市整体街景观瞻水平。
8.人防建设
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方针,加强对现有人防设施的维护、改造和综合利用。结合城市发展,继续搞好新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人防部门职能作用,提高全市整体防护能力。
9.建筑业
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稳定施工队伍总量,继续调整施工队伍结构,发展骨干队伍,充实加强工业安装和装饰施工力量,提高装备水平。搞好设计、科研、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的试点,提高综合承包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组织好一批承包工程的建设和劳务出口。加强建筑业的行业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浪费,提高效益。“八五”末,要消灭亏损企业,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优良品率达到40%。
(二)国土开发整治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在产业政策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地域分工,认真搞好我市国土开发与整治工作。
1.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八五”期间,重点勘探我市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煤、煤成气和蓟县山区矿产资源的储藏状况,积极研究综合开发利用资源的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水、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
2.建设布局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继续搞好建设布局和工业布局。加快滨海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后十年和“八五”期间,新建和迁建的骨干工业项目,一般要安排在滨海地区建设。有计划地将市区的一批耗能高、耗水多和生产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扩散到郊县和外地,改变市区内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市区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工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继续开发海河下游工业区和滨海地区,逐步实现工业重心东移。结合工业调整改造,积极发展近、远郊卫星城镇。进一步搞好县城和乡镇建设,逐步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生产力的合理配置。继续搞好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和分区规划的制定工作。
3.水源建设和城市防讯
水源建设,主要是继续完善引滦入津配套工程,搞好水源工程的维护和水资源的保护,同时扩大海水的综合利用和城市污水的处理再用。加强管理,搞好节约用水。配合国家南水源调入津工程,相应搞好境内配套水源设施建设。继续搞好防汛工作,加快河口清淤、做好海塘加固,加强一、二级河道的治理和利用,不断提高防洪标准,确保汛期安全。
4.环境保护与整治
继续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使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环境保护,重点解决水、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问题。抓好环境综合整治,治理重点污染源。到“八五”末,大气环境质量力争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工业废水治理率由50%提高到70%,城市污水处理率由19%提高到3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30%,提高到60%,“九五”末达到90%以上。区域噪声均值由61分贝,“八五”末降到60分贝,“九五”末降到55分贝。环境整治,重点搞好水源保护,土地盐碱化防治,水土保持等工作,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逐步完善环卫设施,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继续采取措施控制地面沉降,“八五”期间地面沉降速率要由每年30毫米降到15毫米以内。加强对地震的监测、预报和各种建筑设施的防护,增强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继续搞好国土规划,配合国家完成京津唐地区国土总体规划。尽快完成我市国土规划的制定工作。加强国土政策研究,完善国土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和立法在国土开发整治中的作用。
六、人民生活和其它社会事业
(一)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
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市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十年平均每年增长3%。
随着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在数量和质量上将进一步提高。居民饮食结构继续改善,营养水平明显提高。高档衣着的比重增加。城市居民居住面积、生活煤气化率、热化率有新的提高,“八五”末,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2平方米,煤气化率达到90%以上,热化率达到20%:“九五”末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平方米,热化率达到40—60%。居民拥有的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继续增加,全市每百人拥有的电话机由3.6部,“八五”末增加到8部,“九五”末增加到15部。
(二)人口与就业
人口问题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八五”期间,我市仍处在建国以来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人口增长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增强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坚持从严从紧控制人口增长的方针。继续搞好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努力消除早婚、早育,同时做好优生优育工作。计划生育的重点仍然是农村,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下来。进一步加强对常住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八五”期间,全市人口年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比“七五”低3个千分点,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7.1‰,比“七五”末减少2.7个千分点;机械增加人口平均每年不超过3万人。到1995年,全市人口控制在920万人以内。“九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到2000年,全市人口不超过970万人。
“八五”期间,要继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安置城镇待业人员,期末待业率控制在3.5%以内。采取“一主多副”、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安置好企业富余人员。积极疏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安置,严格控制农转非人数,“八五”期间,农转非人口不超过15万人,平均每年3万人左右。
(三)社会保障事业
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做到社会化、网络化。进一步促进老年事业发展,多种途径增加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充分发挥区街作用,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做好优抚、救济等方面的工作。继续关心残疾人,妥善解决他们的康复、劳动、生活和教育等问题。积极发展城乡养老、待业和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事业,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四)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进一步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办好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艺术宫、科技馆,搞好名胜古迹的维修和保护,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到“八五”末,出版达到12亿印张。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广播节目由5套增加到7套,电视节目由4套增加到6套。逐步发展有线电视。建设广播电视中心。增加妇女、儿童活动设施。
卫生事业,贯彻“以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针。多渠道增加卫生投入,完善市、区、县三级医疗卫生网,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逐步完善市级综合医院和一批专科医院,建设第二儿童医院。充实保健机构,加强对重大疾病的监测和防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内。到1995年,全市医院病床达到3.6万张,比1990年增加2700张,每千人口病床3.9张。到2000年达到4.1万张,每千人口病床4.2张。
继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建成跳水馆和一批群众性体育场所。建设体育中心。
七、经济体制改革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企业、市场、宏观调控三个环节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理顺和规范一些基本的经济关系,重点是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基层与群众的积极性。
——从天津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推进,配套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走出一条符合天津市情的路子。
——与发展紧密配合,把经济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改革的重点,为实现天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服务。
——与开放紧密结合,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积极调整生产关系,逐步建立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体制和机制。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改革步伐。同时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推进改革,以改革促进稳定。
(二)改革的主要目标
总的目标是,力争用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初步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天津经济中心作用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要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力争到2000年基本确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国际市场衔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具体目标是:
——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基本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逐步形成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状况,在坚持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其它多种经济成份,特别要注意发挥它们在发展第三产业中的作用,并加强引导和管理。
——基本理顺比价关系,整顿“双轨制”,初步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多数商品价格在市场中形成,有些商品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衔接。
——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特别是建立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扩大和强化我市作为开放型、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的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待业、医疗保险制度。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改革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地方宏观调控体系。
(三)“八五”期间的几项重点改革
1.企业改革
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改善经营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健全技术进步机制,同时努力为企业创造大体平等的竞争环境。“八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法》,继续完善企业承包制,同时进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经营方式的试点,为最终建立起机制活、效益高、重视资产增值、基本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通过多种途径,分期分批改善企业机制。在完善承包制、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同时,选择部分大中型企业进行带有突破性的改革试验。新建企业和车间按照新的运行机制实行新的办法。进行股份制试点,探索新的经营形式。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并与加强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改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进一步克服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逐步建立起全面反映职工劳动质量和数量的工资制度。改进企业的用工制度,推广全员合同制。
——积极发展企业集团,特别是跨部门、跨地区、多功能的企业集团和以名优产品或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取得规模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增强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企业竞争创造大体平等的外部环境。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在简化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下,逐步统一企业所得税率。改革包括折旧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在内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成本管理办法,为企业平等竞争、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搞好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工作。对国有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合资、参股经营时,必须确保其完整和增值。探索和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2.价格改革
建立和健全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各类商品的比价关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调整某些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区别不同情况,逐步取消一些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对供求大体平衡的一般加工产品、供求弹性比较大的商品和耐用消费品以及非生活必需品,逐步放开价格,由市场调节。逐步解决粮油购销价格倒挂问题。进一步理顺蔬菜和副食品的购销价格,减少财政补贴。在调整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时,要采取措施,使大多数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3.市场流通改革
进一步完善消费资料市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发展综合的、专业的、现货的、期货的各种市场组织形式和多种交易方式,健全市场中介服务。组织跨地区、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流通企业集团。推动工商联合,发展联营、联销,试办产销结合的批发集团。建立和发展各种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劳务市场等,促进市场发育,完善市场体系。
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健全市场监督组织,强化市场管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秩序。
4.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逐步改革职工养老、待业、医疗制度。按照社会共济和自我保障相结合的原则,改革各项保险办法。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实行不同形式的养老保险。扩大和完善城市职工的待业保险,重点解决关停企业职工和老企业合资过程中富余人员的待业保险问题,并与劳动力管理、开发多种经营、组织转岗培训、发展劳务市场等统筹规划,配套实施。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市情况的医疗保险制度。
5.住房制度改革
根据国家、企业和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进行住房制度改革。改进公房租赁、分配办法,分步提租补贴,鼓励个人买房建房。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筹集建房基金,推进住房商品化,促进建房资金的良性循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住宅建设,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
6.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起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效益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调控和增长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行全员合同管理、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企业用工制度。工资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逐步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逐步建立符合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调整工资收入结构,减少实物分配,结合价格补贴、住房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把一部分福利性补贴逐步纳入基本工资。通过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严格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等措施,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
7.地方经济调控体制改革
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要求,逐步建立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相配套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主要内容的核算制度;逐步把计划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全社会经济活动的预测、规划、指导和调控上;改变按生产能力和投资额划分项目审批权的办法;财政收支逐步实行复式预算制;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逐步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主要是搞好规划、协调、服务、监督;加强和改进审计、统计、物价、劳资、税务、信息、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等部门的管理。继续完善区街体制改革。
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必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持久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采取生动活泼、针对性强、富有成效的宣传形式,使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人心,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加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继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振奋民族精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职工和学生进行近代史、社会发展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继续广泛开展学雷锋、学焦裕禄、学赖宁、学习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身边楷模的活动。继续落实《天津市民守则》,使人们在社会上做文明公民,在单位里做文明职工,在家庭中做文明成员。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逐步形成军民、干群、警民、厂街等群体联建片的共建格局。继续深入开展创造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的“创三优”活动,广泛深入进行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移风易俗的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紧密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结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提高觉悟,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抓好廉政建设,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大力整顿和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坚决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不同特点,提出切实的廉政措施,建立廉政制度,以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二)文化建设
文学艺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和鼓励作家、艺术家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提高创作质量。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曲艺、电影、电视等要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物事业要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受益面,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为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和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广泛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采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和科学普及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田野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的成果。新建、改建、扩建一批群众文化设施。
广播电视要不断增强节目制作能力,努力提高节目质量,丰富节目内容,满足广大听众、观众多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新建的广播电视塔的功能,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新闻舆论部门要全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今后十年要建成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要求的报刊体系,改善编排、印刷条件,增加信息量,全面提高宣传报道质量。要加强对外宣传,提高我市在国外的知名度。
出版部门要坚定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出版队伍素质和书刊质量,努力出版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书刊。更新改造印刷技术设备,缩短出版周期,搞活发行。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各级领导谈心服务、为基层办实事制度等。加强法制建设,切实搞好地方立法和监督,广泛深入地贯彻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二个五年计划,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严格依法办事,逐步把各项事业纳入法制轨道。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安政法工作。继续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治理。深入持久地开展打击以贪污、贿赂为重点的经济犯罪的斗争,严惩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运用多种手段,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防范能力。坚持不懈地搞好“扫黄”、“除六害”斗争,查禁和取缔社会丑恶现象。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及时消除不安定隐患,继续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努力加强公安政法部门的建设,不断改善技术装备,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既是宏伟的,又是十分艰巨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全市各级干部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上有一个真正的转变,要从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从以内向型为主向以外向型为主转变;从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要继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工作思路,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为振兴天津,实现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199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