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网(新能源汽车产业网)

新能源汽车一桩难求行业何以破除续航困局?

“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堵车不敢开空调、因争夺充电桩而大起争执……”假期出行本应是件轻松愉悦的事情。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却让不少车主发愁。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尤其在燃油车逐渐走下坡路、汽车行业面临滞胀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激发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提出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先后出台了全方位激励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据公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6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9倍,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300万辆。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市场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供电需求水涨船高,充电桩似乎处在一个前景光明的黄金赛道。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充电难仍是困扰广大新能源车主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用户集中出行的假期,补能体系的缺口被进一步放大,加快充电桩建设需多方努力。

究竟“一桩难求”的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目前充电桩行业在发展模式上面临哪些难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新能源车主“里程焦虑”,实现充电自由?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应如何保持着渗透率的高速增长?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享了他的观点。

1、 如何看待国庆假期“一桩难求”现象?

新能源汽车出现充电难问题,究其原因,消费者对节能环保的响应及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增长有关。

据媒体报道,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87万辆,是2020年全年的近1.7倍。截至9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78万辆。在巨大的补能需求之下,补能体系缺口问题日渐凸显,而大量新能源汽车在长假期集中上路,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充电需求与服务设施不匹配的矛盾。再加上国庆期间部分地区气温骤降,降低了汽车电池的耐用性,也就造成了“一桩难求”的尴尬局面。

此外,与汽车数量相比,现阶段驾驶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人数相对较少,主要原因仍在于充电基础设施仍未完善,一些高速公路的充电桩利用率并没有那么高。部分地区的充电桩因长期缺乏维护或者其他因素的损坏,数量急剧下降,这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的补贴下,大量充电桩企业入局。但经历了野蛮扩张和补贴退潮之后,行业面临快速洗牌,充电桩公司数量急剧下降,很多充电桩桩成了摆设,充电技术也不过关,无法满足新能源车主的实际需求。

2、 目前充电桩行业在发展模式上面临哪些难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其行业短板依旧不容忽视。从私人充电桩来看,受限于车位不足、电力负荷不足等原因,安装率偏低,许多新能源汽车未能随车配建充电桩。从公共充电桩来看,燃油车占位多、市场布局不合理、故障率高等因素均影响着用户的充电体验。

由此可见,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未来充电桩建设的重点,应当在个人使用的家庭充电桩以及社区根据区域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来规划的公共充电桩,这两类充电桩将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充电场景。

另外,要解决“一桩难求”的困局,除丰富充电场景外,还可在增量上做文章,增加充电桩的建设。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充电设施网络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助力建设充电桩的企业发展。其次,要对充电桩进行迭代升级,满足日益发展的新能源车技术需求。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专业充电服务机构,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提供精确定位、移动支付等服务。如此形成合力,才能让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长远续航”的动力。

3、网络言论认为,除了充电桩问题外,保值率低、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成为了当下新能源汽车的“通病”,对此你怎么看?

随着碳中和概念的不断落地,以及越来越多的商业巨头跨界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相关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但即便在国家重点支持下,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电力续航问题一直未能完全解决。从艾媒咨询数据可得,电池续航能力差、充电桩太少以及充电时间成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担忧的主要问题,而新能源汽车用户对价格、置换问题、电池环保性及安全性能等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担忧。

此外,电池技术滞后阻碍产业发展、加氢站难以大规律商业化推广等问题也一直存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以充电时长为例,哪怕直流充电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普及,但受限于动力电池材料体系,快速充电的时间很难在1个小时的基础上再次缩短。加上国内充电设施建设仍未完善,一味通过提升电池容量来增加续航里程,会不可避免地延长充电时间,反而会进一步加重焦虑。

值得关注的还有新能源汽车保值率问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保值率”的提升对行业发展尤为重要。一辆使用多年的二手新能源车,其电池动力的续航能力会随着电池的衰减而降低,这有可能影响二手车新能源车主的体验。只有二手新能源汽车保值率逐步提升,其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才能稳步提高,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4、如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新能源车主“里程焦虑”,实现充电自由?

解决续航问题的关键,首先可以从加快和优化充电桩的布局入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较新能源车上路初期有明显增加。不过,从实际出行状况来看,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和分布结构,仍与持续上升的充电需求存在差距。对此,可通过合理的政策支持、经济手段,将更多充电桩铺设在高速服务区等车流量集中的地带,持续为新能源车提供跑远途的“干粮”。

其次,企业应改变“重建设轻运维”的观念。充电桩运营商应不断提高充电桩标准中的安全要素,加强对充电桩的定期安全维护,并拆除和重置破旧的充电桩。另外,可吸纳利益相关企业如车企、新能源企业等加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军中,加快和完善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当然,在此过程中,政府还可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建设和维护充电基础设施。

而除了充电桩本身建设之外,新能源汽车用户想要规避、缓解假期出行补能的困难,还可以先规划好出行路径,提前将充电补能的需求增加到出行计划中。

5、在缺芯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高速发展。不过在缺芯状况得到缓解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应如何保持着渗透率的高速增长?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汽车缺芯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增幅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燃油车。叠加碳中和等环保政策利好,汽车电动化时代全面到来。据悉,海南省已公布了2030年禁售燃油车计划,并实施了《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当然这也有赖于全国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支持,以及厂商不断增强自身技术储备。

此外,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关政策及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跟上。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充电设施运营、维护安全检查,加强对“僵尸桩”的定期清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加强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财政补贴支持,同时不断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产业链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越来越多传统车企面临转型,但也不应否定汽车行业的发展,毕竟现阶段传统车型依旧是市场中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首选。另外新能源汽车虽然受汽车缺芯影响较小,但芯片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家整个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汽车芯片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