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这里的山最雄伟。水,是这里的水最清澈。青海的山哟青海的水,山水相连高原江山多壮美……”一首《我们青海》唱出了青海山水的壮美瑰丽。那么,你真的知道青海在哪里吗?
三江源滋润中国,惠及着世界
说起青海,最有名的标签就是“三江之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这三条河可谓是大名鼎鼎,更在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江是世界水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其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而其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及山东省9个省(自治区),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总面积约为79.5万平方公里。
澜沧江流经西藏自治区、云南两省区,出我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是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河流,干流全长约4880公里。
作为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青海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关乎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近年来,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不曾停下脚步。
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规划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采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等20余项措施,旨在全面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2006年起,青海省取消对三江源地区的GDP考核,将生态保护和建设纳入考核内容。
2013年,三江源地区共增加降水42.91亿立方米,相当于300个西湖的水体容量。
2014年初,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
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2019年6月,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具有开先河意义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
如今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千湖美景”再度归来,藏羚羊、藏野驴、雪豹、白唇鹿等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恢复增长。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指出:“青海的源头活水,成就了青海,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我们将带着‘三江之源’的名片走向世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令世界瞩目
青海省不仅仅只有三江源,其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南部有三江源,北部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东北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西边横亘“万山之祖”昆仑山、世界自然遗产可可西里及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青海还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青海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更被视为北半球气候的敏感区和启动区、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有数据显示,青海的生态资源总价值18.39万亿元,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7300亿元。
2018年7月,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因地制宜提出了“一优两高”。从那一刻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了指导青海发展的蓝图和底气。王建军强调,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青海的具体实践,寄托着全省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就要领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法,用好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方法论,把握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大逻辑,不断拓展“两山”理论在青海的转化路径,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为推动发展转型,青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绿色发展: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全部注销,青海湖鸟岛沙岛、年保玉则等景区接连叫停 旅游 经营活动,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禁止非法穿越”,三江源1.1万户牧民为生态离开故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已成为青海干部群众的共识。
如今的青海,蓝天在增多,河湖在变清,绿色在拓展,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对此,王建军说:“重要的生态区位,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丰富的生态资产,巨大的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价值,让世界注目青海。生态美好,是最大的美好;生态安全,是最大的安全。筑牢生态屏障,保卫生态安全,为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护航,是青海义不容辞的责任,青海也邀请世界与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呵护美丽的地球家园。”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是资源王国、能源富集地,该省盐湖资源得天独厚,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105万亿元。青海省海西州有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察尔汗盐湖,资源储量达600亿吨以上。青海探明的锂资源储量1724万吨,占中国锂资源储量的83%、全球锂资源储量的60%以上,是世界新能源发展重要接续地。
此外,青海是中国的清洁能源示范省,太阳能资源超过10亿千瓦,风能总储量超过4亿千瓦,水能资源总蕴藏量2400万千瓦,水光互补发电项目全球最大。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青海没有海,却有集中成片的“蓝色光伏海洋”。距离青海湖南岸不到70公里的塔拉滩,昔日是荒凉单调的戈壁滩,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生机盎然的能源城。目前,青海省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世界上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最集中的地区。
丰富的能源资源,让青海持续刷新“绿色发电”的世界纪录。同时,青海省正在加快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 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已启动送电,截至2021年4月20日,已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绿电”100亿千瓦时。这条“绿电”外送大动脉的建成投运,为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有力支撑了青海高质量发展。2021年2月和3月,青海省新能源发电量连续两个月超过水电,3月日均发电量首次超过1亿千瓦时,成为青海省内的主力发电电源。展望未来,青海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30年,太阳能、风能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的宏伟目标。青海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高地,绿色发展已经使青海人民大踏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资源能源是青海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王建军表示,峰高极天、大江初流,地域辽阔、山川秀丽,江河蜿蜒、湖泊密布,资源富集、天作地成,备受眷顾的大美青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立足这些自然优势,青海不仅靠着“天时”“地利”,还靠着“人和”,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
开发利用太阳能,使之成为能源体系中重要的替代能源可以说是人类能源战略上的终极理想。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
世界最大太阳能电站
2008年12月27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 *** 与中国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宁市银龙大酒店签署了关于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投资建设GW级大型并网太阳能电站的合作协议书。
该太阳能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GW100万千瓦,其规模相当于目前世界太阳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第一个GW级太阳能发电站。柴达木太阳能电站在国内首创采用非晶矽薄膜、晶体矽混合的光伏电池方阵。首期建设规模30MW,首期投资金额约10亿元人民币,将于09年内开工建设。建成后,柴达木太阳能电站将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并网光伏电站。
在签约仪式上,青海省副省长、西宁市市长骆玉林指出,GW级大型太阳能并网电站落户柴达木回圈经济试验区,能充分利用柴达木盆地的太阳能和荒漠资源,对实现青海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也能带动青海省光伏产业各环节的发展,对青海省光伏产业步入规模化、产业化执行轨道具有重要意义,标志著青海向新能源大省、强省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性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双赢的必然选择。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州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以荒漠戈壁为主,太阳能资源丰富,是中国大陆建设大型荒漠太阳能并网电站的理想场所。该地区年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太阳辐射和日照仅次于 *** ,居全国第二位,是中国光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柴达木盆地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自然资源丰富。油气、盐湖等矿业资源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6.27万亿元。钾盐、镁盐、锂盐、锶矿、芒硝、化肥用蛇纹盐、石棉7种矿产保有量居全国首位,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主要矿种有24种。
2005年10月,中央正式批准柴达木作为全国第一批13个发展回圈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之一。这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回圈经济试验区,总面积25.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八个台湾省的面积。目前柴达木盆地已拥有格尔木工业园区、德令哈工业园区、大柴旦工业园区、乌兰工业园区四个功能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此外,青藏铁路与多条国道、格尔木机场在区内形成立体交通网,电力基础好,大电网基本覆盖全区。12月20日,青海省建行向柴达木回圈经济试验区提供了100亿元授信额度,以支援回圈经济专案发展。可见,柴达木盆地独特的地理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定位规划决定了该区域是目前中国大陆建设大型荒漠太阳能并网电站的绝佳场所。
如果这个太阳能发电站完工了,它将是迄今所筹建的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的两倍大。美国加州圣路易奥比斯波的太阳能发电站计划安装550兆瓦的薄膜太阳能装置,为美国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供电。
青海新能源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持有新能源发电工程设计资质和施工安装资质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国家专利30余项,曾三次中标国家西部省份无电乡通电工程,在我国大规模太阳能离网电站工程建设和重大并网示范专案研究及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科技发展集团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有能力商业化生产导电玻璃TCO的企业,具备完整的薄膜光伏产业链。全球知名的薄膜光伏公司美国Terra Solar是中国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Terra Solar设计并承建的大型光电建筑已被美国能源部列入美国光伏建筑推广示范工程,包括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四号楼、美国纽约Stillwell大街火车站光伏屋顶等。
青海新能源集团董事长张治民表示:“青海新能源集团与中国科技发展集团将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筹建工作计划,尽快迅速启动各项工作,力争早日建设完成太阳能电站的首期规划。”
昆明石林166兆瓦并网光伏实验示范电站
2008年12月6日,中国最大的昆明石林166兆瓦并网光伏实验示范电站专案举行开工仪式。昆明石林太阳能大型并网光伏实验示范电站位于石林县石林镇,总装机容量166MW,总投资91亿元。专案分为科普区和实验示范区两部分工程,分别由云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中科普区位于石林镇北小村,装机规模66MW,总投资35.8亿元,年平均发电量为7703.89万kwh,计划18个月建成投产,主要面向青少年、学生和国内外游客;实验示范区位于石林镇老挖村,装机规模100MW,年平均发电量为11828.5万kwh,总投资55亿元,计划22个月建成投产,主要面向国内外科研实验示范单位。
专案建成后,将成为云南省乃至我国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最具示范效应的专案,不仅将极大提升云南省太阳能利用水平,促进云南晶矽制备、矽片生产、电池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对我国大型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光伏装置产业、光伏科研设计院所提供一个大型的、全面的工程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