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思思
上周五,我收到一封邮件,邮件名称为《定名ET5!天美首款战略SUV将于下半年上市》,落款为“天美汽车”。
这个名为"天美汽车"、英文名"Skywell"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公关团队,已开始日常新闻稿的发布工作。这表明天美已经开始希求进入大众和媒体的视野。
简单概括之,天美汽车就是彩电“大王”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自金龙客车后进军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作品,不过,这位已入花甲之年的“60后”的造车梦,一直备受外界质疑。?
能否All?is?well??
天美汽车全称为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skywell,近同创维的“Skyworth”,同其母公司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一致,意在All?is?well(一切都好)。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11月1日,天美汽车公司正式注册,经营范围包括汽车整车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
天美汽车并非凭空而来,它是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沃新能源)出资2亿元建立的全资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为黄宏生,也就是创维集团创始人。
开沃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10月,以新能源商用车为主要业务方向,其中,南京金龙客车是开沃新能源最常见、最成功的品牌。
天美汽车成为开沃新能源从新能源商用车主营方向,入局新能源乘用车的落地品牌。在开沃新能源九家子公司中,江苏开沃主要承担开沃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的研发,其于2017年获得新能源双生产资质,2018年签约30万辆产能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
在成立仅1个月后,天美汽车在2019年12月中旬宣布其首款纯电动SUV车型将于2020年投放市场,并公布了自身“2+4+N”的发展规划,即未来五年内,基于BE、CE2个平台,发布4款新车,推出N项智能技术。
4月3日,天美汽车发布的新闻稿中称,“天美汽车官方正式公布了旗下首款战略SUV的命名——?ET5。天美ET5作为天美汽车“2+4+N”战略的首款车型,定位为中型SUV,将于下半年正式上市。”
跨界造车的“激情冒险”?
资历与实力,是能让那么多跨界大佬“敢于”加入新造车军团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格力董明珠、恒大许家印、宝能姚振华、神州陆正耀、乐视贾跃亭等一些热衷“跨界造车”的大佬类似,人称“彩电大王”的黄宏生,也按奈不住了。
网上有很多文章梳理了黄宏生这个“60后”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阅历和创业过程,作为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一手打造了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家电企业的创维集团。
前面已经提到,黄宏生通过创立开沃并成功收购南京金龙等动作,已经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实战了十年。
眼见着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势已成,中国消费环境日渐成熟,环保要求与日俱增,产业环境和配套一应俱全,已经在轻客、箱货型纯电动物流车上占到了先机、获取了丰厚利润的黄宏生,哪有不入局乘用车领域的道理?
当所在的传统产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格力董明珠、恒大许家印、创维黄宏生们,势必要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汽车,只是他们在现下尝试的一个路径之一,毕竟,之前已经尝试过颇多路径了。
如果说汽车人造车更擅长体系化的全盘掌控,那么跨界造车则让人血脉贲张,有冲动有热情有冒险精神,但是也很可能是激情有余、理性不足。
黄宏生就曾对天美汽车的诞生有过这样的解读,“我血液里还有一点冒险的基因,追求新的事业版图是我冒险的一种方式。”他把新能源乘用车称之为:“百年一遇的汽车行业喜马拉雅山”,把天美汽车的目标定位成了“振兴民族工业的一次全情投入”。
如此慷慨陈词,可见黄宏生的热血,以60多岁高龄选择艰难的汽车创业,固然让我们看到了坚毅的勇气,可是谁会不捏把汗呢?“冒险家”,是所有成功创业者的底色,但是在汽车这个极度重资产的行业,能不能挨到最后,可不单是“勇于冒险”就能够解决的。
“类似大家电”必死无疑?
回看新造车势力发展的这些年,可谓是从过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现如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浪淘沙进行时,潮水退去,谁会拍死在沙滩上?
如上文所述,天美整体入局汽车业并不晚,但是它完成商转乘的转型,包括揭开面纱、首款车上市的时间点,比许多新势力确实晚了太多。
2020年本来就是几年前各方默认的新造车生死窗口期,加上今年开局不利,又逢疫情,在这个“枯水期”的时间点选择上市首款车型,除非天美有绝杀之技。
但从近日这篇新闻稿披露的信息来看,天美ET5身上的亮点乏善可陈,无非是“与创维共同开发的Skylink智能网联系统”、“续航可达?500公里”、“配备HEPA空调滤芯”等。但是这些产品质素,对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电动车,也很常见。
天美汽车称其理念是,“要让汽车成为类似大家电一样,人人都能消费的‘移动智能产品’。”
家电产业俨然已是夕阳行业,为什么还要做“类似大家电”,这就是一个让人想不通的问题。
汽车是一个全新的未来智能终端,是高投入、高人力、高知识的三高行业,上下通达,连接了无数个产业链,其投入都是数百亿为单位,绝不是“类似大家电”。
5年50万辆的“疯狂”?
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在“去泡沫”阶段,补贴不再诱人、资本也不再疯狂,“末尾淘汰”正在成为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
喊着造车多年却一直未实现交付量产的造车新势力也不罕见,如果这个时候还有新造车进入这条赛道,行业内外都会充满了质疑的声音。不看好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创业池已经没啥油水可捞了。
在黄宏生去年12月对外披露的时间表里,到2025年,开沃汽车的收入要突破1200亿元,其中实现大客车、轻型客车、乘用车年产销量分别是3万辆、7万辆和5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00亿、200亿和500亿,此外零部件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00亿。
其中天美汽车预计乘用车的产销量是50万辆,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只有5年时间,就现在这个汽车行业面临的“枯水期”,要完成50万产销量、500亿收入,黄宏生也是很“疯狂”了。
首先是造车体系和经验,尽管已经运营金龙客车数年,但在业内看来,从新能源商用车转到客车方面,天美汽车优势不会十分明显。乘用车的造车技术难度与复杂度,较商用车大得多,无论是电池还是平台,都要从头做起,前景是否明朗都是未知。
另外在融资方面的困难程度,可以参考2014年成立的小鹏汽车,5年融资了近170个亿,即便如此,小鹏汽车直至2019年年底的交付计划也只是4万台,相较于砸进去的170亿巨额成本,依然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更不用提三年亏损231.4亿元,股价下跌超80%的蔚来了。
那么,天美汽车到底融了多少钱,能否支撑起造车这一需要不断烧钱下去的重资产行业?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传统车企代工?新车的产品力如何?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均是未知数。
“人总是在幸与不幸间游走,这才是人生的最大幸运。”这是黄宏生很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想来也是他大起大落之后的肺腑之言。
不知道天美汽车于他而言,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董明珠造车梦仍未断绝,格力真的能开创新型汽车企业吗?
2017年3月,宝能集团以10亿元的资本注册了宝能汽车有限公司,随后,宝能集团又斥资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的股份,获得汽车生产资质。两年后,宝能又花费16.3亿元收购了长安PSA的50%股份。两年间,宝能靠着和吉利一样买买买,一下子成了两大汽车品牌的大股东。
事实上,宝能原本并不是一家汽车产业的公司,甚至和汽车行业没有任何关系。宝能集团的业务核心在于金融和实业,包括地产、保险、物流、医疗和农业等等。3年前,宝能突然跨界进军汽车产业,并且把汽车定义为了战略实施的核心产业。
在国内市场,大型企业跨界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很多企业都同时经营多种不相关的产业,如果要提起汽车企业跨界的案例,那么海马汽车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海马因为跨界做房地产而赚了不少钱,结果把主业都荒废了。而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的,格力集团也是一个好例子。
和董明珠一样,宝能跨界造车也不被行业看好,质疑和不理解的声音源源不断,不过宝能似乎对汽车行业的前景有着十足的信心,短短两年间就投入近百亿收购汽车品牌的股份,并且收购的都是一些不被市场看好的品牌。
那么宝能跨界造车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其实宝能进军汽车行业,看上的就是新能源产业这块大蛋糕。从2013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就开始逐渐扶持新能源汽车,随着补贴和优惠政策的增加,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和占比都在不断增加,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但其实新能源市场比起传统燃油车市场而言依旧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比起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从内燃机、变速箱和底盘转变成了电动机、电池、电控系统。在三电技术方面,大部分车企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宝能在这个时候入局是完全有可能追赶上其它主流国产汽车品牌的。
造车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是对于宝能最大的考验。宝能的当务之急显然是快速整合资源,将收购的股份利用起来,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快技术研发,早日打造出能让市场认可的好产品。
在2019年的上海车展,观致汽车就已经向市场释放出其最新的新能源战略,比如观致亮相了最新的MILE?II概念车,同时发布了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平台:EV-Platform。该平台提供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最大功率500kW,搭配120kWh高压电池,0-100km/h加速时间不超过4秒,续航里程可超过500km。此外其还配备有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四轮转向技术,保证优异驾驶性能的同时,还可适配多种级别车型的开发需要。
当然了,跨界造车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宝能也将会面临着众多的问题,最终的结果也难以预料。但基于整个汽车市场环境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或许确实是一个入局的好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有消息称,格力电器与威马汽车将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等智能化相关领域,以及整车制造相关、高端设备输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格力方面表示,此次格力电器与威马汽车的合作还将共同探索在渠道方面合作的可能性。据格力电器相关 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格力已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本田等多家汽车企业达成合作,探索路径也基本相似。
格力内部人士透露,董明珠对汽车领域一直保持浓厚兴趣,多次促成格力与车企的合作关系。此次格力与威马汽车的合作,进一步进入整体制造相关产业,是否意味着董明珠离其“造车梦”的实现又近了一步?格力正式进入整车制造?近日,格力电器与威马汽车的合作备受外界关注,然而实际上,格力电器已与多家车企牵起了手。
据了解,一汽大众在成都、佛山、长春等多地的生产制造基地的项目及厂房,大多采用了格力的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格力还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第三基地综合站房制冷站项目、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广州的生产能力扩建项目等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不过与此前双方主要在汽车空调等零部件和中央空调等领域产生的合作不同的是,此次格力电器与威马汽车的合作将在整车制造相关、高端设备输出等方面展开,并打出了车家智能互联的旗号。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剑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G时代来了,如何实现产业和技术互联是很多企业都在探讨的。但对于汽车业的跨界者来说,要想进入门槛较高的这一领域仍在存在较大难度,合作就成为它们打开市场空间的路径。格力此前一直在智能家居、智能制造领域布局,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资源,与威马汽车合作意味着其在汽车领域的涉猎更深,但格力对智能制造的布局还有待进一步铺开。”
不过此次,格力与威马汽车合作,是否就意味着格力将全面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呢?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格力和威马汽车的合作可能更多在零部件、智能制造、智能系统上,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但双方真正在整车上全面合作难度较大。”
他认为:“近几年,众多企业都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却对行业认识不清。汽车制造业门槛高,需要企业持续进行研发,且研发不能停,还要大面积建网,企业必须进行持续地、大量地投入资金、资源。但目前新进入的企业中,真正能够在汽车行业有所建树的不多,甚至很多新进入者已经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