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分析的实施路径
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技术体系各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价值分析的前提是不降低产品质量,不是简单的“降低配置”和“粗制滥造”,而是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感知不降低前提下,主要从以下八个路径开展价值分析工作。?
一、材料替换
原材料成本一般占零部件成本的50%以上。为了降低零件成本,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材料上,材料替代是常见的方法之一。材料方面,将高成本原材料的规格型号调整为低成本原材料的规格型号,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系统综合
随着汽车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四个现代化的到来,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们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台行走的“智能机器”,这将导致电子控制单元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随着电子技术的逐年迭代发展,为平台架构集成和系统集成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共享和减少系统控制单元(硬件)的数量,电子系统的集成将带来更大的成本和空间节约。
三、结构优化
从零件结构角度进行设计优化,包括优化设计结构、二次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简化结构、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剔除无用零件(弹簧、紧固件)等。比如门密封条系统优化了挤出胶条的截面积,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优化了截面积,最终达到低成本、轻重量的效果。另一个例子是冷却系统的水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四、功能优化
有必要研究零件设计成本与配置功能之间的关系。零件的功能与客户的感知价值有关。因此,有必要研究零件设计成本与顾客感知价值之间的关系。
五、国产化
整车部分零件或二次件从国外进口。由于采购渠道单一,竞争不充分,零部件国产化应及时推进,兼顾高关税、物流和管理成本
六、轻量化
单独实现零部件轻量化或低成本相对容易,但轻量化和低成本两个维度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和矛盾。例如,铁可以变成铝,固体可以变成空心,铸件可以变成锻件等。为了实现更轻的重量,这通常会导致双倍的设计成本。因此,如何实现轻量化、降低设计成本,是对每一位设计工程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验。轻量级程序分析可以借助计算机拓扑分析等工具进行。常见案例包括压缩机底座支架的优化、电子换挡旋钮底座支架的优化、车身钣金零件的减薄。
七、消除冗余设计
一些设计工程师盲目追求“完美与美好”的理念和“技术至上”的意识,而忽略了客户群体的本质需求。主要表现为安全系数增加不当,高标准或长寿命元器件使用不及时,公平偏差范围持续缩小,加工精度不合理增加。这些都是过度设计的表现,设计工作并没有从一个“科技商人”的角度去考虑和实施。
八、通用化
这是价值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推动开发可以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开发成本,便于库存管理和售后维护。同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设计成本,最终分享规模效应带来的收益和成果。常见案例包括全车高低压线束连接器的统一品牌型号,电池、油箱、VCU、行人低速警示装置的推广。
以上就是价值分析的实施路径,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撰文|张传宇?编辑|路由社
“金九银十”之后,中国车市会走向何方?
因为中国农历春节和节前集中消费的缘故,向来以公历为运行时间标尺的汽车市场,往往会在春节前迎来一波市场的“小阳春”。
于是,夹在9、10月与春节之间的11、12月,也会在企业冲刺年度销量目标、中国消费者特定消费习惯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变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后疫情时代的2020年广州车展,也以超出行业预期的存在感,一定程度上给11月中国车市的销量走势增加了变数。
11月的中国车市运行情况到底如何?其中又蕴含着哪些看点呢?在12月的年终销量靴子落地之前,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连续5个月增长8%的背后
首先,11月的车市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再次反弹。
昨天出炉的乘联会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狭义乘用车市场产量数据为227.8?万辆,同比增长8.0%,环比增加11.6%;批发销量226.3?万辆,同比增速为11.3%,环比增速是9.2%。
此外,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了208.1万辆,同比去年增长8.0%,环比增长了4.5%,实现了连续5个月8%左右的增速,也再次刷新了近两年连续高增速的记录。
具体来看,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也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连续低迷了31个月之后,首次再度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而且,产量、批发量同比涨幅扩大,批发量、零售量同比超过预期,表明“金九银十”的传统汽车热销季后,汽车消费旺季并没有在高位进行月度回调,终端消费需求在持续强势回暖,行业景气复苏态势进一步强化。?
再来看各细分车型市场。
数据显示,11月,轿车、SUV、MPV三大细分市场,批发销量分别为104.7万辆、108.7万辆和?12.9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8.2%,7.5%和-11.4%。其中,轿车、SUV?市场的月度销量,连续五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而MPV市场销量的降幅自九月、十月的基础上有所扩大。?
具体分析来看,11月,在SUV细分市场,B级SUV车型的销量,同比去年11月增长了32%,A级SUV车型同比增速则达到了10%。在这背后,大众、丰田等合资SUV车型走势较强,自主品牌阵营,长安、长城等品牌的SUV车型表现突出,但自主品牌的SUV生产量,同比还是下降了10%。
在轿车市场,豪华品牌的带动效应依旧明显。其中,B级轿车销量在11月同比增长了16%,C级轿车同比更是增加了30%,同期A轿车则同比下滑了4%。
对于MPV市场而言,高端和入门市场仍然是其中最大的玩家。尽管在北京车展,自主与合资品牌展示了诸多MPV新车型,但这些新车11月尚未迎来正式上市,对于市场的搅动作用也不可避免地要被延后。
三大品类市场的异动背后,也透露出品牌阵营的不同走势。
11月,豪华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7%,环比10月增长5%,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特征,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依旧旺盛。同期,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只增长3%,但是环比10月增长了1%。其中,日系、美系品牌份额持续走强,同比市场份额增加了3个百分点。
回到自主品牌阵营。
11月,自主品牌的传统强势阵地———SUV市场的下滑,揭开了自主品牌销量发展的困境。
自2018年11月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下降。11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增长9%,环比10月增长9%,整体市场份额为39.1%,处于历年来的谷底状态,仅好于2019年同期,同比市场份额只增长了0.4%。
岁末车企排名仍有悬念
作为全年销量统计的倒数第二个月,11月的销量情况,很大程度上为全年车企销量的最终排名进行了彩排。只是,在具体品牌阵营中,名次的角逐仍然充满了变数。
先看销量总排名榜单。
11?月,在车企零售销量榜中,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仍稳居排行榜前两名。自主品牌表现较强,在前十中占据4个席位。入围车企相比10月没有太多变化。
从榜单来看,上汽通用、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均实现较强的增长,上汽大众则延续两位数下滑的态势。出人意料的是,吉利汽车11月也出现了销量同比下滑的情况。
具体来看,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之间的销量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一汽-大众11月零售销量为22.3万辆,同比增长7.9%;而上汽大众再次下挫超过10%,11月零售销量同比下滑23.4%至15.1万辆。2020年,上汽大众的月销量已经连续下滑了11个月。
可见,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走上反弹、回暖的快车道,但是上汽大众却在逆市场趋势而动。背后的原因,路由社已经在《阵痛之年,上汽大众何以反弹?》一文中做了详细分析。如今,在产品投放小年,上汽大众或许将延续下滑的状态,直到触底反弹。
或许,帕萨特在中保研最新一次碰撞中的好成绩,能够短期内刺激销量的回暖。但是,前不久曝出的“芯片短缺”的“黑天鹅”事件,仍然为南北大众尤其是上汽大众的后续销量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缺芯”事件还将影响到年度合资车企最终的排名。11月,上汽通用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14.5万辆,同比增长13.2%。从数据看,上汽通用与上汽大众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距离最终排名还有12月一个月销量的距离,两者孰胜孰负还有很大变数。
对于日系合资品牌而言,2020年更像是产品加大投放、更新,等待2021年持续增长的一年。此前,路由社已经详细梳理过丰田、本田、日产在2020年的产品动作,从2020年月度同比增长速度看,2021年日系将持续挤压美系和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其中并不包括后进的小众日系品牌。
2015-2020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排名
再来看自主品牌阵营,虽然11月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9%,低于行业平均增速,但自主品牌龙头车企销量远超行业平均增速。预计,未来头部自主车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其中,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增速分别为24.3%、36.8%、18.5%。这三家销量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爆款车型的放量:比如长城汽车得益于H6车型的稳定增长,大狗等车型的增量;长安汽车的UNI系列车型,已经取得月销过万辆的成绩;上汽通用五菱则通过分拆品牌、持续投放新车,最终抵消了年初的弱势,在年底最终回归正增长。
如上文所述,11月的自主品牌阵营,最让人意外的当属吉利汽车。在素来以冲刺年度销量目标为导向的11月,吉利汽车同比下滑0.9%,或许让很多人难于理解。
路由社认为,2020年,吉利汽车也处于产品切换的周期内,原先的车型都会转向基于BMA、CMA等平台开发,部分老款车型的销量不可避免受到了一些冲击;而且,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车型研发与销量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这也成为整体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不过,距离全年132万辆的销量目标,吉利汽车仅有15.4万辆的差距,这一数字在12月完成或许不是难题。
另一方面,二线豪华品牌阵营,同样面临着与合资、自主品牌一样纠结的排名问题。
数据显示,11月份,凯迪拉克品牌完成销量24,307辆,同比增长45%;1-11月累计销售202,483辆,同比增长4%。同期,雷克萨斯品牌终端销量为20,632台,同比增长6.8%;1-11月,雷克萨斯累计销量达到了202,647辆,同比增长12.4%。
从月度销量看,凯迪拉克依旧十分强势,但雷克萨斯凭借前11个月积累下来的优势实现反超,累计销量暂时领先。不过,如果凯迪拉克12月的销量进一步扩张,依旧有望保住头名位置。
此外,一汽红旗在11月共售出2.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00%。1-11月,一汽红旗累计销量为17.82万辆,同比增长102%,屈居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之后,超过了沃尔沃汽车。
2020年,尽管一汽红旗还无法向二线豪华品牌头名发起最后的冲击,但是下半年H9的上市,已经为一汽红旗提供了不错的上升势头。加上最新上市的E-HS9,一汽红旗或将在2021年实现对上述两家车企的超越,位列BBA之后。
新能源市场高低双双走强
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已经实现连续两月同比倍增。?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7.9%,环比增长?25.0%。其中,纯电动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122.3%;插电混动销量为3.0万辆,同比增长160.0%。
11月,电动车高低两端强势增长趋势明显。其中,A00级车销量4.8万,份额提升到纯电动的32.0%。B级车占比23.0%,同比增长较强。价格分布范围的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11月,EV车型的主要销量集中在5-15万、25-30万这两个价格区间,两者合计销量占比达到了69%。
这背后,主要是特斯拉Model?3和宏光MINI?EV的销量拉动。数据显示,11月,宏光MINI?EV的销量达到了33,094辆,特斯拉Model?3则取得了21,604辆的成绩。
对比车型数量分布和销量分布,EV车型25-30万的价格区间内,车型数量明显少于销量数值,这就表明特斯拉以Model?3单一爆款车型,拉动了整个区间的增长。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这一市场竞品的缺失。
从数据看,比亚迪汉EV已经走出前期交付的低迷,在11月销售了7,483辆,而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轿车及SUV产品,尚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同理,EV车型在15-20万区间销量数值明显低于车型数量,这就表明该价位区间EV车型竞争力不及其他价格区间,也侧面导致了新能源市场高低两端强势增长的局面。而这一区间正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初期产品投放的区间,说明产业亟待升级转型。
再看新能源车企的数据。
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三名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3.6万辆)、比亚迪(2.6万辆)、特斯拉中国(2.2万辆),三家车企合计占到了11月新能源车总销量的?46.5%。
此外,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型实现月销超13,000辆,广汽埃安则凭借Aion?S车型取得了超过50,00辆的月度销量,而奇瑞和长城汽车在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超过了6,000辆,但都集中于A00级车和A0级车市场。
同期,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表现同样优秀。
其中,蔚来11月累计交付5,291辆,同比增长了109.3%。分车型看,蔚来ES8交付1,387辆,蔚来ES6交付2,386辆,蔚来EC6交付1,515辆,实现了车型的均衡增长。
此外,小鹏汽车在11月累计交付了4,224辆,创下了2020年单月销量最高记录,同比增幅高达342%,环比增长了38.9%。而且小鹏P7单月累计交付达到了2,732辆,环比增长了30%。同期,理想ONE在11月累计交付数据为4,646辆,相比10月环比增长25.8%。
路由社认为,伴随北京增加放号2万张新能源车指标、上海恐慌性抢购新能源车的势头,以及企业销售目标的最终达成,12月的新能源车市有望持续实现高增长。?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在各级城市中,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呈现“限牌限行>限牌>限行>其他”的明显特点。后续,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会从有路权牌照优势的一线、新一线城市开始,随着差异化车型的不断推出,逐步渗透到二、三线城市,以及四、五线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中国当下的销量,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限牌限购城市,后续随着Model?3车型价格的下探和国产ModelY车型的推出,特斯拉中国在限牌限购及三四线城市的销量,有望再次拓展,从而对其他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自主品牌,形成更大的市场挤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