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对于新能源 汽车 的影响就好比苹果对于智能手机的影响,有先驱者风范,从产品理念到产品性能,从每个创业型公司都特别强调的“梦想”,到为梦想的投入特斯拉都是行业的佼佼者。
单丛技术层面说,特斯拉开放性的技术竞争和技术共享精神就已经是别的 科技 公司所不能企及的,特别是今年年初,老板马斯克宣布,向全世界免费开放其所有的技术专利,任何公司都可以无条件的使用。在他们的专利里面解开了很多现在正在困扰业内的技术难题,如电池隔膜技术、热失控管理技术、极速电机技术等,马老板说如果有一天特斯拉一台车都卖不掉了,说明特斯拉不配为人类拥有,他不惧怕任何竞争。
就具体的技术而言,特斯拉能够为业内称道的是它的无人驾驶技术,其L3级自动驾驶已经非常成熟,也就是环境限定自动驾驶,驾驶员只需要手放在方向盘上,车辆自动行驶到目的地,驾驶员的作用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介入即可。在中国销售的车辆大多通过OTA技术升级后就可以实现。而在国外的车型部分已经具备L4级自动驾驶,即全路况自动驾驶,配合智慧交通系统和V2V通讯系统,基本不需要驾驶员介入。另外在自动驾驶数据方面特斯拉是最早进行该项目的,拥有世界最为强大的自动驾驶数据库,这些运行数据是特斯拉的宝库。要知道在自动驾驶方面我们还处于L2级,也就是辅助自动驾驶,而且还不是很成熟,至于自动驾驶数据库,除了比亚迪有一点外,其他商家几乎没有。
其次,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技术也在业内领先,和松下共同研发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轻松达到260WH/Kg,而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极限是300WH/Kg。而刚研发的超级电池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00公里,这对于其他车企来说只能想想而已。今年六月份其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推送新的车载程序后,市场上运行的“毛豆3”和“毛豆X/S”车型的续航里程全面提升5%,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技术由此可见一斑,目前世界上只有它正真做到了通过软件手段提升续航里程的。在充电方面,特斯拉可以实现240千瓦的超级快充,国内最高的是120千瓦,还是在特定场所才会有。
另外,特斯拉的“一键召唤”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跨市召唤了,试想一下,你在手机上轻轻点一下屏幕,车子自动从远处开到你身边的感觉,是不是很酷。刚发布的特斯拉皮卡的不修钢车身上采用的30X高强度钢,是通过 汽车 新型材料应用提升安全性能的创新。你若您细细观察,其实还有很多技术是市场上根本没有的,这就是特斯拉值得炫耀的地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特斯拉,一家美国新能源企业,老板马斯克是造火箭的。这样的人造出来的车,自带光环,粉丝特别多。比如最近国产的毛豆三几番调价,老车主自封为“国产韭菜”,也不乏新车主前仆后继。要知道,特斯拉月销量稳定在一万辆以上,就是因为粉丝太多了。
其实单论特斯拉的车来说,最具性价比的就是国产的毛豆三了,但是这车跟国产新能源车比起来还是差点意思的。比如内饰过于简陋,续航在同价位更短,各种套路接踵而至等等。但是买的人还是特别多,想来特斯拉总有些吸引人的 科技 ,不然光凭特斯拉的车标可没那么好使。
特斯拉目前最牛的地方,除了电池管理,也就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了。
电池管理其实在早些年算是特斯拉的技术强项,但是随着近来电池密度的提升,各种无模组电池包的运用,特斯拉那套电池管理技术,已经达不到领先水平了。
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才是特斯拉最牛的地方,远超同行。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之所以强,是因为特斯拉做到了软件,硬件,算法三位一体,成了一个闭环,别人看得懂,但是越追距离越远。
特斯拉的硬件部分,首先是各类传感器,包括八颗摄像头,一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特斯拉的八颗摄像头,车头部分有三颗三目摄像头,分别侧重长焦,标准,鱼眼功能,提供前视图像。剩下的摄像头,分别位于B柱,后翼子板。这些遍布于车身的八颗摄像头,可以做到360度无死角获取车身周围环境图像。
除了传感器,特斯拉还自研了处理器AutoPilot HW3.0,提升了芯片算力,可以更好更迅速的识别各种标识,各种潜在威胁,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应对。
有了硬件做基础,还要算法跟得上,而算法需要大量的实际道路数据做基础不断的更新优化。论实际道路数据量,特斯拉应该是排在前三的。
有了硬件和算法,再加上特斯拉将地图软件与自动驾驶高度融合,做出美观的UI,清晰明了的动态图,一切都很和谐。
汽车 未来的风口在于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作为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会是各大 汽车 主机厂的发力点。是选择交钱给巨头做适配方案,还是如特斯拉一样自己做?
牛在电池容量,电池控制技术。特斯拉是用心造车。电池跑了20万公里还能达到80%的原续航里程。这个燃油车都做不到。
因为和拼多多之间的新闻沸沸扬扬,让我们对于特斯拉的关注又提上了一个台阶。到底特斯拉有什么样的优势呢?这确实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关注。
其实,我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你就知道它的优势了,我们就拿现在市面上正在出售特斯拉Model S来说,它的设计续航里程为660公里,支持15分钟充电约为230公里。
其实,在这里你就能够看到特斯拉的优势——电池。我们可以在之前的一段新闻中,可以管中窥豹,看到特斯拉的技术优势。特斯拉发布了第三代起级快充,5分钟能充电跑120公里。
特斯拉不仅仅在电池方面有优势,自动驾驶也是极强的。使用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外,通过,超声波传感器以及运行全新的、由 Tesla 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其中包含处理视觉影像、声纳和雷达的软件等等,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因此,这些内容反而造就了大家对于特斯拉期待和使用。其实,为何特斯拉能够如此拒绝拼多多的团购,实际上因为特斯拉的直销措施,就是它能够获得关注的原因之一,它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坚持被打破。
特斯拉技术牛在开启了“软件定义 汽车 ”的先河,一下子让电动 汽车 从制造业跨到了高 科技 行业,也引领了国内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等加速进入电动 汽车 行业的兴趣,因为国内高 科技 这些企业最在行。
先说第一点:电池管理这一点是特斯拉最重要的一笔,之前其实电动 汽车 都卡在续航上,续航太短意义不大。业内一直都想着做大电池,但是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松下的小电池,几千节小电池做成电池包,成功的把续航做上去了,那为了把这几千节小电池管理好,特斯拉做了一个电池管理系统,把系统集群管理的概念带入进去,成功了。
再说第二点:整车OTA
特斯拉之所以能做到“软件定义 汽车 ”,根本上还是把车内所有的硬件都打通了,为了做到这一步,特斯拉所有硬件基本都是自己编程,纳入整体的规范中,利用OTA可以做到任意的对 汽车 进行配置的调整。
最有名的是当时参加一个测试,刹车距离不合格,然后一周后,通过OTA更新了系统,刹车距离成功缩短了6米多,测试合格了。
再说第三点:自动驾驶
现在只能算是辅助驾驶,Level2级的,算是业界商用中最好的辅助驾驶技术了,而且马斯克根据未来的发展,选用了摄像头来做机器识别的技术,采用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来完成最终的Level4级、Level 5级的自动驾驶,辅助以毫米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
其实特斯拉对电动 汽车 行业的改变不止于软件,但是软件对于特斯拉来说是最重要的,当然其在成本控制、供应链合作方面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2021年估计可以实现全车的零配件国产化,肯定对于国内产业链也是极大的带动。
对于特斯拉人们喷得最多的是电池蓄能问题,但是最牛的也是在它是新能源的代表,电池的蓄能和环保的成功品。
结合背景来分析,在资源有限和匮乏的时代,资源格外显得重要,国际新闻中我们还常常听到美国虎视眈眈着中东地区,压迫着中东地区石油的出口,其实是能源问题让美国人开始担忧。
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头看一看,以前从出门走路到如今的,飞机,地铁,铁路和 汽车 代步,都是需要能源的消耗来来为人们创造价值,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大,能耗也随之增大,开始逐步出现紧缺现象,这个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人们都说第三次工业革命谁会成为主导?从全球的大局观的角度看来,能源的创新有着最大几率标志着第四次革命的开始,本身地球就是一个容器,就像一个杯总有装满水的那一刻,地球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想象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飞机还能再飞向天空?火车还能在轨道上行走?,估计 汽车 都已经成为一堆废铁,地球能源耗尽的那一刻人们呼吸都是困难。
就在这样能源紧张的情况下,特斯拉开启了电动能源的新篇,利用无限的太阳能转换为 汽车 的供能,采用7千多节的1865号电池代替了汽油的消耗,因此节能技术的创新在特斯拉身上显露出了光环,也是好多人愿意为特斯拉买单的原因。
特斯拉开启能源创新的新篇章,也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能耗的增加,能源创新的脚步也不会停止下来,未来还是充满着希望。
编者按:他们创办的公司或已是独角兽,或刚启动种子轮,或已家喻户晓,或长期身居幕后,或正起于微末,但他们都是中国新经济的微观脉搏,是这轮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微观主导者和实践者,不同行业成千成万的他们的身影汇聚,投射变革的洪流。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曾乐)讯, 那些离开蔚来的人里,有的选择了创业。
“我们刚把办公室从嘉定搬到虹桥,这边更方便些。”走进办公室,前晨 汽车 创始人兼CEO黄晨东向新能源日报记者介绍道。
黄晨东直言,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从他个人履历中或可窥见一二:
曾任上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的黄晨东,于2015年3月加入蔚来,先后负责蔚来整车开发、自主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电动力工程等核心业务,后升任蔚来高级副总裁,直接向蔚来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斌汇报。
“还是想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黄晨东如是说。
“从0到1”:离开蔚来,选择创业
在蔚来任职5年后,去年6月,黄晨东决定离职并开始创业。
对于创业方向,他没有选择已是一片红海厮杀的乘用车市场,而是一头扎进了新能源商用车市场。
天眼查信息显示,前晨 汽车 成立于2020年9月25日。彼时,黄晨东离开蔚来仅3个月。此后,前晨 汽车 获得了来自光速中国的千万级美元融资。今年3月,前晨 汽车 与江阴高新区正式签订项目投资协议。
黄晨东向新能源日报记者介绍,公司目前研发团队超100人、拥有26项专利。“预计今年年底,整个公司约有200人。”
新能源日报:大家比较好奇,您为什么会离开蔚来?
黄晨东:我在蔚来有五年时间,在这期间,我帮蔚来的研发框架都搭好了,完成了“从0到1”的建筑。我更喜欢做“从0到1”这样具有创造性的事情,加上我个人有些小情结,所以就决定去做新能源卡车这个方向。
新能源日报:确定方向到正式创业,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黄晨东:其实这中间有一些颠簸。一开始是我们是准备从重卡切入,但发现得做氢燃料重卡才有机会,经过调研,得知重卡市场化推进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很多年的积淀,于是我选择了当下更适合市场、也更被市场需要的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电动轻卡。
新能源日报:如何适应从业者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
黄晨东:实际上,在蔚来的这段经历对我有很大帮助。正因为有了蔚来的经历,我也敢于走出来自己独立创业。蔚来本身是家创业公司,我在其中也一同经历了很多里程碑事件。至今为止,总体看来前晨 汽车 目前发展还相对比较顺利。
新能源日报:前晨 汽车 目前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发布了两款车,您怎么看这样的发展节奏?
黄晨东:从行业技术来看,比起乘用车,商用车的发展相对后知后觉,中间会有4-5年差距。也就是说,当前整个商用车市场的发展,大概相当于2015年左右的乘用车市场,所以大家最近可能听到很多企业都在对商用车进行一些创新。
再看前晨 汽车 ,我们需要持续保持这种快速的节奏,尽快把产品推向市场、接受市场检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立足于市场。
新能源日报:在您看来,前晨 汽车 目前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
黄晨东:我们已初步建立起一支能够打仗的团队,具体了智能、整车等核心能力。但我们现在还处于开拓市场阶段,尚未真正去市场中打仗。这需要我们真正把车卖出去,在市场上真刀真枪地比拼。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进一步打动市场。
新能源日报:“进一步开发产品”具体是指?
黄晨东: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产品矩阵,现在已经开发了轻卡,还要继续拓展面包车、重卡,这些都是商用车市场所需要的。
“从1到2”:发布两款车型
近日,前晨 汽车 发布了前晨EC1、前晨iC1两款新能源车型。
具体来看,前晨EC1是一款由前晨 汽车 与中国重汽海西联合研发的4.5吨级智能网联纯电动轻卡,并将于今年9月量产上市。据介绍,其实际满载续航大于220km,采用前晨全正向开发的“视野”电动平台。
另一款轻卡车型前晨iC1,由前晨 汽车 自主开发,拥有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配置1个毫米波雷达,5个固态激光雷达,18个摄像头。据悉,该款车型将于明年第四季度量产。
目前,前晨 汽车 搭载的动力电池为长城 汽车 旗下的蜂巢能源。
新能源日报:新发布的产品应用场景在哪里?
黄晨东:在城市,城配物流的短途运输。因为轻卡还是城配为主,重卡以城际物流为主。
新能源日报:新产品可以理解为是后驱车?
黄晨东:对,是后驱车。货车的后驱车其实更好,因为不需要驱动轴、传动轴,所以它可以承载更多重量。
新能源日报:新产品的量产节奏和计划如何?
黄晨东:我们预计会在明年第四季度量产,但也许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一是在江阴市政府的积极帮助与推进下,我们正在进行获取相关生产资质的准备工作;二是我们的生产线正在积极准备中,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快的速度,将量产工作推进起来。
新能源日报:产线是在江阴?具体产能如何?
黄晨东:我们计划在江阴建设一个独立的生产线,会分期、分批去建设,总产能预计为10万辆,大约分5年进行。也就是说,可能先建2万辆产能、再扩展2万辆,依次推进。因为一开始如果用不到产能,也是种浪费,倒不如慢慢增加。
目前我们还是找重汽海西代工。而我们在江阴的生产基地正在装修,本月(8月)底办公室会装修好,试制车间大概会在11月装修完毕。预计从明年开始建设属于前晨的生产车间。
新能源日报:产能达到多少时,公司可以实现盈利?
黄晨东:我们有大概估算过,只要大概达到年产量11000台,就基本上可以达到平衡,之后高于这个数量就可以实现盈利。因此时间周期约为2-3年。今年只是刚开始,明年可能会达到上千辆,预计后年有机会实现盈利。
新能源日报:量产计划会受到“缺芯”问题影响吗?
黄晨东:因为我们今年的量不算大,所以还好,但也受到了一些制约。明年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现在看来,“缺芯”问题应该会在明年6月左右有所缓解。
新能源日报:新产品的价格区间大致如何?
黄晨东:我们的第一款车的价格是16-18万左右,我们还没公布iC1的价格。目前的大致想法是如果不算上自动驾驶和智能货舱的部分,应该不会和16-18万这个价格区间偏离太大,这可以说是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自动驾驶和智能货舱系统也可作为选配,会有一个增项价格。
新能源日报:渠道方面的布局会不会重点面向部分地区?
黄晨东:我们会先在上海、江阴、成都、深圳这四个地方进行重点开拓,然后再往全国各地区去铺。因为成都、深圳是推广新能源车最好的市场;我们就在上海,制造基地在江阴,我们在这两个地方有一定的地域优势。
新能源日报:前晨 汽车 产品看似相对智能化,这其中的成本如何?
黄晨东:如果不算自动驾驶的一套系统,成本就基本可以控制得住,因为自动驾驶确实是昂贵的。我们把自动驾驶作为选配,根据用户需求来确定是否安装。我们整个产品,可以理解为定制化,包括在量产方面也会进行一些改进。
“从2到X”:进击新能源商用车战场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黄晨东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节奏”。
新能源日报:您觉得现在是个比较合适的入场时间吗?
黄晨东:从技术层面来看,现在整个电池产业链、电机产业链都已经比较成熟,就看人家愿意不愿意跟你合作,拿到更好的价钱。如今整个产业链已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新能源日报:对于前晨 汽车 而言,下个月(9月)是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
黄晨东:对,下个月我们会开始在产线上生产。第一批先生产30台车,并推向市场、卖给客户。我们手里目前已经有些意向性订单,包括狮桥、地上铁等。
新能源日报:在发布会现场,我们看到邀请的嘉宾里有货拉拉,双方是有什么合作吗?
黄晨东:目前我们和货拉拉是在商谈合作模式的阶段,具体合作内容可以静待后续我们的官方发布。
新能源日报:公司之后会涉及冷链物流吗?
黄晨东:冷链我们后面会有布局,具体布局的话,可以关注后续我们关于产品规划的更新信息。
新能源日报:目前有在谈新的融资吗?
黄晨东:是的,我们有在进行B轮的融资洽谈,在完成整个B轮融资,届时我们会正式对外宣布,还请期待。
新能源日报:是否会有上市计划?
黄晨东:我们会首选境外上市,因为我们本身是一个外资公司的架构。
新能源日报:前晨 汽车 未来2-3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黄晨东:我们今年接下来要开始打造面包车,明年面包车也要上市,这样到明年我们就既有轻卡也有面包车。同时,现在我们在开始做重卡的样车,明年可能要进入重卡的开发,预计2023年那样将重卡推向市场。这些车型都是围绕货运物流场景。
乘用车赛道确实太挤了,没有个100亿元放在那里,就别跳进去,跳进去了也是“死”。
新能源日报:您认为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中,大家应该重点关注什么问题?
黄晨东:人性化、买得起、赚得多。
新能源日报:有人说,做自动驾驶研发绕不开整车厂,您怎么看?
黄晨东:我觉得说得挺对。因为自动驾驶只是一个技术,如果没需求就无法落地。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少自动驾驶公司去造车,这是为了让其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商业化。这其实很无奈,也是被逼造车。
新能源日报:您认为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的行业痛点在哪儿?
黄晨东:我们实际上做过很多客户调研,目前行业里的车其实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还有一个就是,电动商用车卖不过燃油车的主要问题在于成本太高,这其中主要是因为电池的成本太高,所以现在整体卖得不够好。
新能源日报: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黄晨东:我觉得可以采用一些方式,比如车电分离。这样就可以让企业卖车、用户去租电池,成本就相对降下来。这部分我们也有在布局。
新能源日报:根据您的预判,整个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
黄晨东:技术方面,轻型货运车会以电动车为主,以及结合智能技术。
商业、服务、营销模式方面,可能会有较大改变。如:现在很多经销商逐渐转变为直销,商用车有可能也会这样转变;基于大数据,可能之后会变成“服务找人、并非人找服务”的方式。
新能源日报:感觉会向乘用车逐渐靠拢?
黄晨东:在技术上发展下是这样的。
新能源日报:您怎么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发展前景?
黄晨东:我觉得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未来几年会迎来较好增长。
一是现在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在发展,中间需要非常多的卡车与面包车;二是它是一个非常适合电动车的场景,比如仓储之间距离较短,且有固定位置可以建充电桩;三是现在电动商用车的销量在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