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国新能源刘军父亲(买整车租电池,电量不够换电池)

[汽车之家?行业]燃油车驶进加油站,停车熄火,打开油箱盖,加油,付账,启动车辆,驶离加油站,前后不过5分钟左右。电动车驶近充电桩,停好位置,打开充电口,拔出充电枪,充电,等待,继续等待……充电难是大多数电动车主的痛。

如果一家企业喊出“加电比加油更方便”的口号,作为电动车主的你会不会眼前一亮,这怎么能做到?企业说:2分钟内给你换一块电池。这就是以车电分离为基础的换电模式,这并非什么新创举,十年之前就有企业尝试。只是,这一次在政策风向拐弯之时,换电模式又火了一把。不过,它能成为主流吗?

■?十年换电守得云开见月明

换电领域企业近期动作十分频繁。

7月27日,北汽集团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国网电动”)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持续在换电领域展开深度合作。7月28日,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南网电动”)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示重卡换电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业务。

7月30日,长安新能源成立重庆换电联盟,并与奥动新能源正式签约,将以换电模式服务长安新能源E系列车型;8月4日,日本软银能源与奥动新能源达成战略投资合作,将在换电模式和电池回收领域展开合作。

此外,网传“宠粉狂魔”的蔚来汽车正计划和宁德时代联手成立电池管理资产公司,推动车电分离,并在此基础上推出BaaS(Battery?as?a?Service,电池即服务)产品。

换电模式一时风头无两,与上半年来政策风向有着极大关联。

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但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换电车辆成为补贴退坡下的例外。

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换电”二字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基建”内容中,“建设充电桩”被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两会“部长通道”上,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为换电模式打call,在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辛国斌指出,“充电和换电都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使用领域和消费群体。”“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研发新型充电和换电技术,探索车电分离的模式应用,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其实,换电模式并非“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早在2000年,奥动新能源就开始探索换电技术,并于2005年在兰州设立首个充换电实验站,2008年、2010年奥动新能源分别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提供换电运营服务。

换电模式开始接受市场考验要追溯到2011年前后。2011年3月8日,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国家电网现场展示为众泰与海马纯电动车型换电服务的全过程。2011年4月,众泰汽车在杭州推出朗悦换电版车型,并与国家电网签订协议,由国家电网下属的杭州市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电池更换服务。自此,换电模式开始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

就在成果展之后,电动汽车“换电池与插充式之争”登上汽车媒体头版头条。全行业意识到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针对充电技术路线进行大讨论。当时业内普遍认为,换电模式值得推广,但是我国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尚未出台,推广换电模式为时尚早。

对于电动汽车充电好还是换电好的问题,国家电网、中国普天以及充电服务企业倾向于换电,而广大车企则倾向于“插充式”充电路线。2011年,国家电网甚至确定以“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统一配送的商业运营模式。”车企则认为,电动车规模不足,换电站投资大,盈利困难,再加电池技术上的难题,短期采用插充式才是当时最合理的选择。

近年来,坚持换电路线的企业并不多,或者说存活下来的企业屈指可数。2004年进入换电领域的以色列企业Better?Place,2013年5月便宣告倒闭。国内第三方运营企业中,只有奥动新能源、伯坦科技、玖行能源、中达通广、中能高聚等几家企业在换电领域坚守。车企背景的换电运营商中,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力帆汽车坚持之外,其他企业并没有在换电领域有更大的动作。

为何换电企业会如此艰难?业内分析,运营成本高,客户资源少,使得换电运营企业举步维艰。特别是整车企业对换电模式保持距离,使得换电运营企业更加困难。资料显示,Better?Place单个换电站建设成本就高达50万美元,并且从始至终只有雷诺汽车这一家主要客户。

“如今,政府层面对换电模式支持态度越发明显,同时电动车每年整体百万级别的销量,正推动换电模式走向成熟。所以,现在换电模式呼声又高了起来。”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小平如是说。

■?换电背后的经济大账

辛国斌部长为换电模式打call,主要基于六个方面:一、换电模式第一个特点就是车电分离,可以大大降低消费者购车的成本;二、换电模式可增加消费者出行的便捷度;三、运营公司对电池集中进行监测、养护与管理,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提升安全性;四、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别来降低充电成本;五、用户可根据行驶里程考虑换电量;六、换电模式还可以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

政府部门对换电模式的态度变得热烈起来,政策天平向换电一端微微倾斜。电动汽车市场已成规模,换电技术已经成熟,换电模式催生的新业态也值得期待。再则,从定位上来看,换电站作为充电桩、充电站的补充,也有自己的生存价值。所以,政策风向一变,入局的企业也蜂拥而至。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企业迅速增长。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一共有11435家。而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相关的企业新注册量不过1335家。相比去年,今年“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相关的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804.2%。

换电模式确实有诸多优势,首先就是车价优势。按照车电分离的方式,购买一辆售价30-40万的蔚来ES6,电池租赁方案比整车购买便宜近10万。根据罗兰贝格执行总监徐虎雄分析,目前蔚来推出的电池租赁模式本质是一种零息/低息的金融方案,对用户而言财务成本也更低。同时,车电分离的电池租赁模式也降低了用户购车首付门槛,从而扩大了潜在购车群体。

其次是充电体验优势。我国充电站、桩一直处于稀缺状态,即使目前桩、站数量不断提升,充电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改善。此外,充电时长不具备优势,慢充长达10多小时,而快充再快也需半小时左右。如果换电呢?3分钟之内换好电池,用户无需在充电过程中打发无聊的时间,更不用担忧充电桩不能用,那个充电车位被占用。岂不美哉?

奥动新能源方面介绍,奥动换电站从2017年发展至今,已经迭代至第四代,服务能力从288次/天提升至960次/天,换电时长从5分钟缩短至1.5分钟,如果车辆加油需要3分钟,换电时间只是加油时间的一半。比起充电时长,换电模式时长优势明显。

徐虎雄还从全产业链进行分析,换电模式在补能方面是充电模式的补充,对车企、消费者及整体产业链均存在利好。在使用环节,换电模式可为用户提供快速换电,减少充电等候;在二手车交易方面,换电模式可在电池精准评估、以旧换新、裸车入网、电池租赁等方面赋能二手车交易;此外,电池梯次利用可提升整体产业的经济性及环保性,通过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车用电池退役后性能最优。

■?换电模式遭遇两难困境

换电产业链背后有着可观的经济价值,国家在政策上开始逐步给予支持。但是,换电模式从沉寂多年走向产业前台,并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换电模式从营运领域逐步扩大至私家车领域是一大难题。近年来,以奥动新能源为代表的换电业务主要集中在出租车等运营车辆领域。业内也主要看好营运市场的换电前景。对此,李小平认为,换电模式对营运电动车辆来说非常划算,省去了长时间充电带来的时间浪费,同时电池经过专业的保养维护,安全性也会更高。

私家车领域却未必如此。徐虎雄告诉汽车之家,换电模式对不间断行驶的营运车辆,以及跨城区长距离行驶车辆比较适合。而个人车主在连续行驶时长和距离方面要求相对较低,依靠充电模式也能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除非在成本方面有优势,否则个人用户当前的换电需求还不那么强烈。”

其次,换电模式盈利问题将会是企业面临的长期难题。建一个换电站成本有多高?东北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军曾经对蔚来汽车建站成本进行分析,按照40平米面积计算,土地出让金支出约120万元,换电站建设费约20万元,再加上备用电池费用、人工费用等,一个换电站每年建设、运营费用就要投入至少200万。按照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蔚来单次换电定价需在712元以上,才能在8年之内实现盈亏平衡。

需要大规模投入的换电产业,盈利的路径必然是规模化。只有当汽车销量达到足够量级,品牌内部形成换电生态。那么问题又来了,仅依靠一家企业能实现规模化吗?换电产业链企业联合起来会不会更好?这又意味着,换电产业很可能陷入两难境地:单打独斗不成体系,合力出击标准难统一。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提出这个问题:未来5-10年动力电池将走向标准品,还是非标品?曾毓群认为,动力电池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定位满足多元化需求,在运营用车场景下可能会出现统一产品标准,而私人用车不同车企不太会统一标准。

徐虎雄指出,动力电池标准统一对整车企业而言,可能意味着产线、结构组、模组及箱体设计等一系列变更,费用高昂且调整周期较长,影响企业的短期利益。可见,换电模式未来前景很美好,当下却“很难搞”。谁能打好这场高投入的换电持久战,谁就能拥有美好未来。

编辑总结:

换电模式前景很美好,但是当下面临着规模化、标准化以及盈利等多重难题。作为企业该如何看待?有必要承受“战略性亏损”。短期来看,换电企业要迅速获利,并不现实。但是从长远来看,换电数量成规模提升,那么企业建站、人工、地皮等费用就会被摊销,边际成本逐步降低。电池也会在换电规模提升过程中逐步完成标准化。入局换电产业,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换电企业当下需注重用户换电体验,通过换电模式培养用户习惯,增强用户粘性,这样才能赢得未来。(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随着万物互联技术的不断演进,在面对复杂且多样的应用场景,用户对设备的丰富度和完美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联想通过“生态”对智能产品进行深入的布局。对此,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曾说过,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与结合,智能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智能设备的核心价值将是服务,联想要与伙伴一起共建开放的智能生态体系。

近段时间,联想中国区召开2022/23财年誓师大会,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正式对外发布“DISC生态”。其中,D即Devices,意为智能产品,I是Interaction的意思,指的是智能连接,S即Scenario solution,代表智能场景,C即Cloud,表示云服务。

可以说,联想打造的国产生态DISC以“ZUI&设备互联”为内核,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自主创新水平。这是因为联想ZUI实现了PC、平板、手机、SIoT等设备间连接与共享,所集成的各类连接技术软件方案和云服务方案,为用户带来“设备+云+服务”的全方位体验升级。

以最新推出的ZUI13系统为例,它以“稳、快、智”的理念,带来了多处功能升级。其设计了包括光感拟态、平行视窗、自由分屏、应用浮窗、电脑模式、隐私神盾及外设协同等众多创新性功能。具体而言,ZUI 13系统内置横屏优化,支持平行视窗应用浮窗自由分屏,平行视窗功能也进一步增强,在应用分屏的同时,支持应用浮窗功能,便于用户进行微信聊天。另外它在切换电脑模式时,能开启多个窗口进行操作,开启后,平板电脑会呈现出类似Windows系统的布局,支持多窗口开启应用,使得用户能够将电脑操作习惯带入平板。

而且,由于ZU I13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响应速度提升27%,所以其能为用户带来快速的操作体验。当然,ZUI13还支持超级互联,带来更好的协同使用体验。如,手机平板剪切共享、平板镜像投屏、为笔记本屏幕提供扩展等。另外,联想ZUI 13系统还重点强化了隐私保护,支持敏感行为提醒,隐私神盾及应用锁等功能。

现如今,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已经进入现代家庭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接下来,相信联想以“ZUI+超级互联”为核心所打造的国产生态DISC,不仅能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智慧生活,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 科技 创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