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界,经常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两个企业的当家人进行“对赌”。例如像2012年马云与王健林打赌,两人的“世纪赌约”其实是在赌未来10年中国商业形式究竟是网络商务还是实体经济为主导。当然,这一切都以两者“开玩笑”的方式进行了化解,也没有了后续。
2013年,又出现了雷军与董明珠的“对赌”,雷军说小米要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销售额超过格力电器就算赢。要知道当时2013年的小米营收200多亿,格力的营业额为1200多亿,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而当时雷军说双方约定输的人给1块钱,而董明珠直接将价码抬高到10个亿,从而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
后来的结果是:小米未能够在5年的时间内超越格力,但是仅在过去一年后期营销额超越了格力。当然,对于“对赌”也没有下文,雷军更是倡导小米所有人学习格力集团。不知道是因为惺惺相惜还是英雄所见略同,或者是企业家都有造车梦,上次对决主要是针对双方的营业额,而此次两人在新能源 汽车 方面相遇,完全可以再来一场“世纪之约”。
对于雷军来说,随着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也代表了小米 汽车 正式进入新能源 汽车 行业。按照3月30日小米宣布造车开始,经历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设想、创立、进入、成立等关键步骤。虽然只是一家手机制造商,但是在新能源 汽车 某些领域还是有着长处,再加上雷军本人也是一个 科技 控,很多人也看好小米的造车之路。
不同于雷军的 科技 公司,董明珠不管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投资、市场等都比雷军要早。早在2016年董明珠力主以130亿元的价格收购银隆,同时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100亿元,全部用于银隆新能源的建设投资项目。由于配套融资的提案遭到股东大会否决,收购最终夭折。
要知道银隆新能源早在2008年的时候就力主研发和制造钛酸锂核心材料、 汽车 电池、电极电控、充电设备纯电动整车研发和生产资质的综合性集团。而在2008年的时候现在很多车企都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说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如果不是因为集团的管理出现问题,现在能够驰骋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并不是比亚迪,更不是特斯拉,而是银隆。
当新能源 汽车 开始发展的时候,董明珠敏锐地嗅觉到新能源 汽车 未来的发展预期。于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一直想要获得银隆的控制权,从而除了在电器方面以外有足够的话语权,但是因为格力当时很多股东短浅的眼光而反对收购银隆,没有完成对银隆的“夹击”。使得银隆还是照常亏损,而董明珠个人通过不断地买买买而获得银隆17.46%的股权。
当新能源 汽车 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或许格力的部分股东看到了希望。从而在上个月月底的时候通过参与司法金牌公开竞拍的方式获得了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的股权,外加上董明珠个人的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了格力公司行使。这时,格力才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对银隆的绝对控制。
此次银隆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不知道是银隆的“福分”,还是格力的“悲哀”。
如果当初格力的股东都赞成董明珠收购银隆,那么在2016年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新能源 汽车 市场,那么对应的现在很多车企可能都望其项背。毕竟一家专业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去除掉管理上的弊端,让其重新走上正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像奇瑞 汽车 重新梳理了管理层人员以后走上正轨一样,只是时间问题。
而银隆也算是找到了“亲人”,有格力这个大树靠着,自然很多方面就不成问题。重塑曾经的辉煌或者延续自己的实力体现,也只是时间问题。不知道此时此刻哪些曾经反对董明珠收购银隆的股东作何感想,毕竟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而且错过了可能会错过很多事情,并不是经济效益。
这样一来,银隆完全可以按照格力的设想正式进军新能源 汽车 领域。而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当雷军的小米 汽车 正式注册落地的时候,董明珠也实现了对银隆的全面控制,下一步绝对100%的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
虽然银隆一直受管理方面的困扰而名不见经传,但是旗下的“生产链”却保存得还算完整,只需要资金、管理、保障等到位后,从打下的基础来看也是很有成效的。其实早在之前银隆作为进军新能源 汽车 的“开始”,已经量产过一款名叫艾菲的纯电mpv,售价为43万元,而且不打折。
一方面,说明银隆对于自身的产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另一方面,董明珠有了对银隆的控股以后也开启了新的战场。又一次与雷军相遇,看客们希望再来一场“对赌”,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挑战,或许真的很好看。
泰坦新动力和银隆哪个好一点
董明珠的造车路似乎走到了尽头。6月24日,天眼查数据显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明珠从股东中退出。
事实上,在今年1月时就曾有消息传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人事变动,其中董明珠、魏银仓6位董事退出。
此外,还有监事、监事会主席等退出。
但随后银隆新能源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知悉这种网站信息来源何处,公司的董事、监事没有任何变动,否认了董明珠、魏银仓等退出。
2009年成立的银隆新能源,主营电动公交大巴和钛酸锂电池。
2016年8月,格力电器曾拟以130亿元的价格购买银隆合计100%股权,董明珠曾对此次收购寄予厚望,称银隆新能源是“长期埋在沙漠里的金子”。
不过该项收购遭到格力股东会否决。为此,董明珠大为恼火,其在股东大会上“发飙”的一幕,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随后,董明珠、王健林、刘强东等明星企业家宣布30亿元投资入股银隆新能源,其中董明珠以个人身份投资10亿元,持股7.46%。
2017年一季度,董明珠两度增持银隆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目前,创始人魏银仓100%控股的银隆集团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5.99%;董明珠个人持股?17.47%,为银隆新能源第二大股东。
此外,银隆新能源的股东中,还有多家知名企业,包括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60%)、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73%)等。
曾经被董明珠极力推崇甚至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企业大佬参与投资而风头乍起的珠海银隆新能源,发展并没有如想象中一帆风顺,反而迎来了狂风暴雨。
这几年,银隆新能源先后被曝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上市辅导终止、裁员、纠纷等多个负面新闻。
而银隆新能源的创始人魏银仓则身在美国,被列入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辑令名单。
董明珠在刚开始做汽车的时候就被很多人的吐槽,有些人说你好好做空调就行了弄这些干什么?但是她并没有听这些劝言。
董明珠携巨资加盟后,银隆新能源和大部分造车企业一样开启跑马圈地模式,其在全国签署了10多个产业园区,累计总投资超过800亿元。
但高投入并没有带来高增长,急速扩张之后,银隆新能源危机持续发酵。
在银隆新能源高速扩张的这几年,骗补、欠款、停工、裁员、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却不断地占据各大头条。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银隆深陷欠薪漩涡,广东证监局叫停了其IPO辅导,这意味着,银隆通过上市寻求资金的路也被堵上。
在2018年初,珠海银隆就被曝出拖欠供应商货款至少12亿元。“银隆真的就是窟窿”。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董明珠曾感叹。
银隆新能源的极速扩张也加速了董明珠与创始人魏银仓的矛盾。
随后,银隆自曝家丑,控股股东魏银仓与二股东董明珠突然好友反目,并先后将对方诉至法院,剧情一再反转,精彩程度堪比宫斗大戏。
再说几句
董明珠在格力的经营管理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她太着急获得“新的成功”,以摆脱业内一直以来说她是站在朱总的肩膀上成功的。因此,她急于在银隆上证明自己。
但是,汽车不是家电,家电品类之间经验都难以复制,何况要在汽车上更难以奏效。
从投资银隆遭遇上可以看出,董明珠除了在家电里的空调上是成功的外,其他包括手机、新能源汽车都是失败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银隆新能源好。
泰坦新动力技术售后支持岗位待遇不错,泰坦新动力可提供圆柱锂电池后端自动化生产整体解决方案,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新能源产业为经营核心,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岗位待遇高一些。
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科技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