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未来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

你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几大方向介绍如下:

环保是现在发展的重点,那么在人们选择出行工具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就已经成为了新选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电动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优势就是开车不受限,全国不限号,购买新能源车免购置税、享受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措施,那么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呢?一起来跟小编看看吧。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两极分化明显

得益于我国环保事业的纵深挺进,并且开局就迎来了政策补贴,所以新能源车企发展事半功倍。如今,补贴退坡,准入门槛浮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多却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相关车企的质量和技术等系统“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性能,造车技术,整车服务等领域都将成为各企业的争夺点。如此,新能源车企有没有创新力,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完整产业链就决定了市场份额争夺的最终结果。很显然,在市场加速优胜劣汰条件下,内部分化现象是必然会出现的一次大清洗。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电动化标签日渐清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如今,纵然在续航能力,电池科技,维修和管理等方面还有缺陷,但是仍具备超越传统燃油车的先天优势。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哪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会并存于市场,今后的发展标签依旧会是“电动化”。

这从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变化中可以初窥端倪,从不到2%到超越传统燃油汽车,业界预计也就是十几年间会发生的变化。如果从环保和耗能的角度来看,只要跨过成本障碍,建起完整的运维体系,纯电驱动的未来蓝图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化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的概念,想必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再陌生。智能、信息网、自动化这些理念正在走入千家万户,同样的也在渗透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如果说,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向未来看齐,那么新能源汽车则是凭借“起步晚”的优势,抢先踏入了科技前沿的领域。

汽车产业发展到如今,功能化趋势愈发凸显,网联技术就是这种多维度延伸的支线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高地,均已布局先进辅驾系统,对接成熟智能网科技,内嵌传感器、雷达等新型配套零部件,致力于为产品增添更多附加价值。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产业链主支线并起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必然不会是一条主干通到底。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的板块主要是整车制造、电池体系以及售后运维。如今,发展需求带来的产业链延伸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添加了众多分支。

首先,竞争加剧带来了兼并重组浪潮,不管是携资本,携技术,还是携周边产业入局,都会影响到产业链形态;其次,车企与新材料公司合作,车企与智能系统开发商合作,车企与氢燃料科技品牌合作……上下游,左右墙全打通;再者,轻量化、多模式、高智能等标签,直接串联起了新能源汽车现代化产业链的主支线。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有望跃居国际舞台

实际上,根据专家预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有望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线。作为机动车保有量的一线大国,新能源汽车替代和新增市场潜力颇为可观。消费模式多元化是我国新能源车企“走出去”的优势之一,技术和规模等也有望后续跟进。

截至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出口方面陷入瓶颈,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呈现涨势。一般的新能源出口均价低,出口量大,档次较高的纯电动客车出口规模小,但是单价高。也就是说,不论是技术工艺较好的还是平常的都自有其出口优势。而且,新能源车企在对外合作上也非常主动,或是研发合作,或是资本合作,或是贸易合作,不一而足。

以上是介绍有关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环境保护措施越来越严格,各国相继规定燃油车停产时间,那么新能源汽车就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即使是这样,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需要更平稳的走下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新能源车销量688.7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7.6%创历史新高,据预计这一数据在2023年还将继续攀升达到36%,不知屏幕前的你近几年是否有购置新能源车的打算?结合这几年我试驾过的和深度了解过的新能源车型,来分享下我对在2023年及以后可能成为领先或主流的技术、功能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准备选车或者关注新能源车的你。

实现自动驾驶有摄像头就够了?

很多人将2022年称为城市导航驾驶辅助元年,原因是一众搭载了大算力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量产车型正式交付,并开通了部分城市道路的驾驶辅助功能,不过在未来以上说到的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名词,或许并不需要成为你选车的充要条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高级别驾驶辅助领域,出现了两种新的声音,一是“重感知、轻地图”,之前被很多车企追捧的高精地图风光稍退,越来越多的厂商,尤其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开始纷纷提出“重感知、轻地图”的解决思路,具体的改变是在相对更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路段,开始使用普通的导航地图替代高精地图,加速城市导航驾驶辅助功能的覆盖范围、提升地图鲜度、降低成本,其中与高精地图相比缺失的信息,通过车载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补齐。

说到感知传感器,也就有了第二种声音,只用摄像头去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在去年特斯拉的AI DAY上,它们展示了最新的占用网络技术,相比目前被广泛使用的BEV,主要提升是在对无法判断物体的移动/静止检测、被遮挡物体的侦测和更精准的通行空间预估,巧合的是这些优化也基本是当下激光雷达对视觉传感器最重要的功能补足,而且对于视觉系统来说,它的优势就是由远及近越近越精准,甚至可以超远激光雷达的水平。

无独有偶,在去年NIO DAY蔚来ET7高速自主换电的演示视频中,在理想L9、L8最新的泊车方案介绍中,也都看到关于占用网络技术运用的展示,所以在未达成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之前,我们和车企有必要为激光雷达去付出额外更高昂的成本吗?

平均能耗比最大续航里程更值得关注!

续航焦虑在被宣传成电动车车主最大的痛点之后,似乎也成为了悬在一些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继蔚来发布只租不卖的150kWh半固态电池之后,大容量电池又成为了部分厂商的比拼战场,岚图追光搭载108.73kWh电池CLTC续航730km、阿维塔11搭载116.79kWh电池CLTC续航680km、极氪001搭载140kWh电池CLTC续航1032km,大容量电池在带来相对更长的续航里程同时,更大的容量也意味着更重的质量、更高的能耗、更昂贵的成本,为消费者打造一台能开的更远的电动车只能靠堆砌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来看几个已经明确有效的技术,首先自然是已经大放异彩的基于SiC打造的800V平台,带来更快充电速度和电机响应的同时,通过提高电压降低损耗,实现更低能耗。

其次是更出色的能量管理,以动能回收效率为例,得益于电池系统和电驱动系统的进步,宝马i4的动能回收效率能达到195kW,奔驰EQE可以实现最高290kW的回收功率,作为参考国家电网最新快充桩的功率为120kW,更高的动能回收效率保证每一次踩刹车时能量都能更多的被转化储存。

之后是风阻,风阻是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要克服的最大阻力,也是导致电动车在高速下续航里程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要降低由此带来的影响,在外形设计上下功夫必不可少,比如蔚来ET7车顶激光雷达的外壳造型,就是在符合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在风洞中吹出来的,同样的还是有很多车型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低风阻轮毂、主动气动套件等。这方面目前做得最极致的是奔驰EQXX,风阻仅有0.17cd,在已经量产的车型中风阻最低的是奔驰EQS 0.2Cd,之后是蔚来ET7的0.208Cd。作为参考,下落的水滴是目前风阻系数最小的大约0.05Cd,飞鸟的风阻为0.1~0.2Cd,一般车型在0.35Cd左右,球体的风阻为0.5Cd。

或许你会问“我就是要用纯电动车不充电跑长途怎么办?”,那么说回奔驰EQXX,搭载100kWh电池的它2022年从德国斯图加特出发前往英国银石赛道,全程行驶了1202km,平均电耗8.3kWh/100km,有高达95%的电量被传递到了车轮上,这跑的可不是什么CLTC工况,完全是在开放道路完成,抵达银石赛道后还有剩余电量,他们甚至还在上面飞驰了几圈直到电量跑干。当然,如果你觉得奔驰EQXX代表的技术离你有些遥远的话,不妨来看看下一个趋势。

大圆柱电池成为“终极电池”?

按照封装形式,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软包电池,特斯拉使用的18650、21700和4680都属于圆柱电池,4680电池是在2020年BatteryDay?上发布的,因其更大的直径被称为大圆柱电池,发布会上说它能让电池能量提高5倍,功率提高6倍,成本降低14%。

在连续跳票多次之后,去年桑迪·门罗终于拆解了安装在海外量产Model Y上的4680电池,测试后发现在实际的能量密度和总容量上4680电池并没有与21700拉开差距,甚至能量密度还稍稍落后。对于这么一款看似全面落后的新电池,依旧受到诸多吹捧,并且LG和松下表示自家的4680电池,将于2023年和2024年开始量产,这绝不是只靠特斯拉或者马斯克的影响力带来的。

成本是4680电池目前最大的优势,在性能与21700比较接近的情况,更低的成本对任何车企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对于现在的电动车来说,动力电池成本至少占到整车成本的30%,车型越小占比还会越高,再结合马斯克在去年财报会议上提到,特斯拉新车型的成本只会是Model 3的一半。再说4680电池性能本身,未来对包括正极材料在内的电化学上的改进,或将使4680电池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其更大的电池容量、更大的应力扩散面积和全极耳设计都有助于它更好实现超快充和大电流放电。

与特斯拉同样看到这一点还有宝马集团,他们在去年也宣布将从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大圆柱电池,已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两家合作伙伴签署了价值超过百亿欧元的电池生产需求合同,宝马的大圆柱电池直径为46毫米,高度为95或120毫米。可以说以特斯拉4680为代表的大圆柱电池,在当下很好的满足了车企对成本的考量,而在未来它又具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

电动车将成“次抛”产品?

2022年年初,一则特斯拉Model Y倒车撞墙定损20万,车主感叹不如直接报废的新闻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造成如此高昂维修费的原因是特斯拉Model Y车身后部底板采用了一体压铸技术,将原有的70余个零件变成1个零件,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能起到增加车身刚性、降低车重的效果。当然,特斯拉对与一体压铸的期待并不止于此,它们还计划未来制造一体压铸的整个底盘,进一步降本增效。

对于特斯拉这样的做法,你我或许都是相同的反应,毕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成本转嫁,但无论你是否接受,这样的制造方式或许都会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特斯拉在这条赛道上并不孤独,前面多次提到的搭载了奔驰众多最先进技术的EQXX在车身后部采用了类似结构,并将其称为“仿生铸件”,蔚来ET5和ET7的后地板采用一体铸造,大众、沃尔沃、小鹏都已宣布将在自家车型上使用此项技术。

写在最后

2023年新能源国补结束,与很多人预想的不同新能源车型并没有迎来全面涨价,在特斯拉宣布降价之后,问界、小鹏也加入了降价的队伍,给出的优惠也都不算少,正如我在以上四点中或多或少都有提到的成本降低,相信随着技术、工艺的进步未来我们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使用体验更好、更智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