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岚县新能源(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铁矿: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锰矿: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有:辽宁瓦房子锰矿;福建连城锰矿;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锰矿;广东有小带、新椿等锰矿;广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锰矿;四川高燕和轿顶山锰矿;贵州遵义锰矿。

铬铁矿:有56处产地,主要是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内蒙古贺根山、甘肃大道尔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明矿区910处,主要为: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自治区乌奴格吐山、霍各气;辽宁省红透山;安徽省铜陵铜矿集中区;江西省德兴、城门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阳新铜矿集中区;广东省石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云南省东川、易门、大红山;西藏自治区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舍勒等铜矿。

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苏、宽草坪;河南省的曹窑、马行沟、贾沟、石寺、竹林沟、夹沟、支建;山东省的淄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那豆;贵州省的遵义(团溪)、林歹、小山坝等铝土矿区。

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镍矿:有产地近百处。主要是吉林省的红旗岭、赤柏松;甘肃省的金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拉通克、黄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杨坪;云南省的白马寨、墨江等镍矿。

钼矿:有产地222处,主要是吉林大黑山;辽宁省杨家杖子、兰家沟;陕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栾川等钼矿。

钨矿:探明产地252处,主要是江西省西华山、漂塘、大吉山、盘古山、画眉坳、浒坑、下桐岭、岿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园、新田岭、瑶岗仙;广东省锯板坑、莲花山;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明山、珊瑚;甘肃省塔儿沟等钨矿。

锡矿:探明产地293处,主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厂、珊瑚、水岩坝;云南省东川;湖南省香花岭、红旗岭、野鸡尾等锡矿。

汞、锑矿:探明汞产地103处、锑产地111处。主要是贵州万山、务川、丹寨、铜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矿,湖南省锡矿山、板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厂;甘肃省崖湾等锑矿。陕西省旬阳汞锑矿。

金矿:探明矿区1265处,主要有黑龙江省乌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玛;吉林省夹皮沟、珲春;辽宁省五龙;河北省张家口、迁西;山东省玲珑、焦家、新城、三家岛、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沟、金渠、秦岭、上宫;广东省河台;湖南省湘西;云南省墨江;四川省东北寨;青海省斑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希、哈密等金矿。

银矿,探明产地569处,主要有陕西省银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银洞沟、白果园;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贵溪;吉林省山门;广东省庞西洞等银矿。

稀土、稀有金属: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801)、山东省(微山)、江西省(赣南、宜春)、广东省(粤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等地

教学资源分析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开发,一些矿产资源已面临着枯竭。本课是在了解岩石、矿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从资源枯竭的角度来认识岩石、矿物与我们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人类对岩石和矿物的开采活动,导致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首先出示一组让学生认识到矿产资源正在不断的开采,并真实地出示了开采后留下的一片废墟,让人感到心酸。接着教材中又提供了部分矿物资源的枯竭时间表(煤炭 200年 石油 40-50年 铁矿 21世纪中叶 银、锌、汞、铅、硫 20-30年),使学生认识到:矿物资源在不断地减少,是不可再生资源,今天多用一点,多开采一些,就减少一些,我们的子孙也就少用一些,从“二、三十年”中感到一种危机感,引起思想上的震憾,如果我们再不节约使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第二部分:介绍人类为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做出的种种努力:放慢开采的进程,开发新能源。教材中介绍了人类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风能、太阳能、水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安全无污染,它们是最廉价的能源。最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作为学生,我们能为矿物资源的保护做些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深思,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调查和了解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的关系。

能够查阅并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资料。

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

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矿物资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准备:

师:岩石矿物的开采、部分资源枯竭时间表、风能、生物能、潮汐发电、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的。

生: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岩石与矿物的用途

1.讲述: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岩石的特征,还学习了矿物的性质,人们掌握了它们的特点,便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岩石与矿物有哪些作用呢?

2.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岩石与矿物的作用。

(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入学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的直接的看法。科学课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并将科学课上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已知经验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有关岩石与矿物用途方面的知识,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带到科学课中来,这叫从生活中来,或叫做“源于生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实验,把这些现象加以解释,再将所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叫到生活中去,又叫做“高于生活”,科学课就是“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二、 介绍岩石、矿物的开采,引发学生认识到有些矿物资源面临枯竭

1.提问:既然岩石与矿物有这么多的用途,那它们是怎么被开采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从煤、石油、铁矿石等的开采谈谈矿物的开采方式,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再补充一些矿物的开采方式,如淘金。

(注意:这部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思考:开采过后,那些地区或地表会是什么样的呢?(第一层次的思考)

学生可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矿物资源的短缺进行阐述。

教师出示开采后的废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形呢?看到这些你有一些什么想法呢?(第二层次的思考)

学生可能想到:这是由于人们过度开采造成的。

这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地损害。

……

3.出示部分矿物资源枯竭时间表

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索:从这张表当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何想说的或者有些什么好的建议?(第三层次的思考)

引发学生来自内心的呼吁:我们要合理使用矿物资源,不能过度开采。

(评:三个层次的思考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从开采到废墟的,再到一组严峻的数据,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这种震憾是触及灵魂的,而不是无病呻吟。)

三、 学生交流搜集的新型能源的资料,呼吁保护矿物资源

1.提问:我们该怎样解决人类需要与矿物资源不足的矛盾呢?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1) 合理使用,减慢开采的速度

(2) 不断开发新能源

3.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汇报自己课前收集的新型能源的资料。

(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具体目标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教师补充介绍一些新能源。

5.讨论:这些新能源的优点。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安全无污染 ……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改善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具大作用。

四、 拓展延伸:我们该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让他们为保护矿物资源出谋划策。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节约使用矿物

出一期手抄报,宣传保护矿物资源

写一份倡议书

给本地的矿物资源管理部门写一封信,发出呼吁

……

(评:真正地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合实际进行,不纸上谈兵,不搞空中楼阁。)

教学片断赏析

(介绍完矿物的开采之后)

师:如果一个地区的煤或石油开采完了,会出现什么的状况呢?

生:石油开采完了,由于井架拆掉了,这个地方就会出现荒地,庄稼长不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那儿就是这样。由于地面上有一些剩余的石油,所以庄稼长不起来。

生:深山里的煤采光了,就会出现一个个的废弃的矿井,在远处看,就是一个个的黑洞,不像原来那样山是绿的了。

生:我从一本书上看到有的山因为挖空了,就蹋了,造成人身伤害。

(评:当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时,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他会联想起他周围的一些情形,联想起他以前看过的一些书籍。所以科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总评:

总的看来,这节课有两大方面的特点:

一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他们需要通过上图书馆,阅览室,或者通过向老师、家长询问,或通过网络查询,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得以发展,他们的涉交能力得以锻炼,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这些都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培养的,而是无法通过教师的讲来代替的。

二是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联系当地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的向学生展示了矿物资源正在不断枯竭的事实,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提出了合适的建议。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提升,一种责任感得以加强,也许在此基础上也激发了学生好好学习的动力,长大后要为寻找开发新能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这样,那将是我们科学课发挥了具大的功效,而不再强调是学到了具体的多少条知识。

铁矿: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锰矿: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有:辽宁瓦房子锰矿;福建连城锰矿;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锰矿;广东有小带、新椿等锰矿;广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锰矿;四川高燕和轿顶山锰矿;贵州遵义锰矿。 铬铁矿:有56处产地,主要是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内蒙古贺根山、甘肃大道尔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明矿区910处,主要为: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自治区乌奴格吐山、霍各气;辽宁省红透山;安徽省铜陵铜矿集中区;江西省德兴、城门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阳新铜矿集中区;广东省石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云南省东川、易门、大红山;西藏自治区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舍勒等铜矿。 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苏、宽草坪;河南省的曹窑、马行沟、贾沟、石寺、竹林沟、夹沟、支建;山东省的淄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那豆;贵州省的遵义(团溪)、林歹、小山坝等铝土矿区。 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镍矿:有产地近百处。主要是吉林省的红旗岭、赤柏松;甘肃省的金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拉通克、黄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杨坪;云南省的白马寨、墨江等镍矿。 钼矿:有产地222处,主要是吉林大黑山;辽宁省杨家杖子、兰家沟;陕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栾川等钼矿。 钨矿:探明产地252处,主要是江西省西华山、漂塘、大吉山、盘古山、画眉坳、浒坑、下桐岭、岿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园、新田岭、瑶岗仙;广东省锯板坑、莲花山;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明山、珊瑚;甘肃省塔儿沟等钨矿。 锡矿:探明产地293处,主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厂、珊瑚、水岩坝;云南省东川;湖南省香花岭、红旗岭、野鸡尾等锡矿。 汞、锑矿:探明汞产地103处、锑产地111处。主要是贵州万山、务川、丹寨、铜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矿,湖南省锡矿山、板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厂;甘肃省崖湾等锑矿。陕西省旬阳汞锑矿。 金矿:探明矿区1265处,主要有黑龙江省乌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玛;吉林省夹皮沟、珲春;辽宁省五龙;河北省张家口、迁西;山东省玲珑、焦家、新城、三家岛、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沟、金渠、秦岭、上宫;广东省河台;湖南省湘西;云南省墨江;四川省东北寨;青海省斑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希、哈密等金矿。 银矿,探明产地569处,主要有陕西省银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银洞沟、白果园;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贵溪;吉林省山门;广东省庞西洞等银矿。 稀土、稀有金属: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801)、山东省(微山)、江西省(赣南、宜春)、广东省(粤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等地 教学资源分析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开发,一些矿产资源已面临着枯竭。本课是在了解岩石、矿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从资源枯竭的角度来认识岩石、矿物与我们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人类对岩石和矿物的开采活动,导致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首先出示一组让学生认识到矿产资源正在不断的开采,并真实地出示了开采后留下的一片废墟,让人感到心酸。接着教材中又提供了部分矿物资源的枯竭时间表(煤炭 200年 石油 40-50年 铁矿 21世纪中叶 银、锌、汞、铅、硫 20-30年),使学生认识到:矿物资源在不断地减少,是不可再生资源,今天多用一点,多开采一些,就减少一些,我们的子孙也就少用一些,从“二、三十年”中感到一种危机感,引起思想上的震憾,如果我们再不节约使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第二部分:介绍人类为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做出的种种努力:放慢开采的进程,开发新能源。教材中介绍了人类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风能、太阳能、水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安全无污染,它们是最廉价的能源。最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作为学生,我们能为矿物资源的保护做些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深思,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调查和了解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的关系。 能够查阅并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资料。 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 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矿物资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准备: 师:岩石矿物的开采、部分资源枯竭时间表、风能、生物能、潮汐发电、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的。 生: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岩石与矿物的用途 1.讲述: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岩石的特征,还学习了矿物的性质,人们掌握了它们的特点,便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岩石与矿物有哪些作用呢? 2.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岩石与矿物的作用。 (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入学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的直接的看法。科学课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并将科学课上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已知经验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有关岩石与矿物用途方面的知识,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带到科学课中来,这叫从生活中来,或叫做“源于生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实验,把这些现象加以解释,再将所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叫到生活中去,又叫做“高于生活”,科学课就是“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二、 介绍岩石、矿物的开采,引发学生认识到有些矿物资源面临枯竭 1.提问:既然岩石与矿物有这么多的用途,那它们是怎么被开采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从煤、石油、铁矿石等的开采谈谈矿物的开采方式,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再补充一些矿物的开采方式,如淘金。 (注意:这部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思考:开采过后,那些地区或地表会是什么样的呢?(第一层次的思考) 学生可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矿物资源的短缺进行阐述。 教师出示开采后的废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形呢?看到这些你有一些什么想法呢?(第二层次的思考) 学生可能想到:这是由于人们过度开采造成的。 这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地损害。 …… 3.出示部分矿物资源枯竭时间表 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索:从这张表当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何想说的或者有些什么好的建议?(第三层次的思考) 引发学生来自内心的呼吁:我们要合理使用矿物资源,不能过度开采。 (评:三个层次的思考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从开采到废墟的,再到一组严峻的数据,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这种震憾是触及灵魂的,而不是无病呻吟。) 三、 学生交流搜集的新型能源的资料,呼吁保护矿物资源 1.提问:我们该怎样解决人类需要与矿物资源不足的矛盾呢?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1) 合理使用,减慢开采的速度 (2) 不断开发新能源 3.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汇报自己课前收集的新型能源的资料。 (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具体目标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教师补充介绍一些新能源。 5.讨论:这些新能源的优点。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安全无污染 ……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改善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具大作用。 四、 拓展延伸:我们该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让他们为保护矿物资源出谋划策。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节约使用矿物 出一期手抄报,宣传保护矿物资源 写一份倡议书 给本地的矿物资源管理部门写一封信,发出呼吁 …… (评:真正地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合实际进行,不纸上谈兵,不搞空中楼阁。) 教学片断赏析 (介绍完矿物的开采之后) 师:如果一个地区的煤或石油开采完了,会出现什么的状况呢? 生:石油开采完了,由于井架拆掉了,这个地方就会出现荒地,庄稼长不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那儿就是这样。由于地面上有一些剩余的石油,所以庄稼长不起来。 生:深山里的煤采光了,就会出现一个个的废弃的矿井,在远处看,就是一个个的黑洞,不像原来那样山是绿的了。 生:我从一本书上看到有的山因为挖空了,就蹋了,造成人身伤害。 (评:当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时,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他会联想起他周围的一些情形,联想起他以前看过的一些书籍。所以科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总评: 总的看来,这节课有两大方面的特点: 一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他们需要通过上图书馆,阅览室,或者通过向老师、家长询问,或通过网络查询,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得以发展,他们的涉交能力得以锻炼,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这些都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培养的,而是无法通过教师的讲来代替的。 二是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联系当地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的向学生展示了矿物资源正在不断枯竭的事实,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提出了合适的建议。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提升,一种责任感得以加强,也许在此基础上也激发了学生好好学习的动力,长大后要为寻找开发新能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这样,那将是我们科学课发挥了具大的功效,而不再强调是学到了具体的多少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