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一:补贴加速下坡企业融资困难,积分机制将为新能源带来曙光
2019年政府补贴持续下滑,补贴方向发生由购置到后端运营与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转变,造车成本高,资金紧张新能源企业们纷纷叫苦连连,同时因为驾驶安全、车辆性能等因素,已融资资本家取消下一轮融资支撑,新融资方难达成合作,融资成了企业一个难于逃避的大问题。
变化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重组,传统车企进军新能源,新造车势力企业加速崛起致力续航技术
纯电动汽车算是唯一一个在2018年销量还继续增长的,市场上对纯电动车的呼声越来越高,它的续航能力也随之成了消费者最犹豫和最关注的问题,单看2018年各品牌的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基本都在400到450km范围内很难达到500以上。在2019年各企业纷纷将续航能力作为研发的重心,其中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更是大手砸钱和人才在续航能力上,首批成果也是很相继推出全新高续航能力的车型,小鹏G3 2020款率先将续航突破500大关,达到520Km。
小鹏G3 2020款
变化三: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猛,中低端车型也能拥有进阶系统
多年前几十万的车型才能拥有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现如今十几万新能源车型也能实现L2的辅助驾驶技术配置,要说续航能力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那么智能驾驶技术便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致胜关键点,智能驾驶技术包括语音控制、手机操控、辅助驾驶技术、辅助制动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但可以减轻驾驶压力,同时方便驾驶员操作增加驾驶安全性、使驾驶出行实现智能化
在2019年的各大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基本都采用的一定的智能驾驶技术,液晶智能操作大屏、语音控制车辆助手、车内空气质量净化、变道辅助修正技术,这些亮眼的智能技术,让传统意义的电动汽车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呢,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配置智能驾驶技术也是好评如潮
新能源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在新能源是当前比较火热的专业,就业方向也是比较宽的。
1、太阳能太阳能(000591)具有环保,效率高无枯竭危险的特性,在使用上对地理位置要求较低,因此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快速。
2、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源是近几年来发展快速的能源领域。其低污染性,分布广泛性,并且总量丰富,使得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生物质能源在利用上目前仍以直接燃烧为主。
3、风能风能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和对面积要求较高,其应用没有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广泛。但风能发电成本低,在条件优厚的地区风能发电成为当地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有利模式。
4、核能核能尽管不是可再生资源,但核能干净,无污染,几乎零排放的特征让核能发电在能量资源利用上颇受关注。目前我国正在运营的核电站13个,共22台机组。核电行业技术要求高,具备一级生产资质的企业少。
市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类型:
1、新能源包括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燃油和电作为驱动原料的混合动力。目前各大品牌基本都有此类车型,比如:奔驰S400、宝马5系等,这些混动车辆都会标有Hybrid字样。
2、纯电动汽车:此款车完全脱离了燃油,完全靠电作为驱动原料的混合动力。
3、燃料电池汽车:这款车也是电池车,是一种氢氧混合燃料电池,您可以快速将电池燃料灌满,无需充电等待。
4、氢能源动力汽车:此款车也完全脱离了燃油,利用氢能源替代了燃料。
5、太阳能汽车:这款车大家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成电能来驱动车辆。
新能源发展趋势:
1、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2、中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为900万~1000万辆。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最。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难以想象。以动力电池为例,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
3、中小城市与农村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电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很有可能是新能源车。因此,未来3~5年,继大型城市之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点,并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作用。
4、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竞争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别是外资品牌车型。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5、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为一
过去10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一阶段,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竞争焦点。反过来看,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平台。因此,在电动化基础上会加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将正式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