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江淮新能源iev7(江淮新能源iev7)

4月20日,江淮嘉悦X7上市,而在江淮官方的宣传资料中,我们又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说法“与大众共线生产”。其实嘉悦X7早就不是江淮与大众共线生产的第一辆车了,自从2017年底、2018年初江淮大众合资一事成形后,包括此前的嘉悦X7外,之前的嘉悦A5、瑞风S4和江淮iEVS4等新车都会在宣传中,将共线生产当做主要卖点之一进行宣传。

江淮对共线生产既然如此重视,想必这件事应该是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和公信力的,那么江淮与大众共线生产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这样的说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共线生产。

顾名思义,共线生产就是指两款不同的车型出自同一条生产线,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公司的不同品牌之间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大众和奥迪、大众和斯柯达、别克和雪佛兰等等。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不同车企之间的共线生产,通过平台开发合作,用共享车型平台来降低开发成本,比较熟悉的例子就是丰田86和斯巴鲁BRZ、新一代的宝马Z4和丰田Supra、马自达MX-5和菲亚特124?Spider等。看到这些车,相信大家对于共线生产的车有了一个比较具象的认知,那就是两个不同车企共线生产的车其实就是换壳车。

另外还有一种共线的情况就是宝马和华晨,在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生产线上既生产宝马品牌又生产华晨品牌,但两个品牌的产品只在部分零部件上共用。

对于共线生产的理解有两点需要说明:一、共线生产不代表一定同平台;二、共线生产不代表一定同标准。

在汽车制造进入工业4.0时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工厂拥有了柔性生产线,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生产多个不同平台的车型,例如工业4.0的典范宝马就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前驱平台和后驱平台的生产。

而像宝马Z4和丰田Supra这两款同样由麦格纳斯尔太工厂代工生产的车型,虽然基础架构和核心技术是共享的,但对于车辆的装配工艺、细节处理、调校等方面,两个车企一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所以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车也会有着不同的品质标准。

至于江淮和大众呢?或者说嘉悦X7、嘉悦A5、瑞风S4这些车和大众又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准确地说,与江淮共线生产的是江淮大众,也就是与思皓品牌共线生产。目前,思皓旗下只有一款E20X一款车型。相比大众的朗逸纯电、高尔夫纯电、宝来纯电等产品,思皓E20X显然和江淮之间有着更为亲密的关系,外界也都在猜测思皓E20X就是以江淮iEV7S为蓝本开发的产品,而江淮大众负责产品的工作人员也曾表示思皓E20X是在江淮油电共享小型SUV平台的基础上研发的。

江淮嘉悦X7、瑞风S4等车型确实是与江淮大众共线生产,也确实存在生产线上前一辆是江淮,后一辆是江淮大众的可能性,但由于思皓E20X在本质上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产品的关联性确实有限,因此江淮与江淮大众共线的关系比较微妙。

相比大众和奥迪,江淮和思皓E20X出自两个不同的企业,一个是自主品牌一个是合资品牌;相比华晨和宝马,思皓的产品又是在江淮产品基础上打造。从目前来看,江淮和江淮大众共线生产的关系在中国汽车业还比较特殊。

但既然是江淮大众,那大众在生产过程中就一定会起到作用。对此,江淮官方的表述是“随着江淮与大众合作的不断深入,江淮乘用车自2018年2月以来,全面应用德国VDA质量管理体系,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江淮乘用车耗资2亿元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在大众汽车培训中心分系统分领域培养了50名质量管理团队,确保下线的产品满足大众全球化的品质标准。”以及“作为江淮乘用车3.0时代首款SUV,嘉悦X7不仅与江淮大众“同设备、同人员、同标准”共线生产,其底盘还经过江淮大众专家的精心调校,德味十足。”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大众的加入的确对江淮的生产在标准、技术和人员上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虽然思皓E20X没有脱离江淮车的本质,但在升级了生产线、提升了标准以及接受了大众的培训之后,思皓的品质在确保符合大众标准的同时也带动了江淮产品的品质。

但对于江淮大众来说,大众在其中还能否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合资企业未来前景如何,这些现在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3月底,西雅特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雅特将无限期推迟重回中国市场,并且西雅特未来也不会由江淮大众进行引入国产,但是会继续和江淮汽车在研发项目上合作。”很明显,此前在大众、江淮和西雅特签订的三方备忘录中拟定的西雅特将有江淮大众引入中国市场一事已经告吹,由此江淮大众所拥有的生产燃油车的资质目前也再无用武之地。这样一来,大众对于这条共用的生产线应该不会给予在燃油车上的技术输入。

而对于已经发布两年的思皓品牌,由于产品单一、销量惨淡、品牌知名度低,大众显然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在安亭MEB工厂落成、将宁德时代纳入供应商体系、I.D.电动车家族集体亮相等一系列大手笔后,思皓在大众的整个电动化进程中已经无足轻重。而按照大众现在的态度,日后将MEB的平台和技术应用到江淮大众的生产线上恐怕也只是一种奢求。

如果说江淮在电动车上因为坚持大量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还能被人记住的话,那在燃油车领域江淮的记忆点确实有限,而当产品在设计、技术和品质都不算突出的情况下,“与大众共线生产”一事也就成为为数不多的卖点之一。在大众已很久没有向江淮大众进行技术输出的情况下,江淮的传播多多少少也透露着一丝酸楚。当大众有了自己的工厂,当双积分政策规定允许外资在华投资的整车企业间转让积分,为政策而生的江淮大众前途未卜。

文王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