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周要闻回顾(2月17日—2月23日)

一周要闻回顾

这周有哪些大事要闻?

发布了哪些重要政策、通知?

一起来快速回顾一下吧!

领导关心

2月21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举行会议。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吉宁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聚力改革攻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龚正,市委副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忠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指出要把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作为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改革,完善配套制度,抓紧构建监管体系、构建良好生态、做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国有金融机构示范带头作用,高质量服务企业“走出去”,促进“五个中心”联动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市领导李仰哲、吴伟、赵嘉鸣、陈通、张为、陈金山、李政、华源、郑钢淼、张小宏、刘多、解冬、张亚宏、陈杰、陈宇剑、肖贵玉出席会议。

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资讯

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要结合资本市场实际,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要做好民营企业股债融资支持,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着力点,抓好“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等政策落实落地,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耐心资本,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要积极助力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配合有关部门化解拖欠民营上市公司账款问题,统筹做好房地产企业融资支持和债券违约风险防控,会同相关方面稳妥处置民营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推出更多典型案例。要持续推动上市公司走访工作走深走实,及时回应关心关切,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各类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进一步助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2月17日至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24年宏观审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陶玲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要求,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要加强宏观经济金融分析研判,立足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健全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创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增强跨境支付、计价、投融资等功能,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发挥货币互换和人民币清算行作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主持会议。

会议要求,总局系统要坚持问题导向,继续下大力气引导督促银行业保险业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抓关键,出实招,见行动。要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为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搭建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落实好无还本续贷政策,加强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满足度。用好“白名单”机制,打好房地产各项融资工具的“组合拳”,满足包括民营房企在内的各类房地产企业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合理融资需求。丰富保险产品体系,稳步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加强和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在金融业市场准入方面,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总结2024年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及纪检监察工作重点任务。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传达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部署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鹤新就做好国家外汇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曲吉山就做好全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分别提出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各位党委委员、国家外汇局各位党组成员出席会议。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要求,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消费。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各项举措。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破解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融资制约。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上民营企业便利融资。建立常态化银企交流沟通机制,运用好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服务链条,提升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2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8宗证券违法犯罪指导性案例。本次联合发布指导性案例,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资本市场监管执法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近年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标志性成果的展示。本批案例包括4宗证券刑事犯罪案例和4宗证券行政违法案例。下一步,证监会将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 “1+N”政策文件落地,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强化监管执法政治担当,不断提高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提升办案质效,继续与司法机关、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各方凝聚合力,持续巩固并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执法高压态势,共同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银行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5年3月1日起实施。《通知》对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银行卡业务涉及的相关事项进行明确。《通知》明确,允许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外币银行卡业务以及对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银行卡业务;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借记卡业务适用报告制,开办信用卡业务适用审批制。《通知》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深化内地和港澳金融合作,提升港澳银行内地分行金融服务质效。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就2024年国际收支状况答记者问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4220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2%,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上海金融系统信息

2月17日,首批科创综指、科创综合价格指数ETF首发募集,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建信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旗下均有产品发行。

2月20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浦发银行共同发布《长三角银行业科技金融发展报告(2025)》。这是长三角区域首份银行业科技金融发展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长三角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成效,并分别从供给端——长三角银行业金融机构,系统梳理了科技金融经营模式和创新举措;从需求端——长三角科技型企业,深入调研了长三角科技金融市场潜力和服务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长三角银行业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机关动态

近日,在沪的全国人大代表立法调研小组一行赴市委金融办、市金融工作党委开展《金融法》立法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卓庆参加调研。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市金融工作党委常务副书记周小全,市金融工作党委副书记赵永健,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市金融工作党委委员陶昌盛参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袁令莉主持会议。

在听取了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总体情况的汇报和对《金融法》立法的有关建议后,蒋卓庆指出,制定《金融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要从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金融法治体系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积极参与《金融法》立法工作,总结多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认真建言献策,为高质量制定《金融法》贡献上海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樊芸、朱建弟、黄勇平参加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法工委以及市委金融办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为切实回应企业诉求,提振经营主体信心,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今年上海将实施五方面21项举措,包括降低税费成本、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用能成本、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其中,降低融资成本的相关举措包括: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完善科学定价机制,稳定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预期。持续引导辖内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小微企业首贷和信用贷供给。继续实施中小微企业信贷奖励和风险补偿政策。二是加大担保贷款力度。推动各区完成2025年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出资。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给更多有融资需求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加强产业政策与融资担保政策联动,逐步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提高中小微企业覆盖面。四是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费政策。五是优化续贷机制。持续构建“无缝续贷”长效机制,将续贷对象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展到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六是优化金融服务。深化“万企千亿”行动和首贷户“千企万户”工程。推动融资服务中心下沉至重点产业园区,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效。优化市融资信用平台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着力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

近日,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主办、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协办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海报大赛顺利开展,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涌现出不少主题鲜明、设计精美、创意独特、感染力强、传播效果佳的优秀作品。

经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和市金融工作党委研究,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践行“五要五不”——京剧脸谱篇》等5幅(组)作品获一等奖,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五要五不要”宣传组图》等10幅(组)作品获二等奖,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一言九鼎》等20幅(组)作品获三等奖,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等10幅(组)作品获网络最佳人气奖,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等15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统计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保持增长: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44.6万亿元,同比增长6.5%。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5.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万亿元,增长13.9%。

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服务持续加强:2024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81.4万亿元。2024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7万亿元,同比增长5.7%。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977亿元。

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2024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9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74%。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保持平稳: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4为154.73%。

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2024年四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1%。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银行结汇13040亿元人民币,售汇16288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2025年1月,银行结汇1815亿美元,售汇2268亿美元。2025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3707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5613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2025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084亿美元,对外付款6350亿美元。

1月末,人民币贷款增加2573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1亿美元。人民币境内企(事)业单位经营贷款增加1004亿元。人民币存款减少4878亿元,外币存款增加89亿美元。人民币个人活期存款增加863亿元,非金融企业结构性存款增加752亿元。

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2025年1月份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截至2025年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14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6%。1月份,新增4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1月末,共有1157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1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1.47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776亿元。

据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上海地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共计33家,同比增幅12%。展业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主营业务收入为104.92亿元,同比增幅19.27%;客户总数258.73万(个人客户为258.67万,机构客户为676户),同比增幅40.55%。个人客户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个人客户总数为258.67万人,同比增幅40.55%,全年净新增104.88万人。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