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试题分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的提高,为中等收入的群体购买电动汽车提供了可能,电动汽车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①符合题意,入选。同时,自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少,符合低碳主导型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③也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是A。电动汽车与耗油车为替代关系,②观点错误,排除。电动汽车的价格不一定低廉,④观点也错误,排除。 |
专栏:厚仪老师谈教育
李厚仪,原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龙之门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考生栏目主讲作文。李厚仪老师与成长的可能联合推出“厚仪老师谈教育”专栏,持续解答家庭教育问题。
更多家庭教育内容,可以关注李厚仪老师抖音账号:厚仪老师。
专家|李厚仪
撰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2022年高考拉开大幕,“高考作文”登上热搜,《红楼梦》、围棋、冬奥等关键词纷纷入题。
本期专家解读,成长的可能团队对话名师李厚仪,共同探讨从这次的高考作文题来看,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侧重考察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该如何审题立意?透露出哪些语文教育新趋势?
原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
龙之门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 李厚仪
成长的可能:“双减”后首次高考!作文题传递什么信号?侧重考察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李厚仪:从这次高考作文题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双减后的语文学习传递出两个信号。
一、高中毕业生对生活要具备思考与运用的能力。
作文不再简单地考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是引导你对生活要有所思考,不管你是看一篇文章,还是读一本小说,或者是经历一件事情,都要有所思考,并且还要把你所思考的结论运用到其它生活场景当中去。
全国七套高考卷作文题都引导和暗示了这一点。从这一点上看,作文命题的老师是有良苦用心的,这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一条康庄大道。
二、未来的作文考试无法押题了。押题必死,背范文必死。
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老师心存侥幸,考试前一定要押题,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前一天晚上,语文老师疯狂押题,要学生背素材,学生和家长搞得疲惫不堪,结果这次考试一点都没用上。
没用上还是好事,最可怕的是那些背了素材的孩子,到了考场上之后大脑一片空白,硬把素材往上堆,结果肯定不是跑题就是偏题,这种做法是赌徒思维,不是教育思维。
真正优秀的老师不会去押题,而是会去找一些素材,比如某一部小说中的某一个细节,奥运会中的某一个画面,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等,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正在接触的人和事,找一些这样的素材,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思考,从中得出一些生活的启示,然后再把这些启示运用到生活的其它场景当中,你会发现,这些道理同样适用。
用这种方式训练学生作文,目的不是为了押题,而是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从这次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未来的语文学习将会侧重考察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1)审题的能力。
未来的考试对作文题目的准确理解要求会越来越高,没看明白题目就开写,一定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提炼观点的能力。
理解题目的要求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来。这个观点最好还是生活中普遍存在且适用的观点。
3)观点迁移表达能力,也叫联系生活实际推演印证的能力。
提取出观点之后,要从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事实或依据加以分析和印证。
很多考生最担心自己考试时写的文章偏题或立意不佳,但事实上,高考作文除命题作文外,多数都有材料,只要有材料,基本上立意不是学生思考出来的,而是题目里隐含的,或直接要求的。所以审题很重要。
成长的可能:不少人认为全国甲卷考的《红楼梦》作文较难,热议登上热搜第一,能否以全国甲卷为例,分析这道作文题的切入点和着手点?这道题涉及到哪些方面的知识?如何看待作文考《红楼梦》的思考?读名著是否越来越重要?
图源:人民日报
李厚仪:全国甲卷以《红楼梦》中的一个细节为作文材料,并不意味着以后名著阅读就越来越重要。
当然,名著阅读本身非常重要,我想表达的是,这次高考的作文题和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如果非得扯上一点关系的话,那就是阅读名著的方法上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以后读名著,读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要多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这些道理在生活的其它方面是不是也同样存在。
只有这样读书,才是有思考有成长的读书,才能真正形成能力,而不是为读书而读书,有些人读了很多的书,但反而成了书呆子,不管是学习考试还是生活都一塌糊涂,这在以后是行不通的。
这次作文题目中的《红楼梦》素材,它就只是一个素材,它和生活中的其它素材一样,它只是一个用来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作文的引子,一个话头,只不过这个话头出自《红楼梦》而已,和名著阅读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甚至把这段作文素材去掉,这篇作文的要求和写作一点都不会受影响。大家不要被《红楼梦》这三个字误导了。
未来学生在考试当中也不要被作文材料的出处所误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材料叙述的逻辑上,看题目通过材料引发了怎么的思考,你从中可以提炼出怎样的观点。
比如这次高考题目,最重要的信息并不是《红楼梦》中的这段文字,而是通过这段文字引出的一个思考,“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这句话才是最重要的。
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句话中的“移用”指的是素材中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这类人只看表面,认为都是写“亭”的,就取来直接用,这就是移用,或者叫借用。这句话中的“借鉴化用”,对应的是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
借鉴化用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考虑了实际的环境因素,在原来的基础上是有所改进的,但又脱离不了原有的约束。
最后一个词“根据情境独创”对应的是,贾宝玉完全抛弃了《醉翁亭记》的内容,只是单纯地从当时的环境和省亲这件事出发,独创了“沁芳”二字 。
本次作文题目通过《红楼梦》中的这个素材只不过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移用”“化用”和“独创”这三个词进行思考,最后,题目借贾政的“点头默许”和“不落俗套”的评价,给学生一个价值导向,那就是相对于移用和化用,独创更为难得 。
这样,这篇文章的立意基本上就出来了,那就是,生活中要少一些移用化用,多一些独创。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小到给一块匾额取名字,大到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产品的研发,一个企业的管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等等。 移用化用只会裹步不前,唯有独创才有光明的未来。
成长的可能:高考作文题是否传递出语文学习的新信号?未来的语文学习应该更注重哪些方面?高考作文题透露出哪些命题趋势?
李厚仪:不只是作文题目,整套语文试卷都在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思考问题的语境。
总之,一句话,语文是有用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死记硬背学语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一点完全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未来的语文学习要注重理解文本中作者表达的观点,并学会从中引发出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思考和同学老师的思考多去碰撞,激发自己进一步的思考,然后把这种思考迁移运用到生活的其它场景当中去。这其实已经不只是语文学习的方法,而是一切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去学习才能真正培养能力。
未来的高考题一定还会延续围绕学生生活进行选材,引发学生去思考。经历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这就是趋势。
成长的可能:如何理解七道高考作文题的命题思路,考生该如何突破?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道作文题?
李厚仪:全国乙卷主要要抓住“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这句话,前面的“双奥之城”等文字都只是引子。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不朽的事业,或者是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即使眼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一定要牢记“卓越永无止境”,只有跨越再跨越才会推动历史的进程,才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不要去理会你是不是懂围棋术语,要把精力放在素材中后边这几句话的思考上,“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这段话已经直接把围棋术语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具有普遍规律化的语言,那就是,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俗手就是忽略基础只一味追求创造的副产品。作文的立意就显而易见了,只有扎实基础才能更好地创造,否则就会出现不利的后果。
全国新高考Ⅱ卷,不要担心自己不了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一些具体的时事新闻,重点理解“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这句话。
这句话就对应了题目中的三个词“选择·创造·未来”,命题的老师怕学生不好理解,又特意通过第二段材料给出了“科学家”和“建筑家”的主张,对这三个词进行了解读。
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行业的选择,新思想新方法的创造,美好的未来”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思考。行文围绕这一点进行立意即可。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北京卷的作文题目,小作文有情境更有情趣,还和生活实际紧密关联;大作文直接命题,“学习今说”引发学生思考在新的时代应该如何去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无比重要的时代命题,命题者借助高考让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去认真思考,这个思考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线”更体现了时代的身影,“在线”可以是一个忙碌生活的场景,更是一种永不下线的姿态,一份永远坚守岗位的承诺。
两个作文题目都留有新时代的痕迹,又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利于学生发挥实际水平,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图源:人民日报
天津卷的关键句是: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岁月,在这个国际动荡的时代,过去“寻常”的生活变成了一种奢侈,因此,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浙江卷,则要抓住“人才”“创新”与“你未来发展的启示”之间的关系。个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要从如何成才、如何创新上做文章。
成长的可能:高考作文命题是否对中考作文也有启示?考生该如何做好最后阶段的冲刺?
李厚仪:原则上中高考的命题思路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有差异。建议参加中考的学生也要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一些素材,比如:冬奥会、抗击疫情、神州十四号等,积累一些感人的故事,针对这些故事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给家长和考生的建议是:千万千万,不要去背范文,不要去押题!!!
点击以下公众号卡片
立即关注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