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王牌牌新能源(王牌牌新能源)

在车市转型升级的当下,不少低竞争力车企面临“淘汰”风险。如何能够在大浪淘沙下勇立潮头?很明显,产品、技术、服务是其安身立身之本,而掌握核心技术又无疑是这三者之中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那些有着“技术宅”、“工匠派”头衔的车企们才能够在车市下行的大趋势下走出独立行情,比如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

而要说起中国品牌里玩技术的代表,不少人应该会想到比亚迪。没错,这家中国品牌车企早在2008年就开始经营着自己的混动量产车技术,DM混动系统也不断更新迭代。时至今日,比亚迪的新能源家族已经有唐DM、宋?ProDM、秦DM等多款畅销车型。当然,在“强者愈强”的国内汽车市场,比亚迪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故步自封。在今年,它们还将带来一套革命性的新能源技术---“刀片电池”,该电池在安全性和寿命性、续航里程方面均领先同类型电池。更让人欣喜的是,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比亚迪汉”已经正式下线了,而且即将在今年6月份正式发售。那么,这款这款“比亚迪汉”是什么来头?它为何能够成为比亚迪诸多产品中的“幸运儿”?后期的市场竞争力又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咱们就来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款新车。

业界有个共识:“最尖端的技术肯定会配备到最顶级的车型上”。这款比亚迪汉能够配备“刀片电池”技术,表明了它在比亚迪产品矩阵中的地位。而现有的消息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该车定位于一款中大型轿车,是比亚迪目前的旗舰级产品!当然,既然是旗舰车型除了核心技术之外,在外观设计方面其实也是创造了新高的。

通过下线的实车可以看出,该车在现有Dragon?Face家族式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又有了一次升级,前脸根据插电混动DM版与纯电EV版不同,提供两种不同的格栅造型,其中DM版又有行政版与运动版之分,再加上EV版,实际上这款比亚迪汉是有三种版本的前脸造型。细节上,EV版作为纯电动车型取消了传统的进气格栅,取而代之的是带有“汉”字的宽幅镀铬饰条,搭配两侧造型锐利的大灯组以及运动化前杠,让整个前脸呈现出更加前卫科幻的视觉效果。而DM行政版虽然同样犀利,但大嘴式进气格栅以及其他细节设计的使用,还是让它的保持着燃油车的立场。至于汉DM运动版则像是EV版与DM的结合,看起来年轻犀利。

侧身造型方面,这三款车型的车身轮廓是一致的。溜背式的车身风格非常明显,腰线以上扬的姿态从后门处一直延伸至车尾,视觉效果矫健且富有力量感,搭配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加强了车侧的气流走向,有效缩小涡流,进一步降低风阻的同时也让整车呈现出一种向前俯冲的奔跑姿态。另外有一点值得一说的是,比亚迪汉的隐藏式门把手并不是全系标配,在DM版上还是可以选装传统的门把手。而轮圈造型上,也提供多种不同的选装方案。

车尾部分是本车的一大亮点,整体采用方正的设计风格,较为垂直的车尾角度与硬朗的线条相得益彰。而尾灯组则采用了比亚迪家族贯通的一体贯穿式设计,造型比较平直平直,中间配以镀铬条点缀,拉宽车尾横向视觉宽度的同时也让整车看起来更加精致。后杠部位则一如既往地采用了低调的隐藏式排气,深藏功与名。至于车身尺寸方面,作为一款旗舰轿车,定位于中大型轿车的比亚迪汉体量也不小,其长度接近5米,具体的三围达到了4980*1910(1940)*1495mm,那么这幅大体格能否带来更宽裕的内部驾乘空间呢?咱们借着往下瞧。

打开车门来到驾驶舱,可以看出比亚迪汉的内饰设计同样有了一次升级。得益于前奔驰内饰设计总监的加盟,比亚迪汉的中控设计有了一些奔驰的神韵。T字形的中控台呈环抱式结构,中间部分依旧是可旋转的液晶大屏,搭配全液晶仪表盘、双幅方向盘以及小巧的档子档杆,让整个内饰看起来更加高端大气。配置方面,比亚迪汉将搭载最新的DiLink?3.0系统,该车机系统的UI用“行云流水”设计理念突出古韵、科技之美,功能上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尽显科技前卫之感。

具体的乘坐空间方面,由于该车并没有进行公开体验,所以实际表现如何还要等到展开公测时才能定夺,但鉴于该车近5米的车身长度,我们预计其空间表现应该会不俗。最后自然是大家最关注的动力系统了,比亚迪汉DM版将搭载一台型号为BYD487ZQB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92马力。同时,在这套插电式混动系统中,其还搭载一台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其最大功率为245马力,百公里加速在4.7秒,而EV版有单电机以及双电机两个版本,前者的电机峰值功率为163kW,最大扭矩330N·m,后者则在163kW电机的基础上增加了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350N·m的后电机,这让它的百公里加速仅为3.9秒。续航方面,有了“刀片电池”加持,该车的工信部续航有506km、550km以及605km,应对日常使用已经绰绰有余了。

总体来看,这款比亚迪汉确实实力强劲,不管是外形颜值还是内饰配置亦或者动力续航,都无愧于“旗舰”的称号!如果最终在售价上再拿出一些诚意,那么今年的销量黑马中很有可能要算上它一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