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国华金泰(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是私人企业,所以不是国企。“国企”一般是指“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韩系车陷入艰难时刻,押宝新能源待市场回暖
一、地质勘查全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省地质勘查单位数量80个(含各局机关),年末职工总人数27793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4264人,其中技术人员8436人,高级技术人员1335人,中级技术人员2951人。地学专业人员5267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4773人,矿产开发从业人员1160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8867人。本期平均人数27865人,劳动者报酬39468.00万元。年末离退休人员18557人,费用24614.04万元。
(二)地勘单位资质情况
全省80个地勘单位中,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57个,占地勘单位的71.3%。其中:取得甲级资质一项以上的单位37个,最高取得乙级资质一项以上的单位9个,最高为丙级的单位11个。全省各级各类资质207个,按分级计算:甲级67个,乙级65个,丙级75个;按分类计算:区域地质调查12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38个;固体矿产勘查50个;液体矿产勘查18个;气体矿产勘查1个;地球物理勘查18个;地球化学勘查41个;遥感地质勘查5个;勘查工程施工34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19个;选冶加工试验2个。
(三)与2005年度对比情况
全省地勘行业在职职工总人数2005年27681人,2006年27793人,增加112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2005年13966人,2006年14264人,增加298人。其中技术人员2005年7811人,2006年8436人,增加625人;高级技术人员2005年1174人,2006年1335人,增加161人;中级技术人员2005年2718,2006年2951人,增加233人。地学专业人员2005年4849人,2006年5267人,增加418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2005年4820人,2006年4773人,减少47人;矿产开发从业人员2005年1066人,2006年1160人,增加94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2005年8792人,2006年8867人,增加75人。劳动者报酬2005年34341.43万元,2006年39468.00万元,增加5126.57万元。离退休人员2005年18001人,2006年18557人,增加556人,费用2005年23774.05万元,2006年24614.04万元,增加839.99万元。
二、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国有地勘单位(属地化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江西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70个(含各局机关),年末在职职工总人数27099人,比2005年减少247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3635人,比2005年减少49人。其中技术人员7907人,比2005年增加276人;高级技术人员1191人,比2005年增加58人,中级技术人员2684人,比2005年增加52人。地学专业人员4833人,比2005年增加109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4574人,比2005年减少108人;矿产开发从业人员1072人,比2005年增加32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8828人,比2005年增加48人。劳动者报酬38822.20万元,比2005年增加5037.57万元。年末离退休人员18443人,比2005年增加549人;费用24470.19万元,比2005年增加819.12万元。
70个国有地勘单位中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43个。其中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最高为甲级的单位36个,最高为乙级的单位06个,最高为丙级的单位1个;国有地勘单位各类各级资质167个,其中甲级64个,乙级54个,丙级49个。
(二)各地矿(勘)局经济发展状况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年总资产190867.46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41776.42万元,专用仪器设备原值9638.33万元),总负债106427.59万元,总收入112895.2万元,总支出108047.94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27152.39万元,增幅16.59%(其中生产性资产增长2097.38,增幅5.29%;专用仪器设备原值增长1442.05,增幅17.59%);总负债增长14837.42万元16.20%;总收入增长11312.31万元,增幅11.14%;总支出增长9447.26万元,增幅9.58%。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2006年总资产84615.98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22724.84万元,专用仪器设备9193.67万元),总负债44906.37万元,总收入30594.65万元,总支出27976.73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8905.53万元,增幅11.76%;总收入增长1223.28万元,增幅3.11%;总支出增长1303.94万元,增幅4.89%,总负债增长4740.67,增幅11.8%。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006年总资产67857.51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45343.83万元,专用仪器设备资产7682.77万元),总负债48879.06万元,总收入66550.94万元,总支出63854.05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8614.68万元,增幅14.54%;总收入增长13447.70万元,增幅25.32%;总支出增长12040.42万元,增幅23.24%,总负债6921.59万元,增幅16.5%。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2006年总资产34323.69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8882.95万元,专用仪器设备资产5844.49万元),总负债15307.36万元,总收入15827.83万元,总支出15667.70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8890.09万元,增幅34.95%;总收入增长1941.87万元,增幅13.98%;总支出增长1631.92万元,增幅11.63%,总负债增长4785万元,增幅45.47%。
其他地勘单位:2006年总资产3928.61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595.61万元,专用仪器设备资产1500.68万元),总负债544.54万元,总收入2570.12万元,总支出2566.49万元。与2005年度相比,总资产增长2577.25万元,增幅190.72%;总收入增长616.2万元,增幅31.54%;总支出增长806.34万元,增幅45.8%,总负债增长141.95万元,增幅35.26%。
(三)公益性地质工作及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公益性地质工作:江西省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为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归属地勘局)。2006年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基本情况为:基础地质调查类项目5项(包括1:5万图组2个,1:25万图组3个),新开1项,其余4项续作,本年度经费170万元;矿调类项目7项(其中新开3项),本年度经费1146万元;资源评价类4项,本年度经费为287万元;信息类2项,经费30万元;农业地质1项,本年度未下达经费;城市地质1项,本年经费50万元;其他还有物探类、地灾类、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等。
战略性矿产勘查:我省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省财政出资的各类勘查项目。2006年度我省中央资补费勘查项目6个,主要实物工作量:槽探1.55万立方米、坑探120米、钻探1.28万米,经费1050万元;江西省资源费项目9个,主要实物工作量:坑探350米、钻探6480米,经费730万元。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7项,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39000米;坑探7860米,经费8280万元。
(四)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2006年属地化地勘单位自有资金(地勘费投入)项目62项,经费5092.4万元;合资及社会地质市场项目76项,经费8417.1万元。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槽探1.83万立方米,钻探11.91万米,坑探10309米。
(五)矿业开发情况
江西省地勘局所属9个单位均有矿业合作开发项目,主要在省内,处于前期勘查合作项目15个,开发或近期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13个;境外合作项目主要处于商洽阶段。江西省有色地勘局矿业开发尚处在矿山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不完全统计(省核工业局、煤田地质局未报数据),从事工程勘查施工的单位22个,产值11821.59万元。
(七)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地勘行业其他产业涉及商贸、服务、房地产、工业生产、建设工程施工等。江西省地勘局在全省各主要城市建有13个星级宾馆、2个专业大市场、2个大型超市及生物制药、钢结构厂等企业;江西省有色地勘局除商贸服务外,建有江西晶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金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2家工业企业。上达产业2006年实现总收入86372.01万元。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产业和队伍结构
属地化后,各局坚持走立足地质勘查主业,紧抓“为国家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地质工作及矿产资源保障”的任务,实现富民强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延伸产业链,逐渐发展成地质找矿、工程建设、多种经营、矿业开发四大产业格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队伍结构调整及内部整合。例如:省地勘局对同一区域的地勘单位进行战略重组,对市场专业相近的单位进行专业合成。实践证明,结构调整对地勘队伍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的转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企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各地勘局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加大改制力度,把“事企分离、主辅分离”与产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二级经济实体的股份制改造。一是在地质勘查、矿业开发、设备租赁等方面的股份制改造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矿业经济,不少地勘单位先后成立了股份制的矿业公司,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推进企业化管理,特别是在其他产业经营方面,采取“经济责任制”、“承包经营”、“企业改制”等运行办法,有的还引进“乡镇企业”管理模式。例如:省有色地勘局对局属企业及队属企业进行改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原公司的经营性资产经评估后以国有股的形式投入新公司,局代表国有股行使出资者权利,对参控股企业进行管理。非经营性资产由各队基地管理处管理。新公司吸收员工参股,严格按公司法组建。经改制的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激活机制,促进分配制度改革
按照地勘费分配保稳定,效益分配赁贡献的原则,加大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如省地勘局出台了《关于地勘单位(机关)实行岗位效益工资的指导意见》,允许局、队机关试行岗位津贴制,基层进一步完善了效益工资制,把以待遇留住人才,贡献与收入挂钩真正落到实处。
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经过几年改革发展的探索,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树立大地质观念,努力拓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完善以地质勘查业为主导,以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促进地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设想有:
一是进一步做强地质勘查业,做大矿产开发业,做赢工程建设业,做优多种经营业。例如:省地勘局计划“十一五”末,地质勘查业、矿产开发业、工程建设业、多种经营业收入的比重将调整到25:25:35:15;有色地勘局计划“十一五”初步实现“地勘矿业有优势、建设施工有特色、工业产品有品牌、商贸服务有活力”的目标,四大产业基本形式核心竞争力,各企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实力。
二是用好用足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全面推行二级经济实体的股份制改造和各种有效形式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突破;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有限公司改造,创造条件争取上市。
三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各产业科技含量,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事业发展人才队伍。
四是以江西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订的《国土资源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备忘录》为契机,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方针,大力开拓地质勘查开发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矿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境外矿产勘查工作,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勘查开发基地。
五是着力建设和谐平安地矿,营造依法办事、以德育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文化生活丰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职工素质,不断改善职工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加强基地建设。为社会保障同地方接轨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力争将地勘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地勘单位资本不足,债务繁重,可经营性资产少,设备陈旧老化;地质投入跟不上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找矿装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低。
(2)队伍结构不合理,地质勘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的现状没有大的改变;其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运行质量低,缺乏灵活的机制,独立生存能力差。
(3)地勘单位社会负担重,下岗职工多,再就业困难,离退休人员多,老龄化严重,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改革滞后。
(4)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而难以执行,部分地勘单位老基地搬迁问题仍未解决,货币化分房政策资金额度大,属地化时地勘费基数中没有此项费用,地勘单位自身无法解决等等。
这些问题给地勘队伍求生存、闯市场带来内在困难,制约了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全面落实《决定》精神,加大找矿投入。改进现有国有地勘单位的地质装备、鼓励创新和运用新的找矿理论与方法、培养地质人才,充分调动地勘队伍的找矿积极性,充分发挥地质找矿工作者的智慧,以实现有宏观影响的找矿突破,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2)切实抓好国办发37号文件和76号文件中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目前地勘单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处于“没有地勘费活不了,单靠地勘费活不好”的状况。建议国土资源部协助解决国办发37号、76号等文件政策的落实到位,如:从地勘单位剥离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尽快解决地勘单位职工的社保统筹问题;落实矿业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政策;增加地勘单位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制订地勘单位国拔土地使用、处置的具体操作细则;增加货币化分房补助费用等。
(3)考虑地勘单位的历史与现状,建议对国家出资勘查的矿产地或地勘单位曾进行过勘查工作,现已灭失的矿产地出让矿业权价款的收入,给予参与实施的地勘单位一定的知识收益补偿。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在过去的2019年,许多车企在“寒冬”与“巨变”中要守住地盘,都太难了。
去年,汽车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及乘联会的统计,一汽-大众时隔五年再次成为国内车企销售冠军,在2019年销量排名前十的轿车、高端轿车及SUV车型中,有八成车型来自德系与日系合资品牌,其中丰田、本田及雷克萨斯等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均有明显的升高。
不同于日系品牌,不少合资品牌的日子却难过很多。韩系的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以及美系的通用别克、雪佛兰、长安福特、广汽菲克等品牌的年度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困难”的一年
1月15日,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樊京涛表示,过去的一年,无论是中国车市,还是北京现代,都是异常艰难的一年。
无独有偶,与现代汽车同属现代起亚汽车集团的韩国起亚汽车社长朴旱雨,14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投资者公开日期间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的采访时也同样发出的感慨。
根据企业官方数据,2019年北京现代年销量为71.6万辆,相较2018年的75万辆同比下降4.5%,同期东风悦达起亚年销量则为28.99万辆(含海外销售),相较2018年的37万辆,同比下降21.6%,创历年新低。
日系和韩系汽车品牌的“此消彼长”。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去年1~10月,日系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从16%的低谷期,上升至21.6%,而韩系则从高峰期的逼近9%下滑至4.5%。
谈到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艰难,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联合会会长朴英奎深有感触,他向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表示,许多韩系汽车零配件企业跟随韩系车企进入中国市场,但近年来韩系车自身的困局,导致这些企业经营状况跟随出现危机,在此背景下韩系整车厂放宽供货限制,因此不少韩系零配件企业在中国市场正寻求与更多车企合作。
韩系汽车零配件企业裕罗电装负责人金省翰也表示,相比于2016年的“高峰期”,公司向韩系车企的供货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其中部分配件的供应量更是下滑三成以上。
与日系一样以性价比见长、在产品定位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韩系,曾经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光时刻,并被比喻称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韩国汽车工业协会(KAMA)秘书长金泰年向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韩系车企因为在新能源方面投入较晚、车型过于分散及品牌影响力投入较低等因素,导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下滑,且已经到了需要引发关注的时间节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相比较日系及韩系、美系,日系汽车近年来在产品迭代及新能源化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但韩系及美系在产品迭代方面,未能够按照市场趋势及时推出SUV产品布局,在技术方面导入也相对落后于日系车企。
北京现代产品开发管理部长冯硕曾在接受第一汽车频道及等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过去几年北京现代的脚步慢了一些,错过了政策红利;而东风悦达起亚新任总经理李峰在采访时也提出,如何平衡性价比与新技术之间的平衡点,曾经是东风悦达起亚的“软肋”之一。
以新能源撬动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乘联会的数据,虽然2019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量为119万辆,同比下降0.6%,但在韩系车企看来,新能源汽车仍然是将引领韩系车企在华重振雄风的利器,而通过增量促进成本的下降,也成为韩系车企的重要共识。
朴旱雨表示,在中国来看,无论是从政策走向还是从中国消费者逐步个性化的消费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最具潜力的市场。金泰年指出,中国关于“双积分”政策的改革,为韩系车继续将自身持有的新能源技术加快导入至中国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朴旱雨公布了起亚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战略“PlanS”,将新能源汽车正式升级为“引领起亚汽车发展的两轴之一”,提出起亚汽车将在2025年前,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比重从目前的不足10%提高至25%,并在全球市场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2%提高至6.6%。
为此,起亚汽车将在2025年前,在包括中国的全球市场推出11款电动汽车,并在2021年前首推搭载起亚汽车专属电动汽车平台的汽车,该款车型的NEDC续航里程也将突破500Km。近年来,动力电池的供应成为影响电动汽车供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朴旱雨表示,起亚汽车已有库存可以满足截至2022年的电动汽车生产,但预计到2025年需要50万辆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而为满足需求,将在行业内首度引入项目竞标制,为包括韩国、中国及日本企业在内的全球电池企业开放供应链。
此外,起亚方面还将引入电动汽车骨架标准化生产模式,并积极开发电动汽车二手电池回收等覆盖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相关业务,计划在2025年前使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下降至与内燃机车同等水平,以降低电动汽车的生命周期成本。
与此同时,朴旱雨在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等媒体采访时提出,针对中国市场,起亚汽车将致力于打造销售层面的良性循环,为此将通过精简车型至6~7款、提高经销商利润,开发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中国市场战略车型等方式,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原有的市场份额;而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李峰在接受第一汽车频道等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力争在2025年前完成专属平台+派生产品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完成新能源汽车生产效率及成本的平衡。
北京现代方面将2020年的销售目标定在75万辆,由此提出将2020年定为“品牌技术元年”,保持每年2-4款新能源汽车上市节奏的同时,在基于广州车展期间公布的“Smart+”、“智+环保”技术品牌的基础上,按“2025EV规划”,全面布局EV、HEV及PHEV等全分类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导入,并引进现代汽车的专属电动汽车平台,以此打造北京现代技术的全新品牌形象,推翻此前以“性价比”为代表的传统形象。
此外,在销售方面,北京现代也提出“蓝天保卫”计划等置换补贴计划,将销售侧重点更多倾向至新能源汽车,在抵消补贴退坡所导致的成本上涨的同时,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比重。
现代汽车中国技术研究所常务理事朴英植(音译)在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大众、丰田等多家跨国车企将2020年看做决战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时间点,在此基础上,现代将通过导入更多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有望在2025年前提高25~30%的生产效率,实现在合资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在第一梯队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仍具增长潜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撬动,进而完成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市场份额的“弯道超车”。
金泰年认为,北京现代将2020年销量目标定调在75万辆,增幅并不是非常明显,相较于前几年显得更加稳健,这也是韩系车企着眼于新能源等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并致力于加强技术导入的重要表现。朴英奎表示,目前已经有数十家韩系零配件企业,正在跟随客户的需求变化,向新能源汽车的零配件生产进行转型。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明确肯定了补贴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积极贡献,并表示目前正在就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延缓进行研究,这立刻引发了包括股市在内市场的强烈反弹,在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迎来宝贵的缓冲期的同时,一批曾错过政策红利期,且具有成熟工业体系的合资车企,也将获得通过增量促进成本下降的市场机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