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机构莫要“抢跑”货币宽松

  来源:北京商报

  机构“抢跑”货币宽松,看似把握先机,实则可能破坏市场平衡,增加风险。

  近日,关于部分机构是否“抢跑”货币宽松政策的讨论日益热烈,这不仅关乎央行的独立性、债市的稳定性,还直接影响到汇市的波动。

  债券市场作为货币政策的直接反映区,对政策变动极为敏感。一旦市场预期央行将实施宽松政策,债券收益率往往会先行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未来利率下行的预期。

  以近期为例,自中央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以来,市场对于降准降息的预期持续增强,导致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特别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显著下降至1.6%的水平。

  国债,作为一种国家信用的体现,通常被视为无风险或低风险投资品种,因而备受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然而,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以及杠杆效应的放大,原本稳健的债券市场开始在二级市场呈现波动性,甚至存在形成泡沫的风险。部分机构盲目追高,忽视了稳健配置的初衷,进一步加剧了债市的风险。

  若宽松政策未能如期兑现或效果不如预期,债券市场的回调将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影响市场稳定。

  机构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如2022年底,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急剧上行导致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因持有国债而跌破净值,引发了投资者的集中赎回,进一步加速了价格下跌,给投资者带来了显著损失。

  再者,汇率市场同样深受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机构“抢跑”货币宽松,可能会提前触发汇率贬值预期,加剧资本外流压力,对国际收支平衡构成挑战。

  面对机构“抢跑”货币宽松的现象,各方应保持冷静与理性。当前所提及的“适度宽松”,更多是对前期货币政策立场的确认,而非增量政策的规模扩大,更不意味着政策利率的降幅将必然大于前一年。

  从央行近期的行动来看,其对违规交易的查处、流动性投放操作的调整以及公开市场国债买入的暂停等措施,均旨在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一方面,这些举措提醒市场警惕债市利率对货币宽松过度定价可能引发的回调风险;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央行希望市场能够稳健、长远发展的期望。

  央行应继续加强与市场沟通,提高政策透明度,确保政策信号的有效传达,同时灵活调整政策工具,保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债券市场参与者应基于基本面分析,理性判断政策走向,避免盲目投机。

  而外汇管理部门则需密切监控国际资本流动,适时采取措施维护汇率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国债收益率水平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筹资成本,还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看看2024年的GDP数据,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相信,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一定会反映到国债收益率水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