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央行“多箭齐发”稳汇率,解读来了

  作 者丨唐婧

  编 辑丨肖嘉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跌破7.30之际,央行稳汇率再度出手。

  2025年1月13日上午9时整,央行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央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当日实施。

  消息传出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声上涨,短线拉升超过500点。9点15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披露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885,较上一个交易日上调6点。

  所谓“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中的一个计算因子,上调该参数可以提高对应的风险余额上限,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同时,境内外汇资金增加后,相应结汇需求增加,也能起到稳汇率的效果。

  换言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越高,意味着企业和金融机构可跨境融资的上限越高。这既有利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也会直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告诉记者,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和最近加大央票离岸发行规模,都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防范化解汇率超调风险的组合拳。目前,稳汇率政策工具箱的弹药充实、储备丰富,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美元存款利率等方式,确保市场预期保持稳定、交易行为保持理性、外汇市场运行保持韧性。

  18个月以来首次调整

  记者留意到,这是2023年7月以来,央行和外汇局再一次上调跨境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市场分析认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旨在释放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多的外债融资潜力,鼓励外债融资并助力国际收支的平衡。本次参数上调,背景是近期对比美元走势,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监管层通过动用稳汇市政策工具,引导市场预期,避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范围之外大起大落。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被视为稳汇率的政策工具之一。2016年,央行与国家外汇局建立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取消外债事前审批,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最初该管理框架进行了小范围试点,而后扩大至全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规定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1。

  此后,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行了多次调整——2020年3月,为强化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国家外汇局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2020年12月,央行、国家外汇局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回调至1;2021年1月,央行、国家外汇局先将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0.3上调至0.5,不久后又发布了关于调整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通知,决定将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下调至1,当时人民币正处于升值区间。

  2022年10月,央行、国家外汇局转为上调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至1.25,当时人民币汇率恰处在贬值区间;2023年7月,央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直至此番再度调整至1.75,也创下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长王志毅告诉记者,上调该系数意味着允许企业和金融机构举借更多外债。调整后,企业最多可借入的外债额度是不超过净资产的3.5倍,这么高的外债额度是史无前例的,这也体现了央行稳汇率的决心。

  另据央行最新消息,近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讨论了近期外汇市场形势,部署了加强外汇自律管理有关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具体举措方面,央行、国家外汇局将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将加强对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的指导,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外汇市场成员严格落实自律规范,对扰乱市场秩序、恶意误导公众等违反自律规范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成员要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首要任务,努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稳定的汇率环境。要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完善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要自觉遵守自律规范,不得扰乱市场秩序,不得推波助澜加剧顺周期行为,共同维护外汇市场有序规范运行。

  央行“多箭齐发”稳汇率

  这并不是今年以来央行稳汇率第一次出手。1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将于2025年1月15日(周三)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下称“央票”)。

  其中,第一期央票期限为6个月(182天),发行量为人民币600亿元,票据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票规模一般多在10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这次发行规模高达600亿元,创下历史上最大单次发行规模。香港离岸人民币央票可以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主权信用等级的高质量人民币资产,同时也可以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

  与此同时,央行近期召开的多个会议都传达出更为明确、强势的稳汇率信号。其中,在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中,央行明确强调了“三个坚决”,即“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到了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此外,1月10日,央行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遏制近期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抢跑”势头,稳定市场预期,同时避免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走阔,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针对市场近期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担忧,央行主管《金融时报》曾于1月6日发文指出,2025年来看,支撑人民币汇率的积极因素还是比较多的。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大盘将更加扎实。2024年9月以来的一揽子增量支持措施将陆续见效。今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近期的有关重大决策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动力,为世界带来更多分享中国机遇的发展红利。

  其次,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平衡。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货物贸易顺差8846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8.4%。近年来,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下,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和韧性持续提升,2025年我国经常账户有望保持顺差,为平衡外汇供求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我国外汇市场保持韧性。市场参与者交易行为更加理性,经营主体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增强,为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外汇供求保持平衡提供重要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