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新能源砖(新能源砖)

2009年,国家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和加强节能减排部署,从而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这也让不少车企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进化之路。对于国家的补贴行为,这原本是一项有利于车企发展的利好举措,但奈何近年来少部分企业投机取巧的行为让广大网友对于补贴一事产生了质疑,“骗补”也成为新能源汽车挥之不去的话题。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一段新能源汽车原地空跑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多辆白色奇瑞新能源汽车在车底垫上了砖头,让车辆在原地进行空跑,并且,车辆旁还有充电桩随时给车辆进行充电,这也表明了原地空跑的行为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视频一出,立马引发了汽车媒体和网友的热议,毕竟车辆空跑的行为通常只会出现在厂家车辆测试项目内,但从现场的环境来看可以断定不是在厂家测试场地,所以也让网友怀疑这一“空跑”的行为是在骗取国家新能源补贴。

随着视频传播发酵,奇瑞新能源官方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且在10月16日晚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称此视频发生在某地一驾校,不是奇瑞新能源官方所为。并且针对网友的“骗补”质疑,官方也在声明中对于国家补贴标准进行了解答,称国家补贴里程检测数据必须有GPS行程轨迹,而视频中的原地“空跑”属于无效数据,达不到补贴审核要求。

而针对此事件,笔者也咨询了专注新能源汽车的媒体同行,均表示国家补贴并不是根据车辆的里程表数来补贴,而是根据车里的定位追踪,所以这种原地空跑的行为实际并没有增加行驶里程,属于无用功,视频中的行为不像是在骗取补贴。

作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大户,奇瑞汽车备受重视。2019年12月1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2018年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预拨审核情况的公示》,预拨付资金共计137.7811亿元。从信息中了解到,2018年度奇瑞汽车共获得13.4205亿元补助金,排在比亚迪之后位居第二。但在公布的另一份《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车辆信息表》中看到,奇瑞汽车2018年度申报的车辆推广数为43061辆,而专家组最终核定的数量为41789辆,有1272辆车未能达到补贴标准。此外,奇瑞控股旗下的“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曾在2016年被查出存在“骗补”行为,被国家部门进行处罚并取消相关年度补贴资格。而当时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也在核查之列,但并未查出问题。

小结: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激发了车企对研发的热情并加大了投入,让国内新能源市场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但在补贴之路上,也有一部分企业耍小聪明骗取国家补助金,而随着国家对补贴规则的细化和严打,不少靠“骗补‘过日的车企被取缔,这也是对那些有雄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车企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而在笔者看来,新能源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国家通过补贴,是让车企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并缩小与海外汽车巨头的差距,一个只想着补贴的车企终究会被时代淘汰,所以,把心思放在造车上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最后,也希望奇瑞新能源能通过此事件,吸取足够教训,并生产出更加优秀的新能源汽车,给消费者带来更好地驾驶体验,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登上更高的台阶。

部分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产销连续创出新高。据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超1倍。2022年再次迎来新的突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450万辆,同比增长1.1倍,与传统燃油市场走势呈现鲜明的反差态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基础设施体系,充电桩建设也迎来广阔市场空间。那么,对早已纳入“新基建”范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你了解多少?你知道我们目前拥有多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吗?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其中有多少是公共充电桩,有多少是私人充电桩?每个月的充电量是多少?哪个省是最强的?未来如何发展?今天请跟随我们的目光,告诉一个你所不知道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

■?新能源补能领域整体发展

1.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增速超越新能源汽车增速

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5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1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新能源充电市场飞速增长的根本动力,今年1-9月新能源充电桩安装量为187万台,同比增长2.4倍,增速大幅超越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充电桩保有量近450万台,基建投入力度处于空前水平。

2.私桩是新能源汽车补能的主要方式,公桩是未来发展的主推方向

目前,私人充电桩数量占比高达63.5%,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的补能方式,且正在以超过3倍的速度快速增长,今年1-9月其数量便增加了超过100万台。而公共充电桩由于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审批环节更为复杂等方面限制,目前数量虽不足四成,但其增速同样可观。

从政策层面看,政府多部门在私桩与公桩建设上,目前均处于大力引导、强化建设阶段,以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能便捷性发展。但不管从设备使用效率,土地资源占用,还是引入社会资本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公共充电桩是要更胜一筹的。反观私人充电桩除新建小区相关充电配套设施更为完备之外,在面对数量更多、环境更为复杂的老旧小区时,小区内电力设施扩容、小区内停车位施划、小区内消防安全等诸多问题就显得格外的棘手,这也导致了私人充电桩的发展天然具有更多的瓶颈。

■?新能源公共补能设施

1.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超160万,2022年月均新增5.4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及新增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22年9月,国内公共充电桩累计保有量达163.6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0万台。今年1-9月,国内公共充电桩增长近50万台,平均月增长超5万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全球视角上看,2021年欧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合计增加约250万辆,不及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量水平。而在公共充电桩方面,2021年欧美等国保有量合计增加约7万台,仅为我国2021年增量水平的20%,可以说从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上看,我国发展水平已远远超越欧美等老牌汽车强国。

2.公桩充电量保持高速增长,沿海省份公桩设施密度高,充电量增速快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增加,对公共设施充电量的需求亦长势喜人。今年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措施严格的4月,国内公桩充电量依然同比增幅近70%。6月在政策的加持下,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新的发展高峰,从而进一步推动充电量的提升。今年1-9月,国内公共充电桩累计充电量达151.3亿度,同比增长超90%。

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区域分布上看,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排名前10的省市公共充电桩建设数量占比高达71.5%,充电站数量占比达68.6%,广东省公桩充电量基数与增量,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成为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排头兵。

3.国内公桩运营商行业集中度高,头部玩家运营电桩数量超六成

从公桩运营商角度看,建桩数量超过10万台的只有4家,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运营电桩数量占比达63.7%,特来电与星星充电充电桩数量超30万台,国网用户数量最多。

在这些运营商中,月充电量超过2亿度的同样只有4家,Top 4充电量运营企业充电总额占比达77.8%。从运营效率上看,单桩月充电量最高的是小桔充电与蔚来,桩均月度充电量超过4000度,其它企业均在千度左右。

4.全国公桩场所分布主要以社会化公司运营的场/站为主

目前,全国公共桩主要是以如特来电、星星充电为代表的社会化公司运营的充电场/站为主,有超75%约120余万的公共充电桩,面向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其中,云快充主要分布在居民小区与公共机构内,蔚来则更加偏向于交通枢纽。特来电、星星充电与云快充运营的专用充电桩占比较高,这或许是其单桩充电量不高,造成运营效率较低的原因。

5.新势力品牌积极布局公共充电桩,蔚来充电与换电双线推进

国内公共充电领域不仅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国家队,也有特来电、星星充电、小桔充电等充电桩运营商。还有新势力车企,特斯拉、蔚来加速攻城略地,其它新势力车企纷纷跟进。

在充电技术方面,特斯拉、蔚来、极氪、小鹏等车企纷纷押注800V高压充电平台技术,将其视为是解决充电焦虑的大招。从各车企公布的数据上看,在同为800V峰值电压条件下,极氪可实现的充电功率最大,充电效果提升最优;特斯拉可实现的充电功率相对较小,故充电效果提升幅度相对较低。

■?新能源私人补能设施

国内私人充电桩保有超280万,48%为今年新增量,比亚迪占据私人充电领域超六成市场份额

截至2022年9月,国内私人充电桩累计保有量达285.2万台,同比增长1.4倍,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60万台。今年1-9月,国内私人充电桩增长超130万台,平均月增长超15.4万台,保持超高速增长。

目前,中国私人桩品牌主要为各大车企,比亚迪、北汽、理想、上汽、蔚来分据前五位,占到近85%市场份额。从品牌销量与私人充电桩数量关系上看,比亚迪凭借庞大的销量基础,获得市场先机,从而在产业下游进一步占有优势。

总结:

总体来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并在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依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且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便利畅行的重要一环,优先发展公共充电产业在商场、居民停车场、公共楼宇等地方合理化布局,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增长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刺激下沉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提高设备运营与使用效率,有利于早日实现国家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

未来,我国不仅要在新能源汽车补能产业规模上继续领跑全球,也要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实现新能源产业更加健全快速的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添砖加瓦。(文/汽车之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