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省电教馆、市装备站转发的中央电化教育馆文件《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教电馆[2012]56号),根据通知要求,学校将组织广大教师参加论文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范围
全校各学科教师。
二、参赛要求
1、征文要求
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要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字数在3000字—15000字(含图表)。应包含题目、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务必要写学校的全称,可参考学校公章上的学校名字)、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 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的任何联系方式(参赛作品范文见大赛专用网站)。
2、论文主题: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
中小学校、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教师研修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模式研究;区域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协作教研、协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等。云计算环境下的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基础教育信息数据库、社区教育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等。
(2)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研究
学习网站、网络学习课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探究性学习资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等。
(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分层教学、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评价研究、案例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智能评价系统研究;基于虚拟社区的校际协作研究;学生电子档案袋的评价研究;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校长信息化素养和领导力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能力培训研究。
(5)“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6)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
新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技术等)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研究;数字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7)教育游戏的基本理论、设计开发以及应用
(8)社会化软件(QQ、博客、几何画板、统计软件、模拟软件等)的应用
(9)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研究
(10)不限于以上内容,其他与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2、投稿方式
本次论文大赛采用在线投稿方式,参赛教师直接将论文提交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或登录各省移动公司校讯通平台,通过链接进入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首先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作者姓名、单位(全称)、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注册后提交论文,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论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费。 注意:通讯地址务必要填写详细、准确,以便于获奖证书和论文结集发表后样刊的顺利邮递。
3、参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严禁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批评。
(3)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如有剽窃或抄袭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文中引等无任何法律纠纷。
(4)不符合作品形态界定相关要求的作品,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三、活动时间
论文提交时间:6 月20 日—9 月10 日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9 月10 日
省级评审时间:9 月10 日—9 月30 日
全国评审时间:10 月11 日—10月25 日
全国颁奖大会:11月
四、评审方式
论文大赛将组织省级评审和全国评审。各省级电教馆负责组织省级评审,省级评审后,各省级电教馆按规定时间集中报送 20—50 篇论文参加全国评审,。中央电教馆负责组织全国评审,并制定全国评审标准(见附件 1)。
五、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
1、优秀论文奖:根据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共设置一等奖100名、二等奖200名、三等奖300名、优秀奖若干(论文交流及颁奖大会另行通知)。
2、论文发表:部分获奖论文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
六、联络方式
1、通讯地址: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电教大楼013信箱,中央电教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2、大赛活动详情咨询
联系单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宋灵青 010—66490925
李 馨 010—66490925
3、活动详情查询
(1)“论文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 );
(2)“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官网”(http://www.webcet.cn);
(3)各省移动校讯通网站。
附 “论文大赛”参赛论文全国评审标准:
类别
标准(满分100分)
权重
价值性
1.选题价值:论文选题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主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和可推广价值。
30分
2.应用价值:论文观点鲜明,围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可借鉴价值。
科学性
1.论点正确,符合实际,表述准确。
20分
2.论据科学、稳定、严密;实验及调查数据准确可靠,符合教学规律,没有不确定、猜测性的内容。
3.研究方法科学,资料数据详实,推理严密,统计分析正确。
规范性
1.文章体例严谨 (有关键词、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等),论述严谨,逻辑性强。
20分
2.概念表述清晰准确。
3.内容和纲要切题,引用规范,图表制作精确。
4.无知识性和常识性错误,文笔流畅,文质优美,可读性强。
创新性
1.理论创新: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进展,提出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对已有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进行科学的修正和补充,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
30分
2.实践创新: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方面取得创新的进展或突破,有新思考、新方法、新策略、新探索。
3.研究方法创新:用新的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已有的方法进行科学地修正和补充。
按照市教工委、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的通知》(明委教宣〔2012〕18号)文件精神,现将我校有关征集评选工作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及要求
(一)参评对象为体现学科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节课。
(二)参评的课堂要能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要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处理文化知识和德育融入的关系。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资源,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申报时应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视频光盘。教学设计以文字(含开发的PPT或课件)形式呈现;教学实录主要记录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以文字形式呈现;教学视频光盘应包括现场教学录像和专家或同行点评录像,其中现场教学录像可以是多机位拍摄视频综合剪辑而成,但应完整记录该堂课的实施情况,点评专家或同行不超过两人(时长一共不超过10分钟)。教学视频光盘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详见附件1。
(四)参与视频课拍摄的教师和学生有关课程视频有可能网上公开。
二、名额设定
根据文件要求,各市属中小学校各推荐不超过2节课。
三、报送要求
(一)报送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推荐表(附件2,每节课7份)
2、教学设计(每节课7份)
2、教学实录(每节课7份)
3、教学视频光盘(每节课1份,光盘表面打印或粘贴标签注明学科、年级、执教教师姓名、所属学校等信息)
(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推荐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的电子版上传到教研室信箱,电子邮件名称统一标为《XXX学科精品课程报送材料》
(三)有意参评者,请于2012年8月31日前将以上材料报送教研室。
教研室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附件1: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征集评选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参评视频的拍摄制作,“育人精彩瞬间”参评视频拍摄制作时除对录制场地不作要求外,其他主要技术参数参照此标准执行。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片尾及唱词
片头、片尾时长一共不超过15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年级、教学主题、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视频应配备字幕,提交时随盘提供相应的STR格式的唱词文件(要求见后)。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母带及素材的保管
学校应保留原始素材与成片母带。
三、视、音频交付文件
(一)交付载体
(二)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请设定为720×576
(2)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请设定为1024×576
(1)分辨率设定为720×576的,请选定4:3
(2)分辨率设定为1024×576的,请选定16:9
(三)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 (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四)封装
采用AVI封装
(五)外挂唱词文件(即字幕文件)
1.唱词文件格式:独立的SRT格式的唱词文件。
2.唱词的行数要求:每屏只有一行唱词。
3.唱词的字数要求:画幅比为4:3的,每行不超过15个字;画幅比为16:9的,每行不超过20个字。
4.唱词的位置:保持每屏唱词出现位置一致。
5.唱词中的标点符号:只有书名号及书名号中的标点、间隔号、连接号、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引号可以出现在唱词中,在每屏唱词中用空格代替标点表示语气停顿,所有标点及空格均使用全角。
6.唱词的断句:不简单按照字数断句,以内容为断句依据。
7.唱词中的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物理量和单位,尽量以文本文字呈现;不宜用文本文字呈现的、且在视频画面中已经通过PPT、板书等方式显示清楚的,可以不加该行唱词。
附件2
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推荐表
所 属 学 校
课 程 名 称
所 属 年 级
主讲人
申 报 日 期
推 荐 地 市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制
1.执教教师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学位
电话
专业技
术职务
行 政
职 务
手机
E-mail
教学研究
及获奖情况
2.参评课堂情况
教学主题
年级
本节课教学内容概述
本节课德育目标及教学方法
3.设区市教育部门(或省属中小学)推荐意见
推 荐 单 位(公章)
年月日
4.省级教育部门推荐意见
推 荐 单 位(公章)
年月日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6月18日
|
6月24日
6月22日至24日端午节(6月23日,周六)放假公休3天;
6月18日(周一)起高一、高二开始期末复习迎考;
高一《信息》上机会考(17—21)。
备课组活动:讨论复习迎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期末教研工作安排。
备课组长
教研组活动:落实期末教研工作安排,交流本学年教学论文、课题。
教研组长
上交本学年教学论文
科任教师
上交本学年使用的课件(每人不少于30个)
科任教师
有参加本学年师徒结的老师,上交相关材料,包括“结对子”协议书一式两份、新老教师的听课笔记(听课记录要和协议书上填写的一致)、新老教师的帮教总结各一份(不少于300字的纸质文字材料)
相关教师
6月25日
|
7月1日
任课教师上交听课笔记本
科任教师
备课组长上交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上交教研活动记录、教研工作总结
教研组长
各课题组做好课题研究结题工作,上交结题报告、中期检查简明表及研究过程性材料
课题组长
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明市级选拔赛人选确定:各教研组长组织组内选拔,名额1名,6月29日前报教研室。
教研组长
7月2日
|
7月8日
上交各级各类获奖证书,上交市级以上刊物汇编、发表的论文复印件
相关教师
上交外出命题、讲座、观摩课、外出学习证明及汇报材料
相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