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

敬请您点击上方的“寿康宝鉴”关注寿康宝鉴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联。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作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中文名 犯罪心理学 外文名 Criminal Psychology 所属学科 心理学 研究内容 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 1基本含义 2结构要素 3学科研究 ▪ 学科特点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4学史 5发展 6研究 7现状 8分支学科 9电视剧 10书籍 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 ⑴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5种人的心理和行为: 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 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 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 ⑵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 ①犯罪心理结构 ②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③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④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⑤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⑥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 一、犯罪心理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1、反社会意识 (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 2、强烈、畸变的需要 3、犯罪动机(最活跃的、直接动力) 4、不良兴趣 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 2、扭曲的道德意识 3、错误的法律意识 三、特征结构 1、特定的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 2、消极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社会化缺陷的突出表现 ①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物欲型) ②性格的情绪特征(暴力型等) ③性格的意志特征(共有)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 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 4、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某种能力的特殊形态的熟练,又是一种生活定势 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 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 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 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 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1.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 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 3 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犯人走上正途。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案例分析法 6.经验总结法 7.数量统计分析法 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活跃期。 在龙勃罗梭实证研究的带动下,19世纪末出现了犯罪心理学的第二个活跃期。 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 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起源于1940年代时,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神病学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利昂内尔·哈瓦特在英国皇家空军中工作,侧写了一串纳粹的高阶战犯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飞行员中找出他们。 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为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1950年代时,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鲁塞尔精确地侧写了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 最快速的发展出现在联邦调查局在匡堤科开了联邦调查局学院之后,此一学院导致了全国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执导系统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可以找出许多无解的重大犯罪之间关连性的系统。 在英国,大卫·康特博士是于1980年代中期指导警方侦探侦办已犯下一连串重大攻击行为的罪犯的一位先驱,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侧写”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为一个心理学家的主观、个人看法之下。他和一位同事创立了“调查心理学”这一词,并且开始尝试以他们认为较科学的观点来逼进此一主题。 本世纪以来,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逐渐增多,许多心理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他指出,人的意识由本我、超我和自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按“快乐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按“至善原则”活动;自我则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协调,按“现实原则”活动。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他还认为,成人犯罪是由于退化而使幼儿时期原始的、非道德的性冲动复活了起来。美国精神病学家W.希利和他的妻子A.F.布朗纳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于1936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的表现”。当年轻人的愿望和欲求长期得不满足,就会产生深刻的情绪问题。长期存在不满情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满足。 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1)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学得的。(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习得到的。(4)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动机、态度、理由等。(5)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6)犯罪学习的结果随接触频率、时间长短、顺序、强度的不同而异。在犯罪多发区,由于同犯罪分子接触机会多,因此犯罪行为多是必然的。 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具体分析了各种异常人格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他发现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意志薄弱型,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2)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无耻的人格特征。(3)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4)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5)自我显示型,这种人有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6)偏执型,这种人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7)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8)软弱型,这种人缺乏人格的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9)自卑型,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10)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1、生理基础研究 包括研究体型-性格与犯罪的关系,染色体变异-性格异常与犯罪的关系,内分泌失调-情绪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脑电图紊乱-意识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血型-人格类型与犯罪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大量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美国犯罪心理学家提特斯说:“我们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有依靠生物学家、精神病学家、内分泌学家、脑电学家等的共同努力才能面目一新。”这位犯罪心理学家还指出:“社会应当承认,如果我们希望树立这样一种对待犯罪心理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有社会科学的根据,又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当代最新的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的成就相结合,那么我们的犯罪心理学就能以崭新的姿态,在20世纪末之前出现”。 2、人格和人格变化 许多犯罪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犯罪者特定的人格特征和这种人格特征的由来。他们将犯罪者人格的各个方面与未犯罪者进行系统比较,从而试图确定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他们所指的人格内容很广泛,如雷蒙认为:“人格即是个人的全部,包括智慧、性格、本能内驱力、情绪稳定性、态度、兴趣、气质、社会性和个人的仪表,以及他的一般社会效能”。“它是一个对环境起调节作用的心理体系”。研究犯罪者人格问题的犯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犯罪心理发展到人格的改变,表明这个人的犯罪心理已经定型。要矫正这种心理定型了的人格,需要做极其精细、复杂、长期的工作。所以,对罪犯的人格变化的研究,是犯罪心理学上一个十分细微与深入的课题。日本犯罪心理学家出根淳还指出:“过去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限于探讨人的犯罪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即是基于生理原因还是社会原因。所以,过去都集中于对犯罪心理的个人因素一社会因素的探索与讲座在犯罪人格论建立以后,犯罪心理学就出现了新的面貌。这样,就在犯罪者的人格问题的讨论中开阔了犯罪心理的具体研究途径。” 3、行为社会学习机制 有些犯罪心理学家在50年代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犯罪行为同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一样,也是由学习而获得的。他们致力于提示或阐明个体产生犯罪行为社会学习机制,提出了多种犯罪行为的学习理论,如埃森克的条件性回避反应理论,萨瑟兰的不同接触理论(亦称为分化性联结理论),伯杰斯等人所提出的犯罪行为操作性学习理论,A.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费尔德曼的完整学习理论等。 4、对产生犯罪心理的社会性缺陷的研究 有些犯罪心理学家认为,犯罪心理的产生要源主要在于犯罪者的社会性缺陷。社会性缺陷不是个人所造成的,而是环境的产物。他们致力于研究造成社会性缺陷的环境因素,提出了种种形成犯罪者社会性缺陷的理论,例如美国的希利及其妻子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雷克利斯提出遏制理论;米德等人提出社会标定理论;米勒等人提出亚文化理论;塔克和昆尼等人提出冲突理论;科恩提出对抗理论;克洛瓦德和奥林提出不同机会理论等。 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尽管我国历史上早就有关于犯罪思想的探讨,其历史比欧洲早得多,内容也更为丰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本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我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著作,也有学者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缓慢地发展着。建国以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表少年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1.犯罪心理学与刑法学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规定的犯罪与刑罚的学科,其中包括犯罪及其构成要件、犯罪形态、刑事责任、刑罚及其种类、刑罚的具体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犯罪,是以刑法中有关犯罪的规定作为依据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刑法学的制约。例如,犯罪心理学在研究如何确定犯罪的定义、划分犯罪的类型、控制和预防犯罪等问题时,要受到刑法学研究的制约,刑法学的研究为犯罪心理学提供了法学和法律上的依据。反之,犯罪心理学对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又为刑法学研究犯罪提供了某种认识和理论的基础。例如,刑法学中对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要以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心理形成机制和刑事责任心理基础的研究为依据。 2.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学 犯罪学是以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预防犯罪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刑事法学(魏平雄、许章润,1987)。犯罪学是从宏观的角度透视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综合地研究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犯罪预防的对策。总体上说,犯罪学是对犯罪现象的宏观把握,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综合性学科。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变化规律,因此它与从不同角度研究犯罪现象的犯罪人类学、犯罪社会学处于同一学科层次上,同属于犯罪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犯罪学十分重视对犯罪成因论中的个体因素的探讨(戴宜生,200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为其提供丰富的资料,而且还可提供不同于其他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使我们对犯罪现象的探讨更有深度,提出的犯罪对策更有针对性。 3.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要应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特殊的群体——犯罪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普通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心理的实质、各种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学研究的各种方法等都要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中得到应用;反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可丰富和发展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使其更加充实和不断完善。 4.犯罪心理学与法律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又称为法制心理学,是应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立法、司法、守法、违法和法律宣传教育中固有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从属于心理学和法学母体的分支学科,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罗大华,1994)。法律心理学包含很多分支学科,如立法心理学、法律宣传教育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矫正心理学等等,犯罪心理学也是法律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5.犯罪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学科。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揭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律,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的社会化、攻击行为和利他行为、群体心理、领导心理、人际关系心理等理论都要在犯罪心理学中得到具体应用;反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丰富和发展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和理论。例如,犯罪人错误的社会化,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人际互动,团伙犯罪中的暗示、模仿、从众、责任扩散、去个性化等问题的研究可大大充实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如果从犯罪行为是一种反社会行为、犯罪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犯罪心理学看成是应用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 除此之外,犯罪心理学还与刑事诉讼法学、监狱学、犯罪人类学、犯罪社会学、犯罪精神病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情有千千劫》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到了犯罪心理学的电视剧。 剧情简介: 全剧是以一个警队和他们所破获的一个个悬念叠生的的案件构架而成。所有的故事都是因情而起,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有着一份动人的情感,他们却都走上了一条与情共同毁灭的不归路……同样,每一位警察也都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然而他们是为情而编织幸福。 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而情却又有着千千的劫……这是一场情、理、法的挣扎,更是人内心世界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讲述的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揭示的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本剧由李幼斌和于小慧担纲男女主角,对于李幼斌这张永远闪烁着理性和正义光辉的面孔来说,有着天然的“警察”气质,但他此次所扮演的角色--刑警迟鸣,将会更多的展现他丰富而感性的情感世界,因为他也有一个难解的“情结”。 爱情、亲情、友情、恩情……每一种感情,都是世界上最动人、最伟大的情感,但是如果任由情感泛滥,有时候,就会变成罪恶! 首播时间: 2001年 《沉默的证人》是我国第一部也是目 前唯一的一部介绍犯罪心理学的电视剧。 剧情简介: 云港市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点兵山1号案”,案情从一桩普通的谋杀案开始,竟然发现郊区点兵山深处同坑掩埋着尸骨,经法医鉴定,确认这是历时十年,手法单一的连续杀人案,整个云港市笼罩在恐怖阴影中…… 年轻警察周马在老刑警刘宝生的指导下,在犯罪心理学专家陈俊威的启发下,运用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寻找隐身于茫茫人海中的元凶,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一个拥有高学历,但是由于家庭原因心理有问题的人石隐身上,石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供词中的漏洞引起了刘宝生和周马的注意,然而石隐却在等待审判时自杀。老刑警刘宝生瞒着周马去外地调查却神秘失踪,案情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最出人意料的结局,当案情真相大白时,原来真凶就是犯罪心理学专家陈俊威,他在童年时和青年时母亲和妹妹的不幸遭遇,让他的性格扭曲,最终做出了这些案件。 首播时间: 2005年 导 演:姜伟 主 演: 王志飞饰陈俊威 林熙越饰 周马 车晓 饰叶小晶 董勇 饰袁可为 美国电视连续剧《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 剧情简介:《犯罪心理》是一部心理悬疑惊悚剧,一班精英汇集在一起,分析全国最棘手的罪犯的心理,并在他们再次施暴前预测出他们的下一步的行动。特别探员Jason Gideon是这个小组的头,他是FBI最顶尖的行为分析专家。其他专家包括:特别探员Spencer Reid博士,一位典型的被人误解的天才,他的社交才能之低,正如他的智商之高;特别探员Aaron Hotchner,一个居家好男人,他总是能取得人们的信任,并让他们坦白心底的秘密;特别探员Derek Morgan,一位强制性犯罪行为专家;探员Elle Greenaway,她因为有过被性侵犯的经历而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调查。每名组员将自己负责领域的调查分析结果一起汇集起来,集思广益,精确分析出罪犯的动机和情感上的触发原因,以及时阻止他们再次行凶。 首 播:2005年9月22日(第一季) 导 演:杰弗-戴维斯(Jeff Davis) 出 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主 演: 旺斯尼斯 饰 佩内洛普 盖伯勒 饰 Reid博士 帕丁根 饰 警官詹森 布鲁斯特 饰 艾米莉 吉布森 饰 警官亚伦[1] 摩 尔饰 警官德瑞克 《犯罪心理》现有9季。第10季正在连载。 相关电影 《枪王之王》 《敏感事件》 《沉默的羔羊》 《七宗罪》 《开膛手杰克》犯罪心理学,too. 还有希区柯克的电影,像《爱德华大夫》 《雨人》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 《拿着剪刀奔跑》 《飞越疯人院》 《少年汉尼拔》 《电锯狂人》 《发条橙》 《犯罪心理》系列 《蝙蝠侠:黑暗骑士》 《识骨寻踪(bones)》系列 《越狱(prison break)》系列 相关著作 1.犯罪心理学(第四版)作 者:张保平,李世虎编著出版社: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2.犯罪心理学——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 作 者:梅传强主编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08月 3.犯罪心理学(第五版)作 者:罗大华主编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4.走向歧途的心灵:犯罪心理学作 者:张明 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4月 5.犯罪心理学(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 者:罗大华 等主编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6.犯罪心理学罗大华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7.犯罪心理学肖兴政,郝志伦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8.犯罪心理学概论肖兴政编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9.犯罪心理学刘邦惠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4 很多学习心理学的人特别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这里推荐30犯罪心理学入门书籍供大家学习参考。 1、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系列 (美)巴特尔。 2、犯罪心理学 梅传强 主编/2010年07月/法律出版社。 3、犯罪心理学(第五版) 罗大华 主编/2007年07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犯罪心理学 熊云武 编著/2007年0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5、 新编犯罪行为心理学 王锐 编著/2010年03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6、走向歧途的心灵:犯罪心理学 张明 主编/2004年04月/科学出版社。 7、犯罪心理学 林少菊 主编/2008年09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为提高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8、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刘邦惠 主编/2009年07月/科学出版社。 9、犯罪心理学导读 水利水电出版社。 10、犯罪心理学 张保平,李世虎 编著/2006年02月/公安大学出版社。 11、犯罪心理学 魏建馨,张学林 著/2003年02月/南开大学出版社。 12、犯罪心理学(第四版) 张保平,李世虎 编著/2006年02月/公安大学出版社 。 13、青少年犯罪心理-变态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系列丛书 张理义 主编/2009年0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14、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栗克元,吕瑞萍 主编/2009年09月/郑州大学出版社。 15、犯罪心理学/21世纪心理学教材系列 2004年02月/科学出版社。 16、犯罪心理学(警官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张晓真。 17、犯罪心理学习题集 严圭,吴宁 主编/2005年10月/中国林业出版社。 18、现代法学教材:犯罪心理学 梅传强 主编/2007年02月/中国法制出版社。 19、犯罪行为研究方法--司法心理学系列 (美)哈根(Hagan,F.E) 著;刘萃侠,罗震雷,黄婧 等译/2009年02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犯罪心理学阅读材料 严圭,吴宁 主编/2005年10月/中国林业出版社。 21、 解读心理学与犯罪透视理论与实践(现代西方犯罪学译丛) (英)马吉尔 著,张广宇 等译/2009年03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2、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司法心理学系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3、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美)特维 著,李玫瑾 等译/2005年04月/公安大学出版社 24、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 (英)古德琼森(Gubjonsson,G.H.) 著,乐国安,李安 等译/2008年01月/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25、歧路人生:犯罪心理专家评大案 胡杰 著/2006年01月/群众出版社 。 26、自白的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系列 (日)浜田寿美男 著,片成男 译/2006年03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7、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李玫瑾 著/2010年02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28、犯罪动机与人格(一般著作) 刘建清 著/2009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研究领域▪ 异常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数学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正向心理学▪ 精神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区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 辅导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法医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预防心理学▪ 工业及组织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著名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乔治·埃尔顿·梅奥▪ 唐纳德·布罗德本特 参考资料 1. 全球变态杀手实录(一) .要常来 .2013-05-08 [引用日期2013-05-14] . 词条标签:行业人物 , 法律 , 心理学 , 社会 这里是寿康宝鉴微信号:shoukangbaojian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