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人不吃“唆丢”?
简单,炒盘“正经菜”出来,让大家真正感受到盘中的苦辣酸甜和食材应有的滋味。
这才是一切指责和批评“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之后的正道。作者 | 牙买加的狗编辑|小白排版 | 板牙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果第一时间看“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这类中老年甜宠剧,它们的剧情一定是炸裂的。类似“我本来以为我看的是都市剧,后来发现我看的是玄幻剧”。
剧中女主表面做着社会底层的工作,却邂逅了年少多金又温柔听话的男主,接着剧情走向愈发匪夷所思的神奇之处:
女主不但有比男主更加厚重的家世,还身怀绝技,标配是某玄门弟子。她同时能轻松掌握男主一家的生死,类似女版“天凉王破”的存在。
这类短剧主要在“女龙傲天”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些更加适合女性,特别是中老年女性对情感的幻想,如“多金奶狗独宠我一人”“男主爸爸是我同班同学”“有实力的男人对我一见钟情”等等。
无论剧情设计多离谱,至少有一点值得肯定:
女性向中老年甜宠剧大多还是专情为主,不似古早时代的男性种马文,“爽”就“爽”在大杀四方,别人瞪自己一眼马上原地爆炸。尤其是以本世纪初流行在各种网文平台的“傲天”,彼时网络监管力度不似今天这么严,许多这种类型的网文基本上已经属于“18禁”的范畴,但同样大行其道。
所以如果调侃、嘲笑这类文化产品的受众大可不必,因为戳心地说:
现实中可能永远无法企及的东西,在梦幻中找到也未尝不是一件聊以自慰的短暂愉悦。
正如前两年“假靳东”哄骗很多老年人的新闻刚曝出来时,不少网民对受骗上当的老年妇女全方位无死角地嘲笑,直到一种声音悠悠道来:
你们现在,还无法理解被孤独寂寞空虚和被忽视的感受。那是一个女人蹉跎一生后唯一换来的结果……
抱歉,这其实是我自己的总结。
所以今天看待中老年甜宠剧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的剧情当然炸裂,但任何文化产品能够流行,甚至大受欢迎创造收视奇迹,一定有其诞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
单纯批评不是撰文的目的。
“产出动机”和“受众心态”,才是大家能够客观对待这类奇葩存在的文明态度。
01群体
虽然极不愿意承认,但我必须正视我自己也看过《保洁老妈无极归来》和《闪婚老伴是豪门》乃至其他一些比较抽象的中老年甜宠剧。
基本上每次看两集就看不下去了。
可能作为一个中年男性,对天马行空的情感类剧情实在无感。
不过我能理解这类短剧近期大杀四方的原因——
它足够梦幻,也不脱离现实。
在女主出场时设身处地为主体观众设计了人物的职业身份和社会背景。
岁数大了,无钱无权无人关注,情感空虚且卑微。
注意,这个设定很重要,它能抓住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观众在第一时间的身份认同,哪怕不愿承认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家庭位置。
然后,无论女主邂逅了谁,对方一定是有超然众人的外貌和社会地位的。当然,这一点符合大多数女性的爱情幻想。
随后,矛盾设计通常聚焦在“半真半假”的情节上:
年纪大了,是真。
被人嫌弃,是真。
先给到观众“如果是我,也是如此”的理解设定。
接着才是逆天的走向:
我非凡俗,只是隐藏高手。
走到这一步时,才是释放观众情绪的关键:
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置入“我要当同学的儿媳妇”“逆天改命不是梦”这些细节,更加堪称完美。
那么不妨暂时把目光投向正在看竖屏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这些拥趸现实中都在哪里呢?
她们也许是坊间传言中“北京的八十万大龄剩女”,也许是覆盖一二三线直到十八线的家庭主妇,或者是三四十岁还在为工作忍气吞声的职场“老人”。
大家尽可以嘲笑她们的无智,但需要说明一个残酷的事实:
如无意外,此时笑话“老阿姨”的男孩女孩们,都有活到被嘲笑的这个年纪的可能。
是的,正如我少年时代看着学校门口一群女孩子竞相买各种口袋书的曾经,“玛丽苏”永远不过时,区别只是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梦的人为限制。
当年在床头放满了各种玛丽苏小说的女孩子们如今都到了要考虑腰椎的年纪,她们不但要接受异性的讥讽,也要接受新一代女性表面同情内里可能充满优越感的调侃。
尤其是当“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时,大家一定要记得:
此时发梦的“黄脸婆”们,曾经也是青春烂漫的少女。
她们,都有做梦的权利。
一如我当年看《都市妖奇谈》(小说)时见到其中一则故事,讲的是懵懂女孩被坏人以“当明星”为由骗色,充满正义感的妖怪们为少女讨公道。
坏人说:
“谁让她们做梦的?活该!”
妖怪们说:
“女孩子,有做梦的权利。”
你看,连“妖怪”都通人性,何况你我呢?
说到这里,该说一些专业的问题了。
即——
中老年甜宠剧面临的舆论危机和产生环境。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该单纯指责这类产品的奇葩创意。
同时还要环顾目前国内影视剧,包括微短剧产出的客观环境和群体特性。
02观点
《闪婚老伴是豪门》目前在某音平台的专辑播放量超5亿,话题量超28亿。观众主要是41-50岁之间的中年群体,50岁以上的受众也不少,其中六成是男性。
与此同时,根据谷雨数据统计,某瓣上从2010年—2020年影视剧中的荧幕情侣的平均年龄逐渐下降,截至2020年,女性角色平均年龄是23-26岁,男性则降至23岁。
这说明在主流影视剧中,角色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不可逆。中年人已经排除在主体角色之外,沦为辅助角色。
塑造迎合这一年龄群体的角色,恰恰是短剧市场的蓝海,无论动机如何,是否真的是“为中年人造梦”,抑或只是赚取中年观众的流量收割小钱钱,都不能否认确实存在这个极大的市场空间。
最重要的是——
它面向的社交平台群体和其他短剧并无区别。
都是处于社会低端,没有发声渠道的用户。
只不过年龄段往上提了提。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假靳东”现象,归根结底就是——
“谁为我发声,谁能体贴我,我就支持谁”。
只要搞明白这个原理,不难发现其实“中老年甜宠剧”本质上,和其他题材产品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也是大数据下的流量密码。
尤其是在中底层的中老年人,机会稀少、不被关注、身份固化的今天,捕捉到他们的无力感的同时,给他们一个发梦的机会,造就了近期内国内短剧新赛道的奇迹。
诚然,针对这一现象,国内也有声音指出其内容刻意渲染金钱至上、贫富差异、阶层冲突、颠覆家庭伦理和爱情观念等。
不过这个观点本身也值得推敲:
“声音”,由谁先发出来?
其实和“国内影视剧穷人越来越少”的性质一样,都存在“你不说,有人说”的道理。
假设观众确实需要看到的是不悬浮、不夸张、不恶俗的表演和剧情,而是真正能够表达观众心声,触及观众心灵的好作品,同时创作者也能端正心态,用平实生动的方式讲故事,自觉摈弃极端和不良导向的作品……
首先就需要“真实的情境”反应。
但“真实”……
同样意味着很多掣肘。
比如婆媳矛盾、中式婚姻、彩礼矛盾、远嫁顾虑、中年人的情感困境、职场年龄限制、伴侣忠诚和离婚率、中底层男性和女性的社会价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年递减,等等这些是否足够真实?
实际上它也存在一个难以言表的艰难表达的创作瓶颈。
这一点,我相信许多观众有自己的评判和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龙傲天”或“玛丽苏”一直都会存在,无论是否跨越年龄,它一定有庞大的受众群体。
仅凭指责或嘲讽,对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及短剧的创作方向毫无助力,甚至在某些时候,会导致人们的逆反心态。
就拿一些影视剧的主题表达来说,它们是否能够依托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
如果可以,自然皆大欢喜。
如果不可以,那就只能承认“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的现象级文化产品一定有其流行的理由。
当然,我也认为这类逆天剧情没有营养,问题是“有营养”的产品不仅需要有存在的理由,也要有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被肯定性。
否则,“营养”的定义会被颠覆。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03唆丢
湖北民间某地有一种不上台面的下酒菜,叫“唆丢”。
名字很形象,“嗦”完即“丢”。
以前底层民夫苦力嘴馋吃酒时没钱买下酒菜,就去河边找些表面有孔洞的鹅卵石回来,起锅烧油,油热把鹅卵石倒进去,边炒边往里放辣椒大料,为的是让石头浸进佐料的味道。
这是劳动人民苦中作乐的无奈。
曾经有段时间,“唆丢”在网上炒得特别火。在湖北一些大排档里还时兴得很,价格不便宜,二十多块一盘,等于大家买一盘石头唆着玩。
这东西是穷苦人不得不的选择,现在则是猎奇尝鲜。
主打一个“吃过了”的错觉。
“中老年甜宠剧”和其他曾被指责的短剧内容类似“唆丢”——
“吃过了”,下肚的哪怕是佐料也行。
因为没有正经菜,也买不起正经菜。
那就算“吃过了”。
这样的好处是聊以自慰。
坏处是如果有一天,大家吃得起“正经菜”的时候,会认为那不是“正经菜”。
“唆丢”才是。
这便是今日撰文的重点:
要想让人不吃“唆丢”?
简单,炒盘“正经菜”出来,让大家真正感受到盘中的苦辣酸甜和食材应有的滋味。
这才是一切指责和批评“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之后的正道。
我相信国内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文化工作者,他们有足够的热情和激情创作属于一个时代的文化作品。
他们不会投机取巧,也不会曲意迎合。
但他们需要真正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
直面现实,塑造时代众生相。
让每个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作品。
难易结合,只待契机。
若干年后,当后人回顾国内影视文化作品的发展历史时,如果他们不会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只有“唆丢”,那么,这一代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才算真正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