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琳):欢迎收看正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我是张琳,二季度已经接近尾声了,中国经济进入了年中盘点的时段。那么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前半年的成绩单如何,下半年又将呈现何种走势,我想这是大家格外关心的。那么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是发布了第二季度的银行家的问卷调查报告,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的指数为21.3%,比上个季度下降了2.3个百分点,那新数据的出炉应该如何来解读?近期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出台,未来的经济前景会如何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组最新的数据。
(小片)
解说: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听听银行家怎么说。
6月19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二季度全国银行家、企业家及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
其中,从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1.3%,比上个季度下降了2.3个百分点。38.3%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个季度下降了5.3个百分点;59.5%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比上个季上升了4.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对于当前的货币政策,感觉灵敏的银行家也给出了一些判断。二季度,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中,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为64.2%,比上个季度下降10.6个百分点;认为“偏松”的银行家占比为31%,比上个季度提高16.8个百分点。对下一个季度的前景,45.8%的银行家预期“趋松”,51.8%的银行家预期“适度”。
看过银行家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再来看另一组调查数据。
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
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1.5%,较上季提高0.1 个百分点。
而从储蓄、投资和消费意愿来看,二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39.9%,比上个季度下降5.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6.9%,较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43.2%,比上个季度大幅上升了7.3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股票”和“债券”。
媒体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处在筑底期,各项稳增长措施正开始显效,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围绕企业“融资难”问题精准发力,未来的货币政策还有空间,但稳健基调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发文预估,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但由于稳增长政策的时滞效应、房地产市场企稳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等原因,下半年我国经济环比增速将会略高于上半年。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两位评论员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和财经频道评论员刘戈,我们看到其实央行的这组数据,应该说出了它按月按季度发的金融统计数据,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因为可以一个当前经济的参考,对于银行家、企业家和储户的这样一个问卷调查,那我们看到刚才对于银行家的这个问卷调查,将近60%银行家都认为当前的经济是属于偏冷的,那如果同样让你们两位来做这样一个问卷调查,你们的选择和判断是什么?
刘戈(财经频道评论员):我还是比较相信银行家的这样一个调查结果的,因为他们掌握的数据的话,都是比较详细的和系统的,那他的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很可能来源于他们对于自己银行,比如坏账率的增加,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能够做实的这样一个数据,那么这样的数据,如果要他的坏账率增加的话,那他一定会做出来经济偏冷这样的一个判断,而且的话。
主持人:而且银行家可能最敏感。
刘戈:因为他掌握的是一个相对宏观,因为他每一家银行会对几万个、几十万个、上百万个这样的企业,所以他得到这种的一个数据,我觉得这种判断的话是有依据的。
主持人:但我知道刚才跟吴庆聊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个数字有些滞后,是吗?
吴庆(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对,我也相信这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例来来看的话,从以前的历史经验来看的话,银行家的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情况它是比较滞后的,有的时候不止滞后一个季度,有的时候甚至滞后两季度、三季度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可能跟他调查的方式有关系,还有银行家做出判断的话,也是根据他看到的本行的统计数字,而这个统计数字。
刘戈:它有一个时间,从基层银行一步一步到了总银,肯定要有一个时间。
吴庆:对,可能有几成滞后,所以这个数字总得来说看的是滞后的,要我不依据这个数字来看宏观经济形势的话,我觉得现在的形势并不偏冷,而且我觉得我们以前做节目的时候,我也说过,其实今年来看,我对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其实比去年,比半年前,比一年前要好很多。
主持人:乐观一些。
吴庆:对,其实有相当多的积极的迹象表现出来,但是这些积极的迹象还没有反映到宏观统计数字里头,所以只要,如果我们只看宏观指标,只看GDP,只看物价,只看这样的指标的话,我们发现我们的经济真的是乏善可陈,比如说我们现在还相信,比如说拿GDP来说,我们还在探底的过程中,但是如果我们看微观层面上发生的变化,我觉得我们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这个事情,现在真的是已经发生了,比如说从注册,新注册的公司的数量,还有我们创新的这些案例来看的话,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迹象已经开始支撑我们经济了,其实在过去几年里头,我们都在期盼着这件事情发生,我们都希望中国经济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戈:我同意吴庆的看法,实际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一部分,它可能不会表现在银行的账户上面,因为在银行的话,在过去他们的贷款户基本上都是在传统的,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上面,在这类型企业,你比如钢铁企业、矿山,还有一些制造业的这样一些企业,那么在这种类型的企业,尤其现在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这样一个速度的减缓,那么房地产的减缓,所以的话对他们的影响就非常大的,所以这一类企业,你比如说它出现的呆坏账,它的确在二季度的话它是在增加,我觉得银行家的感受绝对是真实的,但是另外刚才吴庆也讲到,自己我们也会有感受,就是那些互联网+的创业企业,它们很多的增长,它是不会体现在银行家调查的报表里面。
吴庆:倒现在还没有反映在里头,但是未来的话,很可能会反映到里头,这些企业还是小企业的话,他根本不是银行的客户,他没有多少钱去存。
主持人:其实这些都是一系列的数据来反映我们当前的经济走势的,那最近我们也是看到了一些稳增长的举措在密切的出台,特别是财政政策在发力,我们也是通过一个短片做了一个梳理。
(小片)
解说:要说今年的财政政策有多积极?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坐标图。这些圆点代表的就是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涉及投资、消费、监管等多个领域,前五个月共出了150多个,平均三天出两个。这些红点,是涉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从一月到五月共有10个政策来推动;绿点代表的是通过税收来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政策,占到了所有财政政策的三分之一。像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船的税收优惠等,都是这一轮政策的亮点。政策发力,那么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在北京昌平的未来科技城,主干道看起来和别的街道差别不大,不过从路边的这座小房子向下走11米,就出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管道世界。
杨京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四设计所副总工程师):现在看这蓝色的,是咱们那个自来水管线。这个红色的管线,是这个再生水管线,这一排管线,是咱们的电信(管线)。可以预留好一些空间,避免将来不管是增容还是增加一些新的管道,对马路的一些“破腹”。
解说:这个被称作“综合管廊”的地下通道,涵盖了电力、通信、自来水、供热等各种管线,哪条管线住在哪个走廊,线路怎么走,都清清楚楚,日常维护或者增添新线路,都很方便,再也不用给马路“开膛破肚”了。在北京,这样的地下管廊一共有五处,对于运营者来说,每公里1到2亿的投资,虽然造价比传统方式高了不少,但综合效益明显。
今年,财政部公布了首批十个“地下管廊”建设的试点城市,它们每年能够获得3到5个亿的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在这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中,加大了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这将推动城市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它是实实在在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由此派生了一些新的经济产业的布局,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自然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支持。
解说: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比去年多了2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资本,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增加安排中央投资,重点投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同时还将实施棚户区改造的“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
主持人:刚刚小片里,我们也看到了像目前的财政政策在持续的发力,加大了重点领域的有效投资,发挥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重的作用,在你们看来,财政政策现在是不是在一个持续发力的提速的这样一个阶段?
刘戈:对,其实财政政策上,现在把政府的钱到底是往哪花和怎么花,这两件问题上的话,我觉得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务院的常务会议的话,连续的会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你比如说,就以棚改,棚改的话,我们知道在2008年到2012年的这几年间的话已经竣工了一千多万套,然后原来的计划是2012年到2017年的再竣工一千多万套,现在在上一次,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里面的话,这个政策又做了一个修改,也就是在今后三年内的话要达到1800万套,我们知道去年是470万套,今后三年1800万套,就是意味着每年600万套,这样的话就撬动很多由于房地产就商品房的这样的一个衰落的话,导致的产能过剩,我们知道如果要是在加大这样的一个项目,那整个的我们的财政政策的话,就是说能够发挥更大效力。
另外的话,我还是注意到一点,怎么样的一个花法,在6月19号的文件里头也体现到,就是说怎么样让碎片化的一些财政的资金,你比如说这个资金的话,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拨付到各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由于这个资金它可能本身没有形成完成一个大项目这样的一个体量,怎么样的话能够把这些闲置的碎片化的资金能够把它再归拢起来,然后进入到一些大的项目里面,这是国务院现在正在做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对,就是钱都。
刘戈:我觉得两手都抓的话,财政的一个效力的话应该在不断的提升。
主持人:所以吴庆你觉得这些钱花的是不是地方?花到位了吗?
吴庆:首先我们想财政政策它的功效是非常大的,今年我们也采取了很大的力度,它起到了托底、保增长的作用,我一直讲,过去几年我都讲一件事情,借债的能力,政府的一张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是我们的一张底牌,有了这样的底牌,我们能够应对金融市场或者是金融的这种波动,第二个转变就是钱花在哪里,比如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这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种事情,是我们未来经济的这种方向,转型的方向,在这些领域里头,这些小额公司,这些小企业,大多数他们还没有资格成为银行的客户,他们还没有希望从银行贷到款,那么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发展需要的资金怎么解决,我们的财政也许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给他们帮上一点忙,我觉得现在已经有一件事情帮了他们的忙,所以他们能够释放出潜力来,就是我们减少行政审批,减少那些等等麻烦的事情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好处。
主持人:那么财政政策的加力增效,将会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带来哪些新的变化,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广告)
主持人:欢迎回来继续收看《央视财经评论》,刚才我们提到了打造经济增长新的引擎,当下创业创新的氛围显得是格外的浓厚,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去看一看。
(小片)
解说:“我们去创业吧”正成为当下的一种热潮。今年1到4月,我国新注册市场主体406.6万户,同比增长13.5%。其中,4月份新注册134.6万户,同比增长12%。亿赞普大数据显示,在所有的创业项目中,移动互联网行业占居榜首,达到30%,服务业第二,有19.6%的占有比例。快速消费品为12.3%。
现在吃穿住行,一个APP应用全搞定。而不少创业公司,他们的经营方式也挺有意思。
创业者:给红包啊。
创业者:关注一下吧。
李宁(本台记者):在北京望京soho的门口,每天中午都会有上百人聚集在这里,不少人手里还拿着午饭,这里就是目前北京互联网公司线下推广规模最大的地方。
创业者:非常不错,反正在开始的阶段,现在推广肯定是拉人气的比较好的方式。
用户: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吧,然后方便嘛。
解说:这其中就有一位90后海归创业者琛雯,创业仅仅半年时间。她刚回国的时候没有想过创业,而是帮助别人创业,最后,自己也忍不住了,加入了创业大军。
琛雯(创业者):做了整整四年的投资,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投了一百多个项目。自己也希望说能够出来闯一闯,试一试。
解说:在这群年轻的面孔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位特别的创业者。不为推广自己的项目,他来这里而是别有目的。
汪岩(创业者):我来这儿是两个目的,一个是看一下他们这种推广的形式,最主要我还是到这儿来挖我整个团队的人员。
解说:汪岩告诉记者,自己是70后。今年已经39岁了,相对于现在创业的主力军,90后年轻一代来说,他已经是大叔级别的人物了。这也是他第三次创业了,之前下过岗,也有过两次并不成功的创业经历,但创业的梦想始终都没有放弃。
解说:中国迎来创时代,在这股创业潮背后正是我国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去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取消了企业法人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这让创业者更有动力。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在今年底前确保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在全国推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专家认为,在我国经济增速换挡和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主持人:我们看到国家已经出台很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政策,这次又是出台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目的就是要激发更多人创业的热情,刚才我们其实聊了很多数据和分析,都是为了看看接下来的经济走势是不是能够像大家期望中的企稳回升,那像这样一个,刚才吴庆说到了,其实你很看重这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种热情,像这样一种趋势会不会成为拉动未来经济走出低谷,企稳的一个重要的拉动力?
吴庆:肯定会,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它就像星星之火会有燎原的一天,但是中间这个时间有多长,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希望它能够快一点,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政策如果正确一些,它可能燎能来得早一点。
有几个政策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要减少这些创新创业它的那些麻烦,手续上的麻烦我们正在减少,我觉得未来还有好多空间可以进一步减少创业的麻烦。
第二个创业的那些领域,我们要减少一些管制,比如说在金融领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之所以最近这互联网金融进步的那么快,就是我们一行三会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容忍,进行了一些宽容,我们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比如说我们打车,对吧?出租车领域我们已经抱怨了很多年,现在有新的形式出现了。
刘戈:现在技术正在改变管制。
吴庆:对,技术已经出现了,但是这个技术能否燎原,那么还取决于我们的这种管制能不能够跟上,也要发生一些相应的改变,还有很多这样的领域,比如我们的医疗,比如我们的这种教育。
主持人:所以这一切现在应该都是一个育种的阶段,像您说,如果将来这些种子破土发芽,茁壮成长,老刘你觉得对于释放中国经济新的活力究竟能带来多大促进作用?
刘戈:我非常详细的看了国务院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这样一个文件,那么在这个文件里头,我看到非常的细,也就是说怎么样在哪些方面对于农民工返乡进行创业,我们知道其实一般来说,如果科技型的创业的话,你最好到大城市,到资金集中,技术集中的地方,但是还有很多的服务业,小商店、小作坊等等的这样的一些小的传统的这样的一些生产和服务方式,其实如果那些在大城市里面见过市面,创过业的这些人,那么回到他们乡村,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去年的时候我在四川我就去看到,有一些原来从深圳、从广东地方的话,他有一些积蓄这样的一些,原来比如说他是做农民工,后来他做了一些在当地,在广东那面进行的一个创业,后来他们把他的业务慢慢就延伸回来了,如果我们要是在政策上有很多支持和扶助,这样他在家乡的事业,你比如说家乡的土特产,家乡的所谓我们现在大家更多的去讲究什么有机、无污染、无公害等等这样的一些饮食,所以这样的一些的话,我觉得还是给这些农民工创业的话本身有很多的土壤,如果现在我们政府的支持能够积极到位,但是我还要强调的是,这一定要有一个培养期,也就是说今年的麦子吃了,明年那些麦子再长起来的话,是要有一个时间。
主持人:要耐心。
主持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让经济增长新引擎释放更大的动能,让经济的后劲更足呢?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广告)
主持人:其实创业、创新的话题,我们聊过很多,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创业创新的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我相信除了我们先天具有的一些优势之外,我们还是更加需要一些扶植的政策,比如说大家现在还是会觉得可能我的融资成本会有些高,降低我的经营成本是很多创业者是心中的一大渴望,所以两位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戈:我们现在都讲互联网+,但是我觉得还得再加一个互联网+金融再加什么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实际上在很多企业来说,我们以前中国的那种赶超型的发展方式的话,更多的靠间接,间接融资,也就说靠银行的贷款,但实际上你看那些真正的创新型国家,它的发展更多的靠直接投资,也就是说靠很多的人把钱能够给那些创业型的公司,有各种各样的机制,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原来的掌握金融体系这样的一种力量的话,会去阻碍新的金融形式的成长,刚才吴博士也说到了,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的管理层对于这件事情上面的容忍,那希望更多的宽容和容忍,然后让互联网金融能够成长起来和互联网本身的话结合起来,互联网+金融+。
主持人:创业,那我其实现在看VCPE就特别热,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环境现在。
吴庆:是的,这是在金融的领域,刚才我们说融资成本高,这事怎么办,其实就在金融领域放松一些管制,让更多的人去做金融,那么金融的价差自然会降低,融资成本自然也会降低,但是金融它毕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我们最终还是要依靠实体经济来创造价值,农村那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能够有很多的这种创业。
主持人:让我们就去农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