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体育西横街停车桥下空间:建停车场 造运动区

  关注桥下空间①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由增量转向存量、减量发展,激活、利用包括桥下空间在内的“碎片空间”,将其转变为“活力空间”,产生美学价值以及场所价值,成为不少城市提升功能和环境品质的重要举措。如今,越来越多的桥下空间正在积极“变身”,成为交通美化城市、便民利民的新亮点。   在广州,越来越多的桥下空间也正在被“缝补”利用,市民也真切感受到城市品质的升级变化。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处已经改造完成的桥下空间,这些空间或成为停车场、或成为市民的运动场所,在改造后都发挥了较大的场所价值。在一些桥下空间有限的场所,则利用其“碎片式”的空间特点进行了城市绿化,市民行走在其间,也能感受到一片绿意盎然。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实习生黄名沂   地点:华南快速中山立交桥下   空间大改造选择多,已有停车场经营管理   华南快速中山立交桥位于中山大道与华南快速路的交叉路口,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该立交桥下的空间也比较大。   记者走访发现,该立交桥下的西南侧已经开发成两块比较大的停车场,均由广州某停车场服务公司经营,共提供201个车位。在停车价格方面,该停车场按照市场调节价,每半小时的停车费为4元,每天8时~18时封顶费用40元,18时~次日8时封顶费用32元,每24小时停车费用不超过72元。   在距离该停车场不到3公里的商圈,由于人流量大,停车费用也相对较高。以某商业广场为例,每天8时~22时停车费为16元/时,22时~次日8时则是4元/时,封顶停车费用为每天128元。相较而言,该桥下停车场的停车费用略低于周边商圈停车场收费,为市民停车提供了一定便利。   此外,在立交桥西侧桥下的空间位置由于提供了一条西向东的掉头车道,所以空间相对狭小,在这片空间内,则停放了多辆环卫车以及洒水车等环卫部门的作业车辆。   在立交桥下的东侧是一条非机动车道,在该车道的北侧并排整齐停放着城市管理的作业车辆;而在道路的南侧,由于靠近立交桥底,空间相对较大,则停放着多辆大型的环卫工作车辆,而路边一块有限的区域则用来放置垃圾桶,极大地利用了桥底有限的空间。   记者现场看到,桥下的周边区域空间也逐渐被利用起来,如有一个规模不算大的驾校就“隐藏”在桥下停车场的西侧,而该驾校西侧一块面积相对较小的空间则被开发成两个网球场,由于该立交桥覆盖面积较广,因此对于桥下空间的利用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地点:广州大桥南侧桥下   优化市民活动区域,桥下运动更安全规范   广州大桥位于广州南北城市主干道的中部位置,车流量较大,桥底空间相对有限,但依然是市民经常活动的场所之一。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滨江东路从广州大桥南侧桥底穿行而过,将桥底空间“分割”成南北两侧。在桥底北侧空间,如今正围蔽改造成一处市民娱乐运动的休闲场地,施工人员目前已经将场地内的乒乓球台、健身设施铺设完成,地面的颜色分为深蓝色与浅蓝色,将该区域分为若干块小的运动区域。在不同运动区域的周围,则摆放了由盆栽搭建的绿植围栏,不同区域之间都留出了行人通道。   对于这片桥下空间改造为块状运动区域,周边市民普遍表示期待。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此前桥下空间由于没有“分片”,所以经常是一些市民跳舞、打羽毛球的场所,由于跳舞用的音响音量较大、羽毛球偶尔也会“飞”到路人身上,不时容易引发矛盾;而这部分空间被改造为乒乓球桌和健身区域后,能避免原来可能引发的矛盾。   在该桥底南侧空间记者看到,目前已被改造成相关作业车辆停放的场地,当中既有环卫作业车辆、城市管理车辆,也有小型消防车辆和治安巡逻车辆等,这块桥下空间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地点:中山大道、五山路路口人行天桥   桥下空间与活动广场“连片” 市民跳舞纳凉有去处   位于中山大道与五山路路口的人行天桥下,有着比较大片的桥下空间,特别是在路口的东北侧有着一片与桥下空间相接的小型市民活动广场,也让很多市民选择到这片区域活动。   记者现场看到,该人行天桥底靠近路面的部分空间已经被封闭砌起了与桥体颜色相近的墙面,空间上较为完整且整洁。据现场正在练习跳舞的林女士介绍,她已经和朋友在这片区域练舞三四年,由于场地较大,所以有好几拨不同的广场舞团队会在这里跳舞。“有的在靠近广场的区域,有的则是在桥下比较靠近马路的区域。”   她告诉记者,她发现桥下跳舞的区域由于受到人行天桥的遮挡,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时候视线还可以,但到了晚上由于桥下没有灯光会显得比较昏暗,所以建议能够在人行天桥下加装一些用于照明的设备。此外她介绍,桥下靠近广场区域的场地夏天在太阳直射之后会比较“烤人”,该片区域尽管也进行了一定的绿化,但如果人行天桥下能够提供一些用于纳凉的座椅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地点:石牌桥周边人行天桥   用足桥下有限空间划定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而在石牌桥周边路段的几处人行天桥,尽管人流量比较密集、桥下空间也相对有限,但都进行了高效的改造利用。   位于天河路天河电脑城的人行天桥,除了连接天河路南北两侧之外,中间道路还有一条BRT快速公交系统使用的上下桥道路。由于该人行天桥的人流量大,大部分市民选择将非机动车停放在天桥下的桥下空间。记者现场看到,在该人行天桥的桥下和周边区域已经划定了非机动车辆停放的区域。   而在相距不远的中山大道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处的人行天桥下,则将桥下空间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划分得更加明确,由于人行天桥覆盖面较窄,因此在该人行天桥下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相对较为整齐,桥下空间利用也更加充分。   此外,记者走访发现,在周边一些桥下空间比较有限的人行天桥下,除了改造成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外,也有的空间被改造成绿化站、环卫站,或是直接将桥底的“碎片化”空间进行封闭,使得桥下空间更加整洁有序,同时也提高了一些狭小空间的利用率。   地点:黄庄南路人行天桥   桥下改为“休息区”,市民、环卫工有地方歇脚   作为白云区首批桥下空间利用提升项目,在黄庄南路南侧人行天桥的桥下空间,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记者现场看到,经过改造后的桥下空间颜色以淡黄色为主,天桥西侧的桥下空间打造了非机动车辆停放区域、宣传栏以及市民活动休息区域,在该区域内配有不锈钢制作的座椅和桌面供市民休息放松;而在天桥东侧的桥下空间,除了提供更为宽敞的市民活动休息区域外,还打造了环卫、绿化工作人员的休息生活区域,在为人行天桥提供更加宜人的街道风貌的同时,也为环卫、绿化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好的休息活动空间。   一位正在桥下空间休息的市民告诉记者,由于桥下有了新的座椅,他现在经常会到这个区域休息。同时他也表示,桥下空间在阴天时光线还是有些暗,如果能够增加一些照明设施,可能会提升整个桥下空间的美感和安全感。   专家:   安全利用桥下空间,满足人的需求   “对于桥下空间的利用,安全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表示,对于一些城市内部的跨高架桥、跨河桥等以城市交通为主的桥梁,桥下空间利用的安全性更能得到保障;但像是高速公路下的空间,由于桥上行驶的车辆比较复杂,如果利用这类桥下空间,则要注意好潜在风险。   他认为,广州的不少桥下空间如今已经成了市民游客休闲活动的场所,如跨珠江的猎德大桥、海印桥等跨河大桥桥下,临近江边且环境舒适,就是夏季来临时最有人气的地方之一。“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满足人的需求。”马向明说,滨水的桥下空间还是要以人的使用为主,如琶洲大桥下的滑板公园,经常也会有不少青少年在那里运动。至于那些靠近城市内部的高架桥,桥下空间则可以利用开发成为城市的“第二街区。”   “在国外有不少餐厅、商店也是开在铁路桥、高架桥下的。”他举例,这类餐厅通常一到两层,层高不会很高,但空间利用都比较充分,而桥下空间若是用作停车场,如果仅开发一层,空间利用率相对会低一些。至于人行天桥的桥下空间,由于空间有限,则不建议停放机动车辆。“目前人行天桥下空间改造最多的就是环卫设施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桥下空间,对提升城市品质会起到加分作用。”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